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是一个伪概念,随着我对此的思考的深入,我开始愈发抛弃对于「三观正」的追求。所谓的「三观正」,实际上就是你俩是不是想法一样,当然也不能错得太离谱。
与其追求彼此「三观」是否合拍,不如追求对事物的「原认知」是否建立在同一个层面上。
举一个例子:
一个中国人夸美国好,改美国籍。
一个美国人夸中国好,改中国籍。
有很多国人一定会对前者嗤之以鼻,对后者感到满意——别嘲笑这样的双重标准,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需要客观,但是表态的时候可以选择立场,看重自己的屁股。
说得难听点,一个姑娘被人欺负了,你会给她递张纸巾,骂几句欺负人的王八蛋;但要是你老婆被人欺负了,你恨不得把那小子活剥了——也是一种双重标准嘛!
我倒不是要为「双重标准」辩解,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情感、立场」这些东西是很容易左右我们最后的决策的——但只要你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看法是受到「情感、立场」左右的,其实就足够了。
说回这个例子。
如果有一个国人,对前者嗤之以鼻,对后者感到很满意,那么就要深究其原因了。
倘若他说他之所以这样区别对待,是因为虽然他知道这两者的行为是基本等同的,但是他就是乐意看到美国被奚落,看到中国被表扬,那么他的「原认知」和你是一样的,只不过你可能更偏爱用逻辑处理事情,他可能更希望能跟着情感和立场走。
但倘若他说之所以这样区别对待,是因为中国就是特别好,美国就是特别傻,那你俩的「原认知」就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于「三观不同」的人对你的看法,你要分为两部分来看。
一部分是「原认知」相同但「三观不同」,你俩的区别其实是外物导致的,比如看问题角度不同,切入点不同,立场不同。
另一部分是「原认知」都不同的,你俩的区别基本就是无法磨合的了,凑合着过吧,毕竟这要是你的父母和上司,你逃也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