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而言,单身就是一种“孤独感”和“自在感”随时交替、不断混杂的体验。
这种“自在”和“孤独”的边界是什么?什么样的单身是积极的,什么样是消极的?看完今天的文章,或许你会重新理解。
长期以来,单身被理解独自一人solo,并把孤独寂寞冷等消极的情绪套在单身群体中。
但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文学、艺术和社会环境,正在提倡单身(独处)的种种好处: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无论什么,甚至是内心的野兽,都会在独处中成长”,这或许意味着独处和孤独等负面情绪往往无法分割。
正因如此,马里兰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Kenneth Rubin在更现实的可操作层面,为我们揭开了所谓好坏孤独之间的陷阱。他认为,要想独处(孤独)是有益的,必须满足某些先决条件,他将这些条件称之为“如果”。
——那么,单身(孤独)就能产生它本该产生的好处:缓解与他人交往带来的压力,重新与自我建立联结。而相反的,如果以上这些“如果”的条件无法达成,我们就容易陷入一种“无益的孤独”,甚至将孤独当作一种自我封闭、逃避人生的借口。
早在1958年,心理学家Winnicott就写过一篇文章《独处的能力》(The Capacity to be Alone)。
之前的文献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对独处的“恐惧”或者“希望”上(这两者都将独处视为一种“退缩”),而Winnicott首次提出,独处是一种“积极的能力”,是不同于退缩状态的。
因此,Winnicott说,他在试图证明一个悖论:独处的能力是建立在独自面对某人的体验之上的,而如果这种体验不充分,独处的能力就无法发展(独处的状态事实上总是暗示着“有人在那里”)。
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七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她们的年龄从71岁到83岁,共同购买了同一幢公寓的7个单间,组成“姐妹养老团”,一方面坚持各自的孤独和独处,一方面又能在必要时抱团取暖。
很多朋友喜欢这部纪录片对老年孤独的描绘。
来自一位豆瓣网友的评论说:
“她们有人在晚上涌现出强烈的孤独感,有人坐立不安,也有人说出来‘啊,好孤独啊’便能排解。有人可爱地表达‘发现孤独的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真好~’,看到朋友公寓的灯亮着就是一种安心。”
这部纪录片或许解释了心理学教授JAMES R. AVERILL所说的,“亲密是孤独的一个好处”。
是的,亲密和孤独并不对立。
很多人会在孤独中体会到亲密的感觉,而孤独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一个人走进亲密的能力。
这种感觉,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处期间写道:
“我的房间里有很多同伴,尤其是在无人造访的早晨”。
reference: TheCut:85 Percent of Americans Would Rather Just Be Left Alone Some of the Time TheAtlantic:The Virtues of Isolation Winnicott, D. W. (1958). The capacity to be alon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9, 416–420.
或许你还想看:
学心理咨询,来简单心理Uni 。汇聚海内外名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咨询学习者,提供音频、视频、直播、长程训练项目等多种培训课程,专业针对性强,体系化程度高。目前已有30万+人参与学习。
这里有100+门课程等你来开启哟,课程学习戳 → @简单心理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