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的设定,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已经非常low逼了。
星球大战的设定,还是日本剑道那一套,绝地既不会飞,也不会隔空操纵飞剑,明明看起来一顿乱枪都能打死的货,居然还掌握宇宙的最高权柄……
特别傻!
星战的设定,已经落后时代,傻到了死忠粉都会吐槽的地步了。
最重要的星战的编剧们,居然不是挖掘原力的酷炫表达方式,而是拼命去表现亲情……谁特么话几十块钱,看外星人的亲情?
说什么太空骑士/武士冒险剧不适合中国观众胃口也好,什么EP7男主菲恩是黑人不讨喜也好,说什么太空歌剧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也好。
都不是问题的核心。
没赶上那个好时候你赖谁嘛(
漫威的MCU系列第一部铁皮佬2008年上映,正好差不多伴随着中国观众经过不断更新迭代(误),开始从主观意愿上接受,也从钱包上能够承担花钱进电影院听超大号的音响咣咣咣看大屏幕哗哗哗的时代。
中国当代电影主力观众群差不多就是那年前后正式登场的,然后到17年7月战汪2真正把“国产电影也值得进电影院看”这个东西给砸瓷实了。
电影院数量开始爬坡也是差不多那个时代。
之前那是根本没法搞,中国电影院的引进电影票价上经历过一次非常扯淡的高价时期。
而且大部分电影院的观影条件也就是那样,那么买张碟回家舒舒服服的看不是更好么。
98年泰坦尼克号在大陆上映的时候,我家附近的电影院票价最便宜的是80多,最贵的100多——当年网络还没普及,报纸上还专门探讨过“一张电影票100多块是不是合理”
那时候我爹一个月工资才500块。
再往前,更早一些,比如95年的狮子王,我老娘是给我买一张票再给我买一根冰棍,她自己回家或者在外面逛商场等差不多结束了再来接我的。
和工资一比,自然更多的人选择街边/电脑城买张碟甚至租个录像带。
我印象非常深刻,97年我叔买了台电脑,能直接软解压vcd的——估计现在很多知乎用户都没听说过当年的“解压卡”这个玩意,好吧其实我也没用过,我就是想装个逼(
电脑城的人送了他几张vcd,一张是独立日,另一张是本能……
然后我他妈看了一会独立日,觉得里面的外星人有点吓人,于是翻过头来看的是本能(我那时候是真不知道啊)……
现在想想,当着一屋子家长看莎朗斯通骑在上面摇啊摇,真他妈刺激(擦鼻血)
扯远了……
星球大战正剧在2015年EP7之前的EP3是2005年上映的,时间上差了一点,没赶上这个“如果引进了,就进电影院”成为主流选择的好时候。
再之前的EP4-EP6那都什么年代了——EP6是83年的,实在是古老了点。
我印象里2000年找星球大战系列的中文资料都只能找到一个“塔兰卡斯星战网”还是“卡兰塔斯星战网”。(星战中文网是2001年上线的没错吧?)
无论什么文化玩意,想要通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么一个足够庞大而且有买单意愿的粉丝群体是必须的。
而“看着XX成长起来”则是培育粉丝最牛逼的手段,没有之一。
——男人为了圆儿时梦想,一旦上了头那真是不管不顾的,你看我小时候没怎么看动画片,结果现在为了补偿一下就生生变成了个死宅(误)
你看变压器大电影让这帮贼草的拍成什么JB玩意,那剧情要多弱智就有多弱智,不照样咣咣圈钱。
粉丝们各种XX级玩具咣咣买,眼都不眨一下的。
因为当年放了学拼命跑回家拼命写完作业等着看动画片的那批小兔崽子们是看着老变形金刚和猩猩队长(误)长大的
你看魔兽世界大电影在中国有多大的票房号召力,哪怕丫拍了个挺狗屎的时间点……
因为当年翘课去网吧熬夜下副本的小兔崽子们那会正好年富力强。
当年没看过,还错过了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的快车,你这IP这营销这口碑得有多逆天才能发展起来啊?
说实在话,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哪怕根本就错过了黄金时期的星球大战其实有着为数不少的中国粉丝——只不过这个粉丝数相比MCU和DCEU两个正好赶上黄金时代的巨无霸体量有点小就是了。
运气不好,第一部引进中国的美国科幻片是1978年的《超人》,而不是1977年的《星球大战》。
星战续集都要看吐了。这些飞来飞去的外星人和机器,在1970年代哄哄人还可以。现在已经毫无惊喜可言。
当然,漫威也是半斤八两。
这俩货都不能算真正的电影了,都哄粉丝钱的玩意。
魔兽争霸和魔兽世界里的熊怪
费了一会儿工夫才想明白题主在问什么。
对于攀岩运动来说,超过90度的倒攀确实不好处理,但攀岩和攻城又是两码事。如果有人精通攀岩,那么放在历史上的攻防战里,他的活动方式应该是潜入,不是作为普通士兵参加强攻。假如我们把城墙修成超过90度角的悬崖,那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会塌。
好,我们按住牛爵爷的棺材盖子,硬把城墙砌成超过90度的斜坡,增加攀爬难度这个设定在实战当中也未必有看上去那么美,因为:
用倒攀增加攀爬难度的意义不大,最大的用处是消除城下死角,人站在城头就可以对城脚的目标进行垂直打击,不过这样的功能显然不用大费周章把整座城都建成那么大的角度,只要让城头外飘就可以了,叫做突廊:
这个结构,在中国宋代的城墙上曾经昙花一现,详情大致可以参考骑砍火与剑里俄国城头常见的带棚回廊。明代技术退步又消失了,所以明末开封之战时,守城的明军不得不重新发明这个技术,造型也变成临时搭建、简单伸出城外的栈道类建筑,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完全没有被推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墙无一例外都没有这个构造。
据 @二不尚书范景文 主张,悬空突廊构造并非宋人专属,学术问题大可商榷,毕竟我读书少,但声称我对他剽窃或者斗兽棋就不知从何而来。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末年的开封,这种技术属于有需求但尚未被采用的状态,否则张坚的悬楼不会被当成发明创造,也不会在城头大量搭建。
针对城头遭到火力压制以及城脚死角问题,戚继光发明了悬眼这一工事,在长城上的实际运用如下:
不过这个结构并非处处都有。
西安城墙建于明初,当然是没有的,但清代建造的开封城墙也光溜溜的就不太好理解,考虑到开封城墙曾经被大规模修复,图中也明显有上下异色的现象,无法考证原先是否存在过悬眼。
沈阳城墙,悬眼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