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在于同盟立国几百年,居然没完成国家意识构建。在小说里完全使用善恶二元论来进行意识形态宣传。
这样的后果就是同盟实际上完全依赖于以帝国为坐标原点来定义自己。
同盟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何存在。不知道自己的权、责、利系于何处。连杨威利都是这样。作为一个自诩历史研究者的人,居然口口声声“对得起薪水”。他内心深处,有对民主制度的信仰,但是因为作者本人水平有限,没有刻画出这种信仰到底是什么。看起来像一种执念而已。要不是名为“民主”,恐怕已经被人厌倦透了。
同盟军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有个国际玩笑这样说——巴基斯坦人就是次大陆上不愿意做印度人的人。
同盟和同盟军就是这样,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只知道自己不愿意成为帝国的一部分。
杨威利的班底更加就是这样一群人——同盟的刺头、帝国的流亡者。他们在杨威利这里不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是找到了不成为自己讨厌的人的机会。
反而帝国的意识形态不管好不好,是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的。帝国的国家构建完成了,任何人至少明面上扯不出其他淡来。帝国唯一的问题,就是皇帝行不行?
造成这些问题的,是作者的眼界格局问题。现代日本就是缺乏国家构建,甚至连美国那种以生活方式为口号的构建也没有。
而历史上的日本对他们来说既近又远,有如镜花水月,不知道是有用还是没用。
杨威利太日本了,他爹要真稍微中国一点,这些破事绝不会有。
你要民主?那么把民主扶上马再送一程,这种历史使命如果落下来了,难道不是任何一个公民都有义务要接的?这才是信仰。穷可以喝茶看书,达就要兼济宇宙。
如果他是西方人,也不会有这种破事。西方这样的民主捍卫者就更多了。如伯利克里、苏拉、戴高乐、卡洛斯。
只有日本人才这么纠结。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杨威利想要的是什么。
拯救同盟?保卫民主?在我看来都不是。
整部银英讲了这么多故事,分析了那么多历史,都只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无论是银河帝国初期鲁道夫的上台时的法西斯政策,贵族体制下的民不聊生,还是自由同盟不断作死,最后毁灭,乃至统一战争中上亿人将士的阵亡,其归根结底是人民自讨苦吃而已。
人民渴望安逸和舒适,所以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英雄”——这就是整部书最批判的东西,也是杨威利所有政治观点的核心。
人民并不需要什么“英雄”。“英雄”越多越耀眼,对人民的伤害就越大。(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不管是鲁道夫这样的暴君,还是民主之父海尼斯,哪怕莱茵哈特这样的贤皇明君,甚至连自己这样的“捍卫民主的战士”,在杨威利看来都不应该存在。
无论是独裁还是民主,在杨提督(或者说作者本人)看来只是人民把权力交给所谓“英雄”的过程和形式不同,都是笑话。
在他的理念里,人民(个体)应该自己(个体)决定自己(个体)的未来,并为之负责。任何人都没有干涉他人的权力。
这才是自由的本质。
通俗点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皇帝”。
杨提督从始至终都在秉持这个原则。所以在他看来,他只须对自己负责,也只能对自己负责,对于别人的选择和命运,他并没有干涉的权力。(这就是为什么他没有权力欲的原因)
对他来说,他在成为军官后所做的一切事,包括那些辉煌的战绩,都是别人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他,他不得不尽自己义务而已。
说了那么多,杨提督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拿着政府的退休金安安静静地宅在自己家里喝着红茶读历史书。
至于为什么杨提督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最后失败,主要原因只有三个:
1,没钱,交不起转系的学费。
2,退休申请没批下来,拿不到退休金。
3,同僚把命交给了自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p. s. 莱茵哈特开的价码(让杨当帝国元帅)实在不对杨提督的胃口,还不如直接告诉他:“来帝国,立马允许退休,退休金和养老金按同盟标准照付,外加住房一套,帝国图书馆无限制借书卡一张。13舰队全体官兵享同等国民待遇。”
真要开这条件,估计就没后面那么多事了。
无意间点开过曹人的直播,看到他剪了个短头发,戴着眼镜,说话很拘谨,脸白白的,呆呆的样子。特么这反差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