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时间,这个问题都二十多人回答了?我就发篇杀博的文章,大家品品吧。反正我看完,极度不适。
看了下这个文章
我一直以为他是遗传学博士,没想到是昆虫遗传学博士……这是真的吗?
这虽然只差了两个字,实际差距比地球到月球还大吧?
难道真实身份是三体人吗?你们都是虫子!
对立场不想评价,不过我觉得科研人员应该尽量专注自己领域,尽量避免发表此类观点。
我们一再看到不知道敬畏生命带来的可怕,前不久基因编辑胎儿的贺建奎,物理学出身,转行生命科学领域就敢拿人做实验,深圳一开始正面宣传时还很多狂热崇拜者,觉得中国终于领先世界。事实上,最开始忧心忡忡的都是医学专业的。因为我们懂得医学不是简单的科学,医学的伦理,医学的人文从来不是句空话。
对生命的敬畏,对他人的良善和同情,对自己能力的谦卑是一个医生最基本的修养!
杀某文献阅读能力无可置疑,私人咨询给给建议没问题,但不应该涉及具体治疗决策。一个很大的担忧,是疫情期间他鼓吹各种文献疗法,就算是氯喹FDA也是慎之又慎,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信息说氯喹,克力芝,瑞德西韦对新冠有效,就在那里言之凿凿,我看他下面评论很多人都在问氯喹哪里买,吃了多久,很多都是健康人,他公开的那些言论难道就不怕误导别人吗,医学是有限的,我就很担心那些人没病吃了中毒,吃了器官损害呢。
他本质上和特朗普还有纳瓦罗们是不是一样太过自信而在专业人士们觉得可笑?76年,比我导师还大,美国生活这么多年,读文献能力肯定厉害,但是他有没有考虑过由于信息不对称,毕竟这是一个砖家说双黄连有效就双黄莲蓉蛋糕都脱销的奇幻国度。知敬畏,知后退,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是话又说回来,不夸大其词不言之凿凿,又怎么赚流量赚名声赚钱呢。
在其他的学科领域激进和勇于尝试并没有错,它帮助我们拓宽学科的边界。但是医学领域恰恰是没人敢激进,从分子筛选,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几轮临床试验,大药厂几百几千亿美金的砸也不一定能出一个新药。就算是人道精神下的同情用药原则,也要有良心,目前为止,只有瑞德西韦完成了同情用药的临床试验,在重症患者身上数据也并没有那么好看,而它还是目前最有希望的。
是人都想抓住救命稻草,在医院尤其是,你不知道医院那些绝望的绝症患者和家属什么都能答应什么都敢尝试,恰恰在这个时候,医生要后退,要三思,不然就可能是自己把患者推向死亡!我曾经思考过,觉得是不是根源还是中国人的哲学,我们一定要在最后再做点什么,一定要做,但是其实大家渐渐认同国外的逻辑,讲询证证据,less is more, 这是大家渐渐认同的理念。就是有些治疗你上上去后是没有回头路的,是不是上了一定好呢,不上是不是更好,比如激素的使用,短期看来抑制了炎症患者会有短暂的病情好转,但是因为延迟病毒清除和抑制免疫患者可能死亡风险更高(有研究没实锤),所以是不是ARDS一定要大剂量早期上激素?从SARS到COVID-19,现在看来大家都越来越谨慎, 有时候你不做什么也许是最好的。肿瘤患者尤其,最终结局都是死亡,和新冠一样,是对死的恐惧和求生的欲望,魏则西选择相信那些无良商家,也是一样的逻辑。面对这些心态已经不正常的凡人,能不能有仁慈之心,敬畏生命,少吃人血馒头。事实上,真是医生们都是饭桶吗,真是都是不愿意尝试不愿意为患者冒险吗?不,医生比他考虑得更多,药物能不能买到,有没有风险,医保报销不报销,家庭情况撑不撑得起,不良反应能不能承受,有没有必要砸锅卖铁冒风险?
疫情初期看到他煞有介事提出了几个治疗方案,全部都是用免疫抑制剂。
其中有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环磷酰胺还有妥珠单抗。
妥珠单抗倒是被他猜中了。
但是,其他这些都是杀人方案。
还有那么那么多人点赞。
真是吃人血馒头。
我曾实名反对,可惜人微言轻。
我们不说方案,不代表我们不懂。方案讨论在我们医生内部群中从来没停过。
大声吆喝的,不一定是真正的专业人士。
关注杀生丸有一段时间了,起初会从他那里看到不少文献,但是到后来,他直接指责我国包括一些有顶尖肿瘤科室的医院治疗方案过时等行为,就让我不是很喜欢了。
这一次因为武汉的疫情他直接出来干预我国一线医护人员的诊疗过程,在不仅是知乎,包括微博,百度贴吧都看到了他的崇拜者,尤其是克力芝纳入指南后,很多人甚至觉得是上面在看他的指导用药,更产生了一种近乎宗教上的个人崇拜。
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曾提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一些差异。
现代的各学科分类,已经到了很细致的地步,医学作为研究人的学问,本身也更为复杂精细,尤其是对研究者的态度,更是需要谨慎和谦卑。
临床医学不仅仅是学术和科研,还是技术活,除了学问,还需要医者有足够临床经验的积累。
事实上,即使在临床医学的下属,都有各种科室之分,这些各专科之间都会有一定的壁垒,所以针对病情复杂的病人会有多科室会诊,以便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
当然,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也都有相通的地方,做科普,或者互相交流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搞基础医学,甚至只是搞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就认为自己可以跳过临床医学的临床经验积累,直接干预临床医生的诊疗过程,甚至直接在背后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一线医护人员,那很显然是有问题的。
否则,还要临床医学干嘛?也不需要医院了,都搞研究院岂不更好?
人命关天,不敢不慎。
因为这个问题的一些争议和其他一些答主的回答,决定来完善一下这个回答。
我觉得,如果杀生丸只是进行科普,大家都是欢迎他的,甚至他基于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分享自己的前沿意见和文献都是很好的,那么他的问题在哪里?为什么遭到了反弹和质疑?
首先,他在分享文献的时候,有没有选择性的分享对自己观点有利的文献?而排除了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分享?有关他的一些回答里提到过这个问题。这种选择性的挑选文献,对于同样做科研的人来说,可以自己甄别,甚至可以说是两种观点互相的冲击和探讨,在科研本身来说未必不是好事,但是如果这个放给没有界别能力的普通人时,会不会误导人?
这次疫情之前他针对的对象,主要是肿瘤患者,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无法很好的治疗这一类患者,尤其是在国内很多医院的治疗后都无法取得较好疗效的患者,这一类患者的家属很容易“病急乱投医”和“死马当作活马医”。
事实上除了杀生丸博士的咨询,各种祖传老中医治癌症,甚至求神拜佛想延寿续命的也并非少数,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是盲目和绝望的,他们想抓住救命稻草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可以随意把一些前沿的,甚至安全性都不明的方案直接的介绍给这些绝望的肿瘤患者,那么对这些患者来说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催命符”?而且他所推荐的靶向药物,大多都不便宜,加上他本身昂贵的咨询费,却是给患者提供一些看似前沿却不成熟的方案,会不会有人因此人财两空?
最最重要的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激进试验性行为,和知乎最鄙视的禁忌症、不良反应都不明的“老中医”们有什么不同?
难怪以前有人说卖保健品或医疗产品的时候,针对两类人各有方法,针对崇拜科学的,就推荐美国进口技术。针对崇拜传统的,就推荐祖传秘方。
事实上,我眼中的科学,应该是理性的,是“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
但是当涉及到临床医学上时,应该更为谨慎,否则还要“伦理委员会”干嘛?
而之所以这次,杀生丸博士的问题被突然爆出,如果有一直关注杀生丸博士的人应该知道,是因为其在这次疫情中,曾经直接的在网上指导患者用药,甚至指导患者预防性的使用羟氯喹来预防新冠肺炎(注意,是让患者自行购买来预防,详情可见下面杀博版指南)
另外当时他有一篇盛赞美利坚的医院,会在人性和理性中做出合适的选择,甚至可能会跳过临床试验大规模使用瑞德西韦,但事实上,即使到了今天美国的疫情严重程度目前位居世界第一时,美国也没有如他所说的大规模直接上瑞德西韦。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杀生丸博士并没有因此公开发表声明批判他曾经赞赏的美国和法国的医生。
最后还是要阐述我的观点,知乎是一个分享个人知识和观点的公众平台,不是一个专业的诊疗平台,即使是执业医师在网络上的咨询,也不能取代去医院面诊的重要性,如果真的对医院的诊疗方案有意见,可以选择去上级医院或者其他医院就诊。
分享知识,知识付费都是值得推广的,但这不代表网络上的咨询可以替代常规的诊疗。
还是那句话,人命关天,需慎之又慎。
关于杀博,这篇文章说的很清楚了
我想起之前的一个问题,不要拿你的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医学的经验,可不仅仅是靠一篇篇文献堆砌起来的。
早上还看了杀博最近一直发文发想法的。后面粉丝反响也很热烈的。
现在搜索杀生丸连账号都搜不到了。
希望杀博士如果自己或者妻儿接受治疗的时候能够配合医生,要相信美国的医疗水平。
自己用药风险很大哈。
看到那位说科研工作者温情的博士。一个对病情无法完整了解,通过文献而不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推荐治疗方案(风险未知),最后由病患家属自购药物(家属自己承担风险)或者去医生处配药(由开药医生承担风险)
这里恕我看不到温情,他可是收费的。他可是不承担风险还收费不菲的。
至于他高超的文献检索能力,套用那个吃瓜贴里某教授对于他的评价“他像个记者”。
他的方子,我给武汉的几个医生朋友都转过,其中有一个曾经点击反对过他的好几篇文章,结果没作用,应该是裁定委员会放行了,说明信徒还是挺多的。估计不少人点了反对,但是依然坚挺,不得不说很钢。
所以这次的禁言挺悬的,肯定不是知乎用户的行为,很有可能是组织管理行为裁定的禁言。
后面估计只能用秽土重生的小号了吧。
其实从编程的角度,这种设计是需要严格禁止的。
换句话说:外表相似但实质表现不同的函数,我们需要把它的接口或者名称有意做得不同,避免误用。
所以:这个商品的设计师,它肯定不懂编程。
如果是我,可能会刻意的改变USB插座的位置布局,让它看起来长得不一样。——至少改变一下USB插口的颜色。
--
老插线板名义上是 5V2A 的 10W 插线板,实际上是单口输出最大2A,多口同时输出的情况下,它的实际表现大约是 5V1A,也就是苹果那个万年诟病充电头的水平。——换句话说,旧插线板的USB接口,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鸡肋。
新插线板,号称单口27W,多口的情况下肯定会缩水,但我猜测至少QC3.0快充是可以用的。相比旧板子应该说是从协议层面有了很大进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接无线充电器不需要浪费充电头了。
解释一下:小米目前的无线充是 30W,需要30W的充电头,但商城只有 18W 跟 65W 的充电头出售,小米商城根本没有适配无线充的 30W 充电头。如果插这个接线板,大概能当 27W 用吧?
柯基:你这狗货是不是在模仿老子腿短?你好贱呀!
嗤之以鼻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2454509206769664所以说,
我认为,
当一只狗狗,
在嘲讽,
另一只狗狗,
身体缺陷的时候!
这只嘲讽它狗的狗,
表现得就特别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