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第25话、第26话引起的反应:
……播放结束后,实验性的跳脱故事的最终回成为激烈讨论的话题,评价呈现两极分化[405][406][391]。尽管最终回引发了争议,但《EVA》的作家性以及时代同步性吸引了公众和评论界的注意、纷纷发表评论分析[402],它的巨大市场特性和经济效益也在经济杂志被提及,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影响[407]。随着原版TV动画播放结束,公众和评论界对《EVA》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408],尤其是针对最后两集的内容。大结局的实验风格迷惑[409]或疏离了许多的爱好者[175][123],并催生了讨论和争议[391][410];导演庵野秀明甚至因此接到过匿名在线死亡威胁[176][411][406]。这些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最后两集缺乏故事情节[391]。观众对于结尾的观点褒贬不一[391],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剧情“深刻”,另一类则认为剧情“表面意义大于实际意义”[406]。该剧的美国配音演员承认,他们也很难理解该剧的结局[409]。《每日新闻》写道,在第25集之后,“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感到被出卖了……当时评论员大冢英志在《读卖新闻》发表文章抱怨了《EVA》的结尾,于是一场辩论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展开了”[412]。大冢英志和同为评论员的宫崎哲弥都指责最终两集就像是自我启发分析(类似洗脑和心理治疗),不过是对御宅族因逃避现实而自闭的一种自我肯定[413]。而东浩纪则认为最终两集是类似后设小说的二重性所表现出的批判和自省,并且认为《EVA》在某种意义上是1980年代日本动画的完成形态[414]。尽管饱受批评,庵野导演还是坚持自己对该片结尾的艺术选择[391]。
——引自维基百科的“新世纪福音战士”词条
当时日本观众对这两话的反应无非是一部分人表示看不懂,感到被出卖而极为不满,庵野秀明甚至接到匿名的死亡威胁;或觉得自己看得懂的人,对之褒贬不一,如大冢英志、宫崎哲弥做了负面评论而引发了全国性的争论。总之,这两话争议巨大。
虽然后来庵野秀明做了《EOE》,但实际上这两话仍然是理解《EVA》的关键。《EOE》与电视版第25话、第26话的关系并非前者是真结局,后者则是因为没钱了而敷衍了事……《EVA》前24话固然优秀,但《EVA》能够具有今天的巨大影响力,与当年第25话、第26话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