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第1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user avatar   lyy58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76年7月,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打电话给周启才(秘书局局长)和李鑫(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让他们立刻来怀仁堂正厅,有紧急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们办。

两人一口气奔到了怀仁堂,气喘吁吁地走进门。正厅中,中央政治局委员纪登奎、姚文元站在那里,没有多余的话,神色沉痛而哀伤地告诉他们:毛主席病重,不幸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中央决定提前准备丧事,李鑫和周启才负责起草讣告和悼词文稿。

说完,他们匆匆离去,留下一脸惊愕的李鑫和周启才,两位都愣了好久,突然不约而同大哭起来。

在汪东兴的安排之下,李鑫和周启才就在怀仁堂正厅起草了讣告文稿和悼词文稿,他们的思绪久久难以平静,只能强制自己冷静。

这两篇文稿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写毛主席光辉的革命经历,但凡提到"毛泽东主席"的地方,全部都用三角形符号代替。

文稿完成后,汪东兴让周启才亲自加封保管,待命。周启才回到办公室,将它们锁在保险柜里面。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北京同样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周启才回到了办公室,将保险箱抱在怀里,带着它们一同转移。

他知道,这位伟人留给热爱他的人民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他能为毛主席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没有比提前知道噩耗,一分一秒倒数着更加揪心的事情。

根据毛泽东的卫士兼理发师周福明回忆,在病重后,毛泽东特别喜欢回忆往事,意识比较清晰的时候,就会对他们说一些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故事。

有的时候,毛泽东也会让工作人员拿出一些老照片来看他,会看一些关于解放军的电影。

毛泽东这一辈子,选择了一条腥风血雨的革命之路,兄弟妻儿为革命离他而去,他们的遗言几乎一致:"祝润之革命成功,我无愧于党,不愧为毛泽东的亲人。"

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他像所有的老人一样,开始时常想起他们,怀念和他们在一起时的岁月,不仅是那些轰轰烈烈的战争片段,便是回忆起一起吃饭、一同散步的生活细节,都让他伤感好久。

他爱的人、爱他的人与他一次次生离死别,他的一生已经够痛苦了。

只是没有想到,在生命之中的最后一年,他还要遭受三次沉重的精神打击。

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让毛泽东的病情急剧恶化,这位钢铁般意志的巨人,一直无法从悲伤之中走出来,他的脸上几乎没有了笑容,常常沉默着。

这样低落到几乎无助的毛主席,在他辉煌的革命生涯之中,几乎没有出现过。

由于他的身体状况实在太差,即便轮椅,氧气袋,一切抢救的措施都准备好了,中央还是听从了医生的意见,没有安排他出席周恩来的追悼大会。

追悼会前一天,工作人员给毛泽东读报,读了邓小平同志致的悼词的清样,毛泽东一直克制的情感终于宣泄出来,泪如泉涌,失声痛哭。

后来的几天,工作人员每次给毛泽东读有关悼念活动的文章之时,毛泽东都会默默流泪。汪东兴只能嘱咐他们:"主席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多读这样的文章了。"

7月初,朱德总司令病逝的消息传来时,毛泽东的一只眼睛刚刚做过手术,他还是忍不住哭出声来。

"朱毛"是不能分家的。毛泽东曾骄傲地对工作人员说,当年蒋介石曾经嚣张地说要"杀朱拔毛",结果自己被赶到小岛上去了。

可是朱德也去了,这种孤零零的感觉,一直包围着他。

1909年,16岁的毛主席离开韶山之时,曾经给父亲留下一首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少年毛泽东的抱负和理想。而如今亲友离去,暮年多病,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回家,回到韶山休养,落叶归根。

7月28日,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他用最后一丝力气,指导华国锋进行抗灾救援的工作,最后竟晕厥了过去。

《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是毛泽东生前看过的最后一份文件。后来他只能靠鼻饲器维持生命迹象,只要有一点点清醒,他都会念叨着"唐山怎么样了"。

在毛泽东弥留之际,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着队来和他做最后的诀别。

昔日并肩战斗的同志们一位接着一位走过,毛泽东没有力气和他们一一作别,他紧闭着双眼,好似睡着了一般。而当叶剑英走过来的时候,毛泽东突然微微张开双眼,他看着叶剑英,艰难地伸出手,对着叶剑英的方向微微颤颤地摆动了两下。

叶剑英正顾着伤心,泪眼朦胧,没有发现毛泽东的这个细微的举动。

一直在毛泽东身边的张玉凤同志太熟悉毛泽东的心理了,她马上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赶紧走到已经走过去的叶帅身边,对他说:"叶帅,我看主席好像有话跟您讲,您去问问看。"

叶剑英点点头,又回到了毛泽东身边。

这次他离得很近很近,低下头看着毛泽东,毛泽东浑浊黯淡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许久的病痛折磨着他,他的双眼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光芒了。

他的嘴唇翕动着。他放心不下,始终放心不下,他要对叶剑英说些什么,叶帅贴得很近,可惜很难辨别他的声音。

叶剑英焦急又难过,他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凝望着他的表情,他实在不忍心这位老人家再吃力下去了,只能不停地点头,希望他可以松口气。

毛泽东的手指在叶剑英的手背上轻轻动了几下,叶剑英并不明白毛主席这无声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只能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病房。

从8月底开始,毛泽东多次昏迷多次抢救,9月8日凌晨,毛泽东有些清醒了。

他的声音非常微弱,就连每天陪伴在他身边的秘书和护士,也弄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毛泽东示意他们给他拿来一支笔,他颤抖着右手,在纸上写下了一个"三"字,交给秘书,然后又用手敲了敲木床的床头。秘书终于猜出了他的想法,他是想要看关于"三木武夫"的书。

三木武夫当时是日本自由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正在参加日本国内的大选。毛主席在病危之时依旧关注着日本大选的情况。

一会儿,一本介绍三木武夫的薄薄的书册被送到了毛泽东的面前,他已经没有力气再拿书了,只得由别人为他托着。他看了几页,点了点头,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这是毛泽东读过的最后一本书。

江青来看了他一次,她不愿听医生的劝阻,硬是要给毛泽东翻身,在他的病床上搜查着,看毛泽东有没有留下遗嘱。

晚上,毛泽东呼吸急促起来,用很低的声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四个多小时的抢救,他一直在昏迷之中,伟人的最后一刻,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和感人肺腑的遗言。

他身边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卫士们都在,他们没有入睡,房子里灯火通明。

9月9日的太阳依旧升起,他却离开了我们。

自然规律不会因为一位伟人的逝世而改变,但沉重的乌云压在中央领导人的心头,因为这个噩耗即将传遍中国,群众心中的红太阳落下了。

周启才接到了汪东兴的电话,他通知了李鑫,颤抖着手打开了保险柜,取出了封存的讣告和悼词,送到了毛主席住地的会议厅。

此时邓小平和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还在遭到严密监视,只有叶剑英还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毛泽东的治丧工作之中,也猛然明白了,这就是毛泽东给他的最后那个无声的遗嘱,他即将独自面对的还有很多很多。

1976年大地震后的夏秋,是老百姓们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即便进入了9月,北京的市民们还是不敢回房屋之中睡觉。

9月9日那一天,从凌晨开始,北京的上空一架又一架飞机掠过。

从中午开始,广播电视台反复播放着:下午四时有重要广播。大家对这个通知并没有太多关注,因为那段日子,重要的通知太多了。

下午三点,北京50中和108中的主楼顶上突然升起国旗,又突然降了半旗。

下午四点,远远的,空中传来一阵阵奏乐的声音,仔细一听,竟是哀乐。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隐约听到声音,赶紧跑回了屋子,告诉了父母亲,当他们打开了收音机,听到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广播《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经历过这一天的中国人都铭刻着这段回忆,大家都说,那是天要塌下来的感觉,男女老少,似乎都像孤儿一样仓皇无助。

在上海的贺子珍呆呆地坐在电视机前,这位为毛泽东流了大半辈子眼泪的女战士,此时此刻,听着这沉重的哀乐,并没有情绪失控,而是盯着电视机屏幕上的每一个镜头,轻声念叨着,有时候会站起来,在房间里不停走动。

这些年,她不能去北京,只能从新闻和报纸上找寻毛泽东的消息,从记者精选的照片之中猜测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巨大的悲哀已经让贺子珍失去了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病魔缠绕着她,她整个人又开始糊涂了。

深重的无力感,让她没有情感的突破口,又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消化这巨大的悲伤,她开始不分昼夜向女婿孔令华家中打电话,抱怨李敏和孔令华为什么没有好好照顾爸爸。

其实在毛泽东病重后,李敏总共才见了爸爸两次,第一次是陈毅的追悼会上,第二次她是在偶然之间看到一个中央文件,知晓了爸爸的病情,不顾一切地来到中南海,在爸爸的病榻前,她听见毛泽东虚弱地对她说:"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练成一个圆圈,说了一句话,李敏没有听清楚,也不知道爸爸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

多年后,李敏才理解,爸爸是希望他能好好照顾妈妈,因为贺子珍的小名就是"桂圆"。

贺子珍并不知晓李敏在北京遭受的一切,女儿女婿不想影响她的精神状况,选择了隐瞒。贺子珍一直在责备李敏,说她不应该从中南海搬出来。

邓小平曾感慨,毛泽东晚年最缺的就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李敏怀着半辈子的歉疚,一遍遍回想爸爸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记得来看我,我想你呀。"

中国的老百姓都将毛主席当作支柱,李敏和李讷没有办法时时刻刻在他身边,只有贺子珍一直把他当作爱人、亲人,她知道无论毛泽东身边有着多少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地照顾,他最后最想见到的依旧是至亲儿女,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渴望亲情的老人家罢了。

同样在上海的宋庆龄刚刚从家中整理出了一部分文物,让秘书送到上海市博物馆。因为长时间的整理工作,她显得非常疲劳,手脚都浮肿了。就在这个时候,北京传来了噩耗,宋庆龄痛哭良久,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火速准备,在9月10日回到北京。

朱德夫人康克清还沉浸在朱德离世的悲伤之中,听闻这个晴天霹雳,心又像被撕开了一样:"大半年里,三个伟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我们的党和国家损失实在太大了。"

刘志坚、谭政、李聚奎等都是通过电报知晓了毛泽东去世的消息,刘志坚闻讯后猛然起身,流着泪不停在客厅里面踱步。谭政一下子倒在了沙发上,面色苍白,一直喘不上气,医生赶紧前来救治。

韶山、延安、井冈山、遵义……这片革命热土上的老百姓们,对毛主席的感情最为深刻。

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站在门槛上,听着哀乐一遍一遍播放着,他没有痛哭,只是在想:"这是三哥吗?三哥会过世吗?三哥不是说好要回来的吗?"

一连几天,韶山人都跑到毛泽东少年居住的上屋场旧居,面对着他的遗像追思。哭声一阵一阵,他们从打死不愿相信,到害怕、恐惧,不知何去何从。

从9月11日至17日,总共30多万人前往吊唁,瞻仰毛泽东遗容。

11日,12日,17日,宋庆龄坚持了三天参加遗体告别和守陵,18日,在天安门广场追悼大会上,她拄着拐杖的手开始颤抖,警卫秘书杜述周赶紧走上前搀扶宋庆龄。后来,她实在是站不住了,身体一直往下坠。

在场的国家领导人赶紧为她找来一把椅子,让她坐下来,她是追悼大会上唯一坐着与会的领导人。

许世友来守灵时带了一把枪,被卫兵拦了下来,许世友仅仅说了一句:"我是政治委员,不知道这件事。"然后就走了进去。

毛主席生前对许世友颇多偏爱,他是允许许世友在见他的时候带枪的。

许世友表情严肃,在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他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水。他的哭声是压抑的、克制的,仿佛担心哭声会惊扰到毛主席一样。

他穿了一身褪色的军装,脚上是一双白线编织的有眼的便鞋,鞋子尖上系着一撮紫色的缨子。

从和尚到将军,这位戎马一生的大将,在生死大事上非常传统,农民本色不改,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固执地为毛泽东"戴孝",即便他知道毛主席并不在意这些,但只要他活着,就要尽忠。

他对着身边的工作人拍了拍腰里的手枪,他说:"今天谁捣乱,我就对他不客气。"

16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开会,讨论毛主席悼词文稿,研究商定于9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江青一身黑衣,在见到许世友的时候赶紧上前与他握手,连连道歉。许世友不言不语,双臂下垂,看着前方。

回到家中,许世友将家中所有有毛主席的照片全部都拿了出来,统统贴在卧室,仿佛这样,他就可以留下一个已经远走的人。

这位老将军在战场上拼杀多年,唯有在母亲和毛主席去世之时,露出了孩子一般执拗、不顾一切的天性。

罗瑞卿一直等着通知他参加追悼会的消息,但是一直没有接到。

罗瑞卿几次强烈要求,才被批准和谭政、陈再道一起坐车前往。当时罗瑞卿腿部有残疾,出入都需要轮椅,只给他们安排一辆车更像是在故意刁难他。

罗瑞卿满不在乎,坚定地说:"没有车算什么,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去"

追悼会上,罗瑞卿拒绝坐轮椅,而是拄着拐杖,站了一个小时。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最终还是忍不住在追悼会上嚎啕大哭,以致于冠心病发被送入了医院之中。

罗瑞卿曾经说过:"我们对毛主席的信任,不是凭空产生的。你不要觉得我们都没脑子,那个时候我们对毛主席的信任是最直接的,就是跟着他才能活下去。"

而现在,曾经带领着他、激励着他、陪伴着他的人走了。

李敏和李讷全程都是沉默而呆滞的,她们的眼泪好像都已经流干了,默默地站在灵床边,深深地看着爸爸,片刻后就默默离去了。

爸爸在世时,她们就一直遵从爸爸的教导,"夹着尾巴做人"。爸爸去了之后,她们依旧是她们,没有继承爸爸一分钱的遗产。

她们一直说,爸爸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才是无价之宝,这一辈子,她们不要鲜花,不要掌声,过着最普通的生活。

追悼大会的实况是通过电视和广播电台对全国播报的,但群众们还是纷纷自发前往北京,想要送毛泽东最后一程。

因为吊唁的群众太多,天气还很闷热,现场必须安排解放军战士维护秩序,医护人员也在不停忙碌着,救治那些因为悲痛过度而昏厥的群众。单单是18日当天,就有2万多人出现了昏厥和脱水的状况, 临时的6个医疗点全部满员,附近的医院也在紧张忙碌着。

其实,毛主席并不想大家这样。

毛泽东听多了群众们的"万岁"和"万寿无疆",但他是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场合,谈到自己的死,他总是从容而坦然的。他还幽默地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

1963年,罗荣桓去世之后,毛泽东曾经和保健医生吴旭君谈到生死问题:"毛泽东是人,毛泽东也会死的。"

他最后对吴旭君说:"我不希望你看见我死时痛苦的样子。"

吴旭君知道,毛泽东是不希望人们为他太过伤心的,他希望每个人都好好的,认真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他曾经给吴旭君留下一句话,是他对人民群众最后的要求:"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最好穿颜色鲜艳的红衣服或花衣服,要兴高采烈、满面春风地参加庆祝会,然后你就大大方方地上台说话,你就说,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所以后来,每次到毛泽东生辰或者忌日之时,吴旭君就会穿上鲜艳的花衣服。

也许,今日的年轻人无法体会毛泽东离开之时,八亿人民"泪飞顿作倾盆雨",整个中国大地的伤痛。

那天出生的孩子,很多被父母起名为"念东"、"思东","思泽"……


user avatar   zhang-zhe-jun-47-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9.9早上瓢泼大雨,第一场瞻仰

我们永远怀念您

牢记您的教导,做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分割线————————

4.4清明瞻仰毛主席,依旧泪流满面

深切缅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

清明瞻仰的具体细节请移步




—————————分割线———————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这是一个发生在2020年9月9日的故事

这一天是他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四年

我特意从杭州赶去北京,就是为了在当天下午瞻仰他老人家

当天来回,就为了这一件事

在此之前,我曾经三次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伟人遗容,算上这一天的两次,合计五次;我还很年轻,我相信还会有很多次。希望知友们也能多去瞻仰,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当初建造纪念堂的初衷是

要世世代代让人民

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重温毛主席的教导

亲身感受毛主席的教育和鼓舞

继承毛主席的遗志

与诸位共勉

毛主席操劳一生,带领先辈们跨越艰难险阻,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永远怀念他

友情提示:目前瞻仰需要在官网提前预约,每日限流20000人;逢周一或广场有活动闭馆;9月9日是他逝世的日子,12月26日是他的诞辰,这两天的下午2:00—4:00也会开放;只要预约成功在那个时段内原则上可以反复进入参观瞻仰,但在瞻仰过程中不能停留。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9.9日所见所闻


早晨07:48,G20像往常一样准时发车,停南京南,济南西后到达北京南站

全程约1280KM,从杭州去北京是真正意义上的千里迢迢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车上有人在讨论:今天(9.9)是教师节吗?还是明天?

我:今天是毛主席逝世的日子

人们:…喔是啊,这么一算有四十多年了

12:16,早点四分钟到达北京南站

时隔一年多,我又一次来到首都

12:21,在四号线站台候车前往国家图书馆

四号线的关门声还是那么销魂,听着很亲切

人很多,北京地铁一天的乘坐人次大概一千多万

甚至能超过杭州的总人口

国家图书馆其貌不扬,可是图书馆本身是文化的象征

更何况冠以国家二字

有些东西果然只有首都才有

下午

时间紧迫,只能在国图门口拍一张照,然后赶紧往下一处去

9号线在军事博物馆站换了1号线

1号线就更令人亲切了

熟悉的报站,熟悉的打铃

“列车运行前方是天安门东站,去往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

这是今天来北京最重要的目的地

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些地方要去

最重要的东西会留到最后,这是压轴

13:30天安门西站下车

先去弥补前两次的遗憾,去看看新华门

出天安门西往西单方向

熟悉的路口安检

需要开包检查

工作人员问我什么时候来的北京,来干什么

我说我刚从杭州来,今天专门来看看毛主席

他们说 喔 来看毛主席

专程来啊,那道可有点远

我没说什么,他们继续例行着公事

他们的态度很和气

前面五十米就是新华门了

我已经看到旗杆了

我已经看到那想了无数遍的红色标语了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有点小激动,小颤抖

问门口执勤的同志能拍照吗?

他点了点头

我拿出了手机

在大家的注视下(有点慌张)

短短一分钟左右

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日子里

看到了新华门

再往前走是府右街路口了

时间有点紧

对了

可以骑车

达成成就:在首都的中心-长安街骑共享单车

想去马路对面,必须从西单路口绕一个环形

北京的空气治理很有效果

9月的北京碧空如洗,艳阳高照,蓝天白云

从对面又看到了新华门

几个游人在拍照

我也拍了

再往前骑,路是真的宽

最宽的地方,双向16车道

自行车道比一般的马路都宽了

这是长安街的气魄

看到城楼了,画像上笑的比以前更慈祥了

不变的是坚定刚毅,让人心里暖暖的

快国庆节了,华灯的灯球看来是清洗过了

长安街见证了自五四以来百余年的当代史

饱经沧桑后,此刻是如此祥和

火烧赵家楼,开国大典,十里长街送总理

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这些波澜壮阔的史诗

此时此刻回想起来,仍然思绪万千

看到纪念碑和纪念堂了

那栋方形的建筑出现在我眼前

这一刻有点不太敢相信

捏了捏自己的手

那想了很久的地方

有点想哭了

不,现在还不是时候

14:00赶紧去国博门口安检

走进这座最高的文化殿堂

可惜没有时间再去看看古代中国了

从正门出去

在这么高的挑高下

看蓝天白云,真有意境

我得赶紧去存包,再一个小时要去纪念堂了

门口的大爷问我打哪儿来有预约吗

这是今天第二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了

我:有,从杭州来

大爷:嚯,那道儿可远

我:今儿晚上还要回去,主要是心诚

大爷:嘿,您是真的心诚

存包4元,这还是第一次在瞻仰的时候存包

一天预约只有3000个名额

相比往日的排队,今天不太需要

只是也要绕一个圈

熟悉的全身安检

终于进了庭院,那熟悉的松柏,熟悉的雕像,熟悉的一切…

可惜鲜花还没售卖,要是有我肯定要买

进去献花可以有时间鞠躬

到门口了,正好3点


因为电报大楼的东方红准时响起了

正门口的武警站的笔直

工作人员在引导人们走向两边

我前面竟然没有人

这是前所未有的

北大厅

汉白玉坐像前

在这特殊的一天

前面摆放着几个花圈

上面的单位我们能经常在新闻联播中听到

其中有一个是李讷和李敏的

上面写着爸爸我们永远爱您

您的子女爱您,我们也爱您

我们也来看您了

可是今天不能买花,没法给您的坐像鞠躬了,有点遗憾

前厅里庄严肃穆

我的前面没有人

我感觉有点控制不了走路的速度

以往,瞻仰队伍总是绕了一圈又一圈

行进在队伍中,移动速度均匀缓慢

可现在没有了参照物

从侧面绕过坐像

虽然来过很多次了

可这里的细节,从来没有完整的观察过

灯光越来越暗

只能抓紧简单的四处看一下

看一看那些细节和书上的描述是否一致

往前即将进入瞻仰厅

每次来,在进入瞻仰厅前

我总有一种没有做好准备的感觉

这次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这次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刚进大门就开始流眼泪了

我提前准备了一包餐巾纸,预备可能会发生什么

我想克制住情绪

但是

泪水模糊了双眼,打湿了口罩,雾遮住了镜片

我尽量放慢脚步,希望能多停留一会

但终归是要进去,也终归是要出来的

瞻仰厅

犹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形容:

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一般的安静

大脑空白,神情悲伤

行进也停顿了

“对不起同志,咱们这里不能停留”

工作人员边劝我边拉着我往前走

“你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这里不能停留”

我听到这句话

再也控制不了,哭出了声音

我的心情他可以理解吗?也许吧

但是现在这样劝我,我会更难过吧

当一个人难受的时候,共情的安慰也许会加剧情绪

瞻仰厅里灯光很暗

暗到看不见墙上的那十七个字

老人家像睡着了一样

是那样的安详

可是,岁月终究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的沧桑

看着9月8日的护理记录

就知道

他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直到离开前

他还是想着我们

他累了

那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那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那个和人民站在一起,打成一片

那个羡慕街道工作人员可以密切接触群众

那个和我们心连心为我们操劳一生的人

还是穿着我们熟悉的中山装和布鞋

却再也不能和我们站在一起

高呼人民万岁

直到现在,人们表达尊重

还是会说

毛主席万岁

发自内心的那种

倘若在那个时代

必然会得到人民万岁的回应

谁是最伟大的人?

人民说是他,他会说是人民

而如果没有他

我们永远也得不到人民这个答案

人民万岁

在新时代仍是强音,必将永载史册


呼人民万岁的人

他走了

可他的思想却可以万岁

人民万岁

您也万岁

(瞻仰不允许拍照 此为纪念画册中的照片)

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

带领中国人民跨越艰难险阻

彻底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他准确指明谁是“paper tiger”

五连怼艾奇逊之流

四两拨千斤拽动老布什

他团结第三世界国家

和亚非拉青年开心的在一起

他是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他打破了历史周期律…

身后突然传来了大声的哭声

一位老太太跪下了

开始磕头

拉着我的工作人员松开了我

我没反应过来

我还在哭

队伍中的一些人也在哭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

触景生情也好,积压已久也罢

痛哭是最深切的缅怀,也是彻底的宣泄

至于是什么原因,只有哭的人们自己知道

四十四年过去了

人们仍然在这里撒下热泪

在这里鞠躬甚至下跪

即使他肯定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那位老太太被搀起扶出去了

在出门前死死的扒着门板,希望多看那一眼

有那么一瞬间

我觉得他还在我们身边

我知道,我得出去了

出门前最后看了一眼

鞠躬

本来想好很多的话,当真见到时

光顾着哭了,一片空白

当然,时间确实太短了

大家只能选择一侧的路线前进

想要达到理想的瞻仰效果

确实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

今天是预约制,我还能再进来吗?

我的想法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肯定

当看到南大厅的《满江红和郭沫若》时

我开始冷静

不能哭了

压抑的情绪应该放光了

再来一次,我要调整好情绪

平静的,把想说的话整理一下

再去入口安检

那位下跪的老太太看到了

也跟着来了

在绕回去的路上

看到一位天津的游客

不知道要预约才能瞻仰

她可能只是单纯的知道

今天是“庆祝辩证法胜利的日子”

她想进去

负责看预约码的人见她眼含热泪

举着身份证

终于心软了

再一次进去

我出奇的平静,和环境融为了一体

一边鞠躬

一边心里想着那些准备好的话

那位老太太这次忍住了哭声

可以看到,她忍得十分辛苦

当快走出门时

她还是跪下了

工作人员对她有印象

再次把她扶出去了

我出奇的平静

我知道我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我是多么想念您

那是冬天,2019年北京的第一场雪

一个南方青年

第一次来到广场,来到纪念堂

第一次看到北方的雪,也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人不辞辛苦的排队

当第一次见到您时

听见在那庄严肃穆的环境里

大家轻轻抽泣的声音

出了门回到广场,我突然感觉很温暖

一整天都是

当年的盛夏,我又来了,我带着同学们顶着烈日排了两个小时,又见到了您

那天我哭了

因为我读了您给我们留下的作品

知道您为了我们有多难

临回去的那天早晨

观礼完升旗仪式,五点不到天还没亮透

我又毅然的跑进了瞻仰的队列中

从进院子到出门不过三分钟

一出去发现队伍早已绕到了第二个环形

从那天起,我竟越来越想您

以至于,看纪录片和影像资料

都会难过的落泪

这一年多,抛开我个人不谈

我们的国家也遇到了很多重大的事情

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英雄的人民总有办法化解

我们之所以在今天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多源自您的思想指引方向

一年多过去了,我终于才又有机会来

赴京于我而言,实在是不太容易

这次见到您以后

我特别安心

以您的性格

如果我们年轻人下跪了

您一定会生气

在您面前哭成那样也许也不太合适

可在这样的一天里,大家的心情实在太沉

为了不再让我们跪,您操劳了一辈子

可现在您不在了

我们只能带着您的思想,继续艰辛的探索

以后再没有人为我们这样遮风挡雨了

纵使如此

不能忘记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

您激励我们青年的话语

我们永远也忘不了

真快啊

又走到门口了

这短短的几十秒

我表达不出什么了

我仔细看了看您的面容

最后鞠一个躬

很多人也在鞠躬

又要下次再来看您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要努力

不能辜负您的期望和教导

16:00

一天水米未进

最重要的事办完了

站在前门站看着广场

望着那栋熟悉的建筑

心中充满了幸福感

我的心态应该会一直和首都的天一样蓝

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容许我仔细的看看广场

没有办法

晚上

19:04,开往杭州东的G39准时发车了



有时间有机会我再来看您

(完)


附录:
(冬月)
(盛夏)
(夜晚)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上所有未来的知识,

穿越到秦皇汉武,只要小心躲过亲政前的宫斗,你至少能考个90分。

穿越到唐宗宋祖,需要点军事天赋,找到一帮兄弟,按这两个人的先天膂力,能考个80分,只要打下天下,接下去该怎么走,历史书上明明白白。

穿越成孔孟,李杜,只要读书到能背下绝句华章让人不生疑即可。

但即使让你记住所有的历史细节,你敢穿越到主席身上把主席的人生再走一遍么?

建国之前所有决策全部正确,建国之后路线选择全部正确(我说的是路线,不是具体实施),

6年前被二流工业国的残败之师屠杀蹂躏,6年后就能抗击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三十多万装甲部队和百万联军。

这还是个人???


user avatar   fei-xu-charle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年前写的,很多人发短信讨要转载,所以再次分享给大家。

这是1973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参加大会,此时已80高龄,在出场之前,在后台练习走路,走一段路对当时的他来说,已经不容易了,眼睛也快看不见了,消瘦的衣服都撑不起来。

在最后,台上台下的人,欢送他离场,他站起来了,但是没多久,腿发抖了,他双手抓着椅子的护手,好让自己平衡,在一旁的周恩来发现了,心急如焚,先建议他做下来,毛泽东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做下去了,台上台下的人很诧异,周恩来马上跑去问护士长吴旭君,主席还能站起来吗?吴旭君说应该站不起来了,但是又不能让代表们看出来,吴旭君建议总理就说,主席目送大家离席,总理采纳了这个建议,向大家宣布主席目送大家离席,但是人们起身之后,并没有离去,而是远远的看着他,毛泽东也只好说,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




时间拨回他第一次离开自己家乡时。



他去求学前,将一张纸条夹在父亲账簿里,上面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明:这不是他的诗,只是改了一个字,只是借这个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他第一看到地图时,很惊讶,原来世界这么大,在地图上找了半天自己的家乡在哪。

他说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一个奇男子。

也有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注明:这也不是他的诗,只是表达自己的心境。

在32岁时写下不朽的词,沁园春·长沙。

在四渡赤水中,更是写下,忆秦娥·娄山关。

我们都知道重庆谈判,他拿出沁园春·雪,轰动重庆。

但是也有七律·忆重庆谈判中的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他的诗词很多都是表达一个意思,但又有几个不同指向,所有需要他写的很多诗词一起进行对比。

比如:为什么会写下沁园春·长沙中的粪土当年万户侯,然后又在沁园春·雪中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因为这首词中出现的那些著名帝王,这首词往往很多人都解读错了,因为还需要把贺新郎·读史连在一起解读,原来他所指的风流人物是,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不言而喻了。

比如:他赞美他所热爱的人民,在得知余江县消灭血吸虫后,夜不能寐,浮想联翩的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也有七律·到韶山中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因为他知道,没有这些他热爱的人民,就不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后来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回忆他得知消灭血吸虫之后,手舞足蹈,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

在得知人民没有医疗时的震怒。

“卫生部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他看戏,看电影,读诗都会流泪甚至嚎嚎大哭。

在看霸王别姬在分别时,他边流泪边自言自语,我们都不要学霸王。

看白蛇传时,法海出场时,他恨的牙痒痒,在白蛇和许仙分别时,流泪,激动的站起来,不造反,行吗?甚至在最后和台上演员握手时,唯独没跟法海握手。

法海: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不多愁善感,怎么当诗人呢?

但是只是多愁善感,又怎么带领大家,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呢


他看难忘的战斗这部电影中,看到群众欢迎时,问护士长,这欢迎的人里面有你吗?护士长没回答,只是哭着点头,他在也控制不住,也跟着嚎嚎大哭起来,此时此刻他又在想什么呢?他说的进京赶考,他满意了嘛?

在滴水洞思考11天之后,要离开时,工作人员前来提醒,他又自言自语的说了句,又要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去了,一路上他都显的很沉闷的样子。

他喜欢爬山,喜欢游泳,爬山时不喜欢走回头路下山。

他这一生睡眠很少,靠安眠药有时都不太有用。

他晚年一身疾病,还在不断接见外宾,甚至在两个眼睛看不清的情况下,还要读书,自己掏钱,把字体弄大,拿放大镜看,但是到后面,这样做,也看不清了,他生病靠自己自愈,而不是靠药物,但他这个白内障,只会越来越严重,在长达半年的拉锯战中,他同意做手术了,在做手术之前,他要听岳飞的满江红,踏着步子,走进手术室

然后不顾医生说的会感染风险,不再缠纱布,只是急着想看书,看文件,批文件。

他和医生,护士玩起捉迷藏来,在他们要进来时,他把要看的,藏到枕头下。

唐由之后来回忆,即毛泽东刚刚做了白内障手术的第五天。亲自为毛泽东做手术的眼科大夫唐由之是这么叙述的:当时“房间里只有毛主席和我两个人,戴上眼镜的毛主席起先静静地读书,后来小声低吟着什么,继而突然嚎啕大哭,我看见他手捧着书本,哭得白发乱颤,哭声悲痛又感慨。事发突然,我既紧张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赶快走过去劝慰他,让他节制,别哭坏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渐渐平静一些,同时把书递给我看,原来是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写的念奴娇·登多景楼”。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他晚年喜欢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也跟别人说,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是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人生读的最后一篇赋是。

1976年七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让秘书张玉凤找来他早已读熟的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的《枯树赋》,让她慢慢地读着,自己微闭着双眼,体味着赋中所描绘的情景。张玉凤读完了一遍,毛泽东让她再读一遍。然后,他让张玉凤对着书检验他背诵。毛泽东以微弱而吃力的发音一字一句地背诵道:“……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若乃山河阻绝,飘零别离。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伤感嘛?也不全是这样。

在1976年1月1日,全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毛泽东10年前写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标题下面还印着毛泽东的亲笔签名。“毛泽东”这3个字的笔迹明显有些颤抖,这是要表达怎样的心情呢?

1976年1月30日是中国农历的除夕之日,这天晚上,中南海丰泽园游泳池一带,一片昏暗,那一排路灯在寒风中闪烁着微弱的亮光。   

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生命中最后的一个除夕夜。

这时,毛泽东不仅失去了“衣来伸手”之力,就连“饭来张口”也非常艰难了。年夜饭是由张玉凤一勺一勺地喂着他吃的。他在病榻上侧卧着,只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就不吃了。工作人员搀扶着他下床,把他送到客厅。   

毛泽东坐在沙发上,头靠在后背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他隐隐约约地听到从远处传来的鞭炮声,看看眼前日夜陪伴着他的几个工作人员,用低哑的声音歉意地说:“放点炮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了。”   

值班室的几个工作人员,立时把准备好的几挂鞭炮,拿到值班室外放了一会儿。毛泽东听着这爆竹声,他那瘦削、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1976年9月8日,经过抢救刚刚苏醒的毛泽东头脑很清醒,突然思索起日本大选的事。他张着嘴,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声音,像是在说什么,可是工作人员谁也听不明白。毛泽东显得有些着急。有人连忙从床边抓起硬纸板和铅笔,把铅笔塞到他手里,把硬纸板举到他面前。毛泽东用颤抖的手艰难地握着铅笔,在上面画了3个道,就再也写不动了。过了一会儿,他那握着铅笔的手慢慢地抬起来,非常吃力地在木制的床头上轻轻点了3下

有人猜测说:“主席说的话是和‘三木’有关吧?”   

于是就轻声问道:“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消息?”   

毛泽东的头微微点了点,动作小得几乎看不出来。工作人员马上找来了有关三木武夫参加大选的材料。毛泽东露出了满意的神态。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只看了几分钟,就又昏迷过去了。

毛泽东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仍然以最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搏斗,与死神较量。每当毛泽东上下肢插上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时,他还要让医务人员用手托着书或文件给他看。他在如此困难、极度痛苦的情况下,看文件、看书多达11次,共计两个小时又50分钟。   

就在这个时候,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排着队走到毛泽东的病榻前,向他作最后的告别。

时间定格在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

PS:最后说点什么好呢?

用他反复修改的贺新郎·别友和他晚年喜爱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吧,以及歌曲历史的天空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

重比翼,和云翥。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君且去,休回顾。

PS:毛泽东悼念董必武时,觉得最后两句,举大白,听《金缕》 太伤感,所以改成了 “君且去,休回顾”

历史的天空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user avatar   ku-li-ku-ri-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古至今 : 毛泽东


user avatar   zheng-yuan-zi-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花了三天时间,大致看完了所有回答

眼泪真的不够用了

从小受到的教育,提及他时总总绕不开文革

所以对他十分抵触

等我真正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再回头看一遍他走过的路

心生愧疚

去过北京多次

但始终不敢进入他的纪念堂

我总觉得真正的他没有躺在那冷冰冰的玻璃柜里

他还活着

他还在努力为了中国人民奋斗着

我想象不出能用什么词语可以去描述他

他是远远超乎我想象的伟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这个问题的回答,感慨万千。

本世纪初,北大有一个叫一塌糊涂的论坛,这个论坛上有一个版面叫毛泽东研究,那里简直就是污毛者的狂欢之地,乌烟瘴气,谣言横飞。我作为当时被认定的挺毛者,ID时不时被版主14D。也就在那个时期,我写了一些为毛泽东正名的文章,为戳穿那些污蔑毛泽东的谣言作了一些抗争。为求证污毛者的一个说法,当时熬夜查阅各种资料,接触了不少平时没有意识去查找的历史资料,了解了不少的历史事实。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ID说人民日报什么年份什么日子有一篇什么报道,我废了很大的力气去求证,发现是子虚乌有。而这种子虚乌有的事很多。污毛者总是十句话有六句无关痛痒的真话,但夹杂着四句至关重要的假话,这些假话往往夹藏私货、混淆视听,充满污蔑甚至脏水。假话隐藏在真话之中,影影绰绰,不仔细辨认就很容易被当真了。我想他们的目的其实就是后来《让子弹飞》中说的“搞乱他”。我真正体会到了“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的艰辛。这帮没有底线的人,你若跟他认真,真玩不起。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我读了毛泽东写的文章,以及大量有关毛泽东的书,也包括那些污毛者奉为圭臬的书。正反两方面比较,我更加坚定了我对毛泽东的认识,他是当之无愧的伟人。他不是神,但他是前无古人、后不知有无有来者的伟人。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他,以及以他为代表的一代中华优秀儿女踏着前辈的血迹,不屈不挠,奋勇向前,救亡图存,建立新中国,保持了中国版图的基本完整。他以超人的远见,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几乎不可能成功的革命任务,功莫大焉。为此,他牺牲了六位亲人。每当我掩卷沉思,作为一个鲜活的人,毛泽东把自己的亲人带上革命道路,并不断得到他们牺牲的噩耗的时候,他内心该是多么悲痛。但他隐藏下个人的悲伤,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悲苦为自己的悲苦,坚韧不拔地去反对那些骑在老百姓身上的特权阶层,运筹帷幄、睿智如斯地指导着中国革命。这是一种怎样的大悲悯,是一种怎样的高尚人格。

建国后,他又紧紧地依靠人民,相信人民,让这个历尽劫难的民族六亿神州尽舜尧,使中国人民呈现出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甘愿奉献、不畏牺牲的精气神,全国人民都有着高度的自觉,使这个任人蹂躏的国家重振精神,天翻地覆慨而慷。谁能想到,就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前,这是群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民族认同的乌合之众;这是一个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老百姓木讷地乞讨着食物,为侵略者带路的人群。一直到毛泽东对中国人产生影响之前,他们的状态甚至让胡适发出了“中国不亡,是无天理”的无奈慨叹与疾呼。而毛泽东给这些衣衫褴褛、毫无生气的乌合之众带来了一种精神,告诉他们应该为什么活和怎样活,他为他们提供思想武器,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有力量跟骑在自己头上的特权阶层斗争。他告诫党的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重新使中华民族具备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这是建国后中国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能迅速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华民族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重新站立起来的精神力量。到现在乃至以后,这是中华民族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所在。没有毛泽东,中国人的脊梁骨未必有如此挺直和硬朗。

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毛泽东是反毛者心中的一尊神》,指出毛泽东不是反毛者所污蔑的,是挺毛者心中的神,恰恰是反毛者心中的一尊神。挺毛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代伟人,既然是人,就难免有一些失误和不足,但挺毛者不以这些局部的错误而否定一位伟人的功绩。而反毛者,尤其是极个别的污毛者把毛泽东当神,以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神的标准来要求他,并以上帝的视角来审视和点评他的决策和作为,拿着放大镜去找沾染在他身上的几粒微尘,试图否定他的高尚与伟大。而很多这些所谓的微尘,都是他们先泼在他身上,然后又拿出来大说特说的。他们极尽各种手段污蔑他,就是为了搬倒这座他们“前进”路上的“神”。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毛泽东一天不倒,他们就不得不夹紧尾巴,不敢堂而皇之地欺压百姓、鱼肉群众。

写完这篇文章后,虽然我还时不时地在这个版面与污毛者激辩,但慢慢地就放下了要为毛泽东争一个公道的想法。公道自在人心,纪念堂前每天排着的长队就能证明。但当时的网络舆论环境,使很多人不得不收起试图为毛泽东说几句公道话的冲动。因为你只要说出对毛泽东哪怕任何一点的认可,就马上被污名为“毛粪”,被说成是被洗脑的产物,是没有任何独立思考的行尸走肉,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重度患者。我现在还记得那些污毛者夜晚在版面上的狂欢,他们围猎污蔑、挖苦嘲讽一个挺毛者的场景,历历在目。认真的人跟这帮孙子真玩不起。这些人是不能用事实和逻辑来说服的,他们仅仅是为了反而反,为了污而污。

我算是有点战斗力的挺毛者,我以污毛者的逻辑把他们泼出来的脏水再顺势泼将回去,用他们的逻辑把他们逼进死胡同,用他们前边说的话来反驳他们后边自相矛盾的陈述,看他们不能自圆其说的垂头丧气和被拆穿之后的疯言乱语,也有种激愤之下出一口恶气的感觉。这帮人的智识水平实在一般,谈不上什么逻辑,但他们有钱有闲,作为一个每天都有大量学习任务的我来说,没有时间跟他们耗。我慢慢退出了这个版面,而这些人仍在版面上继续狂欢着,直到有一天一塌糊涂BBS被关。

后来,我把个人对毛泽东的认识和理解放在了心里,不轻易在人面前表达。在芸芸众生中讨生活,但我不改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通过读他的书,使我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是当之无愧的教员。后来在一次工作分享中,我引用了毛选的一段话,因为我实在找不出能比毛泽东把这个问题讲得更直接和更简单明了的了。这是我为数不多地再次在公开场合表露我对毛泽东的态度,同事们戏称我是“读毛选的人”,我也建议他们去读一读,我说读毛选会让人通透。

今天,看到大家的回答,联想二十年倏忽一瞬,突然很感慨。乌云可以蔽日,但太阳终究一直放着灿烂的光。看了大家的回答,我心里曾经的一句话“毛泽东,我很怀念你”,似可欣慰地改成“毛泽东,我们很怀念你。”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沿着毛泽东给中国人民指引的道路走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李讷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引用罗兰的话来追忆她心中的父亲,“伟人的心灵就像那高山之巅,那里终年狂风大作,云雾满天,可是呼吸却是异常的顺畅。”中华民族,应该为曾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而感到庆幸,也应该因有一批批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而必然地,毫无疑义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user avatar   selleci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个故事吧。刚刚发生的。

我是在西藏上大学的,今天上马克思五观课,授课老师是硕士专业是民族学的。

前几天是毛主席的忌日,她就在课上讲了俩真实的故事,我听了差点没哭声来。

她讲她2011年西藏林芝调研的时候,去了一个门巴族聚集的村子。

去了许多家,最后她们一行去了个门巴族老人家里,老人的家很穷,可能是整个村子里最穷的了。(2011年精准扶贫这个政策还没有普及开。)

老人七八十岁了。汉语甚至连藏语也不会说,只会讲门巴话。我的老师与老人的访谈,只能依靠翻译来进行。

我们老师很顺利的采访完,临走之前,老人就要求和她照相。

因为调研有很多受访者都会要求和调研的人照相,所以老师也没太在意。就是照完相问老人为什么要合影。

老人就说了句十年后她还记得的一句话:“你是毛主席派来的人吧?”

老师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这个时候,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她确实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她实在不愿意告诉老人,毛主席已经去世很久了。也许这最普通的一个常识,对于这个消息这个老人也是个打击吧。

没有人不会知道他已经去世了。也许在宗教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下,那个老人朴实的认为:哪怕他已经不在,也还会继续为爱他的人民发光发热吧?毕竟天空中,太阳是永远存在的,他不应该像普通人一样消失。

出了老人家门,那个老人却还是固执的为老师送行。老人家年纪大了,腿脚不便,紧紧的颤颤巍巍的跟着一行人后面,送了好远也没有回去的意思。

老师就说:“不用送了,您年纪也大了,还是回去吧。”

老人回答:“不行,我得把毛主席派来的人亲自送到农家乐才放心。”


尽管,他已经离开快50年了,但他依旧活在一些人的心里。哪怕在最偏远的地方,在最闭塞的地方,最没文化的人,也念着他的好,感谢他,想念他。

任何骂他的,侮辱他,诽谤造谣他的人都是没良心的。一点也不错。

第二个故事,就是前几天是毛主席的忌日。老师的几个朋友在那曲的一个小村庄驻村工作。因为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方针,下基层党员和一些农户的联系很密切。

那个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平常睡觉睡的很早。就是9.9号那天晚上,他们很晚才熄灯。驻村干部很奇怪。第二天,就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晚睡觉。

那户的人就说:“昨天是毛主席的纪念日,我们还是看一看新闻联播吧。”

西藏天黑的晚。如果那天熄灯真的特别晚的话,也许那户人在做为毛主席什么法事也说不定。

我觉得从这两个小故事就可以知道,谁才是最伟大的人。


12.2

有的朋友对我的答案很感兴趣。如果有的朋友要转载,担心版权许可之类的,不用问我了,直接转就可以了。我这个答案,随手一答也没想到那么多。

不久前问了老师,那个门巴爷爷最近怎么样,老师说她也不太清楚,因为隔了很多年了。但之后,她给了我个电话,说可以打过去问问。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打。

最后,我还是希望那个老爷爷身体健康,能够过着更好的生活。

5.3

学校组织参观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

看到了这幅历史照片。也许这就是老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9.2

询问了我的藏族朋友一下对联的内容。对方不是藏语言专业的,所以只勉强的讲了下大意。有时间还是去文学院请教一下藏语专家吧。

横着的是扎西德勒。

竖着的是藏语古诗。

左联的意思大概就是希望你能不愁吃喝,幸福安康,下辈子一定幸福。

右联是藏族人去寺庙祈福时念的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先愿天下安,后愿自己安。


user avatar   fan-pu-gui-zhen-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回答拾人牙慧,由本人整理几方面资料而成,链接出处也放在文中,经用户举报,发现不符合转载规范,现修改如下:

此一部分并尾声的原文出自乌鸦校尉 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这个照耀中国的理想主义者,我很怀念他

1975年,他已经垂垂老矣,做完白内障手术没多久,一只眼睛刚刚能看东西,他就去看书。

有一天,眼科大夫陪他看书,却发现看着看着,他突然发出一阵呜咽声。

大夫赶忙抬头,他不知为何,捧着古书哭了出来。

大夫赶紧起身去劝:“你不能哭,千万不能哭,眼睛要坏的!”

但是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抱着古书,一时间哭得老泪纵横,肝肠寸断。

大夫靠近去看,他读的是南宋陈亮的词《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场。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那一刻,岁月塌了下来,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

他老了,他的时间不够了,他一个人的肩膀再也无法扛起这片天了。

他努力过,战斗过,和数千年的兴亡铁律殊死搏斗过,他真的如同太阳一样,把自己的生命都燃烧殆尽,只想要为天下苍生驱逐黑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顽固的人性面前,他一败涂地。

私者一时,公者千古。


知乎用户林之辛,这是真大佬!

林之辛:毛泽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员

1951年,已经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与老友周世钊等人谈到自己年轻时如何确立人生志向时说:

  “湖南省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世界大地图,我每天经过那里,总是站着看一看。

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样过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注意吗?从韶山冲的情形来看,那里的人大都过着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饿,就是挨冻。有无钱治病看着病死的;有交不起租谷钱粮被关进监狱活活折磨死的;还有家庭里、乡邻间,为着大大小小的纠纷,吵嘴、打架,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弄得投塘、吊颈的;至于没有书读,做一世睁眼瞎子的就更多了。在韶山冲里,我就没有看见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

我真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

决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数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从这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这就是毛泽东给自己的人生定下的奋斗目标,是他一生都在践行的誓言。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老三篇 出自毛选,大家都懂

《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愚公移山》

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纪念白求恩》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风流人物究竟是谁?

是他自己?还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人民说他万岁,他说人民万岁!

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离开以后,你们就是我,人民万岁!

(此句出自网络,非其本人所说)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非其诗词,真伪之辩可见 网传毛主席诗词《诉衷情》之真伪辩 - 乌有之乡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张图片真的很感慨

教员坐在那抽着烟,看着漫天烟火,若有所思。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他已经付出毕生的精力,用自己短暂的几十年干完了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尽管身后前途难料。

那一瞬间,鼻子一酸。

作者:B站用户7145星

这是视频链接:

英雄寞——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https://www.zhihu.com/video/1253082119091417088

推荐两篇文章


乌鸦校尉 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这个照耀中国的理想主义者,我很怀念他

尾声
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他与世长辞。

他诞生的时候,这个国家积贫积弱,人均寿命只有35岁,全国80%的人都是文盲,有钢厂也找不到能胜任的工人。

随便一个帝国主义就可以逼得中国像饥民一样卖儿卖女,最繁华的上海滩,年年都是饿殍遍地,人们的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未来的出路。

他离开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人均寿命达到了65岁,文盲率降低到了20%,有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

大家能吃饱穿暖,能有尊严地活着,再没有国家能够欺负我们,后来的开放和飞速增长都有足够的基础,前途一片光明。


他引以为傲的两件大事之一虽然失败了,却提醒了后来的执政者,要在内部建立有效的自查自省的机制,时时注意自我纠正,防止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腐蚀变质,不要走历朝历代的老路。

很多人年少的时候读不懂他,但时间越久,懂他的人就越多;时间越久,怀念他的人就越多。

没有黄四郎,对鹅城很重要。


在他死后,有无数宵小之辈又换了一身装束,重新粉墨登场,想要再在这个时代再当一次黄四郎。

他活着的时候,这些宵小都被治得服服帖帖,唯有在他死后,这些人才敢出来对他指指点点,阴阳怪气。

但是这些人也知道,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很高,直接攻击不成,这些人就编出各种各样的段子,旁敲侧击,抹黑他的战友,污蔑他的儿子,这些谣言七拐八拐,最终都会拐到他的身上。

但是,是非曲直,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

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反对个人崇拜,老百姓对他喊万岁,他却总是回答说“人民万岁!”

如果没有他,今天的中国很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但他却时刻提醒我们,功劳属于全体人民,虽然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无比渺小,但是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那谁也无法欺负我们。

无论身前身后,全世界都有无数他的粉丝,景仰他、崇拜他的人数不胜数,无论是敌是友,对他的评价都极高。

但他却时时提醒我们,对谁也不要跪,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数万民众不惜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不惜翻山越岭,从全国各地自发赶去湖南韶山纪念他。

真正一心为民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黄克诚1981年针对党内某些人肆意诋毁毛泽东的情况,站出来为毛泽东说了公道话。一个曾经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能这样说话,足以说明凡是保持共产党人初心和良知的人,都不会容忍对毛泽东的诋毁。下面摘录其中一段话,一段出自肺腑的话:

毛主席为人民事业是紧张操心了一辈子的。从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就苦心焦虑,经常昼夜不眠地考虑问题。1958年我同他接触时,就感到他脑子已经紧张过度了。脑子紧张过度了,就容易出差错。我现在就有这个体会,脑子一紧张,说话就缺少分寸了。毛主席晚年的雄心壮志仍然非常之大,想在自己这一生中把本来要几百年才能办到的事情,在几年、几十年之内办到,结果就出了一些乱子。尽管这些乱子给我们党和人民带来了不幸和创伤,但从他的本意来讲,还是想把人民的事情办好,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他为了这个理想操劳了一辈子。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知乎林大佬

毛泽东一生都在做思想启蒙工作,尽管他的辉煌伟绩完全无愧于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的称号,但是他都不喜欢,他只接受一个称号:导师。他说:“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



在下无才无德,只是拾人牙慧,沾了教员的光,得到如此多的赞

本意是随手分享一些非常有感触的东西以作交流,现在看来目的达到了

希望能多一些人思考教员的思想和历史,审视我们的过去,这是我的初心

也许一会此回答就消失的,无妨!

看过的朋友总有些收获,我也在与诸君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这便足够了!

最后以此词与诸君共勉!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原回答图片带有水印,经人指出,现已改正

再次强调,本回答主要内容系转载,出处已注明,经知乎小管家审核,符合转载规范


user avatar   zhang-yi-tao-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突然清醒了过来,但还是无法说话,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赶紧拿来纸和笔,放在毛主席的手上,毛主席用力在纸上划了三条直线,不过单凭这三条直线,还是没办法猜出毛主席想要的答案。

之后毛主席又尝试着点了3下头,周福明突然想到,会不会和日本的大选有关,于是就问毛主席:“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消息?”毛主席继续点了点头。原来,当时的日本正在大选,毛主席也想听下有关三木武夫的消息。

这是毛主席在世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毛主席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共看了11次文件,一次大概16分钟,合计两小时50分钟。后来孟静云回忆说:当天晚上7时10分,毛主席对他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大概五个小时,也就是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新中国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医院逝世。这一刻,全国人民都在哭泣。

毛主席的逝世,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身在日本的三木武夫知道这个消息后,说到:“无论对毛主席做出多高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身在美国的尼克松得知消息后,心情沉重,并感叹到:“毛主席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相关话题

  哪些历史人物或事件让你看到人性的光芒,感受到读史的意义所在? 
  为何刘亚楼未能获评大将? 
  你认为你见过的最霸气的图片是哪张? 
  如何看待工业党?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世界近代有哪些堪称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 
  历史上有哪些很厉害的人物,本来可以做出一番重大成就或重大事业,却不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英年早逝的? 
  有哪些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却鲜为人知的外国人? 
  陈宫让吕布众下多带棉衣,吕布的表情为何是这样? 
  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本土国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和中国大陆老百姓比呢? 

前一个讨论
男生怎样才能变得越来越帅气呢?
下一个讨论
看了汲黯传后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武帝不惜损害百姓的利益也要优待归顺匈奴?这不会让当时的百姓心寒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