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在新型低排异植入电极研究,闭锁综合征及脊髓侧索硬化症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机械手的临床试验,这两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是需要肯定的。
但是马斯克这个说法:“脑机接口或一年内植入人脑,可修复任何大脑问题”。
前半句话“脑机接口或一年内植入人脑”指的仅仅是Neuralink团队开发的一款新型低排异植入电极,有望在一年内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发出了植入胶质电极,可以通过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神经轴突长入,收集电信号,最终处理为三个变量,利用这三个变量控制电脑光标移动和点击。现在已经开发出高密度的电极阵列,脑机接口早就已经可以控制机械手臂。Neuralink之前参与的一些临床试验也是用的别的机构团队现成的脑机接口。Neuralink做的主要是成果转化和技术改进,而不是完全的新东西。
而且这款新型低排异植入电极,半年前就研究出来了,当时就说“一年内植入人脑”,有望在一年内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现在还是“一年内植入人脑”,有望在一年内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看来是COVID19疫情延后了FDA批准进入实验的时间,这个时候马斯克出来再抄一波提振投资人信心,以防Neuralink资金链断裂。
而后半句话“可修复任何大脑问题”则纯属胡说八道,为了商业尴吹乱吹,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这样说是要向全世界人民谢罪的。
首先,Neuralink开发的新型低排异植入电极在采样密度上相对于密集阵列没有明显的优势,为了达到扩大采样面积、快速植入的优势,需要采取“缝纫”的植入方式,这个方式不本身风险高,获益和风险相对来说不大,FDA批准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低排异材料,也不可能做到不排异,仍然会像之前的植入电极在一段时间后因为电极周围组织机化、液化而废掉,最多把这一过程从最早的几个月,延长到五年,最新的技术最多到十年。
而即使把时间延长到未来,脑机接口也不可能“修复任何大脑问题”,因为采样密度用远无法达到几十个神经元对一个电极、电极也不是细胞,无法通过生长的方式与神经元实现双向适应,所以脑机接口永远无法完成对感官输入的超精确模仿、永远无法完成对输出的超精确分析。
理想设想中的脑机接口:把大脑想像出的图像、声音、运动决策直接转化为计算机图像、音频、编码并通过电磁波传输给别的人头上的接收器然后传入大脑。但是现实中的,这种脑机接口是不可能实现的。
实际上不论是头皮表面电极还是直接插入脑组织的电极都很难有效的特异性识别出脑电信息,我们需要用一个大规模的脑电活动,才能指挥计算机完成一个小动作,例如想像整个左手的旋转运动才能产生足够特异性识别的的信息。
反过来把信息传入脑就更难了,大脑高度依赖于感官处理复杂的信息,通过电极刺激大脑皮层难以形成复杂的信息并且难以保证长时间的安全有效,再高密度的电极阵列也只能在视觉皮层形成一个模糊的黑白的影像,根本无法让大脑识别出细节和区分色彩,并且长时间后电极附近脑组织会机化,导致电极失效和脑损伤。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准确来说仍然是一个界面(Interface)而不是像设想中那样中可以直接接入输出信息,其与对着显示屏用鼠标操作计算机别无二质,我们能做的只是让这个界面越来越简化,但是界面的隔离仍然会存在,自由提取、分享脑内信息永远都将会是不现实的。而大多数脑损伤、脑功能异常,脑机接口能做到的也就是通过加强人机交互来代偿一部分功能,例如小脑损伤导致的手抖按不了键盘,由于小脑损伤是对脑内部前馈机制依赖的神经结构的损伤,外部怎么附加电脑程序也无法修正,换成脑机接口+鼠标或机械手也无法消除这种抖动,所以只能在显示屏上弄一个键盘,每个按键上放一种可以诱发特定视觉皮层电位的图案,通过视觉来控制键盘。
综上,“脑机接口或一年内植入人脑,可修复任何大脑问题”,马斯克这个说法基本上是脱离实际的商业宣传,从商业性上来说是一种吸引投资的营销手段,在此不做公共的道德评价(但我个人出于宗教信仰对这种做法是反感的),但从科学事实上来说,即使把两段话分开看,考虑后半段未来实现的可行性,马斯克的说法也是信口开河,没有事实依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