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和vivo的CEO,都是段永平带出来的,看OPPO和vivo的产品,就很容易发现这两家公司都在坚守段永平说的“本分”,产品并没有太多的多元化,主要还是手机及其配件、电视、穿戴设备为主,这两家公司的“本分”,是对产品的本分。
小米公司就很不同。小米的本分,是对“人群”的本分。小米是以人群进行划分,尽可能地开发这类人群所需要的产品,这类人群有什么特征呢?想用高品质的产品,但又不愿意在品牌溢价上花太多的钱。
小米的产品有手机及其配件、电视、笔记本、家电(这个品类涉及的产品非常丰富)、穿戴设备、智能音箱和枕头、保温杯等等生活用品。
小米丰富的产品品类的作用是什么呢?
1.覆盖了目标人群多样消费。主要吸引上面说的“想用高品质的产品,但又不愿意在品牌溢价上花太多的钱。”这类人群。通过多品类战略,培养用户的忠诚度。成为小米用户的门槛很低,只要购买9.9元的笔,就可以了,但上限却非常高,因为小米的所有产品都可能被购买。
小米的“性价比”定位已经深入人心,小米在相对实力不强的品类里,做到相近配置或功能里但价格更低,在研发或创新能力强的品类里,做到和同行产品价格差不多的时候,配置或功能更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小米需要在新兴行业的产品里要大力搞研发(比如手机),而在传统行业挂小米的这个名字就行了(比如笔、箱包等等)。年轻大学生,是手机的重度用户,非常在乎手机的性能,但消费能力相对又不高,打性价比的牌,非常契合这类人群。
2020年8月16日,雷军在内部信说到永不更改“三大铁律”,即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纲”是提纲挈领的“纲”,让小米的产品具有性价比的商业模式。
技术为本,就是技术创新。在差不多价格的同类产品里,能人所不能,才能获得溢价;
做最酷的产品,就是产品差异化,跟同类产品不同。
“马太效应”不一定是发生在某个行业的第一,也有可能发生在“定位”某个群体里的第一。换言之,苹果可以做到高端手机的第一,小米如果做到了定位在“性价比”里的第一,就算其他企业做到了更具有“性价比”也可能很难超越小米,消费者的心智没那么快被改变。即使OPPO和vivo产品价格虽然和小米差不多,但也会定位在时尚、潮流、美观等概念里,如果定位在性价比里,恐怕也很有风险。
2.丰富的品类,可以让小米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小米不仅有手机、笔记本、电视等手机厂商喜欢做的品类,还做了很多电饭煲、路由器、吹风筒、牙刷等等各种各样的产品。频繁的新品发布会,可以让小米一直被报道、讨论,丰富的产品,可以让用户养成无论买什么,都先到小米的平台看看有没有的消费习惯。根据小米2020年的营收数据,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占营收总额的62%,已经不把小米只当成一个纯粹做手机的厂商了。
小米的未来,一定会继续开拓更多的品类。卖这些新品类不一定要让小米赚钱,但只要通过这些新品类带来的用户最后的消费,让小米赚钱,就有可能被开发出来。
商业模式类似小米的公司极少,目前看来,宜家有点像,名创优品更像,但从每个单品利润来看,目前宜家>小米>名创优品,但成长空间,还是小米的空间更大。
小米、OPPO、vivo这三个品牌,未来应该会长期共存,但小米可能覆盖的应用场景会更加全面,最有机会成为巨无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