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看文艺作品的时候,特别喜欢去感受内容之外的东西,你甭管作品本身情节是否虚构,那些弦外之音却永远是诚实的。
在创作文艺作品时,作者总是会不经意间地透露出自己的审美倾向和文化经历,这个人平时思考些什么,向往些什么,经历过什么,乃至自己的心思都往哪些地方使,其实都能从作品中感受出来。
您就好比说,刘慈欣老师,他本人是一个电厂的工程师,所以他的作品里总是能看到那种壮美的工程项目,《朝闻道》里的环球对撞机,《流浪地球》里的行星引擎,《球状闪电》里的宏聚变武器,《三体》里的人肉计算机等等,工程师写出来的作品就总是弥漫出一股工业气质的冷肃。
再好比说,韩寒后来成为了一名职业车手,他的几部片子《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都和汽车有关,特别是《飞驰人生》,那里边的台词简直有一种在炫耀汽车专业知识的感觉,一个职业赛车手创造出的文艺作品,在审美上就倾向于表达速度、远方、机械、迅猛这样的元素,我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韩寒的心思全是使在了这些方面。
有些特殊历史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果仔细品味,也能体悟出一些纸面之外的东西。
比如说,我崇敬的白先勇先生,他的《台北人》被誉为20世纪第一流的小说杰作,很多年前我上学时看过一次,没看太懂,这几天又找来看看,看出点之前没察觉的东西。
咱有一说一,《台北人》写的是真好,那种对人性幽微的细腻刻画,还有角色们意味深长的对白,让整本书都透着一股深沉婉转,而且书里每个故事都没讲完,白先勇先生喜欢在读者情绪最高的时候戛然而止,仿佛他老人家揣着手对我笑:“这故事我就讲到这,让后劲儿再送你一程”,这使得我读完每个故事,都会忍不住捏着书站起来走走。
咱话说回来,《台北人》这书如今再读,引起我注意的其实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之前没察觉的东西”,比如,在书中一个个短篇故事里,有些文化元素反复出现,实在是不能用巧合形容,麻将就是其一,夜场舞女和一帮老爷阔少们搓麻将,国军飞行员的老婆和邻居搓麻将,退伍的国军士兵喝完大酒搓麻将,公馆里的太太们显得无事搓麻将,人们在金陵故都搓麻将,在上海洋场搓麻将,到了台北还搓麻将,在白先勇先生的故事中,这麻将出现的太频繁了,我想这一定是因为麻将在当年白先生的生活环境中过于常见且重要,以至于成为了他精神世界中的一个关键符号,所以在创作时总是不经意间提起。
那么围绕着麻将桌发生的都是哪些故事呢?多是一些舞女争风吃醋,在男性之间辗转周旋,谁和谁搞破鞋了,谁和谁又私奔了的故事,我读白先勇先生的作品时,就觉得自己坐在麻将桌前边,面前是各个公馆来的姨太太们,她们一个个穿着旗袍,烫着卷发,捏着烟卷,说着八卦,脚边放着痰盂,搓麻将时身上的金玉首饰哗啦啦地颤响,整个空气中充斥着一股甜腻的腐朽气息。
白先勇先生是白崇禧之子,民国社会食物链顶层出身,这使他既可以躬身俯瞰民国社会的全局,又可以切身感受当年时代的细节,那时白先生所处的环境一定或多或少地塑造了他的审美倾向和精神世界,但从白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场景来看,民国社会真是看不出什么精气神儿。
搓麻将,泡舞女,搞破鞋,聊闲话,白先生笔下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的主题就是这些东西,那种家国天下的豪迈奔放也有,但不多,其中一部分还是老一辈在友人葬礼上回忆辛亥年间激荡岁月时提起的,那已经是几十年之前的事了。
我之前看过很多学者和艺术家批评过民国时期社会风气的娇柔软弱,占有大量资源和话语权的上流阶层就没个样子,没个追求,没个精气神儿,之前我还听不太懂,但看完《台北人》,我感受到了一些。
我并没有通过白先勇先生的这一部作品就得出相同结论的意思,这是不够谨慎的,我是想说,《台北人》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民国气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之前学界艺术界对于民国社会的审视和洞察。
无论如何,白先勇先生都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文学大家,《台北人》也毫无疑问是部杰作,只是美艳的花朵盛开在坟场里,它再怎么美艳,也是盛开在坟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