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台湾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bin-17-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北和上海都待过,只能说台北比上海强。上海也就是城中心好看一点城郊结合部真的很差劲。


user avatar   lonely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拿深圳和台湾比人均GDP的,是没心,是没肺,是自大且蠢。


反对一切拿一个经济体中的某一个富裕城市和另一个完整经济体相比人均GDP的现象。


深圳可以把奋斗逼们的青春剥光吸完了35岁裁员或者让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赶回内地去,台湾可以?

深圳生产(包括总部在深圳的企业)的所有商品在内地倾销没有关税,所有虚拟服务(如互联网)在内地使用不会被ban,台湾可以?

深圳可以吸14亿人中精选的优质的老实的高材生硕博社畜在关内的写字楼里996,可以吸14亿人中精选的肯干的农民工在关外的工厂996,然后不批住宅用地狂批产业用地,把房价炒的老高了变相逼贡献过青春的人到时候了死回内地不用给他们养老,台湾可以?

深圳的房价收入比可是比一条河对面的那座城市还要高哟。

根据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深圳的房价“自由度”是全国最离谱的,没有之一,超过京沪。深圳是中国大陆名符其实的内卷之都奋斗逼之都

(图片暂时不能添加,请查看同名公众号的原文,回复“深圳”)

你把好处(14亿中的精英便宜人力和14亿人的倾销免税市场)都占了,负担(常住非户籍人口约900万人的养老)都卸了,来计算什么人均GDP超过台湾了,有任何的意义?


另外!地区对比时,应把人均GDP视作为存量概念,而不是增量概念,你要比底蕴,素质,教育,审美,文化积蕴,请拿过去50年的总人均GDP(累积每一年人均数据)来对比分析。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为什么大陆的一些软性指标远不如人均GDP在2020年和它接近相仿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了,就知道有某些东西要超过可能还要再过一代人了。

再次强调,比较人均GDP时,还请视作存量概念作累积计算!不是现在刚刚接近靠拢了过去的差距就瞬间抹去了,不是这样的!别人富了40年的状态跟你今年刚刚在单年人均GDP指标上赶超,是截然不同的!

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文章(至少三分之一)已经被和谐了,最全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西洋鳗鱼”阅读,那里有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更深度分析,如回复“上海”。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一直看到一些吹台湾收入高物价低的,我没调查过还有点信……

直到今天无聊看了眼世界房价前10,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台北北京上海首尔深圳旧金山这些在榜上,太正常了。

咦?东京呢?原来台北房价比北京上海还高啊……一平米平均10000多USD……

收入还不如北京上海……至少收入买得起房的那部分人(程序员之类)里,收入肯定不如北京上海。

果然论内卷没有人比中国更卷……大家都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chenzz0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想到有这么多网友给我点赞和回复,受宠若惊(作为从BBS时代过来的老人,好像是第一次有这么多人关注我写的内容),感谢大家!有些问题统一补充一下:

  1. 关于健保:很多人问到台湾的健保,这个毋庸置疑是台湾相对于大陆来说更有利于普通民众的一点,健保费用低,几乎涵盖了从门诊、住院到手术、药费等的一切开销,当然一些高消费(如单人病房、看护、各种最好的材料最先进的药物等)需要自费,但台湾商业保险非常发达,大部分人都会额外购买医疗险作为补充,所以整体而言,生病看医生负担确实很低。另外不仅是有台湾户籍的才能够享受,外籍人士在台湾只要是合法长期居留(工作、读书、婚姻、依亲等)也一视同仁可以享受健保。若要说健保的缺点,大概就是很明显这是一项收支不相抵的制度,整个体系运行20多年来亏损非常严重,我读书时就一直听到健保很可能会破产的说法...不过因为这是关乎所有民众(选票)的民生工程,两党都不敢动它
  2. 关于政治大学...有网友质疑政大是否能和人大类比。其实我当然不是说政治大学和人民大学一样优秀,只是就“人大在大陆的地位”和“政大在台湾的地位”来说,感觉两者比较相似。政治大学一直以来是文法商科为主的学校,因为几乎没有理工科系,发paper不占优势,在以量化指标为主的国际排名中并不太靠前。但在台湾就文学、法律、商学、社会科学、哲学...等领域来说,政大都是和台大掰手腕的存在。另外,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查一下ARWU之类的世界排名,台湾的台大、清大、交大、阳明、成大等名校,也是长期排在世界前500名的。
  3. 有很多网友提到台湾这样的情况很好、提前实现了社会主义,说我不知足等等。这确实有道理,我也提到台湾的经济环境其实对于中下层的民众比较有利,工资差距不大、物价相对稳定、多数人可以继承长辈的房子、看病很便宜,并没有什么不好。

只是,我感觉一个社会无论如何,都应该对聪明的、善良的、努力的或者肯吃苦的人有一定的奖励,否则,如何激励人民去积极努力,如何让家长能有底气对孩子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就大陆而言,像华为、阿里那样年纪轻轻年薪百万的固然凤毛麟角,固然大多数人想在大城市扎根都比较累,但至少以我身边看到的例子而言,即使不是人中龙凤,一般人只要读书时够努力,或者工作够拼,还是有机会过上比以往更好的生活的。

就以我太太那边亲戚的几个晚辈来说吧:

她大姐是道道地地的农民,夫妻俩都没读过什么书。大姐的大女儿,高考上了个二本,也非热门科系(汽车修理...),毕业后在私企工作了8年,期间公司派去日本进修过,如今月薪过万,和另一半一起在武汉安定下来,也完全靠自己(家里也没钱可出)买了房。大姐的二女儿读书不太行,上了个大专纺织专业,毕业后在纺织企业工作,另一半也是厂里的,目前也买房了。大姐的小儿子读书最差,初中毕业就读不下去了,响应国家号召去从军,当了5年兵后回到村里,目前做到村里的副书记,也算是安定下来了,准备结婚。我想相对于父母那一辈,这几个孩子生活水平好歹有所提升了。而老家另外几个亲戚的小孩就不行了,好几个都是初中毕业不读书也不工作、完全不想改变现状,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我感觉她们大概率这辈子就这样了......

但台湾的情况呢?

好像,读不读书、努不努力,大概率是没有多大差别的。高中毕业出来随便找个工作3万,努力读书名校毕业出来也是3万,还平白少赚了几年钱,甚至还要背十几年的助学贷款,出国留学当然就更惨了...台湾许多大学近年招生越来越差,甚至很多大学出现“零新生”,我想不只是因为少子化,也跟学生和家长都觉得读书的价值没有那么大了,宁可让孩子做个基层工作有关。

我身边的朋友们,有好几个台大毕业发现找不到起薪3万以上的工作,赋闲在家十几年

有哈佛的博士,回台湾后发现几乎没有正式的教职缺,只有私立大学的短期约聘讲师可做,月薪5万台币,而且2年一聘...他就此赋闲在家,靠太太去做儿童美语教师养家。而其他还有数以千计的流浪博士,在为了一个月可能只有3-4万台币的兼职讲师工作四处奔波

还有以前的同事,工作几年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了硕士,回台后发现工资只涨了3000...甚至我还认识一些海归的硕士,因为觉得工资心理落差太大,而且一辈子可能也达不到自己父母那一辈的成就,成为啃老族...

在大陆,父母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用“邻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谁谁谁读了985现在月薪过万、你看谁谁谁做了公务员现在过得多好、你看谁谁谁在厂里面很努力几年工资涨了几倍...

但在台湾,我完全想象得出,孩子可以回怼父母“那个谁谁谁现在还在当流浪博士,那个谁谁谁出国花了几百万回来月薪3万多,我打工一个月拼一点就比他们多了!”

总之,我感觉台湾现在还算安逸、底层人民负担不大,但大多数年轻人真的看不到努不努力的差别、看不到奋斗的动机,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或许短期内看,台湾的贫富差距小、看病负担小还是令人称赞的,但长远来看,我真心觉得这样的氛围令我不寒而栗...

以下是原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一个在大陆十多年的台湾人,也来回答一下吧!

关于台湾的经济总量、人均GDP、物价、健保等等方面,很多大能已经回答过了。

但我想以一个2004年就到大陆,每年只回台湾几周,现在快搞不清楚自己是台湾还是大陆人

(确切地说是我回台湾时,所有人听我说话都问“你是大陆/中国来的吧?”,

但在大陆,似乎所有人都听得出我是台湾人...)的感性认识来说下。

很多人提到台湾起薪高,加油站/便利店的服务员随便都有2万多台币,

台湾健保很好,看病几乎不花钱,这些都没错,都是台湾目前有优势的部分。

但你们知道吗?台湾大多数人工资的上限也很低,

我当年是台湾文科排名第二的大学(地位大致跟大陆的人民大学类似)毕业,

我的同学怎么说都可以类比大陆985以上的高材生了吧?

然而我2004年到大陆,2008年起在广州工作,十多年间我的工资涨了差不多5倍,

但在台湾的同学们却好像被冻结在时间中一样,2004年拿多少工资,现在也差不多是那个数,

最基层的服务业起薪2万多,大学毕业生拿到3万不成问题,

但你一辈子很可能都突破不了这个数字的两倍,

我认识有台湾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因为接受不了找工作最高不超过3万,毕业后赋闲在家十几年,

有从小移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回台的,发现所在行业最高也就3万月薪,差点抑郁。

有大学毕业就到上海打拼的女生,在上海一家私企做到部门经理,年薪40万人民币,

后来因为父母老了希望女儿在身边,回到台湾后找到同产业的公司,老板也很重视,

给了经理的职位,但月薪只有5万台币...老板说公司总经理也就8万,

于是她一直不断地在“台湾工资太低—回上海”—“父母要求—回台湾”反复了好几年。

台湾税务部门有过统计,整个台湾地区的受薪阶层,年收入超过100万新台币的只占7%,

而这7%几乎都集中在医师、律师、机师等特殊岗位,或是台积电等高科技企业,

至于其他的行业,可以说最基层和最高层次的岗位,收入往往不超过3倍,

我的同学们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月薪都在3万多台币,

十几年过去了,还是差不多这个水平,大家也感觉很正常,

因为往往一家公司老板以下的最高管理层也就是月薪7-8万台币,

员工开车上班、经理骑摩托车、副总坐地铁上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我有同学是在台湾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做HR,他说看过集团副总的收入明细,

也不过300万台币,你没看错,世界500强的金融企业,副总的年收入也不过人民币70万不到,

放在大陆,我想随便一家互联网或金融业巨头的中层都超过这数字吧!

因此在台湾,公务员几乎是最吃香的行业,毕竟虽然工资也就4-5万台币,好歹不怕失业,

名校文科生几乎都以公务员为第一目标,公务员相亲也几乎在食物链顶端(当然,比不上富二代、医生、律师等,大致跟中小学老师同地位),是不是很像加强版的大陆县城?

也因此,台湾人努力的欲望和诱因越来越低,

因为不读大学去做个服务业月薪3万多,读完大学甚至硕士也是3-4万,花几百万出国读书回来也是3-4万,读书实现不了阶层跃迁,内卷严重;

我有学长读博士的时候,苦口婆心劝他那高中毕业没升学,在KTV做领班的弟弟要读书、要上进,

结果直接被弟弟怼:“我做KTV一个月3万,你读到30岁还是流浪博士,做博士后薪水还没我多,凭什么说我?”是的,既然读不读书、读好学校烂学校、努不努力结果都差不多,都买不起房子,那还努力做啥呢?

总结来说,台湾是一个发展几乎停滞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好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比较安逸,因为基本工资高、物价稳定、商品和服务质量比较有保障,还有实惠的健保。同时因为台湾少子化,一代比一代的人少,大多数年轻人都有望继承父辈的一套甚至多套房子,买房的欲望和需求也降到最低,大多数人安安心心过一生大概率没问题。

然而对于会读书的、有野心的或者初始资源较多的人来说就很无奈了,因为只要你依然想在台湾生根,你会发现不管你读多少书、闯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世面,到头来你的收入和阶层,跟当初邻村那个没出过村子的翠花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我现在偶尔也有机会给台湾的硕博士后辈讲大陆的情况,基本上我都会告诉他们:如果你能够安于一辈子做差不多的事情、拿差不多的薪水,安安稳稳小确幸过一生,那么留在台湾还不错;但如果你还有冲劲和拼搏的欲望,都应该来大陆试试看。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听那边一个节目〈小董真心话〉。董智深上来一句话:今天雨很大,我刚骑摩托车过来啊。

挺有名的一个媒体人,骑着摩托车赶场!

那边没有汽车产业,但是周边地区汽车生产都极其旺盛啊,有钱进口啊,又不存在保护本土企业问题。可见,还是没钱。倒不是说一定是董自身的经济实力买不起汽车,这里面包含基础建设的投入不够充足,比如道路是否足够,停车场、地下停车位不充足,导致开车极不便利。再加上公共交通投入不足,也使得使用公共交通还不如骑个机车来的便捷。比如前年的8800亿所谓前瞻基础建设,吵来吵去,一是钱少,二是酬庸了民进党,钱不一定能用到实处。韩国瑜当初杀进高雄,就是指出高雄一场大雨路面出现5000个天坑。这种条件客观上阻碍了人们开车的意愿,无法形成汽车文化。

有人晒那边的吃吃喝喝,吃喝确实挺便宜,但这说明什么啊?说明消费水平低。如果大家都有钱,出手就是阔绰,至于消费水平低吗?

我以前讨论过那边的经济问题,我当时的核心观点是:对岸的经济活动是人为违背经济规律的。

怎么讲?

正常人的经济活动买卖肯定是找性价比最高的吧?然而对岸不是。

比如像汽车、高铁、轮船、施工机械、通讯设备、太阳能、风力发电,等等,对岸都不能制造。那进口呗,哪儿最便宜啊?我们这边啊。可是对岸坚决不用我们的。一定要用日本把拔的,美国把拔的,欧洲把拔的。结果日本老坑它,高铁出轨,建筑减震器造假。美国人坑它,欧洲坑它。它们不以为然,还脸上倍有光。

所以,对岸虽然从我们这边赚了很多外汇,转手就送还给日本美国了。根本没有充分转化为有效的资源

原本,创汇企业有钱了,员工待遇好了,然后通过消费让本地人、本地经济受益。然而,对岸没有。比如,台积电每年赚很多钱,然而,台积电的股东一半多是美国资本。每年利润的大头并没有流入对岸,而是交给华尔街老爷了。

所以,你才会看到,虽然对岸的经济数据很好看,但是税收水平和财务支出与GDP严重不协调,连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如。

这次疫情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对岸的检测量很小。按人口比例算,检测量和非洲最落后国家差不多。然而,从对岸出去的人,在日本、泰国、比利时都有输出病例。然而对岸就是不检测。我看还是自己试剂搞不定,日本把拔又不能提供,美国、欧洲的天价。大陆的,坚决不用。

我看,对岸的经济水平并不乐观。


user avatar   bei-tian-zz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在大陆,刚吃完茶叶蛋。

去过挺多次台湾,也有些台湾朋友,个人感觉,台湾富的地方,比大陆要差一些。但台湾穷的地方,比大陆穷的地方好太多了太多了。社会福利,医疗保障,房价物价等方面好太多,如果你是个普通人,做着普通的工作,那在台湾的幸福感会更强。因为台湾的普通服务员和大学生研究生的工资水平差不了多少。如果你想赚更多钱,那肯定是大陆更有可能。

我们总是关注哪里比哪里富,却自动忽视了哪里比哪里穷,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穷地方不应该更被关注吗?

没什么不能比较的,毕竟地理位置好,土地肥沃,自然资源好的穷地方多的是,像非洲。家底厚发展倒退的国家也不少,像南非委内瑞拉阿根廷等等。

比富的话,阿三都有孟买可以拿出来,说你看我们发展多好,很多人一边嘲笑着阿三无知,一边做着和阿三一样的行为,动不动就是北上广深东南沿海,盲目的自信就是自大,盲目的否认就是自卑。

国家这么大,这么快速发展到现在不容易,自豪的同时,也不要盲目忽视差距。毕竟自认为世界第二的国家多了去了。gdp超过别人,不代表就比别人强了,不看积累的吗? 狗蛋家一直很穷,平时一年就收入七八万,今年抓到机会赚了100万,旺财家今年赚了80万,但旺财家祖上三代都是富人,每年都赚七八十万,谁家有钱?谁家生活质量高?

我挺不喜欢那些说什么人均收入,gdp之类对比的答案的,这些人太明显是城市长大的,视角是城市出发的,但中国除了城市,更多的都是农村广阔天地啊。

为什么上网多了,会觉得国家特别富,那是因为在广大农村地区,使用知乎微博之类公众平台软件的人,极少罢了。

讲讲故事吧。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大陆地区穷的地方有多穷,很正常,没见过是想象不到的,就像我现在生活在苏州,周围朋友就是这样。

我有过三次支教经历,甘肃西藏青海,加起来两年半吧。我从小生活在江苏北部农村,干各种农活长大的,家离最近的县城坐车都要一个小时,高中前连县城都没怎么去过,就算是这样,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去甘肃陇南的一所希望小学支教,也穷的让我震惊了,才知道农村和农村的差距也可以特别大,那不是生活怎么样,或者社会保障怎么样,那里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水都是大问题。有一次桥塌了,送水车没来,我那几天喝水都不敢多喝两口。在青海支教时,突遇到山体滑坡埋了我们的学生,当时只有我和当地一个扶贫干部在,两个一米八的大男人,一边哭的嗷嗷叫,一边用手刨土堆石头,那种恐惧和绝望,键盘侠一只手就能打出十几种解决方案。

回想着回想着就有些心塞,个人改变不了什么,国家这么大,一时半会也顾不了这么全面,好像也跑题了,不写这些了,如果你有心,你会自己去了解的更多。

不说西部,中部地区也并不富,即使是江苏,社会福利,医疗,物价房价,也和台湾老百姓整体差的远,当然,苏南会好那么一些,最简单的对比就是,如果你家里人生了大病,要花几十万,普通的家庭有没有压力?

试想,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也没有很好的学历,而你生活的地方,房价物价不高,工资水平还不低,看病基本不花什么钱。是不是挺幸福的。而台湾现在基本就是这样。他们反而是高学历,有本事的精英很不爽,因为工资远不如来大陆,或者去日本多。

国家发展还任重道远,现阶段比不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很正常,一点不丢人,现在发展成这样,已经很奇迹了,只能继续努力奋斗。

看到评论区有人说西北西南那些地方就不该住人,好吧,还把人都迁出来,您知道全国这样的地方有多少人吗?您给钱啊?我们国家有那么富吗?迁出来怎么安置就业和人家的生活啊?键盘一拍,把国家那么多努力,那么多扶贫干部,基层干部,志愿人士的奋斗,都否认了。给您点个赞,真棒。

还有人能把南非委内瑞拉阿根廷,理解成委内瑞拉阿根廷在南非,您的受教育水平是胎教吗? 真棒,也给您点个赞吧。


user avatar   wang-xing-quan-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個30年台灣人,

我來提供一些數據給大家看,

不含主觀意見,

大家可以那這些數據跟自己所在地方客觀比一比。


先上數據,這是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數據,

109年,也就是西元2020年全年統計,

應該是最權威的數據了,


可以看到台灣大部分人的年收入落在35萬~65萬臺幣,

匯率4.38(今天)也就是 8萬~15萬人民幣/年


用pr值來看,

年收入6.62萬rmb ->pr10

年收入8.9萬rmb ->pr30

年收入11.4萬rmb ->pr50


也就是如果你年收入超過11.4萬rmb,

你就超過了一半台灣工作者的薪水


年收入15.75萬rmb ->pr70

年收入26.94萬rmb ->pr90


台灣有個詞叫年薪百萬->22.83萬rmb

算是收入不錯的代名詞。


user avatar   ben-ai-xin-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圖預警!

依據國際貨幣組織的資料,台灣2019年的GDP 總量是5千多億美金,以經濟規模而言,算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介於瑞士與波蘭之間。(國際貨幣組織雖然將台灣獨立於大陸計算GDP,但有特別標注其為中國一省)。

在中國各省排名當中,台灣被福建反超,於中國各省當中排名第九,算是中等偏上的水準。

以人均GDP而言,依據國際貨幣組織資料顯示,台灣2019年人均GDP約為24000美元。介於巴林與愛沙尼亞兩者之間,若將台灣視作經濟體來看,排位於世界排名35。

而台灣2300萬人口的平均收入,按照行政院主計處2019年資料,約為台幣34萬,台灣家庭平均收入則是台幣104萬,中位數88萬。

如果按照全體受僱員工(也就是不包括失業人口、退休人士、未工作學生、企業主單純統計上班族)來看,台灣平均月入大約五萬台幣。

上列資料依照目前新台幣與人民幣匯率換算(實在找不到2019年的匯率了,歡迎各位補充),可以計算出下列資料。

台灣人均收入約為:81237人民幣

台灣家庭平均收入約為:246100人民幣

台灣家庭收入中位數約為:210260人民幣

台灣全體受僱員工平均約收入約為:11946人民幣

另外依據勞動部統計資料,台灣大專學生生畢業起薪平均約為台幣29k台幣,專科26k台幣。

名校如台清交成政,起薪較平均多出一萬左右,相對的,私立學校則較平均減少數千。

以上資料來源:

國際貨幣組織、「行政院」主計處、「勞動部」統計資料。

…………

啦啦啦,補充物價時間到!

這是我隨手在路上早餐店拿的菜單,給大家參考一下,這就是一般普通早餐店的價位。地點是新北市,台北的早餐店可能會稍貴一些,不過大概價格就在這附近。

當然,如果是去比較昂貴的早餐店,像是麥味登之類的,價格可能會稍高一些,但大體上早餐店的價格基本上都是這樣。

然後這是是走在街上遇到的便當店宣傳單,這也是一般普通便當店的價位,如果是在大學學生餐廳吃的話,價格會更便宜。

當然,這裡的價格是路邊便當店的價格,如果是當地人知道的銅板美食,價格可能會更低,同時也更划算,但通常都是當地人才知道。

然後如果是去餐廳,像是什麼百八漁場又或是定食八之類的,價格會更高,普遍兩三百左右。如果是在更高一些的,例如吃到飽火鍋,或是快炒店四個人點七八道菜,一個人可能就要五六百。

大學生最常見去吃的高檔料理,其實是飯店的吃到飽,畢竟好吃雖然貴但吃到飽蠻划算的。但是人均消費就很不便宜了,像是我之前有跟同學去吃過晶華酒店柏麗廳晚餐,一個人就要一千四左右,這基本上是普通學生會去吃的最高等級了。(當然富二代除外)

這是食物的價格,當然這裡是新北市的物價,如果是台北市可能會稍高一些,但價格不會差太遠。至於南部的物價,可能會在更低,但我不太清楚 。

........

繼續更新物價,這次拿我剛跟同學吃的晚餐舉例。

這是一間吃到飽的義式餐廳,人均消費四百台幣左右。

會有一道主餐,這是整間餐廳裡唯一不能加點的,我點的是菌菇燉飯。

不過這家店跟一般吃到飽不太一樣,不是把各種餐點放在自助吧,而是餐廳服務員會隨時拿各式食物到餐桌旁詢問要不要這道菜,有披薩、薯條、炸雞等等。

披薩跟薯條。

這是甜不辣。

還有炸雞。

當然飲料爆米花還有冰淇淋是放在自助吧那邊,可以自行取用的。(吃的太開心忘記拍照了 )。

不是專業美食品嚐家,拍的不是很清晰,就當作補充說明吧。我待會兒去找房地產的價格資料,還有車子其他日常用品的物價,大家有什麼好奇的也可以在評論去問問看,我去找一下^_^

.......

車價更新時間到!

這是我在一個汽車銷售網找到的圖表,有各個廠牌類型的汽車售價,大家如果有好奇其他車款的可以在評論區問,我去找找看。


這是BMW(寶馬)的SUV和跑車價格。


這是賓士(奔馳)的跑車跟轎車價格。


接下來是平價汽車,這裡是豐田Toyota 轎車的價格。

新車的價格大概都是這樣,挺貴的,中古車會便宜蠻多的。

然後補充下台灣各種工作的薪資,這是在人力資源網站找的。

餐廳服務員正職薪資。

儲備幹部大多會升到三萬左右。

鼎泰豐的服務員需具備外語能力,所以薪水會比一般服務員高蠻多的。

普通的清潔人員大多是以最低薪資起算,台北的會高幾千。

如上圖。

然後這是律師的薪水,實習律師最近的薪水大多很低,跟餐廳服務員同樣等級的。不過成為正式律師後,大多會有五萬左右的月薪。

然後這是一些按照時薪計算薪資的工作。

有好奇其他工作薪資的也可以在評論區問問看喔。

.......

那麼現在來看看房價吧,先從最高等級的豪宅看起。說到台灣的豪宅,絕大部分的人想到的第一個豪宅絕對是,仁愛帝寶!雖然論起價格,有些新建案的單價高過於他,但總體而言,名氣最響亮,歷史最悠久,住戶陣容最強大的,絕對還是這間豪宅。

雖然不是沒有價格比他更高的,但要不是新建案還沒經過時間考驗,要不然就是並非住宅社區而是獨立的宮殿別墅。

那麼,來看看仁愛帝寶的房價吧!

台灣房地產的計算面積單位是坪,一坪約等於3.33平方公尺。而台灣最貴的豪宅社區仁愛帝寶,單坪房價大致在兩百多近三百萬左右。

好啦豪宅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實在太過遙遠,還是來看看「普通」的台北居民們,住的房價又大概是多少呢?

跟帝寶在同一區大安區的房子,單坪也大約在百萬台幣左右,也就是說,想要住大安區三十坪的房子,少說也有三千萬台幣。

以貸款房貸八成來說,自備款是六百萬,而能買到的基本上都是中古屋。想要住在新建案,價格還得翻倍,看來大安區真不愧其天龍國中的天龍國之名。

而與大安區齊名的信義計畫區,中古屋房價看過去倒是較為便宜,不過如果是新建案,單坪也是一百五十幾萬。

唉,想要住在台北核心區可真不容易呢,那麼來看看台北非核心區的房價吧!


哇喔,雖然同為天龍國,但是非核心區的房價馬上跌了不少呢。即使是新建案的價格,大致上也在單坪百萬以下,如果是中古屋,甚至有可能幾十萬左右。

看來同為天龍國,房價也是大不相同呢。那麼接下來,就是我們的新北市啦,雖然每次台北人在嘲諷南部人的時候,新北市大多都可以倖免於難,然而雖然與台北合稱雙北地區,新北的房價又是如何呢?


哎呀呀,看到這房價,作為新北市的居民,我實在不敢跟天龍人們一起被稱作北部人啊。可以看到,相較於台北市,新北市的房價又再降低了不少,新建案單坪幾十萬左右,而中古屋,單坪甚至二三十萬屢見不鮮。

好吧,看完北部的房價,接下來看看台北市的房租!

可以看到,如果想租幾十坪左右的房子,哪怕是中古屋,起碼也得月付上萬,天龍國之力,恐怖如斯。

那麼,一個月入五萬左右的人想要在台北租房又有什麼選擇呢?


答案就是,舊公寓的老套房!話雖如此,一個月租金也得上萬呢,唉,這還是台北市非核心區的租金。

那麼,假設不住台北市,而改選通勤時間一個小時左右的新北市呢?

emmmm,天差地別有沒有!

幾千元房租,就可以租到二三十坪的房子了,同樣是舊公寓,這差距...

好吧做個不準確的概括。

台北市豪宅單坪房價:兩百多萬接近三百萬,一房大多上百坪,也就是至少得花幾億元才能住在台北市豪宅。

台北市核心區房價:單坪一百幾十萬,一房大多幾十坪,也就是要花五六千萬才能在台北買一間三四十坪左右的新房。中古屋相同坪數可以打個五折,也就是住同樣坪數的舊公寓,也得花兩三千萬台幣。

台北市非核心區房價:新建案大多單坪百萬,價格大致相當於台北市核心區中古屋,而中古屋價格大概落在單坪四五十萬左右。

新北市房價:新建案一坪四五十萬左右,與台北市非核心區中古屋大致相同,而中古屋價格會到單坪二三十萬。

租金部分,想要在台北市住在新建案幾十坪房子,月租金可能要二三十萬台幣,相同坪數中古屋則是幾萬到十萬台幣左右。如果是舊公寓幾坪大的套房,月租金則大概上萬左右。

同樣的租金,新北市能夠租到二三十坪大小的舊公寓。如果是新建案,同樣大小大概要三四萬左右。

以上是雙北地區房價租金的價格,資訊都來自實價登錄591房屋網,各位有興趣可以自己上網去查查看台灣各地的房價。

順帶一提台北大眾運輸價格,公車的話,一節普通票是十五元,捷運從淡水到台北是五十元台幣。不過如果常常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以選擇買定期票,一個月1280台幣,可以不限次數搭乘公車與捷運還有輕軌。

......

有空在更新台灣各個產業的收入,以及貧富差距基尼係數等各類問題,如果有其他疑問也可以在評論區問問看,我再去找找喔

......

更新各行各業年薪時間到,上一次介紹的是一些基礎服務勞動業的薪資,這一次更新的則是台灣各行各業的年薪以及級距分布圖。



首先是我們的金融保險業,以台灣全體受僱員工年薪六十萬來看,僅處於第二至第三分位數。也就是說,金融保險業的年薪,遠比台灣各行業的平均年薪還高出不少。




然後這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年薪,這行業的年薪甚至比金融保險業更高,台灣全體受僱員工的平均年薪於此行業當中僅屬於最底部的薪資。


而相對的,批發與零售業的薪資明顯較台灣全體受僱員工年薪來的低,顯現出批發零售業薪資不高的事實。

然後我們再以年齡及受教育程度來看看台灣各年齡層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薪資。

若以25—29歲的年齡,以及大學教育程度來看,薪資中位數為近47萬,約等於月入將近四萬。

從這可以看出,台灣大學畢業生在工作三四年後,月薪大致可以加個一萬左右,薪資起伏不高。

若是中年人,同樣是教育程度,薪資中位數則達到78萬,比全體受僱員工的平均年薪六十萬還高了十幾萬。從這可以看出,台灣全體受僱員工平均五萬元的月收入,靠的是中老年人以較高收入來拉高的。

以上資訊都來自行政院的薪情平台,在該平台上可以用各種條件篩選(如行業、年齡、教育程度、公司規模等),來觀察薪資級距,算是一個想要了解自己收入在同等條件下的其他人相比出於什麼樣水平時,蠻方便使用的網站。

當然,以上資訊也有缺點,像是無法掌握企業主的收入,不能看出失業人士的影響,但單純以個人收入比較來看,算是相當不錯了。(如果好奇的,也可以上這個網站來看看)

看完收入數據後,我們來看看台灣的貧富差距問題。

2018年,台灣地區的吉尼係數是0.338。

而台灣地區前五分之一家庭的收入,是後五分之一家庭的6.09倍。

乍聽之下似乎不錯?

然而,這個數據等於是把年薪百萬的中產階級與郭台銘身價數十億美金的超級富豪,算作同一等級來計算的結果。

也就是說,六倍的差距,是基於主計處將大量中等偏上收入的中產階級,拉低了貧富差距的倍數。

事實上,如果以前5%家庭的收入對比後5%家庭的收入,原本乍看之下不錯的數據,瞬間會來到109倍!(這還是2015年的數據,自從這數據引發轟動後,後來就很難查到了,只能看到「國際主流的」五等分收入差距)。

還不夠轟動?沒關係,那我們來看看前1%與後1%的平均家庭所得差距是多少,來猜猜看吧?

答案是超過一千倍。

感謝某位寫了21世紀資本論的經濟學家,在他的著作引發轟動後,世界各大經濟體的頂尖收入群體的收入資訊才會開始被暴露在世界收入不平等這個網站上。一般群眾也才有那麼一絲機會去窺探,統治階級財富的冰山一角。

根據該網站資料記載,台灣2300萬人(也就是包括老人、小孩、失業人士)裡,進入前1%收入的門檻是年收入329萬,進入前0.01%收入的門檻是年收入3722萬。

全台灣2300萬人的平均收入是34萬台幣,與前1%門檻的差距是將近10倍,而前1%的門檻與前0.01%門檻的差距是超過10倍。

台灣前5%的人,收入佔了全台灣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平均的五倍。

而台灣前1%的人,佔了台灣的十分之一的收入,也就是他們的收入是平均的十倍。

以上還是統計得到的數據,台灣的海外資產按照瑞銀集團的統計,可是有整整五千億美金,世界各大經濟體排名第三,而這些數據,可是不會被台灣當局統計到的。

前面說的是收入,這張圖說的是資產,一樣都是按照世界收入不平等網站統計方式得出的數據。

按照中研院朱敬一院士的研究,越是富裕的群體,其收入中源自資本所得的比例越多。

這無疑代表了一件事情,在資本主義社會,真正能夠成為富豪的,絕大多數都是透過其資本剝削無產階級而得來的。

...

補充一下,最近發現幾張有趣的圖表。


這是全台灣地區2300萬人口(包括老人小孩無業人士與大資本家)的收入排序,可以蠻直觀的看出你的收入屬於哪個層級。


user avatar   fa-xiao-de-x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言概之:

台湾今天的经济水平再差,也是咱统一后养不起的存在...今天的台湾不是换个蔡蔡子或小马就能解决的,享受特权维持现状才是真正的民意,从岛上政府、土著资本乃至普通民众,梧桐大概率会面临全岛反对。


台独是门好生意

上篇咱聊过,台湾军界学术界对两岸军力失衡也是心里有ABC数,蔡蔡子同样如此,别看她成天打卡台独花式叫嚣喵喵喵,但身体却很诚实,早已默默躺平人间清醒。

上台至今,蔡蔡子打着“文人治军”的旗号,悄咪咪将文职人员在台军中的占比从1%提到15%,下调体能考核标准并取消军培和退伍军官留用制度,硬是把国军喂成了三点饮茶、周五下班、被体罚还能投诉长官要赔偿的兵爷爷。

人家早想开了,反正打起来能撑一天不GG就是将帅用命+老天赏脸,那咱还养那么多草莓兵干啥,只求投降时队伍整齐别妨碍领导提桶跑路找美爹就行√

但躺平认命不等于放弃捞钱,不算特别预算和后期追加,台湾今年的军费已达4500亿占GDP的2.4%,刨去供养草莓兵的2500亿军饷和退休金,光零头都够蔡蔡子吃喝大半年。

所以湾湾们除了薅自家腋毛给美爹军工冲KPI外,也一直在走重振军工来刺激内需带动就业的路子,为此这几年着实砸了不少钱来打造以高雄为中心的造船产业、以台中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和以台北新竹为中心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

事实上,台湾造船水很深,蔡蔡子在16年宣布要砸5000亿自造潜艇,并委托台船公司对外招标,包括欧美大厂在内共7家外企参与竞标,最后中标的却是一家直布罗陀的小公司Gavron Limited。

这家小公司也是几个月前刚注册的,连仅有的7名员工都是临时从智联招聘上找来的,别说潜艇了,怕是西湖赛艇都会晕船的那种,为啥这样的皮包公司都能夺标,别问,问就是军事机密:-)

反正越独两岸越紧张,岛民掏起钱来也就越爽快。蔡蔡子们打着“内振军工、外防梧桐”的旗号吃拿卡要暗箱操作,从拨款抽成到海外洗钱玩的比谁都溜,台独在他们手里硬是成了门好生意。

另一边,岛民们也是表面骂娘、端碗真香的主儿,蔡蔡子力推4年“新南向政策”,结果美欧日韩东盟的出口额连年下滑,对咱的出口依赖度反倒涨至46.1%,再怎么口头嫌弃,大陆也是湾湾免于经济崩盘的唯一救命稻草。

还有鹿港辜家、新光集团的吴家、国泰金控与富邦集团的蔡氏兄弟,台塑集团的王家,远东集团的徐家,这五大财团横跨保险纺织、百货房地产、银行证券、石化燃气、通信运输等诸多领域,是总资产6兆+、占台股三成以上的庞然大物。

台湾大半出口和投资都集中在大陆,而这其中,又有大半是上述家族的产业,若再加上林、何、陈、严、吴另外5家次等财团,可以说台湾土著资本早已绑在了大陆的战车上,蔡蔡子若真独了,最先砸掉的就是这些土豪的饭碗!

本着“被舔一时爽,一直被舔一直爽”的精神,岛民也好、土著财团也罢,都在利用蓝绿两党的更替来调整游戏进度,以保持两岸合理距离,促使舔狗福利和天龙人特权天长地久。

所以不管蔡蔡子为首的绿营如何组团忽悠,多数岛民也还是倾向于维持现状,平时喊喊台毒糊弄下就得了,真分手找谁定期上贡哦,大伙儿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蹭吃蹭喝他不香吗~


综上我认为,今天的台湾不是换一个蔡蔡子或小马就能解决的,享受特权维持现状才是真正的民意。

哪怕绣红旗国歌唱的比谁都溜的岛民,这里头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打着做好统派人设,提前找好萝卜坑以提升体制内议价能力的小算盘,真要夺了他们的福利去当顺民,再怎么右倾投降主义也会一夜间变得比谁都左,真正讲民族求统一的少之又少。

理解这个结论才容易接受一事实:统一并非湾湾民意,从岛上政府、土著资本乃至普通民众,梧桐大概率会面临全岛反对。


暗流

当然,以岛民的血性和觉悟,我不认为他们会如何反抗到最后一兵一卒,但大半世纪的皿煮熏陶,同样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罢工集会和游行抗议来表达诉求,特别HK暴动后,21世纪城市高位截瘫疗法已是众所周知,并在美欧诸国街头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当岛民发现大陆军队并非绿营口中那般野蛮残暴时,往日的傲慢与怨念便会再度显露,我大湾湾人均GDP超18.2万元,早是道上有名的发达经济体了,你既然要来统一,总得保证岛民生活品质和皿煮权利不受影响吧,甚至于,你总得让我们生活过得更好吧?

不然你凭什么统一?

说句杀人诛心的话:你民族大义、情怀使命,又与我岛民何干?

这种打着为岛民求生存、只谈经济不谈政治的软刀子,相比武力对抗要更让咱防不胜防。文明人动刀得先讲理,你总不能因为“岛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两岸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从百草园一路杀到三味书屋吧。

掌握了这一软肋,绿营遗老、行业巨鳄、土著财团、甚至是本来主张维持现状的温和派,这些魑魅魍魉或出于向Z央逼宫换取权力、或为了保留原本的政策红利、或要求保留原制继续当山大王、或从欧美爹爹那换个皿煮斗士的美名,都会迫不及待地蹦出来,怂恿岛民们罢工游街闹事,最好再开几枪死点人。

破岛越乱,池水越浑,才越方便摸鱼得利,血馒头,真香。

站咱的角度,面对这种必然中的可能,有两条路可走:招安或镇压。

招安很简单:马照跑、舞照跳、台湾繁荣不能少。

但在举国扩大开放、深度改革的情况下,台湾论国际贸易窗口比不上海南广东,论金融不如港沪深,论劳动成本更是拍马不及内陆,咱出于国安考虑也不会将科研重工等要害产业放岛上,连解除前线束缚的福建都能凭借联通粤沪台的地利倒吸资源实现腾飞,可唯独台湾将跌回合理位置,其经济衰退是必然的。

要打断这一历史进程去招安,唯一法子就是咱输血去维持湾湾的繁荣运转,也就是说,过去的惠台政策不但要继续,甚至还得层层加码,从商品流通、两岸贸易、行业限制、金融特权、教育加分、税收保留、财政补贴甚至司法保留,岛民的“基本需求”都得满足。

你猜,一个人均GDP刚过万美金的大陆,要花多大力气才能伺候好这人均近三倍于己的2300万天龙人呢?

得倒贴多少我数不清,但我知道某抬办及其省市县的小抬办们,都可以改名“惠台办”继续开门接客了。

那些个两岸研究中心、交流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科技合作中心、出版交流中心、干部培训中心等等,也可以接着为国操劳终生了。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百万漕工衣食无忧前途无量,好耶!

如果不愿再供着这群爷,就只能走镇压路线了,就像越来越多人主张的那样:梧桐,军管,甚至留岛不留人!

但口嗨与死亡是两码事儿,咱人民子弟兵哪比得上面黑心狠的美帝雇佣军,不会也不能搞杀鸡屠狗战后清算那套,真活捉了蔡蔡子也只能来个无期黑屋啥的,原地枪决几无可能,更别说武力镇压一帮高举民生大旗的岛民了,只怕到时连咱自己人也会暗自嘀咕。

抹平地图+人口迁移听着固然爽,但落到实处,终究也是2300万条生命,真要动手见血去给人口做减法,我相信从军方到国人,都下不去这个手(P社玩家除外)。

至于拿老一套去对付湾湾,登岛后直接打土豪分田地,将土著资本臭老九挨个拉出来摁地上剁了,也不大现实。

毕竟小岛农业仅占总产值3.673%,工业和服务业才占大头,分田压根儿就起不到社会维稳或资源再分配的作用,唯一起效的法子是全台企业资本国有化,然后给岛民挨个发干股送红利。

但咱改革开放近半世纪,好不容易在国际上有了一定信誉和圈子,也让合法资本相信这个国家不会无视法律程序,今天笑脸相迎、明天抄家枪毙。一旦拿湾湾土著企业家去祭天,玩杀猪分肉的操作,必会令外资胆寒,甚至连身处大陆的资本都会兔死狐悲而组团外逃。

再说长期制裁。


历史从未设想的道路

相比梧桐的两难境地,其实对台长期制裁反倒是一种代价更小、后遗症更少、成本更低且经济打击效果更佳的法子。

特别对台贸易让利的ECFA协议,一旦终止协议并施压东盟严打“走私”,封死香港对台进出口的路子,再仿照萝有虫逼着岛民自己每日18斤内卷掉的操作,针对更多台湾商品实施禁运制裁,估计湾湾外贸得先砍掉四成,接着是大量商品积压和企业资金链断裂,股市直接雪崩砸到底,全岛经济一夜倒退个十年!

要再狠些,彻底停了对台出口砂石、煤炭、钢铁和矿物原料,并按图索骥对台湾电子半导体、粮食化工肉制品等产业中高度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及成品,进行价格哄抬,必能收到奇效√

说完好处,再讲弊端。

常凯申大队长出逃台湾后,美国资本自65年起就以政府援助和商业贷款的形式大批入台,高峰期里光美资就能占全台GDP的8%。

中美蜜月后,美国输台资本不减反增,像以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为首的东部财团,和以达拉斯国民银行为对台特别贷款人的南部财团,他们通过银行信贷、企业融资、技术授权等方式,早已掌握了岛上诸多重要产业。

像台积电这样的护台神器,看似是湾湾少有拿得出的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可实际上,台积电78.48%的外国持有股份中,有20.54%处于花旗银行的托管下。

别看岛民在台企股份和总资本额度上占优,但凭借海洋霸权的优势,美国早已实质性控制了台湾的进出口贸易、海上运输、银行汇兑、货币流通、金融融资等近乎所有领域。

不同于对付咱们,但凡岛民敢逆了美爹的意,都用不着航母编队,苹果高通联发科AMD等金主们掐了订单,再停了对台从软件系统到硬件维护等一切技术授权与友商服务,足不出户便能轻松让护台神器们原地报废。

按06年的数据统计,当时美国输台资本是全台前30家官企资产净值+百大财团资产净值的1.2倍,不少台资厂商再如何牛气哄哄,也不过是美资撒出来的卫星工厂或加工装配车间,真要出口商品,连海运船险都得走的英国保险公司,像台电台油这些民生命脉更是离不开美国银行的扶持。

近年的外资数据就真查不到了,湾湾已将“未经投审会批准的投资事业”剔出海外资本统计范围,而这恰恰是美国财团们最喜欢的一种秘密投资方式。也就是说,如今有多少台企被美国财团以多大程度捏在手心,咱很难辨别清楚。

这种情况下,一旦咱对台搞起长期封锁,都用不着拜爷爷动员盟友来搞事,美国几大财团都会第一时间蹦出来游说议员们对华反制,同样的,在台利益相关的日本财阀与欧洲银行们,也会基于同样的理由掺上一脚。

所以我一直反对“长期封锁制裁”这种拖泥带水拉长战线的路子,没法子,这技能只有掌控了海洋霸权、并对全球秩序说得上话的高级玩家才玩得转。

说句难听的,突破岛链与常态化控制是两个概念,咱到目前也只是在南海东盟圈周围打转,连中东都只能靠俄伊来C位输出,真没那本钱学美帝搞制裁。

否则强行上架,当欧美货轮打着贸易自由的旗号开进基隆港;当北欧的人权考察船开进台北;当援助疫苗和检测试纸的货机飞抵高雄,你拦还是不拦?

拦,拜爷爷在白宫笑开了花,欧美全境再度团结,反制措施信手拈来。

不拦,东盟墙头草扭头就跟美爹请安认错,日韩彻底放下身段撅起屁股,德黑兰们则派出信使去白宫求和,中美之争休矣。

所以蛮横如以色列,封锁加沙也得对埃及走私睁只眼闭只眼,像美帝这样靠着扣押伊朗油轮来零元购的事情,咱现在还真没那实力。

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台企国有化给全岛发福利不可行的重要原因,洋大人涉水太深,不分远近亲疏地砸饭碗,可就基本得罪全欧美了。

咱去年聊台湾梧桐,就一直强调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打出完美统一的结局:

①让台湾在最短时间内安静如鸡(防止背后捅刀);
②降低海洋威胁度(减小地区安全压力);
③分给朋友更多蛋糕(持续性封口与利益捆绑)。

话里话外求的就是一个既成事实,将欧美财阀组团干涉的成本快速拉满,并以南海稳定和浙闽台粤大经济区的联动开发作为诱饵,拉一派打一派,进而避免让“国内问题国际化”,使美国失去引导国际干预甚至封锁海路的最大借口。

综上我认为,长期封锁与梧桐后铁血镇压的法子都不可取,极容易游戏进度提前快进到中美拉边站队的冷战格局,对咱是极为不利的,而倒贴惠台更是下下之策,庙堂再傻也不会请两千万大爷回家给自己添堵(吧?)。

所以最理想的法子当然还是如前人遗策,把湾湾架小火上慢慢熬,哪天岛民经济彻底离不开咱了,土著财团子女身家都与大陆深度捆绑了,那可就“天下谁人不通共”了。

大道至简,以大局碾压平推过去,是最笨拙但也最无解的阳谋了。

可惜世界的发展总是动态变化的,美帝并没有如我们所愿继续坐视中国苟塔发育,德法对欧盟的影响并未大到足以带领欧洲疏离美爹的程度,逆全球化浪潮来得比预想中还要早,台湾岛民在某抬办的伺候下反倒坚定了带薪拉屎的决心...

这都是当年总设计师难以算到的变化,他老人家给出的上策固然无懈可击,却也很难再套用到现今局面上,与其指望大陆人均收入与台湾齐平后以理服人,或是湾湾高层集体上头签了卖身契,或是千万岛民系了红巾公投回家,不如想想怎样在梧桐下策里打出高分。

基于此,我们去年推演了如何在被迫梧桐的情况下打出低损结局,微操难度基本满星。今天最后一节,咱要接着聊聊梧桐的时机,以及梧桐后避免招安或镇压的治理模式。

即,历史从未设想的道路。


那么问题来了,梧桐时机在何时?统一后该如何治理?


私底下我曾向友人提过一个“丧心病狂”的设想,反正湾湾核电都要停了收档,何不让它站好最后一班岗为祖国大业发挥余热,来个湾湾弱鸡版切尔诺贝利,凭岛上那点渔船和草莓兵,怕是连个水泥盖都砌不出来,只能躲海边“杰哥不要啊嘤嘤嘤”

这种情况下,美爹再傻也不可能拿自己人去填坑,当年福岛核电站,美爹的航母编队跑得可是比谁都快,国际援助再多再快也是无济于事,只有血浓于水的对岸能帮得上忙。

那既然咱去帮场子,核站周边海域总要清空戒严吧?全岛海域空域总要开放给排水降温和医疗救助的船只飞行器吧?全台金融秩序与市场物价总要统筹严管吧?岛上群聚活动与城市流通总要管理限制吧?抱个泳圈游去大陆的难民总要合理收容皈依我D吧?

甚至于,核站这么高危的单子一般人还真把握不住,大陆这边多派几个团的消防队、派出所户籍处职员、街道办事处大妈、城管、武装警察等帮忙抽水降温、看家护院、人口普查啥的,你总不能说我别有居心吧~

大难临头,蔡蔡子们没提桶跑路远程指挥就很有职业道德了,谁敢说个不字,怕是剩下没钱外逃的老百姓得排队取号去把人打死┓( ´∀` )┏

而当核危机得以控制时,只要某抬办不脑子抽抽来个“以理服人、原路撤退”的昏招,咱大可心安理得地打着废水治理与民生维稳的旗子站稳脚跟,慢慢蚕食渗透,隔三差五来个“疑似核机组不稳”的谣言吓吓岛民,直到完成实质性统一√

话糙理不糙,这脑洞本质就是通过天灾人祸将台湾彻底拉到民生与人权的谷底,再利用大陆国力与基建狂魔的优势,打着人权救灾的旗号来个飞龙骑脸,而一个从民众信心、军方战意、政府底气甚至社会秩序都跌到谷底的湾湾,也更适合咱搞后期运维。

此招不算梧桐,但胜似梧桐,文明的暴力更为致命。

虽然核电站不可控因素太多,脑洞终归也只能是脑洞(吧?),可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咱能否以此思路为突破口,找到梧桐的时机呢?


而虽然这次疫情很难成为突破口(除非新冠感染率与致死率能将湾湾逼到十室九空的地步),但也将成为全岛崩盘掉段的开始。

如今湾湾中小企业排着队倒闭,伴随供电与劳动力缺口的不断扩大,全岛迟早要陷入工业错峰停电、百姓民不聊电的窘境,而蔡蔡子除了放水发电饮鸩止渴来安抚民众外,也只能不断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来转移视线。

但再怎么绿自己,她也没法空手变出面包来,当岛上民生难以维系、社会秩序陆续崩盘、甚至各区各市自寻出路时,蔡蔡子的统治也就到头了,相对完美的梧桐时机也才随之到来。

所以我认为,抱回湾湾这事儿不着急,咱大可先帮湾湾将独立油门踩到底,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借着蔡蔡子的刀,将那些主张维持现状吃红利的土著财团、广大民众及温和政党再清上几轮,毕竟这些反过来也是咱统一后最有可能暗中捅刀立山头的人。

当然,社区温暖是必须送的,但与其在人家不知柴米贵时上门塞钱贴屁股,让岛民录什么“我是台湾人,我愿意打中国疫苗”的玄学视频,还不如等他寒冬冷灶时给碗热气腾腾的统一泡面来的效果拔群~


最后聊梧桐后避免招安或镇压的治理模式。

说白了还是打经济牌。

我认为,以“惠台办模式”跪舔湾湾虽然不妥,但咱可扩大范围,将台湾福建连为一体搞个“台闽海峡经济圈”,其中又设“桃园-平潭经济特区”。

具体而言,光速梧桐后以维稳为主,除少量驻军与治安部队外,继续沿用湾湾现有民刑商等法律制度、承认民众财产与土地资本所有权,仅对台湾当局所谓“国有资产”进行封存清算,并默许财团政客通过“战后复兴委员会”之类的分杯羹。

其次是以规划中福台线在两岸的落脚点为基础设立“桃园-平潭经济特区”,以跨海大桥、跨海高铁、海底隧道为核心大规模上马基建项目,再大手笔些,甚至可以在海峡中间填海造个新岛作为交通中段与工业新区,以此为试点,探索两岸在金融调控、企业税收、劳动用工、证券保险、市场准入等领域的互融互通。

且不说战后重建与两岸对接工程的大蛋糕,能让多少人吃到满嘴流油,光一个连接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区的台闽海峡经济区,就能让无数“国际友人”和土著买办眼珠发绿连夜绣红旗。

特别当跨海大桥全面贯通,“桃平经济特区”走向开放深海区,将更广袤的经济市场摆上餐桌时,哪怕那些外资大佬在湾湾民生崩盘与梧桐阴霾中提桶外逃损失惨重,也会不计前嫌跑回来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综上,先坐看湾湾烂岛降低民众的满意度阙值,再将蔡蔡子屠戮后幸存的土著财团政客与国际资本团结过来,让其从梧桐过程中必须顾忌的因素,反向感化成咱后期维稳的僚机与两岸融合的急先锋,是从梧桐到战后治理的核心逻辑。

虽然这“桃平经济特区”和“战后复兴委员会”,总有变相承认一国两制的味道,但我认为,“岛民治岛”是咱短期内维持台湾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现有官吏架构与司法体制不做大变动,让岛民们先适应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后的新生活,再搞基层官吏提拔+干部跨省挂职交流的渐进式变革,会更轻松稳妥。

而“战后复兴委员会”也能起到千金买骨的作用,将地头蛇们焊死在闽台经济开发的战车上,为两岸融合事业鞍前马后鞠躬精粹。

此外,咱更要充分吸取HK教训,牢牢抓住司法、行政和教育层面的人事任命与政策方向的权力,确保黄老爷光荣离任后上来的,都是手持红宝书在内陆有几十套房的黄同志,以空间换时间,将岛上食利阶层都换洗一遍,则台湾定矣。

当然,这个跨海大桥咱建低一点、桥柱多一点,除了提高防风防震等抗灾能力,也能通过桥体限高和桥洞宽度来“规范”海峡航线与穿越位置,哪天美帝闲得无聊再派艘小舢板来搞自由航行,咱只需一不凑巧让哪艘货轮来个机械故障堵桥底下,恶也恶心死他~


(不委曲求全走快意恩仇的路子也可以,但那是建立在美帝坐等中国发育完备的前提下,如今之计,也只能在梧桐这一下下策里找到尽可能高分的游戏攻略了...)


上周刚考完试,下周末还得接着考...

折腾TAT...只能尽力写但求下周不停更吧

端午没动静是在潜心准备一道大菜,关于历史的轻小说,又做了点羞耻的视频化尝试,大概也是下周能端上来√

emm...别太期待? o(*///▽///*)q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号“yiyu824”(浮世藝语)

咱再唠点别的...


user avatar   liu-ren-jie-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说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来看,台湾省(0.911)和澳门(0.914)大体是一个水平,略高于北京(0.901)上海(0.893),低于香港(0.949 全世界第四)。台湾跟国外的日 韩 西班牙 法国 捷克(均0.9-0.92)都是一个水平,人均gdp比国内一线城市略高,收入也是略高,大概可以看做是国内顶级一线城市水平或者更高些。

但要看幸福指数,台湾省还是略高于大陆城市,中底层挣得比我们多一些,台湾最低工资5000+,北京是2000+,台湾奶茶店服务员月入一万左右。而且内卷少,工作压力小,物价低,人民幸福度很高,接近日韩大城市的水平。这里说个题外话,大家总认为日韩人民生活苦,日本年轻人低欲望宅,韩国底层生活拮据,其实不然,韩国送外卖干的好可以月入5万人民币,国内暂时还不行。日韩年轻人宁可宅家啃老啃国家也不愿意做苦力送外卖,觉悟比国内差多了,那些20多年不出门的日本宅男也是需要资本的。所以不需要一味看低台湾和韩日人民,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还是比我们高的,就算国内一线城市经济水平赶上来了,也是靠我们努力赶上的,生活压力我们要大一些。

————————————

这里科普下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发布的一个指数,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其衡量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总收入”三项。

质疑这个权威性和准确性的大可不必,台湾省还是很发达的。

——————————




           

相关话题

  事到如今,普京该如何收场? 
  如何看待台军自2017年起多次发现军方涉毒的现象? 
  大陆女生嫁到台湾找工作容易吗? 
  台湾为何说自己是「中华文化正统之所在」? 
  如何看待【福原爱男票江宏杰觉得台湾和中国是两地】? 
  遇到台湾人故意强调台湾是个国家该怎么应对? 
  台当局开放福岛食品输台,并配套「禁止特定地区进口」改为「禁止特定产品进口」等措施,如何评价该决定? 
  如何评价黄安? 
  为什么台湾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大陆开发? 
  如何看待中联办法律部长称“全世界辱骂中国制度最厉害的,不在美国、欧洲,不在其他地方,恰恰在香港”? 

前一个讨论
铁路儿童客票拟由身高划分改为以年龄划分,为什么会这么调整?会带来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医生或医生家属就诊其他医院或领域相近科室,发现诊疗过程不合理,技术差怎么办?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