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0万的没有问题。
现在大底边缘模糊是镜头不配套的问题。
手机那点底比相机小多了,控制边缘模糊有问题,还是模组厂家的问题。
多大的底,应该有多大的镜头,你在体积上压制太大,画质就有影响。
现在大底里面舍得用厚点镜头的,画质就相对好点。
手机把持感主要在是手握部分,这部分薄就行了,镜头做厚点不要紧。
画质不好,就失去大底的意义了。
手持部分7.5mm,你把镜头部分做到20mm也没问题。
逐个回答:
因为物理限制,干翻是不可能的。
因为散粒噪声的关系,小底的信噪比(画质)是先天性不足的,堆栈可以弥补一部分。
由于镜组差,所以手机镜头都是畸变、场曲、慧差、像散一大堆,抗眩光能力也很烂。
用上好一点的材料自然可以改善,但是成本和加工难度也会水涨船高,且好的镜组而很难营销给消费者,不如和品牌联合贴个标来得方便。
想要知道手机摄影的局限性,计算摄影的工作原理,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
说个有趣的原因吧!索尼、三星联手把一英寸的标准给改了,两家公司偷偷把手机的18mm/寸标准改回了16mm/寸。
事情是华为的IMX600火了之后,在之前手机COMS的标准用的是18mm,这时候索尼、三星还很纯洁,一英寸标准用的是18mm。因为当时专业相机芯片标准是用16mm/寸,手机芯片标准是18mm/寸。
打比方,卡片相机机用的1/2.4英寸用是16mm标准,但是手机用的1/2.4英寸用的却是18mm标准。两种体系不同,所以标准不同
可是华为的IMX600在跑P20上爆火,底大一级压死人快速被消费者热捧,但是所以索尼、三星不可能这么快改进流水线跟进,怎么处理呢?
改标准,以往手机芯片每英寸标准是18mm,那就改成16mm,用相机芯片规定来套手机标准,从此以后专业相机和手机芯片标准全部统一,专业统一非专业这个没有人指责的,这样一下子COMS宣传尺寸一下变大了。
比如前一阵子卖的超火的IMX586,非华为旗舰必用的感光芯片,用16mm标准是1/2寸,用18mm标准是1/2.25寸,换汤不换药而已,芯片就大了那么一点。华为的COMS芯片取了中间值,16.9mm每英寸。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标准,华为感光芯片按照现在标准的话,要比其他芯片还大一点。
可是很多人还不明白,专业相机里的佳能、尼康、索尼、莱卡、哈苏们拼的不只是数据,还有一半是观感,观感就是一家公司通过相机带给大家直观感受。
观感这东西,每个人标准不一样,华为手机好就好在观感上要比其他手机强上一大截。
大家看一下哪张照片是单反拍的,哪张是华为手机拍的。
十天后过来公布答案。
以目前情况来看,相机出片观感是大于手机的,这是芯片面积+芯片感光面积+镜头通光量+镜头素质+算法综合调教后,得出的观感,怎么算都是大于手机的。
但是手机厂商目前大部分在偷懒,就是观感上提高不多,这也是华为手机拍过照片明星与其他手机不同,但是又说不出不同在哪里的原因。
希望各大手机厂商开始研发自己特色的算法,目前来看只有华为一家在投入,华为在莱卡算法上,得到的是莱卡算法的观感,然后把莱卡算法调校到本家所以感光芯片里面。
其他家没有跟进的原因在于,日系厂商里的佳能、尼康、索尼、宾得这些厂家活的还不错,核心算法带来的观感,是这些厂家的核心命脉,也是卖点,所谓的佳能红、尼康黄、索尼绿、奥巴蓝,其实核心就是每家核心算法不同。
莱卡是目前欧洲老厂里,少数几个进入数字时代的相机厂,在华为的票子前还是低下了高贵的头,卖了自己接近上百年积累的核心算法核心算法。
但是国内其他厂家就没有这个好命了。目前哈苏被大疆收到怀里,放眼世界,能有一流观感的核心算法,还有接近几十年积累的相机厂家几乎都在日本,但是日本厂家鸡贼的很,连相机强大的索尼相机部门,都不肯把核心算法给索尼手机部门。
网上一直说的索尼相机不肯把技术给索尼手机,说的就是索尼相机的核心算法,这都是每个厂家的命根子。小米和OV不知道还能不能找个肯卖相机
核心算法的厂家了,华为战略眼光的确一流,能够在别的厂家没意识的时候,抢过莱卡这家唯一能卖核心算法的厂商,也算是棋高一步吧!
至于照片模糊,尽量别在晚上拍照哈!
所有拿手机跟单反比,说要干翻单反的人,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某个技术在手机上大放异彩干翻单反,当然说明这个技术已经相当程度成熟,那这个技术为什么不用到单反上?
一亿像素 CMOS 很厉害的话,为什么CNS家的旗舰单反不用一亿像素?
塑料非球面镜头很厉害的话,为什么CNS家的镜头不普遍使用?
AI 超级夜景很厉害的话,为什么CNS家的相机上不搭载一个?
相机模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光是各种技术参数,要说有一百个都说少了。这好几百个参数里,题主这里只比了一个像素数量,就觉得手机拍照能干翻单反了,这连参数党的门都没摸上。更别说,手机和单反,使用场景不一样,目标人群不一样,这些岂是参数上能反映的。单反之所以不用某个技术,肯定是有原因的,说明在单反的使用场景下,这些技术带来的更多是缺点而不是优点。这些都没法反映在参数上。小孩子才看参数,大人的世界是要考虑 ROI 的,要考虑做事的目的。
单看参数,我在家泡面5分钟就解决肚子饿的问题,要是去米其林三星又是要提前预约又是一道道工序按顺序上菜,折腾一顿饭怕不要两个小时。光看参数是不是吃泡面完爆米其林三星?
我要是一个人宅在家打游戏,中间肚子饿想吃点东西,你说我会选哪个?
我要是约重要客户吃饭联络感情谈谈投资,你说我会选哪个?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手机拍照会模糊还有鬼影?因为手机的镜头跟单反比起来真的是辣鸡,战斗力为 5 的渣渣。塑料镜片、镀膜、光学结构、其他辅助工艺,没有一样和单反镜头可以一战的。但是手机由于体积和成本限制,「只能」用这样的辣鸡镜头。
为了用这些辣鸡镜头拍出差不多能看的照片(废话要不然大家都不买手机了),手机上做了大量、巨量、天量的后期,不管有没有 AI 算法参与,现在智能手机上对照片的后期程度都是远大于单反的。如果算上超级夜景之类的 AI 算法参与的智能模式,那手机上对照片的后期处理计算量保守说有普通单反的 50 倍是不夸张的。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如果你用手机拍照片,开超级夜景模式,连续的拍,可能拍不了几百张手机就没电了。而单反用着手机电池 1/4 电量的小电池,在零下20度的环境里,连续拍摄 2000~3000 张是没啥压力的。
那手机上这些智能算法能不能作用于单反拍的照片呢?比如我单反拍完照片,回家到电脑上,把照片用智能算法来处理一遍,是不是就比手机拍的好了呢?答案是肯定的,绝对比手机要好,好得非常明显。比如我这篇专栏文章题图的照片,用手机是完全没办法拍的
所以为什么摄影师更喜欢用单反?因为单反在更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依然能可靠工作,而且单反好好做后期的话上限可以更高,高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而为什么现在手机摄影大行其道呢?因为真没有那么多需要「严肃」摄影的场合,大部分情况下碰不到那些上限。就好比大学教授和小学生做 100 道 10 以内加减法,没啥差别。
我自己是摄影师,也是图像算法工程师,我是乐于见到手机能拍出越来越好的照片的,我自己的工作也是给这样的事业添砖加瓦。日常生活中我也喜欢用手机拍摄,整天带着单反到处晃真的很累,手机又小巧又方便,何乐而不为?但是,真正想出片子,真正有一些自己想拍的点子,还是会用上单反拍。在我看来党争都是太无聊的,用合适的工具做合适的事,就足够了。不要明珠暗投,也不要妄自菲薄,实事求是才是好的。
其实从编程的角度,这种设计是需要严格禁止的。
换句话说:外表相似但实质表现不同的函数,我们需要把它的接口或者名称有意做得不同,避免误用。
所以:这个商品的设计师,它肯定不懂编程。
如果是我,可能会刻意的改变USB插座的位置布局,让它看起来长得不一样。——至少改变一下USB插口的颜色。
--
老插线板名义上是 5V2A 的 10W 插线板,实际上是单口输出最大2A,多口同时输出的情况下,它的实际表现大约是 5V1A,也就是苹果那个万年诟病充电头的水平。——换句话说,旧插线板的USB接口,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鸡肋。
新插线板,号称单口27W,多口的情况下肯定会缩水,但我猜测至少QC3.0快充是可以用的。相比旧板子应该说是从协议层面有了很大进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接无线充电器不需要浪费充电头了。
解释一下:小米目前的无线充是 30W,需要30W的充电头,但商城只有 18W 跟 65W 的充电头出售,小米商城根本没有适配无线充的 30W 充电头。如果插这个接线板,大概能当 27W 用吧?
手机三贵,ASH。
恰好,是唯一自研出彩、成体系的三家。
苹果软硬件高度自主,供应链都是打工的,最高峰时赚取了超过8成的行业纯利,当下也占了大半。
三棒上下游覆盖相当完整,能自己干的都自己干了,高峰时与苹果合计占了9成多利润。
华为后起快进,硬件逐步自主+高度国产化(仅仅这一点看,其就是以实际行动爱国的典范,而某些PTSD拿所谓爱国营销当黑点,仅仅代表它们的主动摘除BYB),软件也开始开始逐步去谷歌化。
手机相关话题,最搞笑的一件事:
黑H的基本上都是R向乃至完全HG的,总以为华为代表L。然而,它们却完全不知道市场经济准则是"需求决定价值",计划经济才是"成本决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