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广东湛江一小学号召家长为学校捐口罩防疫物资,称「并非强制」? 第1页

  

user avatar   yu-ben-gu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起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老师跟我们说,学校推荐了一款红色的小学生手工工具盒,说是以后美术课要开手工课,有这个工具盒很方便,而且,班主任特别强调:“不是强制性的自愿购买.......只是她觉得有这个东西以后大家都方便!”

至于价格嘛,30元,可能现在很多人觉得30元,价格不贵,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30元那是一笔不小的数字,那时候父母的工资一个月不过三四百元.......

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种“微信接龙”,班主任只在班里和我们说了一次,让我们转告家长.......

那时候,我回去跟我爸妈说,现在想想,他们其实很为难,不想买,我当时说了一句:“其他同学都要买.......”说完这话,爸妈就给了我30块钱。

后来,那个价值30块钱的“工具盒”发下来了——巴掌大的盒子,里面放着一个小剪子,一个小锥子,一把黑色的10厘米长的小尺子,还有针线.........那时候小,觉得东西挺多,还挺值的........现在想想真的是“坑”啊!

后来我知道,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因为确实家里困难没有买.......其他的人都买了。

有趣的是,后来我们每周2节的美术课,在我们买了工具盒不久确实开了一节手工课........但那是我小学阶段唯一一节手工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回到题目,现在这种“群内接龙”真的很厉害,我觉得比我们给企业做的广告厉害多了.......特别是在现在这段特殊时期,“群消息”不断的响........一打开就是“自愿捐助,绝不强制!”试问有几个人敢不捐?

而且,捐了之后,你敢问“学校怎么用这批防疫物资吗?”


最后,让我想起了以前的公司,领导要结婚了,给每个人都发了请柬,然后,当着大家的面说:“大家有空就去喝酒,没空就算了........”结果,即使有几个确实有事没去的,红包也少不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教育部对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的答复? 
  如何评价郑州航院东校区丹尼斯物价? 
  有哪些过去的食物,现在还被父母亲、老人们念念不忘? 
  读书突破一万本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为什么大学一开学会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校? 
  项目/学生/经费/Paper,青年科研人员倒在哪关? 
  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性格吗? 
  家长长辈是否该常向18岁左右的家人灌输些社会的常识性(阳光或黑暗)的东西?这样教育对孩子会有何影响? 
  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届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什么水平?比例有多低? 
  如何看待哈尔滨师范大学碎尸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夫妻办离婚时引发争吵,女方先打了男方一巴掌离开后,在民政局门口遭丈夫脚踹暴打?
下一个讨论
怎样算一个自我为中心的人呢?





© 2025-05-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