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哆啦A梦》剧场版在中日两国的口碑差异? 第1页

  

user avatar   cristald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国内对于哆啦A梦剧场版的宣发,在作品定位上和日本有很大不同,导致观众的期待值和影片本身之间存在偏差。

举个例子,2017年哆啦A梦剧场版《大雄的南极大冒险》在作品内容和美术风格上都很出彩,被评价为“从南极大陆地底的古代文明,搭配10万年前全球冰封的学说,可说是时光穿越的SF大杰作。不只故事有趣,美术跟角色的色彩、摄影处理、影像演出等等,高桥敦史监督的个性无所不在,并展现出崭新的哆啦A梦形象”。

小黑祐一郎、冈田斗司夫等日本动画和SF界有影响力的评论人纷纷力赞,影片中借鉴克苏鲁神话的元素和关于时间旅行的叙事trick在日本网络上也引发话题,成为2017年度日文推特讨论度最高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科学要素得到了学者的肯定,科普杂志《Newton》对影片设定进行解说的特集文章就是由“雪球地球”理论创始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Joseph Kirschvink协力撰写的。

而引发这次热潮的最初一步,就是在影片上映前夕,小学馆、东宝等影片的策划和发行方在东京新宿的闹市街头发布了一套共六张的巨幅海报。海报的内容和美术设计都十分吸引眼球:

由此在日本推特等社交网站上产生了很大的话题效应。

然而,国内引进方对哆啦A梦的宣发却总是围绕“不舍天真”做文章,一成不变地消费“童年情怀”。恰好《大雄的南极大冒险》很多要素却并不是“合家欢”的范畴,而是更偏向正统科幻电影,于是国内上映时的宣传方式就可说是正好错开了对影片题材和风格真正感兴趣的人——看了印着“不舍天真”四个大字、儿童画报封面风格的海报进场的人,能对这部影片有什么样的预期呢?

《大雄的南极大冒险》在日本的宣传,一开始即靠新宿街头那几张无论画面还是宣传语都很高大上的巨幅海报引起了网络话题,然后就有一些动画和SF界的知名评论人慕名前去观看,并且开始评论其中的SF设定。我想,如果当时只有后来国内的那种宣传海报的话,冈田斗司夫那样的人是不会有兴趣去看的。

国内只有一部分既关注哆啦A梦又关注科幻的硬核观众注意到了影片所涉及的克苏鲁、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等有趣要素,给出了和日本上映期间近似的评论。其他一些观众的影评中,则有相当一部分似乎连时间旅行形成的叙述trick都没看明白,脑补出了“无限循环”等一些错误的理解,没有意识到影片最后伏线回收的精彩之处,反而提出了不存在的“漏洞”和“低龄化”的批评。

于是,2018年,在日本本土被认为是集合了业界精英制作的,并创下哆啦剧场历代38年最高票房纪录的《大雄的金银岛》,就在这样的口碑趋势下进入了中国内地。除延续与影片实际情况并不合拍的“不舍天真”宣传外,《大雄的金银岛》还在内地遭遇了比《大雄的南极大冒险》更大的宣发悲剧——影片台词发生了严重的翻译事故。详情请见Tomorrow D对此所作的分析:

低下的翻译质量,导致《大雄的金银岛》这部将大量笔墨花在描写家庭关系之上的作品,官方的中文版无法准确传达几处关键的剧情。“毫不夸张的一句话评价:垃圾的本地化(翻译及中配台词)使得国内观众看的和原版几乎完全就是两部不同的电影。”甚至,连影片引用的藤子老师漫画原作的名台词“为他人的幸福而祈祷,并因他人的不幸而悲伤”都翻译错误。

很可惜地,《大雄的金银岛》这部充分展现龟田祥伦、小岛崇史等优秀原画实力,画面表现力相当强,剧情上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作品,未能得到国内不少观众的充分认同。

总而言之,国内和日本对于哆啦A梦的认知确实在近年出现了差异不断扩大的状况。哆啦A梦剧场版的日本发行方不采用卖情怀卖ip的宣发路线,可能也跟日本电影市场总体上一直不太吃情怀、怀旧这套话术有关(比如可以看到樱桃小丸子等不少其他国民级“ip作品”并不能有较好的票房成绩)。与国内一些观众猜测哆啦A梦比以前更加“低龄向”相反,近年日本媒体议论的哆啦A梦话题之一是“更加大人向”。而根据2018年8月日本文化厅发表的一篇对哆啦A梦主创人员的访谈,“应该成为比以前更加重视大人观众的电影作品”正是目前哆啦A梦制作方所确定的路线。特别是《君名》制片人川村元气加盟,还在改编小说以及PV等方面带来了“君名”式的宣发方式。

2017年以来的连续四部哆啦A梦剧场版,在制作理念上完全扭转了此前2015年《宇宙英雄记》给观众造成的“低龄化”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东宝作为日本最大电影发行商,面对近年日本真人电影的衰退,不得不更加依赖动画来开拓市场,而2016年《君名》的全民热潮又使得东宝看到大众向的日式动画电影并非只有吉卜力工作室一家才能做好,于是在继续发展原创动画电影的同时,也把原创动画电影的一些制作和宣发模式引入名侦探柯南和哆啦A梦这两个原本就具有较强大众化基础的ip。另一方面,皮克斯系列作品的成功也引发了哆啦A梦制作组一些staff对何谓成功的“子供向”、“全年龄向”、“大众向”动画电影的重新思考。在一些访谈中能看到他们开始将题材和目标观众群都与哆啦A梦有相似之处的皮克斯系列作品作为努力方向的标杆,追求更高水准的画面表现力和剧情内涵。

相比怀旧、情怀等要素,东宝这几年对于哆啦A梦的发展策略实际上更侧重贴合流行元素,在作品中加入符合青少年时尚爱好的内容(比如18年和20年都出了被称为“君名风格”的MV),还通过在社交网站引发一些大人向的话题(比如17年南极的海报、19年露卡的颜值等)来增加讨论度。小学馆和东宝近年一直将哆啦A梦定位成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总是和很多时尚的要素一起出现在传媒上,并且有时成为讨论热点。比如,今年年初就有日媒将《哆啦A梦》和《鬼灭之刃》、《五等分的花嫁》并列为当前漫画界的热点来进行报道,恐怕是国内不少观众难以想到的吧。


最后,给大家安利一个水准很高的混剪视频,在三分钟的时间里集中地展现了近年哆啦A梦剧场版高超的画面表现力(作者:VelForce):


相关延伸: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10 月新番动画《世界顶尖的暗杀者转生为异世界贵族》第六集? 
  《数码宝贝1》中八位主角人气最低的是不是城户丈?为什么? 
  如何看待东京动画奖鬼灭第一,巨人第八? 
  日本动画在亚洲,北美,欧洲,拉美,非洲的市场大吗? 
  哆啦 A 梦能打过拥有无限宝石的灭霸吗? 
  有哪些反套路的动漫? 
  有什么番剧是开了B站大会员之后一定要看的? 
  分割放送为什么不出成一二两季呢?为什么这样能确保制作周期?请详细解释一下制作周期和分割放送的联系? 
  未来几年日本动画会不会越来越小众,国产动画会越来越大众? 
  当今日漫业界有很多无营养的后宫废萌,这是不是所谓"垃圾观众"理论的体现?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北京石景山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 204 人?接下来如何防控?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最后生还者2被大量云玩家口诛笔伐?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