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赵匡胤:欺负孤儿寡妇,武装游行一圈,白捡了一个皇帝。
实际上的赵匡胤:之前近二百年时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效力已经越来越差,地方土皇帝逐渐形成;之前一百年时间,几乎年年都在打仗,千里无鸡鸣这种事见怪不怪了;之前七十来年,皇帝几年一换,朝代十几年一换,地方上十来个势力名义上承认一下或者名义都不承认皇帝,中央打,地方打,反正一天没仗打就一群人浑身不舒服。
然后出来个赵匡胤,从此逐步结束了几十年来朝代走马灯更替和全国割据局面,结束了百年来天天混战局面,结束了二百来年中央集权失灵局面。
的确,因为矫枉过正,之后的宋朝有巨大问题,在北方被动挨打,武德一直不足。但这不能否认宋朝建立后,给了人民一百多年和平生活的巨大进步意义。尤其在已经经历了二百年地方主义、一百年乱世特别是七十年皇帝走马灯情况下,造反、叛乱、战争已经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习以为常,国家向心力已经失去神圣性的情况下,赵匡胤能够基本统一全国,重塑中央神圣性,避免了无休止的战乱,这个功劳有多大?
最后想说一下,现代人看历史,大历史观固然不错,但无不觉得就可以纯粹陷入英雄史观。开边拓土、封狼居胥值得尊重;但是结束乱世,保证统一,带来安定和平同样不简单。毕竟战争就意味着死亡,尤其在农业社会,无休止的造反、割据等内乱,意味着大量壮丁死亡,百姓缺粮,人口成家族甚至成村灭亡不是什么稀罕事。今人看历史,英雄人物可以成章出现,普通百姓死亡一笔带过甚至一笔都没有,这是写历史的没办法,毕竟谁也没法每场战争都去统计多少人受影响。但这不代表古人不知道战争危害。所以也有很多人用各种方式对战争进行各种描述和思考。所谓见微知著,看大历史,也看这些东西,甚至把自己代入普通人,才能全方位理解一个时期人们的需求。
而赵匡胤及他创立的宋朝,虽然有自身严重问题,一百多年后又遭受了巨大屈辱,但把这些问题都归咎给赵匡胤是不合适的,毕竟每个制度都有其局限性,都需要后人不断改革。在当时来说,赵匡胤不仅基本完成国家统一,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创建的制度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结束了长期乱世,给了人民以和平与安全。这个功绩即便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数得着的。
这也是为什么从之后的封建王朝,一直到当代教员,都肯定宋太祖的原因。
——————4.9补充——————
评论区不少人认为赵匡胤就是被文人们吹起来的。文人吹他是一回事,问题是吹他的可不止文人,比如某位教员就说了: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当然,教员也不是吹,还是指出他“稍逊风骚”的。只不过,首先,这是将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并列;其次,也是站在教员高度,说他稍逊风骚,这个参照物的重量就不用说了吧。
为什么教员能这么评价?因为教员既不是读历史就是为了祖宗荣耀让自己装逼的人,也不是只知道穷兵黩武不懂得制度建设重要性的人,所以他看历史自然能够立体的多。
因为赵匡胤在历史上的皇帝中算是名副其实的仁君了,不乱杀前任皇室,不乱杀现百官重臣,不乱征赋税,不折腾老百姓,尊重知识分子。在那个丛林主义年代中,这是多么好的领导。
虽然确实篡位了,但是起码有一半以上的江山是他自己亲手打下来的,并且篡位了也没有对前朝皇室贵族重臣大开杀戒,这在当时多文明啊。
谢 @刘君 邀。
一个确立儒家绝对地位的皇帝,后世写史的儒家士子们怎么会乱写。
在宋以前,中国历代王朝里儒家通过对底层社会宗族和教育权的控制,把社会改造成了儒家社会,以道德为中心,血缘为工具的宗亲长老、士绅混合的团体结构。
当一个村落某姓直系后人为主的时候,儒家就会以宗亲伦理构建这个乡村社会结构。当村中各种姓氏杂处,那么掌握土地的乡绅、秀才们就会建立一套乡村结构,以道德为主要工具约束乡村日常。
每一个乡村都是一个网格,这个网格里道德大于信用和法律,每个人心里不需要懂法律,但是道德会约束人的行为,管理成本很低,缺点是解释权归于长老士绅这些人。
同时两千年的乡村教育史上,儒家是唯一把教育当做学派核心理念的学派,所有儒家子弟都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使命,大儒辞官回乡,都会把教化乡民,培养弟子当做使命之一。
在隋唐之前贵族子弟以及门阀还可以靠家学学习,那时门阀贵族家中族学还有法家、玄学、道家一直都是门阀贵族的首选,从汉朝到唐末,法家和玄学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在庙堂之中显赫,但是对于底层社会结构的捆绑一直没有理论突破,于是乡村一直被儒家占领。
所以在唐早期和中期儒家不是绝对地位,唐代科举还不是绝对公平,而且名额较少,通常贵族门阀会影响科举,朝中做官,科举不是绝对通道。
最后朝堂斗争里法家总是能居于上风。从李世民到李隆基,朝中总有法家居于要位。
可是乱世来临,社会结构遭到大肆破坏后,出来稳定局面又是儒家,在这样的反复中,乡村彻底成了儒家的天下。朝中大儒或者关于辞官后都喜欢回到乡村经营,这与其他学派喜欢归隐山林不同,进一步加强了儒家在底层的影响了。
唐末门阀被破,教育彻底掌握在了儒家手里,儒家垄断了乡村教育。这是儒家坚持教育的必然结果。
赵匡胤得位时把儒家彻底扶正是有多层考虑。
第一:得位在道德方面有瑕疵
第二:此时中原已经是儒家社会
第三:地方财税需要儒家控制的底层收取
第四:儒家读书人是管理主力
第五:提高儒家地位,拉低军人地位,稳固王朝
所以赵匡胤直接把儒家彻底扶正,相比唐代科举,直接把明算这些科目取消 ,从此之后王朝数学不再是显学,数学也停滞不前。
科举里重要的明经部分,只要求熟读背诵儒家经典即可,直到王安石变法时期才开始改变。
赵匡胤自己对于儒家并不尊重,但是却一直利用儒家,后世的史书记载,赵匡胤在皇家祭祖之地放置石碑,上面写着赵家誓言。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赵匡胤用各种方法提高儒家地位,把宋朝和儒家彻底绑定,这在之前的王朝是没有的。
尤其对于军队的控制,赵匡胤通过枢密院控制军队把调兵权和指挥权分开,权力归于儒家朝臣。
同时宋代儒家士子们开始以“立功”的方式参与朝政,这和明朝清朝读书人受的待遇相比,简直是天堂,和不杀读书人的宋朝比,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把儒家官员杀的人头滚滚。并且朱元璋改变科举,让科举八股化。
如果你是明朝儒家读书人该怎么评价赵匡胤?
中途岛战役……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