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性别歧视:
第一种:直截了当对女性群体进行侮辱贬低,这种因为太过明显,要点脸面的人都很少使用,这也是很多男人无法反驳的性别歧视。
第二种:不直接攻击女性,但是暗戳戳搞双标。很多男人不认为(或者假装不认为)这是歧视,但女人能明显感受到恶意。
行为包括:
同样做错一件事,批女不批男。
同样做对一件事,夸男不夸女。
同样受到伤害,帮男不帮女。
这种性别歧视更普遍,而且一般来说你更拿他没办法。因为你无法批评他的“沉默“,他也有千万种理由给自己的沉默辩解。而他出来发声(夸男人,贬女人,帮男人)的时候,道理一般也没错。
比如男人出轨他沉默,女人出轨他怒喷,你当然不能直接攻击他为什么要骂出轨女,因为出轨本身确实是错的,他骂得也没问题。于是你指责他为什么男人出轨不说话,他会说自己也骂(实际并没有)/没看到/找一些出轨方的不同点来混淆视听。
由于第二种歧视比起第一种更普遍,很多男性自然不觉得自己歧视了。
因为双方的走向曲线是不一样的。这个就和涨工资一样,你领导没事给你涨个几十块钱你根本没感觉,但是如果一下子扣你一半工资你立马感觉就不一样了。
因为学习制度和考试方法的限制,其实男性在小时候直到走上社会之前都是被女性压制的(在社会压力上,家庭内部不讨论,每个家庭差异太大)。因为不可否认的现在这种主要靠记忆的学习考试对女性是比较有利的。甚至走上社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女性会相对比男性更容易找一些。(一个很不幸的原因是因为男性领导更多,而大学生们刚刚毕业的时候多半没啥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反正都不会干活不如找个养眼的。)
当然,对于女性来说她们的红利期到此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这个时候开始加剧。一方面因为红利的减少导致她们感觉被歧视了,另一方面对女性确实存在的职场歧视导致她们能感觉到职场天花板的存在。相对从男性的角度来说,女性红利的消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他们依然要靠自己的打拼来出人头地,只是相对阻力小了很多(原来不光要战胜其他男性,还要战胜女性。现在只需要战胜其他男性,女性要来挑战必须优秀很多)。
一个很明显的情况是很多公司的底层员工其实女性占比是很大的,到中层开始逐渐减少,到高层之后则愈发稀少。但是一个上千号员工的公司多半只会有几十个高层,正常升迁上去的人是一点比大部分人优秀的。在这个过程中更容易被注意到的是该男性比其他大部分人(无论男女)更优秀,而不是某些和他同样优秀的女性因为歧视而无法和他公平竞争。
女性的性别红利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从5岁到18岁一直优于男性,18岁到25岁红利优势开始渐渐减弱到和男性持平,然后在25岁到30岁极速衰退。所以感觉上来说必然更加激烈和痛苦。而男性在5岁到18岁之间是弱于女性的,18岁到25岁之间开始追上女性,之后开始享受红利。但是这个红利是25岁到65岁之间缓释的,所以相对带来的感官刺激就不是那么的强烈。
当局者迷。
我的小表弟就是为“传宗接代”“传香火”这样荒诞的理由出生的。年近五十的舅舅和舅妈花了大价钱做试管,还交了超生罚款。
我表弟从这件事感到性别红利了吗?
他一个小孩,只是和一般人一样出生了而已。
而我们却明显感觉出性别歧视。
一个男性和刚结婚的女性一起应聘,两人能力旗鼓相当。然后HR认为女性产假影响工作,录用了男性。
男性只不过是通过面试获得了一份工作,他不会觉得有什么红利。
他不会知道面试官的心思,或许都不知道有女性和他竞争。
当学校扫除,我被派去擦擦窗户、扫扫地,而我的男同学们被派去搬重物。我也不会发现这是什么红利,我也在干活,可能都不知道老师让他们干嘛。
因此
我认为“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事实(普遍存在的社会规则),不可以用个体行为或动机进行解释和探讨,而应该从宏观层面进行理解和改变。
“重男轻女”是封建主义残留,“性别平权”与“女性主义”的对手是封建主义,而不是现在社会的某个人。
辛亥革命打倒了清王朝,但封建思想没有死亡。
杀掉溥仪,还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我们需要打倒的是封建主义,只要封建主义还存在,就一定会有下一次复辟。
因此,消灭重男轻女,我们所要消灭的是封建主义的父权制,而非具体的某人。
男性不一定是父权者。
因为媳妇无法生育男婴而虐待媳妇的婆婆,是父权者。
支持女性接受教育、同工同酬等基本权益的共产主义者,不是父权者。
如果想打破性别歧视,我们需要做的是打倒封建思想,而不是把矛头对准某个人。
人,都是会死的。
改变社会思想环境才是彻底消灭封建主义的治本药方。
知乎上绝大多数问题都是逻辑问题……
性别红利和性别歧视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所以这里面没有什么疑问。
非洲难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难道你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红利不成?
绝大多数人只感受到了GCZY铁拳。
女性感受到了性别歧视,这和男性能不能感受到性别红利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更极端一点,你拿着根棒棒糖在那里舔,旁边一个穷人家孩子明显感受到了不爽,而你舔的棒棒糖只是从家里随便拿的一根,你能感受到什么红利?
请注意,我压根儿不打算讨论是不是存在性别红利或者性别歧视。我只是想指出来,绝大多数问题压根儿没有回答和认真分析的必要,因为这是最基本的逻辑问题……
只是披了个性别的话题才会让人兴高采烈地讨论而已……
类似的问题很多,譬如说为什么很多城市户口的小孩没有感受到城市红利,但是大部分农村小伙子却明确感受到了歧视。为什么土著感受不到红利,而外来务工的感受到歧视?
想了想,反正现在也没几个人点赞,我就稍微讲一下个人观点吧。
包括性别在内的所有的这些问题,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归因错误。
人们总是会把失败归因给外部,而把成功归因给自己。
也就是说土著可能受到了红利也会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外地人可能没有遭受歧视也会把挫折归因成自己没有户口。
=======================================================
发现几乎所有的答案都要写个导读才行,罢了,这个答案的确超纲了,就简单说说吧。
这个答案分两个部分,讲了两件事情。
第一部分讲的是,感受到被歧视和感受到性别红利在逻辑上是没有关系的。
因为你非要生拉硬扯他们的关系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讲的就是这个逻辑链条的3完全站不住脚。
就算放开了说,性别红利的存在也只是感受到性别红利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即便存在红利也不一定能感受到。
就像你感受不到社会主义的红利一样……
这种所谓的红利实在太多了……对于个体而言不可能全部感受得到。
当然细究起来,这个逻辑链条里面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
譬如说红利的存在是感受到红利的必要条件吗?不一定,感受和实际可以完全没关系。同样的,感受到歧视也不一定说明歧视一定存在,歧视存在也不一定能推导出红利。正如评论中指出的,女士优先同样是歧视,这代表了什么红利?
所以稍微严格来推敲一下的话,这个为什么后面的说明并没有任何逻辑。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个逻辑问题,而大家乐此不疲的讨论只是想论证歧视或者红利是否存在和撕……
第二部分讲的是,为什么人们总是更容易感受到歧视而不是红利?因为错误归因。人们总是会把失败归因给外部,而把成功归因给自己。
当自己失败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是歧视导致的,当然就会感受到歧视。当自己成功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当然就感受不到红利。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女人会不会出轨,主要考虑几个方面:
1)有没有男人来撩;
2)有没有未满足的生理欲望;
3)出轨的风险与利益权衡。
所以,性格的内向和外向与出轨本身没有关系,但是:
外向的性格,更加容易满足第一个条件,就是吸引男人来撩。
因此,在封建社会,我们把性格外向的女人戴了几顶帽子,例如:
水性杨花、招蜂引蝶等。
---
对于女人来说,年龄是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四十几岁的女人容易遇见的几个问题:
1)性需求的波动比较大,这个年龄的女人是个宝藏,就看男性是否懂得开发了;
2)被生活琐事牵绊,更加需要倾诉;
3)更加理性,对两性情感的需求程度降低,夫妻关系的衍生物太多,出轨的风险与成本太大。
推荐阅读:
这是万恶的出轨啊,你怎么可以这样,太恶心了!
(如果是女方主动的话,则是追求真爱,在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