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商周的封建制和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有什么不同?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对爵位等级一直很有兴趣,商朝方国联盟为主就不比较了,说说西欧和周的对比吧:

  • 先说封建的土地的来源:

周朝的封建有两次,第一次封建是周武王伐纣之后,武王返回了镐京,分封了管叔、蔡叔和霍叔来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称为『三监』。这一次分封主要在黄河以南,周人能够控制的地区;而黄河以北和东方的广大地区,依然是殷商旧地。


周公对周朝的重要性,不亚于唐太宗之于唐朝,多尔衮之于清朝。如果没有后来的周公二次东征,就没有我们后来熟悉的封建制度。因为周公辅成王,招致三监不满,反而勾结武庚发动叛乱。周公于是再次兵出岐山,在洛阳经营东都,同时进行了二次封建。这次封建极大的扩张了周朝的版图,我们后来所熟悉的战国诸强,比如太公望之齐,召公奭之燕,都是这一次分封的成果。稍后成王桐叶封弟,又封了晋国。

周朝的这一次分封,整体来说是对三监之乱的矫枉,大幅度的扩张了分封范围,整体来说,周王室是以虚名邀实利。因为当时大部分分封的土地,并不是真的、或者不完全在周朝的控制下,比如姜太公的齐国:

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但是营丘真的就属于太公么?

太公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

莱侯,根据有些人考证,是商朝的诸侯。也就是说,周朝把不属于自己的土地封出去,换来了宗室和功臣的臣服,确实是个一举两得事情。这个时候的封建是真的封土建国,功臣宗室和周天子一方收获了世代相传的土地和汤邑,一方收获了名义上的臣服和每年的贡献。周朝的封建,强调的世代相传的产业和在宗法制维系下的等级制度。


中世纪的封爵制度则起源于附庸制。附庸制不是靠宗法,而是有着一种类似契约的性质。从这一点开始,中西方的封建制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中世纪的附庸需要对上级领主表示臣服,但是同时上级领主也必须给予附庸保护。这种契约关系是西方封建制的核心,而土地只是附庸们行使统治、为领主服务的基础。

如果就武士附庸这个本质来看的话,西欧的封建制和汉初的封建的相似,还多于和周朝的相似。汉初封建的韩信,英布和彭越,都是对功臣的裂土酬功,和西欧封建制类似的就在于,两者都是君权尚未集中时的一种君臣的利益交换的形式。


  • 关于封建等级制度

周朝的封建“公侯伯子男”等级怎么划分的,至今都是一笔糊涂账。到孟子的时代,就已经不可考了。因为在《孟子.万章句》里面:

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孟子说话就是很有艺术,别人问他,周朝的爵位俸禄怎么回事? 孟子先说:“具体已经不知道了!因为诸侯觉得这些跟自己的利益抵触,都已经销毁了!”

然后话锋一转,“但是我孟子不是一般人,还是知道一些的。天子,公、侯、伯、子男”称为五等爵位。

这是孟子的说法。后世有很多人和这个观点不一样,因为孟子的说法其实不是很让人信服:如果子男最低,那么子男的封国应该是最多的,但是为什么『春秋』里面动辄都是侯伯,反而只有聊聊几笔记录是关于子男之国的?

先说公爵,公爵(Duke)的地位,尽管不如大公和亲王,但是已经及其尊贵。英国的公爵一般是王家的子侄和女婿,因为现在天下太平,就算得个诺奖,创建一个国际化大公司,也算不上是不世功勋,所以很多年来,已经没有非王室的人能够受封公爵了。但是在拿破仑时代,在滑铁卢之战击败拿破仑的阿瑟.韦尔斯利便被封为威灵顿公爵。果然自古以来,功名利禄的顶点都是刀枪林中觅取……

在周朝,公爵即便是天子的子侄,也是很难拿到的。公爵在周朝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所谓“宾于王”,而非臣于王。也就是名义上并不是天子的臣子,而是天子的客人。宋国是公爵,因为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周朝的先祖季历和姬昌曾经侍奉过商朝的君主,那么作为周文王的后代,是不敢让先祖侍奉过的王者之后做臣子的。所以宋国为公爵。根据《春秋.公羊传》:

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

另外两个公爵一个是周文王的弟弟,封为虢国, 另外一个是虞国:始封仲雍(周文王的伯父)后虞仲,都国于夏墟。都是周武王的长辈,故而地位崇高。这两个国家其中的虢国,也就是“假途伐虢”里面的虢,而虞国则是那个愚蠢的给晋国借路的虞,唇亡齿寒,就是说的这俩公爵国。虽然历史上留给大家的印象,虢和虞只是一个无关轻重的小国,但是始封的时候可是都荣宠无比的公爵啊。而太公望,做太师的时候可以称公,但是回到封地也就是齐侯。

公或者为王者(夏商)之后,或者在天子的千里王畿之内有封国,比如周公的周国,召公的召国,毕公的毕国。尤其是周公的周国,国家和朝代同名,周公死后还谥曰“周文公”,长子世世代代为鲁侯封疆,次子世世代代为周公辅政,当真是“历代荣宠,与国始终”。

接着是侯爵和伯爵,侯伯低于公爵,这个基本上是有据可靠的,因为春秋时期宋襄公就曾经因为是公爵,而在会盟的时候当仁不让的要当盟主。不管宋襄公其人如何,但是他拿着公爵当令箭这个行为,就说明至少在周朝公爵在地位上是要比其他的高那么一点的。

侯是仅次于公的存在,所有分封的大国,都是侯爵。这也是周朝非姬姓能拿到的最高爵位。侯一般都分封离王畿比较远,因为按照周天的礼法,甸在内,侯在外,有卫国守边的含义。这一点中西方是一样,西方的侯爵Marquis称号也来自于拉丁文边疆的意思,本意就是指的分封在边疆的诸侯。

而中国的伯爵封地一般比较小,比如郑国,北燕国(召公之子)和曹国。并且地点不拘远近。有些离王畿十万八千里,比如北燕国就很远,而曹国近一些。而西方的伯爵则一般在边疆之内,封地也较侯更加的小。其实侯和伯在西方的封建里面开始差不多的,但是因为侯在边疆,久而久之,侯就掌握了更大的权力和领地,在高级的封建主看来,侯也变得也更加的“重要”,所以侯伯的差异就在这里显现出来了。

中西方关于爵位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西方经常能看到高级爵位挂很多低级爵位,比如英国的万年老太子查尔斯,其实封号包括:威尔士亲王(当王储自动获得),康沃尔公爵(君主长子自动获得),罗撒西公爵(苏格兰君主的长子)、卡利克伯爵,伦弗鲁男爵。

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取得了该地的领主权,就要在挂上该地领主所对应的爵位。这些领地大都还是飞地,块块不想连。

而在中国,不光是周朝,即便在其他朝代,一个人头上只能顶一个爵位,有功劳之后天子会封赏更大的封地,但是之前的称号就不用了。拿三国时代为例,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汉寿是个县名,亭侯是封号,即关羽的封地为汉寿县一个亭的地盘。如果立了更大的功劳,可以封汉寿乡侯,顶天了可以封到县侯,整个县都是封地,此时县字可以省略,称为汉寿侯。比如诸葛亮和魏延,分别为武乡县侯和南郑县侯,简称武乡侯和南郑侯。


user avatar   di-yao-79-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大区别就是法理上西欧封建是土地为领主私有,以领主个人意志决定,西欧自耕农其实像佃农,既要缴税又要交租。中国法理上土地国有,诸侯领主以宗庙行使管理权,氏族农户土地使用权私有,不用交租但有贡、税、赋,都是税收性质。


user avatar   Friedrich_Wilhel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尝试从“封建”这个词以及西欧中世纪商周时期情况比较

两部分来回答一下吧,

才疏学浅,还请多指教

首先是第一部分:

关于“封建”一词的辨析

1.中国古代的“封建

作为中国原生的词汇,这里的封建可以说指的是“封邦建国”(具体第二部分比较西欧与商周会说详情),暂且把这个意思作为封建的本意

2.西方语言中的“feudalism

词源是中古拉丁语的"feodum","feudalis",意思就是指与“采邑”,采邑相关”

而后在16世纪法国人研究意大利的封建时,有了"Libri Feudomm",指封土律(法律)

17世纪的时候英国人仍然用"feuddism","feudalite"指和feudalis(封建)法律有关/法律制度的事情

18世纪的法国,德·布兰维利耶提过""féodal",翻译到英语里有了“feodal government”,孟德斯鸠说过“lois féodales”,这些指的都是封建制度,此时这个词已经有了之后我们认为的封君封臣制的范式

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feudalism这个词添加上了反动,落后,守旧的意味

19世纪,以德国历史学派为首的西欧历史学家们确定了其表示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及其侧面

到马克思使用,feudalism这个词本意仍然是指以封君封臣制为核心的,和封君封臣制度有关的各种制度有关的制度

所以这个词即是封君封臣制度

3.日语中“封建(ほうけん)”

日语古籍中的“封建”同中国古籍中的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

在明治维新时,英国人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在《大君の都:幕末日本滯在記》中称日本的幕藩制度为东洋的feudalism

日本人由此将feudalism与当时现实的幕藩制对应

4.严复对译的“拂特之制

严复翻译《原富》(《国富论》)时,把feudalism翻译成拂特之制,而后又在《社会通诠》中译成封建制。严复认为中国古代的封建制与西欧中世纪封君封臣制有共性,因而对译;当时又想要将詹克斯的《社会通诠》的理论完全对应到中国,造成了差异

5.新文化运动时的“封建

新文化时期,封建一词由一古史概念成为了“前现代”的近义词,将其与近代文明对立,此是中西封建差异之

在陈独秀所办《新青年》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有“......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6.苏联feudalism认识

列宁扩大了马克思对于封建的认识,使得feudalism所指更为宽泛,与马克思本人所说feudalism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认为东方有亚细亚形态所有制而没有封建制(比如他反对科瓦列夫斯基称印度有feudalism);而列宁则把东方以地租剥削为主要形态的君主制的压迫制度和剥削制度也纳入feudalism之中。这一思想藉由共产国际传入中国。

7.毛的封建论

由于受到上述影响,毛的封建论在1926前后产生了差异。1926以前,遵从古意。1926年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首次泛化封建的概念。

简言之,封建制和feudalism的差异由此产生,前者是封邦建国,后者是封君封臣制度。

第一部分到此结束

第二部分打算从西欧中世纪feudalism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中国商周考古两方面谈一谈。但是商周考古方面的发掘报告和专著论文都还读的不够多,因此例子可能举得还不太够,不太好。先简单说一下思路挖个坑,等过半个月考完试后再填。如果有什么问题也请随时赐教。

西欧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起源:

1.日耳曼的扈从制度

2.罗马帝国晚期的贵族家丁制度

3.墨洛温王朝的委身制度

西欧中世纪分封内在差异比较:

以莱茵河为界的东西两岸封建制度的差异

商周分封的差异比较:

商周“分封”对象与形式的差异

商代的军事控制是否是分封

商代的武力征服与分封

作为军事据点东下冯商城,垣曲商城对于臣服氏族部落的控制

与中世纪早期莱茵河东岸日耳曼尼亚地区氏族部落的相似性

奥托一世的加冕、萨克森部落与其它日耳曼氏族部落

周代的封邦建国与分封

分封的同姓,姻亲与功臣

丰镐遗址与莱茵河以西地区分封比较

临淄齐故城遗址的周文化与东夷文化,北京琉璃河遗址与周文化,商文化,本地文化

神圣罗马帝国东扩地区分封的比较

第二部分可能用到的材料和暂时脑子里想起来的材料先放在这里了,也许能看出个思路吧,等忙完了再回来试填。如果能够得到各位指教获得更好地材料那更好了。才疏学浅还请亲喷。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周早中期的都邑中,往往是周、商遗民、被征服地区土著三种文化并存,各有自己的墓地、祭祀,也很可能各有自己的居住区甚至经济领域的区域、职业划分,这就和欧洲一元文化的封建庄园大大不同了。


user avatar   qu-xiao-y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代是否有典型的周式封建依然是一个问题,而以典型的周代封建而言,它和西欧封建恐怕只有非常少的相似性,最大的区别在于授权机制。

这里要首先辨明什么叫做封建,附庸并非封建,地方割据基础上对一个主要王权的政治承认更加不是封建,封建的本质是政治授权,也就是一个地方割据的政治合法性是来自一个“王”,“皇帝”或者“天子”的“封”,而地方政权的本质是食邑制度,周代封建和西欧封建是否相似,建立在这两点的比较上。

这一比较首先要从第二点,也就是食邑制度开始理解。实际上我们总是将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是周代封建最典型的描述,但实际上,其中“家”和“国”和我们后来的理解差别是很大的,它们首先是食邑单位,其次才是一个政治实体(是的,这里的家并非家庭,而是一个最小的食邑单位,没有食户也就算不上是“家”),就这一点而言,西欧与西周典型封建是相似的,组成封建单位的首先是封建义务关系,从最小到最大都是如此,总体而言,就是人身依附。

西欧封建基本上来自军事部族制度,封建是以军人之间的附庸关系为基础的,然后是隶农,然后是奴隶(基督教普及以后一个阶段内消失),这构成了西欧封建的基本单位,维持它的是“臣服礼”(出现的非常晚),但是,这种封建同时强调义务,也就是保护义务,因此,西欧封建本质上是以人和人之间(在古代社会也就等同于家庭和家庭之间)的臣服关系,财产的归属却是模糊的(人本身也是财产,不仅仅是奴隶,而是指义务)。而这一点在西周封建关系中是弱化的。相比之下,西周封建制度的本质更加强调食邑的财产性质,而人的关系要依赖“宗法”加以维持。

西周并非没有军事贵族基础上的封建,但是,这种封建关系是以拟合姬姓亲族的方式建立的,姬性封国-婚族封国-世臣封国-外臣军功封国,基本上所有封国都属于这四类,应当说从结构重要性而言,这四个东西和西欧的次序正好相反,如果说西欧以军功封国为最基础的形态(并非最常见的形态),那么西周封建是以第一类为基础,后面三类逐层拟合到周天子的亲族体系中去,两者正好相反。因此较晚的封建体系,比如英国,经常是皇室顶一些最早并不属于皇室的公爵头衔,其逻辑就来自于此。

这影响到我们对第一点的理解,虽然都是封建,但是谁来封,谁去建,也就是政治授权体系决定了两者的本质差别。西周封建中,授权机制的宗法基础就无需累述了,而西欧封建中我们会发现,封建权和最高权力(国王或皇帝或教皇)的关系其实是很模糊的,谁有权力封,其实在不同的案例里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在这种封建里,“天子”并非一个必要因素,建和封的双方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三家分晋即使已经造成事实,还要让周天子授权,但西欧众多封建国家的生成却很难说一定要有一个形式授权者,很多情况下是共认,或者追溯某个历史传统就搞定了。当然,这其实才是中西封建制区别的最关键问题,但却不是这里一两句讲得清的,容后展开。

当然,这里只涉及西周封建,东周封建,尤其是战国封建,也许和西欧封建有更大的相似性,到了战国中期以后,恐怕已经找不到多少和典型西周封建的相似性了,但是这已经是另一个问题了。

至于日本,其实没有封建,而是军阀割据与中央王朝官位授予制度的结合,其实相当于南北朝或五代很多时候的制度了。


user avatar   cai-shi-zho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早前就没回复了,看到有人点赞。点赞的大家看看评论。我还是比较认可与我辩论的那位的观点,单纯用西方封建制或者中小学书本里面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来形容中国的社会,还是有失偏颇的。

以下是原回复。

其实最主要的区别是,商周的封建制是奴隶社会下的封建制,奴隶是第一财富,土地并不是。而西方封建制却是封建社会。

商周的封建,在中国来说,其实就是商周建立初期,分封一些诸侯王一些地区,让他们称侯,伯等等。于是这些侯、伯自成一个王国。

商周的诸侯国对君主国的义务就是老大出现什么少数民族进攻了,他们需要带兵帮忙赶走。还有就是虽然分封了土地,但依旧是帮“君主”“牧民”,每年或者固定时间去朝廷报道,说说近况如何,人民生活怎么样。

各家其实就是都有自己的臣民,自己的制度,自己的军事权力,算是完整的。当然,分封在商周实力强大的时候,君主就是君主。不强大的时候,春秋战国就是典型例子。这种更多是横向的。

而西方的封建,主要指土地。国王把土地分给贵族。贵族对国王负责。贵族把土地分给一些属下,属下对贵族负责。在封建社会下,土地是最重要的,所以,西方更多变成谁养活我,我照顾谁。对于国王来说,他只治理一些贵族。人民是由贵族治理的。

所以,他是一个国家,百姓和君主是分割开来的。君主有各种权力,但贵族成了上下沟通的中间人。他们的关系,是层级的,纵向的。


user avatar   li-xu-m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不同在哪呢?很简单的区别,一个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臣之下的领主就不再受国王调遣,只对上一级负责。另一个虽然下层具有独立性,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周天子权威仍然是至高无上的(名义上)。低等级贵族,即士也不是像骑士那样只对领主负责就好,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自己提升修为,帮卿大夫管理家,帮诸侯治理国,帮周天子平定天下。其服务是全社会上层。




  

相关话题

  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否进攻过印度地区? 
  为什么精明西晋司马家族的人都就敢动手呢? 
  毕沅《续资治通鉴》中的乾隆改译辽金元三朝人名是否很影响阅读? 
  刘秀是否真如营销号传的那般政治军事超一流? 
  为什么七国之乱藩王失败,靖难之役朱棣成功? 
  为什么刘备临终前告诫刘禅“汝父德薄,勿效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吗? 
  通读二十四史是种怎样的体验? 
  为啥汉灵帝不把帝国分成两部分,分给两个儿子这样汉朝不至于那么早亡吧? 
  秦朝的士兵真的像兵马俑一样平均身高1.8吗? 
  韩国人和日本人怎样看待美国在其本土驻军这一事实? 

前一个讨论
琅琊诸葛、颍川荀氏、河内司马哪个门第更高?
下一个讨论
猴子拿香蕉的实验是真的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