这个问题很好,实际上人类直到1857年路易·巴斯德弄清楚是酵母产生酒精的原理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酒里到底有些什么在“施法”。相应的,由于没有明确使用某种酵母菌酿酒,不少早期啤酒的确很容易变酸甚至引入很多其他风味,最典型的就是北法/比利时广泛存在的兰比克和赛松家族等。
后巴斯德时代的我们,当然要弄清楚啤酒为什么而酸,它们背后的魔法师到底是谁?在酸啤酿造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酸啤四剑客(改自啤博士成员 @大肠杆君 )。相应风格的啤酒都是由这些菌种主导的,为追求某种风味必须严格注意菌种使用,避免染杂菌,
1.乳酸菌(Lactobacillus)
它最常见的场景是制作酸奶,吃糖产乳酸。这种菌代谢质量很高,消化干净,味道纯粹,很少其他代谢产物。因而非常适合给口味清淡的啤酒添加那么一缕独特纯粹的酸味,也有很大通过其他增味元素额外扩展味觉的空间。最典型的应用案例就是德式柏林小麦(额外加果汁)和古斯酸啤(额外加盐)等,还有愈发流行的“酸”化IPA。
2. 醋酸菌 (Acetobacter)
中国人对醋酸菌一点都不陌生,毕竟名字里的“醋”已经出卖了它,山西人和江苏人恐怕更有体会。但恐怕你无法容忍啤酒+醋的诡异,这也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酒而言醋酸菌都是噩梦。只有法兰德斯艾尔除外,一瓶女伯爵,一瓶罗登巴赫,都是普通酒友初次尝试恨不得倒掉的啤酒。但一般情况下,能坚持喝两瓶的人,就会成功种草上瘾了。
3.酒香酵母 (Brettanomyces)
这是兰比克和部分赛松之所以诡异却极度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也是很多昂贵酸世涛和美式酸艾等追求的“Brett”。这个家族很大,从温和的水果味,到上述啤酒中常需要的草垛味、马厩/马毯味、谷仓味,都是Brett!
4.小球菌(Pediococcus)
越小(这里的“小”只是名字游戏)的东西性格往往越发刚猛,小球菌就是典型。因为它的风格非常复杂多样、但大都可以被形容为“尖酸”的味道。因而,绝大部分酒类根本无法驾驭,基本只有在兰比克中能一睹芳容,那种酸会提醒你用tart来形容,而不是sour!
因此,合格的酸啤必须要求可控的使用上述某种主导菌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小心自酿啤酒变酸了,和上述刻意酿造的酸啤酒会有什么区别?
1.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极容易引入风味突出的醋酸菌,比其他任何一种都要容易,尤其是在初期氧气充分环境下醋酸菌极容易增长。酒的颜色也会因此变得深一些,还带有一些氧化和老化的味道,这也是本人的多次喝酒友失败自酿酒款体验。但实际上,即便是上述酸啤中,除了法兰德斯艾尔之外,其他的酸啤中都是不应该出现醋酸味的。而如果想做法兰德斯艾尔,显然是一门很高学问的技术,能做好的人极少。因此如果自酿啤酒中出现明显醋酸味,显然就是染菌了,这是最常见的问题。
此外,一般在品酒时都会告知酒款基本风格,相应的,评委也在喝酒时按图索骥寻找该酒款应有的风味,比如上述四大家族酸菌的痕迹。如果明显不符,例如乳酸和Brett是两码事,即便你解释了这是酸啤,也会怀疑是染了杂菌。
2.一款染菌的啤酒也不会仅变酸,也会有其他杂菌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还会有野酵母菌株、大肠杆菌、革兰氏阳性/阴性乳杆菌/球菌、各类厌氧菌等存在,甚至可能致病了。典型表现如酒体会浑浊、底部过多沉淀、过重酵母自溶味道、蛋白质臭味、顶部诡异漂浮物、腐败臭味,这在啤酒大赛中并不少见,也是啤酒评委们极力呼吁赛事组织方给买人身保险的重要原因( +苦笑)。我在数个国内顶级精酿啤酒评委群里,大家分享过无数这种体验和各种奇葩酒款,那是隔着屏幕都能尝出来的恶心。。。远不是酸本身。啤酒评委,不是那么好当的。
综上,不小心酿酸的啤酒大概率会同时呈现醋酸和杂菌污染痕迹,很难入口,还是挺明显的。但一般情况下,只要注意好卫生,自酿啤酒还是没啥安全问题的。毕竟它经过了煮沸过程,酵母菌往往经过活化后菌群密度占据绝对主导,啤酒花异构阿尔法酸会有保质效果,发酵度数偏低不会有太多杂醇/高级醇,总体上比自酿葡萄酒和白酒安全太多了,不必担心太多。。。
最后,欢迎大家尝试下性价比极高的法兰德斯艾尔,少有的醋酸主打类酸啤,勃艮第女伯爵,价格公道、极其好的酸啤代表作。一定要坚持忍住酸味先喝两瓶,不要第一口就吐了。按照我的经验,普通酒友第一次喝觉得极难喝,但坚持过两瓶后就会上瘾,这是真·酸爽!
搭配饺子,那是坠好滴!
还有书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