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评小王子
最近又时新一个词:空巢青年。概念也挺清晰,指生活在大城市,和父母及亲人分居,一般单身,独居,租房,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或者是还在北上广深漂泊的游子。
初次听到空巢青年的说法,我心里还咯噔了一下。倒不是悲凉感油然而生,而是有种一言不合就被划分到“社会缺爱人士”的错愕感。毕竟一般谈到空巢老人,多是指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晚年生活颇寂寞凄清。
但我个人又是很享受单身生活的,可以自由地分配时间,随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情。
可如果我只是在朋友圈发上一条状态: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相信不少朋友是会礼节性的点上一个赞,但心里还是会忍不住冷哼:寂寞单身狗又在死撑。所以我想,不如就掰开来讲讲,我是如何一个人生活的?并且是如何优雅的生活?
我是找到了一种很仪式感的方式来诠释这种“优雅”,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明晰你想要的生活工作状态,再构建出来。
比如我预想自己理想的读书状态,是在安静的森林中,听着潺潺的流水,背靠大树,沉浸在想看的作品中。我就可以自己动手,在自己的卧室中构建出这样的场景。我打开云音乐软件收藏的歌单,选择的歌单是纯音乐,大自然的声音,流水声、下雨的淅沥声等。我靠在窗边,在昏暗的灯光下(选择的还是契合当下心境的灯光颜色),看着kindle中珍藏的书籍。经过这样的场景设置,就获得了不弱于预想的读书体验。
而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由这样一项项的微观场景汇聚而成:阅读、健身、自省、创作、冥想、吃饭.....所有的这些微观场景,我们都能想象到比目前更加理想的状态,只要我们打开脑洞去浮想,总能动手构建出更加优化的场景,也就收获了一份小确幸。(小的确定的幸福)
需要做的也简单,有些时候,是给目前的生活添砖加瓦:加上些轻音乐、改善下光线、采办些小物件。比如用于健身的瑜伽垫,激发你创作的白板和中性笔,一个随时能享用阅读乐趣的kindle,一副提升你生活质感的电动牙刷.....还有些时候,可能是丢弃些,你完全用不上的物件。
但是,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具体操作容易,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却很难。
拿租房为例,如果你完全是以一个租客的心态,看待你目前的住所,你就不会花费力气,将你的住所,布置成你想要的样子。理性会时刻提醒着你,你迟早要搬走的,长此以往,你会愈发对粗糙的居住品质习以为常。反过来,如果你足够重视当下的生活品质,你明晰你想要的家的感觉,你就能很笃定的告诉自己:我在哪,哪就是家。那么不论在哪租房,你都会用心打理居所。
再看两性恋情。如果你渴望坠入爱河的缘由,是一个人的生活太寂寞,你就很难收获你期望的恋情。因为爱情从来不是寂寞的解药,何况,一个人过得都不好,幻想两个能过得好?两性生活,从来是一个难度系数倍增的事情,最后你恋爱的结果,很可能变成了两个人的孤单。
最后再说一点,着实不喜欢空巢青年这个标签,如果可能的话,倒希望这个标签是:生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