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两个原则:肯定原则,闭合原则。
例如事件:你去旅游,导游看到你们没买东西,于是给你们甩脸子,说“出来旅游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开心,你们扣什么呢?舍不得买东西那还叫旅游吗?我辛辛苦苦为你们跑前跑后,就为了那一点提成,你们就不能帮帮我?你们不愧疚吗?”
此时,你要怎么回答?
有的人迫于言论绑架,花几千几万买了一个吊坠。冤枉钱。
有的人愤怒,但只能沉默。糟心。
有的人不屈服,大吼一声『不愧疚』,于是导游再对骂,激起了一场骂战乃至武力冲突。受伤。
这三种行为,都是错误的。
你应该怎么做?
记住第一个原则:
肯定原则:当你否定了一个概念之后,你需要给出你肯定的概念是什么,而不能只否定不肯定。
在此处,你否定的是『我对不买东西不愧疚』,那么你就应该在否定之后紧跟一句肯定:『我做什么才愧疚』。
也就是:“不愧疚。如果我支付的酬劳真的是给你的购物提成、而我却不购物的话,那我才会愧疚。”
这话一说出去,对方就会被镇住,想反驳,却又一时间无从下手,于是只能干张嘴、吐不出字来,最终憋的满脸通红,重重吐一口气,避开你的目光,吃个哑巴亏。
这样的表达已经很强大了,但这还不是理论上最完美的表达。肯定原则只是第一重境界,我们还有第二重境界的更高级的表达,那就是:
闭合原则:以客观事实为第一句话,以结论观点为最后一句,全面描述一切条件,让中间每两个相邻的阶段性观点都包含一个相同的概念。
在上面的例子中,结论是【不愧疚】,所以最后一句要以【不愧疚】结束,并且在这句话之前要加上一句衔接语句。那么结果就是:
“不愧疚。如果我支付的酬劳真的是给你的购物提成、而我却不购物的话,那我才会愧疚——然而我支付给你的酬劳并不是购物提成,所以我不购物不会愧疚。”
还没完,还有最终的第三重境界:肯定闭合交错!
在此处,闭合时衔接的这句『我支付给你的酬劳并不是购物提成』又是一个否定句,它后面应该接一个肯定句,表达『我支付给你的酬劳是什么』。那么就是:
“不愧疚。如果我支付的酬劳真的是给你的购物提成、而我却不购物的话,那我才会愧疚——然而我支付给你的酬劳并不是购物提成,而是一千两百元的旅游费用,所以我不购物不会愧疚。”
这就是表达能力三阶段九境界的第一阶段的前三重境界,它是微观表达的巅峰。后面两个阶段为宏观表达与统一表达。
其中,宏观表达就是在说明不愧疚之后、再正确深刻地指出对方这种行为的劣质的根源,从而让对方的灵魂不自主地战栗,乃至跪在地上痛哭并忏悔;
而统一表达则是籍此事件横纵推广,在一般化后作为通用教育,让万众警醒,让全民彻悟。
(未完待续)
由于代入能力差而不自知的人太多,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