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河流分隔众多,自古人口流动性极低,所以口音划分精确到村。不同的县说话都互相听不懂,自然没法集体行动。
得中原者得天下,部分原因是黄河经常泛滥,难民到处跑,人口融合充分,很容易动员出一大波军队。
以江南为基本盘的政权从孙权到常凯申都是派系林立,无法完成军队国家化,毕竟两个军营之间说话都听不懂,放一起不械斗就不错了。。。
两个原因: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才有地方文化,如果扣除直辖市,扣除台湾省,江苏的人均GDP全国最高,比包含两个一线城市的广东高30%。实际上天津和重庆的人均gdp也远不如江苏。
2 内部差距小,每个地区的经济都不算太差,不至于完全依附于邻居。
论县区的人均gdp,江苏最高的是苏州工业园区, 33万,最低是连云港灌云县4.6万,差距大概是7倍。
广东最高的是深圳南山区34万,最低是梅州五华县1.4万,差距24倍。珠江三角洲和其他地区可以说是天渊之别。
经济总体水平高,相对差距小,所以地方文化繁荣,不像广东那样,珠江三角洲一家独大,明明省内一半地区不说粤语,硬是把粤语变成了广东文化的代表。
总的来说,省是一个经济单位而已,正常的国家鼓励人民自由迁徙,没必要强调省籍文化的统一,省内文化差异大,恰恰是国内大一统,文化繁荣的表现。江苏省的经济比广东省要正常很多,至于更深层的原因,还是看原视频。
江苏就这样,你让他为国救灾,出钱出人,一个个积极得不行,各个乡镇都要比着阔气侠义。
因为捐完钱之后,邻里之间会吹牛逼,你捐了多少?你捐了500块有啥了不起?我儿子可是上了前线!
问他是哪儿人?一定要说是XX县XX镇XX村的,一定要等人家一脸懵逼,追着问到底是哪儿的,才肯说是XX市的,但是也不好使,比如我说自己是泰州的,人家还以为是浙江那个台州……江苏人就是闲着没事给你科普他家村儿里的地理知识来了。
都说这是个大内斗省,各市县之间互相都有绰号,什么“苏空头”、“扬虚子”、“刁无锡”、“恶常州”、“南京大萝卜”……那是从明清就传下来的黑话。苏空头说的是苏州人要面子 打肿脸也要充胖子,就算穷的一比吊糟,贵族架子不能倒,出门还是要坐轿子;扬虚子,说的是扬州人喜欢大惊小怪,一惊一乍,嘘里嘘气,出点事,就大喊“没得命了,出大事了”……;刁无锡顾名思义,是说无锡人刁钻刻薄得很,见人没好话,对人不友善,做事往往令人匪夷所思,你想想钱钟书那个调调,差不多就是了;恶常州,就是字面意义的恶常州,常州属于苏南地区武德比较充沛的那种,张牙舞爪……南京大萝卜,说的是南京人如他们当地产的大白萝卜,个头大,水多,是个粗夯的“蠢物”……暗指我南京人民纯朴善良,有着中华民族的古风……
这些绰号,都是江苏人民互相讽刺的时候起的,现在已经好多了。但地域意识还是很强,不要说市与市之间 ,哪怕是一个镇和另外一个镇之间,都会互相瞧不起,酒桌间长辈们都会讽刺:隔壁镇民风不行,穷山恶水出刁民,姑娘也不好看,说话难听……
我老家泰州地区,南北地理环境有差别,两边的方言调子不同,北边里下河地区,乃是水乡,大家说话舒缓,平舌音居多;南边泰兴一脉,世居沙土地,说话急促,卷舌音居多。两边互相讽刺,北边黑南边“沙包小”,南边说北边“水瘪子”。然而真正北方人听起来,觉得并没有什么区别,你们说的都是日本话。
其实苏南、苏中、苏北,是按语言划分的,你去生活一下就知道,苏南那一块,十里不同音,都是吴语,但隔个村儿你就听不懂;苏中指的是扬州泰州以及南通的一部分、盐城的一部分,这里的语言也是十里不同音,但有迹可循,大约是吴语夹杂了一些江淮官话。正宗苏北,那是宿迁徐州连云港,说的都是北方语言,普通话加上一点当地特色,类似于山东话。
苏南人嘲笑我们苏中,都是刚波宁,装什么逼,非要自称“苏中”?可是如果我们在宿迁淮安同胞面前自称“苏北”,真正苏北同胞同样要嘲笑,你们都是说着鸟语的南方佬……装什么北方人?先干了这瓶酒再吹牛逼。
江苏的优点,很明显,就是经济状况确实好,哪怕是苏北最穷的县,放在全国,那也是横着走的哥哥。我同学朋友驾车去我老家泰州乡下玩,一路大惊小怪,指着村里的公园,村里的路灯公路,村里的养老院,家家户户的小洋楼说——你们是发达国家啊……
江苏的缺点同样明显,就是老一辈江苏人大多有点“坐井观天”,啥都是自己家乡的好,自家的老母猪都是双眼皮儿的。说起外省外县,都是“乱”、“穷”、“不安全”,娃娃上学,省内就好,千万别出去,儿子娶媳妇,女儿嫁人家,也不要出省,一个村儿的最好。
以至于我们从小目光短浅、见识不足,很多江苏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说起大学,就是南大东南苏大河海南师大……说起有钱,就是苏州上海,说起穷,就是苏北……在他们眼里,江苏就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就是江苏最有钱的,最穷的,就是江苏最穷的。
江苏人很爱国,很听话,很讲“政策”,很懂“大局”,国家的事情,那就是最大的事情,该出力就得出力,国家的政策,一定是最重要的政策,该执行就得执行,谁也不能当逃兵!古代的时候,我们是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我们供着天下钱粮;抗战的时候,苏中苏北,是新四军的根据地,军民一家亲,解放军就是我们的亲人,粟裕将军就是我们心中的战神。我们泰州有个小镇叫黄桥,黄桥有种烧饼,叫做“黄桥烧饼”,那就是当年人民子弟兵战场上的军粮。
现在有人吹国民党抗日如何如何,可是你到苏中苏北老百姓中间去问一问,在他们心目中,是谁在抗日?那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那是在阡陌水网间与鬼子殊死搏斗的新四军,那是“刘老庄连”的勇士,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和游击队。这里有一种香烟,牌子叫做“东进”,来自于一首军歌——“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江苏人其实对钱不是很重视,孩子赚钱多,未必就有出息,村里人嘴里真正有出息的,都是读书当官的,他们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地位、面子、自豪感。某村出了个名校学生,这个村里的人能横着走;某村出了个省里的高官,出个科学家,他们全村头上都带光环,实际上一点好处都没有,但人们就享受这个。
比如这次援助湖北,为啥一个个争先恐后?为国出力,救助同胞,天经地义,这是光耀门楣的大事啊!不能比隔壁村儿落后了!你出钱了,你上前线了,将来祠堂族谱里会给你记上一笔的。
我们来用欧罗巴做比喻,看看江苏是怎么分出来的:
假设拿破仑统一全欧洲,把“欧洲帝国”的疆界重新划为行省。处于战略原因,皇帝把现在法国、德国、波兰三个国家的领土划到一个大省里,叫“直隶省”(La région métropolitaine),是欧罗巴帝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后来,欧罗巴帝国被来自“莫斯科行省”的起事者给吞了。欧罗巴帝国的新统治者钢叔为了保证直隶省不再威胁莫斯科省的统治地位,钢叔决定把直隶省分割。而且不能按照文化区域干净地分,要这么分:
法国北部、德国北部,一直到东普鲁士,一个省,叫黎林省(巴黎-柏林);
法国南部、德国南部,一直到原华沙大公国,另一个省,叫马沙省(马赛-华沙)。
这样两个省,每个都有一部分法兰西人、一部分德意志人,一部分波兰人。这样的两个省份,怎么可能有内部团结?一定是永远都分为散装黎林、散装马沙。
回到中国。
当初朱元璋分出南直隶的时候,包括了全国的精华地带,也就是现在安徽、江苏的区域。清朝改成江南省。
后来顺治十八年分割江南省的时候,把这两个文化、方言区呈东西向分布的省份,按照南北界限腰斩。
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同属中原官话区(橙);
江苏中部和安徽中部,同属江淮官话区(黄);
江苏南部和安徽南部,同属吴语区(绿。徽语和吴语很相似,有时被划归吴语徽严片)。
这样两个省份各市在文化上都只能在邻省找亲戚,这就是江苏和安徽“散装”的原因。
看看这份文件,连字体都不一样,我的老天鹅呀,多么稳定的联邦政府!活这么大,第一次看到抬头这么长的红头文件!
最后这五个红彤彤的印章,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跃然纸上!
聚是苏大强,散是满天星!散装的又何止是江苏,连云港的孙悟空都能和灌南县的二郎神打起来!更何况,所谓楚汉相争不就是三个江苏人的撕逼吗?徐州的刘邦找来淮安的韩信,合伙儿胖揍了宿迁的项羽!
而且呀,“当年要是南京归安徽 我们xxx就是省会了”,“当年我们xxx差一点就是直辖市了” 这两句话有13个版本你们晓得吗?
再比如,我是徐州的,我老婆是大丰的,我们以后的孩子就是混血儿呀!
散装江苏深入人心呀!
就是一个梗而已。
先说一个在我看来本应该是常识,然而现实中却没几个人注意到的知识:省/自治区/直辖市是行政区,而不是文化区,划分省界主要考虑的是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而不是文化的同质性,很多时候中央还会有意识地把文化上有明显差异的地区划进同一个行政区,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江苏特色”。实际上,如果你仔细审视一下那些视江苏为散装的“理由”,就会发现它们在其他多数省份那里依然成立。
就拿最常被大家提起的“苏南苏北文化差异大”这一点来说:安徽的皖南、皖北差异不大?内蒙的蒙东、蒙西差异不大?山东的胶东、鲁中、鲁西北、鲁南差异不大?河北的冀南冀北差异不大?广东的广府、客家、潮汕差异不大?陕西的陕北、关中、汉中差异不大?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江苏大部分属于官话方言区,小部分属于吴语区,而有的省份辖区可以跨越三个以上的汉语一级方言区,甚至能达到相邻的两个县方言都无法互通的程度,少数民族语言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真论起来人家不比江苏“散装”?实际上在“内斗省”“散装省”“苏联省”成为江苏的网络标签之前,很多省份内部都流传着各自的“内斗梗”“散装梗”,比如山东:很多年前就有“山东济南,中国青岛,世界潍坊,宇宙寿光”的说法;济宁一个地级市,兖州、曲阜、邹城这三个下辖的区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感都要超过济宁市;至于济青网民互黑恶斗,济南被省内其他地级市的人diss“根本就不像省会”,滕州人一天到晚要从枣庄独立,嚷嚷着“别让枣庄嚯嚯我们”……这些都是老传统了。只不过段子手们先是被挖掘机、红会福娃娃、煎饼卷大葱这样的梗所吸引,后来因为网络话语权的弱势,山东又被各种真真假假的“黑料”所淹没,那些“内斗梗”“散装梗”终究没有在山东以外的地区火起来。
当然,这种玩梗的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一些热衷于地域黑的江苏网民却利用这个梗把双标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骂别人的时候,就以省为单位,一人出事,全省图图;而当江苏出现负面新闻的时候,就到处刷内斗梗、散装梗:我们是散装的,不是一个省,是十三个省,你去骂他们市/县就行了,把他们全市/县给图图都没关系,但是别骂我。前几天徐州的事闹得火热的时候,到处都能看到一些江苏网民嚷嚷:“徐州是徐州,江苏是江苏,徐州是山东/安徽/河南的,和江苏没有关系”。且不论被他们祸水北引的三个省份中,和徐州同属黄淮文化区的也都只是部分地区,徐州作为江苏省的辖区,山东/安徽/河南也根本没有权力去管那里的事啊。徐州的问题这么多年了,你江苏省委省政府都没有发现和解决,这算不算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失职?后来事情闹大了,丰县自己又处理得一塌糊涂,江苏省委省政府是不是应该担起责任,督办对这起事件的调查?所以某些江苏网民在那刷梗的意义在哪里?难道鲁、皖、豫三省还能越俎代庖,替江苏把徐州给管了不成?我就没见到那些忙着把徐州开除省籍的人,有哪个督促江苏省委省政府尽快承担起责任的。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以前南京每次出负面新闻,都有不少人在那强调“南京是徽京,不是江苏的,你们去找安徽”。
你单纯玩梗没问题,呼吁大家别开地图炮也没问题(实际上在我看来,不仅不该对江苏乱开地图炮,对徐州、丰县也不该随便开地图炮),但是通过这个梗搞双标就比较恶心了,至于借玩梗来替省委省政府甩锅、遮丑,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地域黑,某种程度上已经堪称助纣为虐了。
借刀杀人是我们江苏地区人民的长年内斗所得的心得。比如苏南和苏北对骂的时候,如果苏北人骂不过了,就问苏南人,苏南哪个城市第一?剩下的事情就不用管了,苏南人会迅速割裂成以市为单位的群体,互相攻讦,部分城市会迅速分裂成区级单位!
(转载自微博@宿迁城事)
上海市区:上海市区以外都是乡下,都是苏北——
上海全市:上海直辖市以外都是乡下,都是苏北——
昆山:上海地铁通不到的地方都是苏北——
崇明:册那!
太仓:我和昆山作为上海最忠实的小弟当然也不是苏北——
苏州全市:苏松二府不是苏北——
常熟:慢着,我对张家港这个当过江阴小弟的家伙还有异义——
无锡市区:太湖以东的狭义长三角不是苏北——
宜兴:无锡大哥带带我~——
常州:苏锡常三市合称才是正统!——
镇江:是苏锡常镇啦!模考都是一起考的!——
南京:苏锡常镇宁才是天经地义的苏南五市——
(苏锡常眼里:苏南三市,苏中五市,苏北五市。宁镇眼里:苏南五市,苏中三市,苏北五市。)
高淳溧水:俺们觉得划江来算比较方便——
浦口六合:你放P!
扬中:你说清楚是南岸以北还是北岸以北?
靖江启东海门:讲吴语的才是苏南——
南通全市:我认为我们应该横着划条线,
扬州泰州市区:我们觉得有理——
扬州泰州全市:苏北五市才是苏北,俺们是苏中——
东台等:咱几个也不北啊——
淮安盐城:淮河以北才是苏北,江淮之间都是苏中——
徐州宿迁:那个纬度最北的是唯一的苏北——
连云港:哭唧唧(´;︵;`)
然而神奇的是,连云港市内部的鄙视链,居然是从北向南的:
赣榆的看不起市区和东海,市区的看不起灌云,灌云的看不起灌南。灌南:我呸,至少我还算是淮南!)
注:本文的描述只对于少部分低素质的人来说是事实存在的歧视现象,对于大部分正常素质的人来说是朋友间互相的谈笑调侃。
我同事登记资料写姜堰,身份证复印件泰州,
问他,他坚定的说自己就是姜堰的,看了身份证还坚持,说姜堰是姜堰,泰州是泰州
不瞒你说
本淮安人表示江苏的很多地方,听起来非常熟悉,但是脑子里完全没有他们属于哪个市的概念
比如:宝应、句容、高邮、江阴、常熟、张家港、阜宁、靖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