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来说,如果完全复制题主的记忆,然后完美地copy到空白的但具有和题主完全相同的大脑内,令这个新的大脑具有和题主一样的生理属性,社会属性,以及心理属性,那么这个个体就会和题主的自我觉知完全一样。
理论上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把题主从这个世界上抹除了。新的个体,会完全代替题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而且会永远认为自己就是题主,不会有任何的质疑。
然后我们告诉新题主,我们拿他做了实验,复制他的意识,完美的copy到空白的但具有和题主完全相同的大脑内……但是实验失败了,那个copy的实验体意外死掉了。
于是,题主就会作为以“真身”的视角去看待一场copy实验的失败。
但新题主永远不会知道,他自己其实就是那个实验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这样做。直接告诉新题主真相,新题主一开始不会相信,可能会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题主。但从此以后,新题主总是过得疑神疑鬼,总是怀疑自己的身份,胆战心惊地生活下去。
另外,我们还可以反过来做。我们不把题主抹除,我们让题主和新题主碰面,分别告诉他们相反的情况。于是新题主以题主的身份,理所当然地生活下去。然后题主,则认为自己只是一个copy,痛苦的生活着。虽然刚开始也怀疑真相,但慢慢的经过心理暗示,会被彻底接受。
最后,我们还可以完全告诉题主和新题主真相,但题主和新题主后半生都活得疑神疑鬼,题主总怀疑自己是假的,新题主也在怀疑自己有没有可能才是真的。
so,这又诞生了这么一些问题。
如果未来科技发达到一定的地步,人体能够通过量子传输,那么当你传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时候,哪怕你认为自己就是自己,但你真的就是自己吗?
另外,当意识能够传输到机器上,那么获得永生的个体即便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那么真的还是原来的那个个体吗?
我的本质,实际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和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动物和人类的自我意识有一个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
同时,自我意识又是一种知觉,即自我觉知:
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及其状态的认识和了解。
知觉具有整体性特性,是一个集合。
它在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信息表征存在着汇集、整合的趋势。
科学研究发现:在人类脑的进化史上,越是原始的功能,越是对应于脑的古老组织部分。
本我冲动,涉及原始的本能、欲望、情绪。应是产生于古生的脑干组织及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指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古皮层、旧皮层演化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这些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神经结构和核团的总称。
现代心理学认为,本能、欲望的产生与下丘脑相关,现代情绪理论大多重视丘脑的作用。
有研究者认为,感觉信号的传递过程,本我冲动也是经丘脑传至皮层的。本我冲动信号一部分经中央丘脑非特异性投射至皮层,形成意识状态。
这可以认为是,本我冲动对自我意识激活作用的神经基础。
医类高校《生理学》强调了边缘系统海马体与记忆密切相关,并对自我的瞬时(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编码。
《系统解剖学》说明,海马体旁回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扣带回、颞极、脑岛等组织联系紧密;海马回路与大脑皮层上、下存在着广泛的纤维联络。
联络纤维是连接一侧的大脑半球不同部位(叶与叶;回与回等)皮质的神经纤维。
大脑皮层颞、顶叶联合区可以认为是自我意识最终整合区域。
同时,研究表明:记忆过程与自我是不可分的,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记忆模式能解释一些记忆上的遗忘现象。 [1]
综上,低等动物由于中枢神经不发达,不具备自我意识的神经基础。
通常意义来说,能通过镜子测试的高等动物,应该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
值得说明的,科学界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不能通过镜子测试的高等哺乳动物,就一定没有自我意识。
是否具有自我意识,需要根据相关动物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情况,以及相关的社会行为特征来综合判断,而不是根据简单的实验来判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