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你是古代的将军,一次出征打仗,行军途中,一阵大风吹折了帅旗,此时你该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wo-zhe-yao-lang-jia-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代的帅旗,基本上杆子和木质电线杆一样大,我要是将军,这玩意都被吹断了我也不打了,作为无神论者,只能说明军备废弛,贪污都贪到旗杆子了,帅旗的木头杆子都这么次的质量,打个鸡毛。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子兵法》《尉缭子》等古代兵书从来没有写过“主吉”“主凶”

如果因为迷信原因擅自停止军事行动,把这个理由报上去,皇帝和内阁大臣根本不信,反而疑心大将军是不是有谋逆的企图,借故停滞不前。朝廷马上就会立即响应,做好应对准备。

这么点小事,不上报如何?

对不起,跟随大将军一同出征的还有监军。监军一般是皇帝信任的人,有可能是皇子,有可能是禁军头领,一边监军一边下基层锻炼。明朝大多数是太监,还有一向与大将军不和的人。

你只要说声:“停”这个事就会被记下来。多停几个时辰,通讯员已经开始往回跑传递消息了。有新的消息,再接着放回去一个。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刚出发不久,而且部队停了下来,这就是紧急事态。通讯员和飞鸽一起往回放。

监军知道这个事情,而没有往回报,事后一定会追查责任,搞不好要掉脑袋。他犯不着。

除非大将军和监军伙同密谋。

那就是要反。

如果遇到这事,大将军心里一万个忐忑,也要佯装没事,部队继续前进,把挚旗之人军法从事。

军事行动,不敢讲迷信。大将军身边有上万双眼睛盯着,这里面的小九九谁知道。稍有不慎,一个小报告就会出大事。

没必要在帅旗长什么样子上面下功夫。关键在于部队是不是按照计划在行动。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大多数是戏言。手握重兵,皇帝心里是不放心的。

古代谋反,带着大军杀向京城,这对于皇帝来说十分凶险。古代没有飞机,一旦没有勤王的部队,皇帝坐着马车跑不远。

所以皇帝和内阁时时刻刻都在盯着大将军,生怕出一点纰漏。

能够坐上大将军的位置,怎么着也是有一番历练,知道这里面的规矩。心里再不痛快,也就当不存在。

《三国演义》里面的片段,都是拿这个事当借口,实际在实行预定的计划。

结论就是没有影响,继续赶路。


user avatar   ji-yu-kun-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嘛玩意?行军时牙旗折了?!!!这事非常大,得庆幸不是打仗的时候折的,

不然,瞧瞧明朝靖难之役中的白沟河之战,

朱棣20万部队VS李景隆60万大军

开局朱棣理所当然的被按在地上摩擦,死伤惨重。

中期又被李景隆前后夹击,险些包了饺子,朱棣差点被俘

后期继续被李景隆围殴,燕军惊恐,眼瞅着要溃败了。

突然,一阵旋风将李景隆的帅旗给刮断了,南明军队失去指挥顿时大乱。

燕军一看对面帅旗没了,瞬间战斗力暴增,朱棣趁机带着骑兵绕后烧了南明大营,


于是,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就成了这画风:

前期,在挨揍。中期:继续挨揍。后期。接着挨揍。那最后怎么用20W人干趴60W精锐的?不知道,对面旗杆让风吹折了。

《明通鉴 卷十二》:会旋风起,折大将旗,南军阵动,王乃以劲骑绕其后,乘风纵火。
《明太宗实录》卷六:会旋风折其大将旗帜,众大乱,我军乘风纵火,燔其营,烟焰涨天。
《明鉴纲目》卷二:会旋风起,折景隆大将旗,阵动。棣以劲骑绕其后,乘风纵火,烟焰涨天。

所以,等等,大家是不是对古代军旗有什么误解?!!

影视剧里的帅旗:绣着大字,主将高喊着德玛西亚骑马冲上去跟人单挑。

最开始我也以为帅旗是这样的。

结果寻找资料的时候,除了百度百科有一通牙旗的胡扯,甭管是《武备志》还是《纪效新书》还是各代的画作,都没找到这种帅旗的影子。

隐隐感觉果然又是被演义和影视作品给坑了。

那么,历史上的帅旗究竟是啥样呢?


要知道,在古代可没相机拍写真,宋朝开始将兵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很常见,

为了提高辨识度,武将一般都需要在面容性格上增加点特色,

比如三国演义里: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甭看,肯定是关云长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长坂坡前水逆流,当阳桥岸虎狂怒——张飞

见蜀营中拥出二员大将,皆银盔银铠,白马白旗:上首挺丈八点钢矛,下首横着大砍刀。”

嗯....这是刚死完爸爸的关兴张苞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这个有点普通,是刘玄德

双手过膝没概念?就这样的。

看看演义,但凡有点名号的,必须身形高大,容貌异于常人。不然的话,你看这个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让华雄给斩了!

容貌不异于常人的,喊的名号再响,也逃不过连脸都没露全就得领盒饭的宿命。

古代武将这么多,形容人的名词也就那几个,为了提高辨识度各个容貌异于常人着实困难。所以,像现在的肥猪流杀马特,夸张的发型不仅方便辨认,更能震慑住敌军,是非常适合古代武将极其实用的妆容。

只是碰到那天主帅开会满堂杀马特舞刀弄枪的跳社会摇,这画面有点辣眼睛。

有人说了,不认识主帅,那挑几个下雨天儿开下动员大会,顶着伞唠上一两个点,将士们肯定能记住,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不过呢,十万人啥概念呢,下面是个十万人的体育场,

而搁古代,十万人也就是平日械斗门槛。出门打招呼都嫌丢人的那种,比这还大的体育场,中间赛个土豆似的武将,谁能认出来这。

另外,人人都认识的弊端很大,

比如三国演义里曹操兵败,被吕布追杀,幸亏吕布不认识曹操,才能敲着他头盔问,曹操在哪?曹操也机灵,指着前面的队友:那个旗黄马的就是,别让他跑了。你看,要是人人都认识,碰到这情况,得多危险。

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所以,就需要有一个显眼而又不暴露主帅隐私的东西来告诉所有人,这里是指挥部,三军将士听此号令。这便是帅旗了。

所以帅旗首先得大,得与众不同,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古代的帅旗,叫做大纛(dao四声,速记的话就是diao去掉i(我))

比如这个明朝的中军坐纛,只有碰到战争和重大典礼上才能祭出来的牛逼玩意儿,高一丈六尺,旗大一丈,顶上各种豪华的珠络装饰。

啥概念呢,接近五米的大杆子上再插个三米多的大旗,再带着各类花里胡哨的装饰随风摇摆,够显眼了吧。

各个朝代的大纛各不相同,比如元朝的就是这种类似绣球的玩意。更适合骑马打仗。

大纛对于军队来说,非常的重要,一场战争所有的命令都是在纛下产生,虽然使用方法就是在哪杵着。

作为精神领袖,大纛不光装饰极为豪华,平日不允许拿出来,出场的逼格也极高,每次请都得焚香沐浴,献祭三牲,你说,这玩意打仗时突然折了,就跟这高考时刚答完卷,旁边的小伙伴冲过来撕了你的试卷一样刺激。

不过好消息是因为逼格太高外加个头太大,中军坐纛行军的时候是不允许使用的。

好了,指挥点有了,那下面就是如何指挥了,古代甭说小兵普遍不识字,基层士官识字的也没几个,你指望靠文字指引管理秩序,那太难了。所以新兵入伍,首先得认旗。

瞧见这个毛茸茸的大尾巴旗了没?顶上有刃。插这个旗子的营门没有令牌擅自闯入的,甭管是谁,抓起来砍掉。

瞧见这个八尺的小旗了没?上面写着清道俩字,这是一个引路清道旗,平日出行在第一排开路,战时会见元帅则由这个旗引路。

门旗,金鼓旗,这俩非必考项目,一个是插在门上,表示当官儿的营帐,一个是指挥乐队用的。小兵认识就行。

这个红竹竿带俩灯的,叫五方高照旗,属于亲兵或者奇兵旗,直接归元帅管,主要用于元帅平日练习微操使用。

张连长,委员长有令,让你的机枪手向前推进十米!


这个五颜六色的大旗,是平日操练在指挥台上的指挥旗,类似乐队的指挥棒。

操练的时候,五方转光旗在主席台上指挥,其他各个部门摇五方行旗,响应五方转光旗指挥。


五方行旗有好几种样式,比如这种五神兽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间加了个大腾蛇。有意思的是,旗面甭管画的啥东西,都有翅膀,所以你可以看到飞天王八,插翅瞄,飞行泥鳅等奇行种。

也有这样的,五大神将镇守,

东方温元帅西方马元帅,南方关元帅,北方赵元帅(赵公明,不是赵云),中央王灵官,五方神将听我令,诛番将,杀佞臣,降妖除魔灭敌将,急急如意令太上老君快显灵,疾!!

话说这不是在打仗吗?

五方神旗下面还跟着八个角旗同行。主要用于标识军中位置,辨识方向,由于在古代找八个色有点困难,所以八个方向分别是八个半幅色拼凑起来的,

同功能逼格更高的还有八卦旗,使用方式和角旗一致,都是用来指示方位。

这样打仗的时候就显得额外有逼格,

比如命令张飞去西北方向传令。

就变成了:

翼德听令,速去坎位传令,
须叟,张飞回帐
禀元帅,传令官已砍。
主帅道:得亏没让你去垦(ken)位。



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四星宿旗,用来指示出征时间。

六丁神旗,六甲神旗,九星旗,八门旗等等等等,使用方式同星宿旗。


因为星宿记忆相对比较困难,且训练时用不大上,所以训练的时候直接将星宿们放在一个号带里,方便辨识。

总之,军中一切,无论起名还是用具,都讲究一个逼格和气势。

比如扎营,营地有八个辕门,那就叫八门阵

有六个营地,那就叫六甲阵

可惜这部分资料历经百年早已散佚,唯有文献中能看到只言片语,

幸运的是,曾经的藩属国高句丽将明朝军队的这些传统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时至如今仍能看到,所幸所幸。

等到正式打仗的时候,和演习还是不一样的,原来的指挥旗被拆分成了五个具体的旗子,分别用五行命名,颜色也必须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则。

所以,古代打仗的军队穿着确实就是花花绿绿,五彩斑斓

回归下正题,刨开这些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用来凑数的旗子之外,古代军队主要传递号令,指挥打仗主要是号旗,认旗,以及腰旗三种旗帜。

首先是号旗,号旗就相当于部队的番号。旗在哪里,就代表这支部队在哪。

号旗为防止泄密,没有颜色形制要求,使用长枪做杆,大小为二大尺左右,我们平日电视剧里举的旗,基本都属于号旗。

因为号旗携带数量很多,指挥官可通过号旗的数量颜色,样式了解战况。

之后是认旗,顾名思义,认旗就相当于我们平时玩的军旗,看旗知道是多大的官。

像这个一尺的小旗,是队长的,见面先递烟

这个一尺五稍微高点的,斜角有边的是旗总旗,见面得倒水。

这个两尺有楞边的,是哨官旗,见面请安。

这个三尺带樱的更了不得,是把总旗,见面长跪不起紧抱大腿

这种五尺带樱还带鸡毛挂到顶的,那是营将旗,见到建议试试能不能把鸡毛弄下来当令箭。

要是看到这个不光有鸡毛还带五色号带长的与众不同的,那你发达了,见面赶紧砍了他去敌营领赏。等等这好像是我方的主帅。

一般来说,行军图中的打的除了旱纛,就是号旗和认旗了。皇帝出巡还会有龙旗,相当于皇帝的号旗。

更小一点的便是腰旗和腰牌了,相当于士兵的身份证,写明了面貌,所在营部,以及身份职位,这里就不多说了。

那么,古代打仗是如何传令的呢?

首先,古代分前后左右中五军,刚好对应了五行旗的颜色,不同部队旗色不同。

需要调动那部分部队,主帅身边的旗兵就开始挥对应的旗传达指令,军队里其他旗兵看到后,就跟着挥动旗子,这样命令就快速准确的传递下去,

除了旗子,不同的部队对应着不同的乐器,通过声音把命令传递下去,比如我们熟知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

每一大营大将认旗从纳音五色带各营将,认旗以旁应主将以号带应德德国王也把总认旗以心坐本方旁应总以带应德紫宗旗一色应本少以旁..... 《武备志卷》一百零一

要是突然碰到敌人该怎么办呢?

等到这个时候,哨兵就摇塘报旗,

要是单纯摇,就是:有敌出没,注意防范。要是摩旗(评论区指出就是像摇磨一样疯狂挥旗)那就是,大量敌军来袭,老大快想办法。

基本上,古代的旗子也就这么回事了,那么回归主题,如果行军途中,主将号旗折了这可咋办。

答案就是,找个新的换上就行了。旗子折了还有旱纛呢。

最后还是放上彩蛋:

我真的没骗你们啊,古代部队真的就是这么花里胡哨敲锣打鼓上的战场




  

相关话题

  如今乌克兰有多大概率会发生战争,会到何种程度,会有什么后续影响? 
  抗美援朝后期,志愿军的战况怎么样? 
  为什么美国明知道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还要支持国民党呢? 
  关于抗战的时候国民党军和日军的战力对比? 
  为什么有中国人把铁木真当成中国的英雄?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宣战,这场战争到底是属于邪恶的侵略战争还是正义的收复失地战争? 
  日本要怎么做,才能在二战中战胜美国并过得最终胜利? 
  假如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将会成为其导火索? 
  怎么看美国以巴沙尔用化学武器为理由,准备攻打叙利亚政府军? 
  为什么最近几年曝光的都是日本间谍? 

前一个讨论
家里原来用罐装石油气,有必要改成管道天然气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网上有人把“东北”打成“东百”?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