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继母来说,她亲生的孩子和不是亲生的孩子存在巨大差别,而对继父来说这个差别很小。
母爱是源于基因的天性,母亲爱她的孩子就像饿了想吃饭一样自然,而父亲没有这样的天性和本能。
换言之,母爱很大程度上靠血缘关系产生,而父爱则不怎么依赖于血缘关系。
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高级复杂动物,都同时具备自私和利他两种天性。不自私的生物很容易在生存竞争中死掉,这样的基因无法传承;无利他性的生物长辈不管幼崽死活,幼崽直接夭折,这样的基因同样无法传承。
一般来说和自己关系越近,相似度越高,利他性倾向越强,因为在进化历程中,更高的相似度意味着更接近的基因,对基因相近者的利他性行为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母亲是绝对确认自己与孩子的血缘关系的,她清晰地这个孩子是自己身体里爬出来的,绝大部分基因都来自自己。
所以基因在几亿年前就进化出了母爱,母亲会照顾幼崽的物种生存得更好,基因就延续下去了。没有这种天性的生物,它的幼崽死了,基因就断了。
而父亲则很难进化出这样的天性,虽然基因想把父亲也拉进来抚养后代,但它挪不开“父亲判断不出幼崽是不是自己的后代”这个巨大的挡路石。
早期人类社会的采取母系家族的模式,妈妈生舅舅养,舅舅虽然是旁系血亲,在基因血统上面的关系比父母疏远,但舅舅百分百确认外甥和自己的关系。
而父系社会一方面通过婚姻的形式固定配偶让父亲相信孩子是自己的,一方面则通过姓氏、族谱等文化上的方式来构建父亲和孩子的相似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即使不确定孩子的血统,父亲仍然产生了强烈的利他性倾向。
实质上就是以文化相似性替代基因相似性,组成想象共同体,同样能促使人产生利他性倾向。
一些重组家庭里面,孩子会改继父姓,这种措施是可以刺激继父对孩子产生利他性倾向的。即使没改姓的重组家庭,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仍然可以培养感情。
而对继母来说,她亲生的孩子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就好像她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她当然更爱自己的亲生孩子,为了亲生子女的利益而打压继子女的情况也更容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