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抖个机灵,摔个“银河年”的概念。
银河年(galactic year),也称为宇宙年(cosmic year),是太阳系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25亿至2.5亿年之间。它可以提供一个更“易于理解”的单位来说明宇宙尺度的时代。
好了,我们先有了合适的单位。
比如,下面这份年表开始于太阳系的诞生,现在是第20个银河年(GY)。
4 GY:地球出现海洋
5 GY:生物出现
6 GY:原核生物出现
7 GY:细菌出现
10 GY:稳定的陆地出现
13 GY:真核生物出现
16 GY:多细胞生物体出现
17.8 GY:寒武纪大爆发
19 GY:大灭绝
19.6 GY: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20.0 GY:现代
第二个问题是在宇宙尺度下如何对标时间,然而相对论告诉了我们“同时的相对性”,每个位置都有自己的时间线。在狭小的地球上,这点误差微乎其微,到了浩渺的宇宙中,对表就难以执行了。
比如下面这个图里面,A,B,C三颗星互相距离1光年。
如果A自以为是,认为现在是2000年,他发出最快的信号(光速)以后,B和C都将在A的2001年收到A的2000年信号。
如果你觉得很简单,以A为基准,定为2000年,B和C同时定为1999年好了。
但就有人会怼你了,为什么不是2001年呢?因为反过来,B和C上一年发出的信号,A也要一年以后收到呢。
更何况,如果加上三方通信,就更复杂了。比如A对B加密通信,B又转给了C,C再转给A,这时候究竟是±一年,还是±两年呢?
相对论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破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所以当我们控盘星系级尺度时,就应该升级到新的时空观念。
通过狭义相对论,我们可以明白,宇宙中没有哪个点是特殊的,可以作为对表的参照点,但每一个点相对于其他位置的相对时间是可以被描述的。
这就是“光锥”的概念,所谓光锥,可以看作是闵可夫斯基时空下,一束光随时间演化的轨迹。
简单点说,如下图,观测者发出往四面八方的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光将以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前行,到达可能抵达的最远的位置,因此形成一个“未来光锥”。从观测者发光的那个时间点开始,所有可能的信息传递,都被包括在这个光锥以内。
反之亦然,观测者可能接受到的信息,也形成一个“过去光锥”,在这个光锥以外的信息,观测者在这个时间点是无法接收到的。所谓“光锥以内,既是命运”。
为了更好的理解光锥的概念,可以看下图。
比如你小时候在A点做了一件坏事,你的老师离你比较远,在C点是看不到的,你可以放心大胆的逃避惩罚,而你爸爸离我比较近,在B点看到了,回家就把你一顿暴揍。
“光锥以内,即是命运!”这句话的意义就在你爹的棍棒里。
我们再回到那个等边三角形。
如果A点发射信息,那应该是这样标注时间:
A:2000年
B、C:(+1年)
D、E、F:(+2年)【图中未标注,自己想象】
而B点发射信息,也应该是这样:
B:1000年
A、C:(+1年)
D、G:(+n年);E、F:(+m年)【图中未标注,自己想象】
当然也有可能没这么麻烦,最大的可能就是发一个坐标,然后数据库自动计算光锥的相对时间。
以上是假设各方相对静止或低速运动的情况,如果某飞船在银河系内以亚光速运动,除了坐标以外,还必须报出自己的速度(包括方向哦)。由于相对论效应,自己以亚光速运动时,会发生尺缩钟慢效应,和其他位置的相对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如下图。
以上一切都在狭义相对论体系内构思,如果考虑银河系中心的变态引力场,还需要考虑爱因斯坦方程的修正。
人类文明发展到那个阶段,应该早已建立起银河系每一个点的相对时空(注意,是时空)数据库了。到时候报一下坐标即可,绝不会发生《星际穿越》里,男女主冒冒失失就跑到黑洞附近的“大浪星”,让飞船上老黑等了好几十年。
而如果超光速通信可以成立,以上都不用看了,我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