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把前四个和陈奕迅区别开。
陈奕迅并不只是陈奕迅,听陈奕迅的人实际上听的是娱乐公司从词曲编混录到包装宣传定位的整个,这不是陈奕迅一个人做得到的。他是台前演绎的这个链条的最后一环。当然这一环也是重要的。所以陈奕迅的音乐作品是团队运作产生的娱乐产品,因此具有唱作人不可比拟的团队运作带来的雄厚实力,同时也会被有些看重歌手创作能力的人诟病“综合能力差”或“没有自己”,不过陈奕迅的定位还是清楚的,因此说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并不多。这里我个人认为,既然只是链条的一环,歌手只需要把自己的任务——演唱——做到最好就行,这点陈奕迅做到了。(顺便提一句陈奕迅的作曲能力也是强的,比如《沙龙》《落花流水》《反高潮》等等;作词能力不及格,只有一首《大得太快》是写给自己女儿的。)
前四个大概可笼统归入音乐人行列。
周杰伦对华语流行乐坛的影响已无须赘述,在我看来21世纪的周杰伦几乎相当于上个世纪的邓丽君。他们都开创了一代流行音乐先河。也因此,在周杰伦之后的音乐初学者大多数都是在周杰伦的阴影里——拼命地学周氏情歌,学中国风,学节奏和搞怪……前三人就是在这一“周杰伦时代”里诞生的。许嵩最初就是在周杰伦中文网上出名的。
当时独立音乐人这个词还不火,大家都叫他们网络歌手。他们普遍用词没新意,立意很一般,听起来千歌一面,都像是降了一层格调又低了一档水平的周杰伦。不过也各自借着东风火了一把。在这其中,许汪徐算是音乐水平过线而听众最多的三人。
陈奕迅和周杰伦本就是不同的路数,他们中有“差别”而非“差距”。而前三者和周杰伦的差距,就是拙劣的后进者与高超的开创者的差距,缺乏打破网络流传这一圈子和随时间老去历久弥新的能力。
当网络歌手从最初的模仿中走出来,被签约,走上正式的音乐之路时,很难让大众脱离对他们“网络歌手”的这一印象,同时,他们自己也缺乏可以一下子击碎大众印象的作品。虽然他们每张专辑都能看出在努力提高音乐质量,扭转听众标签,但是事实上他们的听众还是最初的那些,而听众也会长大,所以很多网络歌手都被大浪淘沙了。
在他们中间,许嵩却是做得最好的,许嵩在成名之初就写了很多所谓“批判现实”的歌,现在更是把这一写实的风格发扬光大,新歌《雅俗共赏》在网易云音乐上已经跻身评论过十万歌曲榜。我本来高中毕业后就再没听许嵩了,但看到新专辑名叫《青年晚报》,还是忍不住去听了听。
至于其他二位,了解不多,上次听还是去年汪苏泷的专辑,没什么印象。不过我中学毕业后就从未注意过他们这也侧面说明他们尚未走出自己的囚笼,在克服网络歌手标签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
毕竟周杰伦只有一个,虽然周杰伦早年留下的矿产快被模仿者榨干,想开创一种新的被人记住的风格并火起来却也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周杰伦自己还在尝试着。在“后周杰伦时代”(我自己取的名字),陈奕迅靠的是香港那边早已成熟的娱乐体系,是林夕黄伟文郭伟亮江志仁等等让内地观众还感觉新奇而震撼的音乐作品。李荣浩靠的是自己创作的高格调的都市情歌。徐佳莹靠的是细腻而有素养的少女心思。听众的耳朵愈加挑剔,对音乐的要求愈加高,每个歌手都必须使尽浑身解数才能在华语乐坛占有一席之地,这一点上曾经的汪徐已经被时代抛在脑后了。
本质上,没有区别。
细分来说,陈是团队制作的产物,但时运较好竟然现在成歌王了…周杰伦开创了一个时代,有只属于他的音乐语言…中式rnb。然后呢,许嵩学到了皮毛,汪苏泷学到了皮毛的皮毛,徐良则很清楚自己的歌曲定位,才华不够节操凑。也就是说,周杰伦许嵩更多为自己写,而其他三位更多是为了迎合听众品味(为了赚更多的钱)的。
其实才华早就没用了,现在全世界的流行圈子都是拼营销,cd沦为了宣传工具中最花钱不讨好的项目(古风歌手除外)。那些天后天王,有几个出新歌你们听的呢?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