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HiFi 领域的工业党为什么战胜不了腐朽的情怀党? 第1页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国产耳机和外国耳机不能一概而论。国产耳机不乏一些优秀产品,国外耳机也有很多坑爹货。不过既然有人答了耳机的内容了,我还是多聊聊音箱吧。

所谓的“工业”和“情怀”本身并不冲突。例如JBL L100 Classic,相当于JBL非常经典的L100的重制版。但凡熟悉一些JBL历史,甚至是熟悉音箱发展史的人都应该清楚L100对于JBL的意义以及历史地位。

JBL is best known for the now legendary L100 Century loudspeaker that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1970, and went on to sell over one million units. 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hi-fi, but only a small part of JBL.

L100 Classic就是L100某种意义上的情怀延续。但这不妨碍它有着优秀的性能。

JBL L100 Classic所采用的低音单元即便在40Hz也只有1%的THD(RAW),并且是在密闭箱体下。虽然THD并不是衡量音质的重要指标(除非过高),耳机和音箱的音质也并不是这样对比的,但这样的THD表现相比于大部分头戴式耳机都要强。

再比如说4312系列的最新作4312G,外观和50多年前的4310系列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不论是单元、分频器还是最终的声学性能都比当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在JBL 67000上也能看到一些一代经典型号4355的影子。

情怀和工业本身并不冲突,但是空谈情怀就不对了。

不过国产品牌似乎本身也没什么情怀可谈,毕竟像JBL这样接近百年历史的,能把自己的发展史出版成书的HiFi品牌并不多。

恕我直言,从James B. Lansing到Richard Small,从Wolfgang Klippel到Peter Larson,JBL历史上有多少杰出的“工业”人才?而纵观所有音箱品牌,有多少像JBL这样的历史和情怀?而这一切又是否妨碍JBL的音箱在悉尼歌剧院、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等艺术殿堂?

以上部分一些对狭义上的“工业”和“情怀”的解读。当然,我相信题主的意思应该不是只局限在这个狭义范畴内。以我的理解或者更广泛的讨论应该是基于科学工业实力和玄学营销。

那我可以告诉你,不论是HiFi音箱、车载音响系统还是影院场馆等音箱系统,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甚至可以说整个亚洲整体的声学研发水平相比于一些西方国家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更确切的说,虽然中国的一些常见的单元研发水平并不输一些欧美老牌厂家。但是对于一些复杂或特殊的单元,例如压缩高音等,很多时候还处于模仿学习阶段,JBL基本上每出一款新的压缩高音就会被国内无数小厂抄袭,甚至有人开厂专门模仿JBL。而更重要的是,声学系统这一层级的设计相比于国外的一些公司确实有很大的差距。单元只不过是音箱的一个元器件,如何把这些单元合理的组合起来和系统调试才是做一个好音箱的关键。例如,真力的一些音箱是国产单元,但国产厂家却很难做出真力这样的音箱。甚至你很难在各大HiFi展上看到国产音箱品牌。所以最后很多国内的声学公司难免沦为代工厂。而对于声学系统层级的设计,至少我看到的,不论是客观测试方法还是主观评价能力国内的一些公司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纵使全职的主观评价和主观调音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小众的职业,国外这些品牌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的也少之又少,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职位,而国内的公司,有类似科学系统化的主观调音的职位至少我几乎很少见到。我在一年半之前写了几篇关于如何主观评价声场之前,甚至一些行业内的人也不知道如何评价声场。当然,那几篇文章和内容被到处抄袭或转载,我没有去维权,因为我认为把这些知识传播对于整个行业或多或少是有益的。

最后谈一下一些人嗤之以鼻的“工业化标准”以及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人们总是喜欢把耳机音箱类比为饭菜,但实际上这样的类比是毫无逻辑的。人们会喜欢不同的风格迥异的音乐,但是音箱和耳机只不过是传播音乐的途径。而同样是回放设备,毫无疑问,显示器、电视和投影仪的工业化标准推动了整个行业发展,而人们观赏电影并没有因为这些设备工业化的标准而变得单一,相反,这使得人们获得了更好的观影体验。

音频产业日趋成熟,但也产生了很多和科学相提并论的信条。其中,很多信条是无恶意的,但另外一些则是受到了商业利益的驱使,是错误的。而受伤害的往往是艺术本身。
如果播放音乐的音箱与录制音乐时的不同,那么录音的艺术性就会遭到破坏。
——Floyd Toole博士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槽点了,我给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你们就知道槽点在哪了。

假如你用朱温代唐来作为五代起点的话,那么后梁开国是907年,北宋开国是960年,北宋灭北汉是979年。

然后曹魏篡汉是220年,司马篡魏是266年,西晋灭国是316年,然后北方五胡十六国一百多年,再然后才是南北朝。

发现问题在哪了么?

问题就在于“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在时间长度上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好吗?你认为五代十国碎片化,那么请问难道早期三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就不碎片化了?你不能从一个几百年的时间长度里拎出来相对比较完整的时期,然后跟只有几十年长度的五代做比较,问为什么五代更碎片,这是没道理的。假如你非要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异同,你首先应该问的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会分裂这么久”(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好了,槽我吐完了,下面讲点干的。

实际上,五代十国看上去更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的分裂。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基本上一直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等到了五代这,南方裂成好几块看着就比较诡异。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开发度不同啊亲!

汉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你以为孙策据有江东是整个江南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么?不是的,孙吴政权的精华就在长江沿线,当时南方大片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岭南地区直到宋代都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根本没法分裂成那么些个小国……你看看南汉的地盘,在魏晋时期那有几个人?

在南北朝末期,北周灭北齐时大概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近千万;北齐有户三百零三万,口近两千万。那么南陈呢?

户五十万。

所以传统概念中的“江南富庶”不是整个长江以南都很富庶,而是江南地区的苏州扬州等几个地区非常富庶,其他地方属于被代表、被平均的那个。刘宋大明8年时扬州有24万户,人口总数接近当时刘宋总人口数量的1/3[1],唐代耕耘了几百年,才慢慢把南方经济发展起来的。

在开天时期,天下还是这个样子的:

你再感受一下这个人口密度

然后到了北宋时期,这个人口密度终于算是上来了

所以说五代给人一种“更加分裂”的感觉,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南方的开发度高了,住的人更多了,经济也更发达了,所以就能够同时出现好几个小国了。三国时期孙吴还在卖力地开荒拓地,甚至从南方深山老林里抓野人去屯田,而到了唐代末期这些野人的后代终于成为了农民(当然,也可能是死光了,换了一波人),能够愉快地建个小国了!

相比之下北方的兄弟们就比较悲惨一些,一千多年了该怎么内卷还怎么内卷,该怎么互殴还怎么互殴。

啊,果然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现,不仅取决于当时人们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参考

  1. ^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相关话题

  什么时候才值得购买 HiFi 播放器? 
  为什么知乎上对于HiFi发烧友的理论有如此多的质疑? 
  外接耳放到底有什么用? 
  是否现在大多数「HiFi 发烧友」都只听过高档耳机而没听过高档音响?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说一下音频输出原理是什么? 
  你是怎么开始玩 hifi 的? 
  100~200元价位的耳机有哪些推荐? 
  如何评价HIFIMAN创始人边仿(南开米饭)? 
  乐之邦06plus到底值不值得买? 
  耳机的耳放,到底有没有音染? 

前一个讨论
帮单位boss组一台台式电脑,求看看有没问题?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四级永远都过不了?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