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教科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u-6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

news.163.com/15/0120/04

user avatar   liu-hua-tong-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居然被教科书骗了那么多年,其实查阅资料发现改变世界的其实都是年轻人 。

还记得吗?曾经的教科书里总喜欢放一些牛人老年时代的照片, 好像改变世界的都是一群老头老太太。 但今天想告诉大家, 改变世界的, 其实都是年轻人啊!

1.比如我们认识的马克思、 恩格斯是这样的 


但是《共产党宣言》发表时, 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 


胡子倒是一样的浓密呢~

2.普朗克。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教科书上的他就是这般“颓废” 。

年轻时的他却是这个样子,谁敢说他不是一帅哥。

3.比如小时候 我们都觉得爱因斯坦从小就该是这样


 但 1905 年 爱因斯坦接连发表了他那几篇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论文时 仅仅 26 岁 


是的。这是别人家 26 岁的时候。

4. 比如我们在教科书里看到的海森堡是这样:


 但他 31 岁就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时候明明是这样的

5.比如我们看到的薛定谔是这样的: 


他提出薛定谔方程的时候 原来是这样的


 有没有一点像憨豆先生+黄晓明呢~

6. 爱迪生在我们印象中是老爷爷, 至少是个大叔吧。 他的电灯故事, 在我的想象里, 是个坚毅矍铄的白发老头, 用颤巍巍的手,去换灯丝...... 你看,很多宣传画上都是这样的:


 但是呢! 爱迪生把灯泡研制成功时 也是年仅 32 岁啊 


真的帅一脸!嘤嘤~O(∩_∩)O~

7.经常拿来说比爱因斯坦聪明的、 八卦巨多的特斯拉 最广为人知的照片是这张 


当然已经年轻帅气了。 不过他发明交流电发电机的时候, 也只 24 岁。  大概是这样


8.我们以为杨振宁就一定是这位老爷爷:


 但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 35 岁的杨振宁, 是这样的。


 双眼皮实力抢镜啊!

9.而中国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钱学森 在我们印象中是这个一脸佛像的老爷爷


 但你知道吗 他29岁的时候就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38岁的时候


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 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 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 现代航空科学和火箭技术先驱、 以及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忍不住再贴出一张他夫人蒋英的照片


蒋英女士是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什么叫郎!才!女!貌!
在贴两张二人超有爱的合影:

真是羡慕(•́ω•̀ )

虽说没有男(女)朋友,但不妨碍把偶像年轻时的帅照印在衣服上,有小哥哥小姐姐问印的是谁,接下来...缘分这事谁说的准呢~

(◦˙▽˙◦)(◦˙▽˙◦)分割线(◦˙▽˙◦)(◦˙▽˙◦)

更新啦~

1.《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历史课本上的他是这般沧桑。


海明威作为士兵参加一战时的帅照。

2.看英国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戴上帽子,留着胡子,一副十足的谐星样。


年轻时的卓别林,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选择了靠别人所没有的才华走向世界。


3.斯大林。胡子是他的标志,十足大叔样。


年轻时的斯大林,一脸的帅气加上十足的忧郁范,不知能迷倒多少人。


4.丘吉尔。我们记得的是他的“V字” 手势以及近乎没有头发的额头。


可有谁知道,年轻时的丘吉尔不仅如此帅气,一身更是彰显着贵族的气息。


6.李斯特,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同时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在万恶的教科书中他是这样的:


But李斯特年轻时是最酷炫的娱乐明星,贵族太太追着他满欧洲跑,fangirl、groupie状~ 俊俏花美男!甜美小姑娘长相!yami!


7.狄更斯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我印象中还一直以为他就是这样的!还真是小说写着写着就呕心沥血了( 。ớ ₃ờ)


谁又能想到狄更斯年轻时帅的一匹(◕ˇ∀ˇ◕)


8.勃拉姆斯 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仍带有自己特点。代表作品《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 当年,他看起来,还算是一位优雅的绅士:


教科书中可……这……看起来有点凶,更看不出来那高颜值的基因哪去了!


最后,拉瓦锡思考问题的样子真迷人(。>∀<。)

...



...



...



...

女:别动,合照呢~


有时间继续更新...



我的其他回答你也会喜欢呦(。>∀<。)

来吧~展示★♨♨ღ(๑╯︶╰๑ღ)现炒现卖




user avatar   Mamenchisaur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实验)

一盆水银敞口放置,难道还不够细思恐极么?

我们大物实验气压计的水银柱比一根粉笔粗一点,助教说如果这个水银柱漏了,别去找硫磺了,来不及,直接扭头就跑。

更何况这是一盆水银,还要把手放进去……

(2016.5.12更新)以下是水银气压计的图片


觉得和水银温度计、水银血压计差不多的同学可以洗洗睡了。

补充:水银气压计漏了怎么办?

我请教了一位学物理的学长,他给我的答复如下:

1.疏散同学

2.紧闭门窗封锁现场

3.等待专业人员处理

实验室暂时封闭一段时间,远比无保护非专业人员处理这个数量的水银泄露来的好。水银气压计的管子比一根粉笔粗,算上下面水银槽、皮囊,至少含100ml水银,折合成质量是1300g。而家用测体温的水银温度计含水银约2g。

一个士兵撂倒一个来犯的敌人,这是正常水平,撂倒两个,是英勇善战。假如对面来了650个,请问他该怎么做?

这不禁让我想到评论区里某位大仙让用处理水银温度计的方法处理水银气压计,还声称不这么做就是水平差,大家说这是不是在耍流氓呢?是不是在害人呢?

当然我并不是让你们见了水银一定要扭头就跑,没任何这个意思。

另外觉得纯汞没事只有汞蒸气才有毒的,首先汞结球不等于不挥发,其次如果只是泄露几克汞,只要处理及时妥当应该不是问题。不过想要彻底处理干净,也是个技术活。但是对于水银气压计这个级别的泄露...劝你们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吧。

所以你们可以想见当年托里拆利是有多拼……评论区里有人提到他做完这个实验没几年就病逝了,享年39岁。

最后

特别鸣谢zty学长。

2016.5.31更新


迈克尔孙莫雷干涉实验

尽管水银用的多,但是接触空气的面积其实并不大。想做个液封也很容易。怎么能拿有充分准备的实验来和突发事故相提并论呢?

真的,还是奉劝某位大神,别看见大量水银就兴奋。


user avatar   li-en-liang-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二次更新~好多图片预警,没WIFI的朋友可以设置“有WIFI时才加载图片”,先看最后的文字版。

桃花源记的暗黑版本——出自网络电视剧《毛骗》。


这是语文课本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就不详细截图了,重点来了。

太暗黑了。。

文字版: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个渔人勿入一片桃花林,好奇之下就往深处走,结果走进一片世外桃源。 看到里面田地肥沃,屋舍整齐,人们安居乐业,跟当时外面兵荒马乱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桃花源里的人看到渔人的出现非常惊讶,但还是设宴款待了他,并且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战乱,才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祖祖辈辈生息繁衍,从来没跟外界接触过,所以不知道外面已经改朝换代。这些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所以叮嘱渔人,让他出去的时候千万别跟外人说起桃花源的事。渔人答应了,但出去的时候,还是沿途做了很多记号,然后再到太守那里报告了他的所见所闻。当时是东晋时期,中原混战,到处都在打仗。朝廷一来需要兵源,二来需要粮饷,所以对那些逃到山林隐居起来的人们严惩不怠的。太守知道这事后,马上派军队跟着渔人去寻找桃花源,书里记载: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意思是:他们寻找渔人做的标记的时候迷路了,然后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按理说故事到这儿就应该完了,但书里最后一段讲的是,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他听说桃花源的事,好奇之下也去寻找,也没找着,回来之后就因病去世了。

这是大部分人了解的桃花源记。

坊间还流传一个版本:其实太守派出去的军队找到了桃花源,他们杀了那里的人掠夺了村民的财富,为了掩人耳目才谎称没有找到,其实桃花源里的人都被杀了,血色凝固后桃花都变成了黑色。后来一个南阳叫刘子骥的人也找到了桃花源,看到尸横遍野炼狱一般的景象被吓到了,回去后就病逝了!

————————NO.1更新于3.22

谢谢大家的赞,更新一个~


图片来自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父爱如山,回想起来满满正能量。

但是。。文章的背景设在94年的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地震发生时间是在当地凌晨4点多。。。

我就想问问凌晨4点多小学生不好好刷夜打lol,在教学楼干嘛!?

————————NO.2更新于3.30


不是教科书上的而是一道练习题。。。出题老师会玩

安利一发《毛骗》

如何评价网络剧《毛骗》? - 见长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wu-yijing-51-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教版政治高中必修一32页

看中间那个穿绿色毛衣大叔的姿势


user avatar   huang-kun-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上小学四年级时,语文书上有篇课文叫《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原文:

1941年,我的爸爸妈妈和只有八个月的弟弟,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弟弟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牢房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样,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由于长期监狱生活的折磨,弟弟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弟弟六岁了,爸爸向特务提出,应当让弟弟去上学。特务怕弟弟把监狱的内幕泄露出去,硬是不让。经过难友们几次斗争,特务才勉强同意让“政治犯”黄伯伯当弟弟的老师。弟弟每天由特务押着去上课,学习完了,再由特务押回女牢房。

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懂礼貌。他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得到了黄伯伯的允许,才跨进门去,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算术,下午教他俄语和图画。他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特务在旁边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特务不懂俄语,只有在一旁干着急。

在牢房里,要得到一张纸一支笔,是很不容易的。妈妈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弟弟。弟弟九岁生日那天,黄伯伯送他一支铅笔。这可太珍贵了,他在上课的时候才用,平时练习就用小石头在地上画。不管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

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他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细思恐极的细节:

我觉得小学教材还是挺照顾孩子的内心的,无论是正文,还是注释,都没有提到课文当中人物的结局,以至于那时候的我们对他们的未来还有一些憧憬,直到我们慢慢长大,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之后,才知道历史是无情的——

文中的“爸爸”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最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杨虎城将军也被杀害,同时被害的还有他20岁的儿子杨拯中和8岁的女儿杨拯贵)。

文中的“妈妈”是宋绮云的妻子徐林侠,最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文中的“黄伯伯”是原沈阳市公安局局长,原东北军高级将领黄显声,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带领沈阳市的警察抗击日军,打响了沈阳的抗日第一枪,他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接触,且在“西安事变”之后为营救张学良而奔走呼号,后来被国民党秘密逮捕,最后被杀害。

文中的“小萝卜头”本名宋振中,最后也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年仅8岁(虚岁9岁),是共和国认定的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据说,被杀害时他还紧紧地握着心爱的小铅笔头,生怕被夺走。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user avatar   JoJo-Wang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用过新版教科书,谈一谈旧版教科书吧。

答主是文理兼修的,念高中时候偏文;所以来说说,网上被吐槽了很久的“官方(哔——)教科书”。

————————————————

首先是政治课本的内容:

起手先教高中生这个,真的好么……


一开始觉得教科书只是在吹牛而已,但后来越来越觉得他说的是对的。

美国的政治的确是被财团把持了,而阶级固化的思维也异常的明显。

胡萝卜加大棒,教你治国秘籍。

对于那个五十万警察和四千所监狱,没概念?——中国才只有一百六十万警察,七百所监狱。

美国三亿人口,中国十四亿人口。水深火热的美帝人民。



光有国家还不行,你先得组建起来自己的政党。

这段话精妙的很,总结起来就是:

——出了事儿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工人,工人又有力气、又好组织。拿工人带农民,而后再带上知识分子。要是纯领导农民或者知识分子,玩不转的。

不信?

那我们再来看看历史教科书是怎么说的:

农民的弱点就两条:第一没纲领,第二没文化。

没有纲领就没有组织,没有文化就没有武装。

我们再来看看知识分子玩的戊戌变法。


手把手教你维新变法是怎么变的。

同时也告诉了你为什么维新变法玩不转:因为利益分配问题。

这几句话又是平平无奇,但是又精妙无比。我试着向诸君解释一下:

知识分子的通病:第一、盲目迷信权威;第二、自身极易动摇;第三、理论脱离实际;第四、盲目崇拜外国。

现在有几个知识分子知道地是怎么种的,知道工是怎么做的?连士兵都组织不起来,光凭着动动嘴皮子,就能实现自身利益么?


又是手把手教你建党,这个太明说了不好。

中共二大为什么那么重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就是他确定了革命的纲领。

有纲领才有组织,有组织才有一切。

单纯一个阶级的奋斗是毫无意义的。这里需要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这话说的忒直白了。

大革命失败,总结失败原因。

第一、理论脱离实际;第二、抱有机会主义幻想;第三、一定要抓住领导权,尤其是军队的领导权。

噫,我自己都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最后来看看地理。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为什么一个本来属于理工科的东西,被归到文科里面了。

有很多人说教科书瞎分类。你们啊,图样。

研究农业区位选择。


论中美两国农业的特点。

等等,你学中国的就好了,你连着美国的也一起学了要干什么……

谋划工业区位。这……

盘点我国城市分布。


好吧如果说规划农业、工业、城市都是人文地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那么为什么要让全中国的文科生把中国铁路的分布图都背下来……

再结合一下,犹记得当初高考的时候,随便抽个区域就能知道当地的地形、气候、降水、海拔、是城市还是乡村、何种农业、何种工业……更变态的是有的时候连经纬度都不给你,照样硬让你答出来……

这个用意也忒明显了点儿……

说完了铁路线,又说港口规划。

我大天朝的文科生,念书的时候都学的是什么危险的东西啊……

还有商业区域的规划。

————————————————

综上,只摘了一部分。这里面的确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在,但让高中生学这些东西,也是比较奇葩了。至少我想不出来,普通的高中生除了公开(哔——)之外,学了他还有什么用途。

整本中国近现代史就是告诉你这个阶级的优点是什么,那个阶级的缺点是什么;团结谁去打谁,怎么才能不被打。活生生一本战略指南。

整本自然和人文地理就是告诉你等高线怎么看,各地的地形、气候是怎么分布的,交通要道枢纽都在哪儿,城市该怎么规划。活生生一本战术指南。

最后的思想政治呢?有很多人问过答主:你的文章写的这么好,在哪儿练的?——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念一句:写多了思想政治大题,连没什么用的废话都能给你慷慨激昂一番,何况是占了点儿道理的东西……这玩意儿完全就是一本战斗檄文训练手册……

————————————————

当然高中的教材还只是个皮毛而已。

真正的大杀器是这四本:

先看第一本马克思:

看到了么,反对“道德说教”。在纯粹的利害关系面前,道德舆论是不值一提的。

我们要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想想看我们的白领需要什么东西?我们的蓝领需要什么东西?把握住这些个大趋势,分分钟掌握主动权。


变革社会关系,先从变革经济关系开始。

嗯……我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果然大学教材就是比高中教材来的厉害。

阶级分析法简直是大杀器。典型案例就是特朗普上台,美国传统大资产阶级和以希拉里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互联网大资产阶级的对抗。

等等,特朗普难道是我们忠诚的同志……


拉拢的对象一定要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是一切。

看第一段最后一句话,人民群众的最稳定主体部分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以及知识分子。

这下知道要拉拢谁了吧。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本毛泽东。

在这个革命阶段中,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

总结的简直精辟。这法子简直都烙在知识分子的骨子里了。


毛选第一篇。


这已经赤裸裸的把毛选摆在教科书上了。

就没人管管这种……咳咳,那啥的行为么!


反复强调领导权问题。从高中一直强调到大学,生怕学生们都忘了这个啊。

可有人他就是不听。自己创业开个公司,人事权和财务权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找个天使融点儿钱还觉得自己了不得了;没想到自己却是分分钟被人卖掉的命。

我估计某95后创业者肯定没学过毛选。毕竟连大学都没上过嘛。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条一条不漏地——都不执行。


记住,反复强调了。

工人阶级有肌肉,工人阶级好组织,找了工人就能找到农民。

这里都是重点,记住了没有!


记住这里也是重点,农民也有肌肉,农民人还多。

这句话划下去反复琢磨:只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

还有这句话,绝对是不传之秘: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三神器之一。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

再联系一下,现在还有多少所谓“左圈”里面的人,互相看不顺眼就开除左籍的?


三神器之二。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三神器之三。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铁板一块浑然天成,是为思想建设;命令言必出、行必果,是为组织建设;廉洁公正刚正不阿,是为作风建设。

一个公司的创业团队要是能完美做到这三点,啧啧,估计顺手爆个马云王健林什么的不在话下。

最后再来看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手把手教你怎么打舆论战。

简直诛心。


高中生讲过了一遍,现在再来讲一遍。

农民自己单干绝壁不行,必须要有党的领导,要有一个行动纲领。


地主阶级失败的原因:思想保守,经济依赖,管理腐朽。

不想失败的话,赶快远离这个大坑。指望一群念弟子规的救中国,不靠谱。


知识分子失败的原因:不敢怼权威,盲目舔外国,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接地气……

诸君看看自己身边的白领,或者扪心自问,有多少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犯这些三个错误的?记得那个盲目崇拜外国,去了墨西哥寻找所谓直面勇气的姑娘了没?嗯,人家失踪这么久,现在还没个准信呢。


手把手教你怎么进行组织宣传。



不行不行,不能继续说下去了……答主要去读两篇弟子规冷静一下了……

什么?修身养性还是读思想道德修养比较好一点儿?EXM??



这……我很汗颜。这不是比什么国学弟子规,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嘛!

——人生须认真,人生须务实,人生须乐观,人生须进取。

卧槽这规格太高了,这是培养大学生,还是培养……啊??

还有什么: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当躬行……

句句锥心刻骨啊。


工作数年之后,回首再这段话,我很汗颜。

这简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大集合。居然被现代大学生当垃圾扔。


什么?!连谈个恋爱都要指导你??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现在仔细看看,说的太好了不是嘛!有多少对大学情侣都是你侬我侬,两个人不是我迁就你、就你迁就我的?又有多少对大学情侣一遇到共同的责任,就马上分手逃避了事的?

什么叫文明相亲相爱?在公交车上就啃起来那肯定不叫文明相亲相爱啊!你要文明,就和那个姑娘一起老老实实的上自习背单词去啊!这才叫健康的谈恋爱方式啊!

不能误把友情当作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遇到个帅哥美女就毫无尊严。

不能功利化对待恋爱,不要把姑娘拿出去晒,人家女孩儿不是你的衣服,不是让你拿出去炫耀的。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这个懂的都懂。

说的太好了,句句切肤之痛啊。

最后我们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结尾。诸君共勉。

有多少人能拍着自己的胸脯自豪的说,青年的前途无限光明的?

我并不清楚。但是我感觉,至少把国学弟子规扔了,还是老老实实地读一读这本思想道德比较好啊。

————————————————

评论区有的人说答主过度解读,再强调一遍:虽然有夸大其词的说法,但内核是不变的。

不信?来放一张图,就是答主曾经放出来的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四神器之一的近代史纲要。答主手把手教你解读这一段话:


这段话都读过了是吧?

绝大部分学生读书,还有大部分老师的教授思维模式都是这样的: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巴拉巴拉……

邹容的《革命军》巴拉巴拉……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巴拉巴拉……

但是他的实际解读应该是这样的:

章炳麟的……驳斥保皇观点,歌颂革命,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设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的……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陈天华的……抨击了外国列强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

综上,总结最重要的后半段内容就是:

欲进行对敌之宣传——一、必正面驳斥对方主要理论;二、需歌颂我方之正义性、行动必要性;三、需提升民众之自信与信任;四、必要时从侧面揭露对方劣行。

一个论文紧咬这四点去写,就是一篇绝妙的政治宣传文了。所以说不传世的道理都赤裸裸地摆在书上了,就是看诸位有没有那个悟性去读懂了。

例子只举一个,再深的不解读了。答主胆子还是比较小的嗯。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地理课本上三峡大坝要保护江豚,事实上江豚灭绝了。


user avatar   tan-bai-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说只有理科生才能看懂。


user avatar   zachar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名反对民间历史学家

@梁少权

回答



作者:荣健欣
链接:都德《最后一课》是颠倒黑白吗? - 荣健欣的回答

......没有提及一个关键事实:
血缘、语言、文化、习俗,并不必然转化为对应的国家认同。
约翰•斯特亚特•密尔在他的名著《代议制政府》中这么写道:
“任何巴斯—布列塔尼人,甚至任何阿尔萨斯人,今天都没有丝毫意愿要从法国分离出去。“
此书写于1861年,法国割让阿尔萨斯的十年前。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里对于阿尔萨斯人的认同是怎么说的呢:
他们不敢公然说阿尔萨斯-洛林的居民渴望投入德国怀抱。恰恰相反。为了惩罚这些居民对法国的爱国情感,斯特拉斯堡(一个有一座居高临下的独立卫城的城市)被“德意志的”爆炸弹野蛮地滥轰了六天之久,城市被焚毁,大批赤手空拳的居民被杀害!他当然啦!这两省的领土先前有个时候曾经隶属于早已寿终正寝的德意志帝国。因此,这块领土连同它所有的居民,看来应该当作德国不可剥夺的财产加以没收。如果依照古玩鉴赏家的想法恢复昔日欧洲的地图,那就千万不要忘记,先前勃兰登堡选帝侯曾以普鲁士领主身分做过波兰共和国的藩臣(注:1618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国与16世纪初由条顿骑士团领地组成并臣属于波兰贵族共和国的普鲁士公国(东普鲁士)合并。勃兰登堡选帝侯作为普鲁士的领主而成为波兰的藩臣,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1657年,当时勃兰登堡选帝侯利用了波兰对瑞典作战的困难,争得了波兰对他的普鲁士领地主权的承认。——24。)。“
甚至到了20世纪,阿尔萨斯重归德国几十年了,请看马克斯•韦伯怎么说的:
”“阿尔萨斯人不认为他们自己属于德国,其原因必须到他们的记忆中去寻找。他们的政治命运已经使其道路和经历脱离德国的环境太久太久了;因为他们的英雄就是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如果考尔玛博物馆(Colmar)的管理员想向你介绍所有展品中他最珍爱的东西,他会带你离开格吕奈瓦德(Grunewald,16世纪德国画家,作者注)的祭坛,而来到一个摆满三色旗、消防器具、钢盔以及其他一些显得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屋子,所有这些东西都来自他心目中的一个英雄时代”“——《社会学文集》
”“这种(法兰西)共同体的情感,来自共同的政治经验,以及间接的社会经验。人民大众在心中高度评价那些被看做摧毁封建制度的象征性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故事取代了原始英雄传说的地位”“——《经济与社会》

另外,都德也不全是一个国家主义愤青。作为一个普罗旺斯人,他写过一篇散文叫《诗人米斯特拉尔》。米斯特拉尔是一个以普罗旺斯语写作的诗人,后来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都德这样写道:
你们尽管修建铁路,树起电报杆,从学校驱逐普罗旺斯语吧。普罗旺斯语将在《米莱依》和《卡朗达尔》中永生“(《米莱依》和《卡朗达尔》是米斯特拉尔的代表作。)

罗罗嗦嗦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想表达,近代民族主义是一个很奇特的东西,和语言、文化、血缘未必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就是因为阿尔萨斯人国家认同的混乱,启发了对于民族主义的现代研究。
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也是一个国家强力推进的过程,比如说法国在大革命后推行的强制法语化政策,比如说上文中都德提及的铁路和电报。
民族主义洗脑能成功吗?事实上没有哪个近代民族主义构建不伴随着洗脑,成功的例子当然多了。在大革命以前,法国说法语的人口只占全部人口的一半。后来呢?都德对故乡普罗旺斯法国化怀有伤感,但他对于阿尔萨斯呢?

扩展阅读:

《最后一课》没有骗你:阿尔萨斯-洛林人为何更认同法国
《最后一课》没有骗你:阿尔萨斯-洛林人为何更认同法国昭杨

谈及阿尔方斯•都德的《最后一课》,大家都不陌生。最近,这篇爱国主义名文受到了质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阎京生先生的《<最后一课>骗了你,德国在占领区禁教法语是谎言》一文。他认为,阿尔萨斯和洛林本来就是广泛使用德语的地区,德国当局没必要推行取消法语的政策,所以,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推行强制语言同化政策的并非德国,而是法国。

都德真的是个罔顾事实的民族主义煽动家吗?在阿尔萨斯-洛林强制推行同化政策的究竟是法国还是德国?所谓同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异类的改造或吸收,同类是无需同化的。所以,首先必须了解当时的阿尔萨斯-洛林人究竟更认同法兰西还是德意志?

阿尔萨斯-洛林:一个千年难题

很多国内学者都把阿尔萨斯-洛林问题的起源归结于近代法国的向东扩张,似乎阿尔萨斯-洛林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是个不证自明的问题。实际上,阿尔萨斯-洛林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加洛林王朝,它从9世纪开始就是法德两国争夺的对象。

加洛林王朝兴起于洛林的梅斯地区,定都于离阿尔萨斯-洛林不远的亚琛。查理曼创立了一个统一西欧的大帝国,然而到他的继承人虔诚者路易时期,维系和传承这个广阔的帝国变得困难重重。公元843年,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根据公平原则签订了裂土封王的《凡尔登条约》。
843年的《凡尔登条约》瓜分了查理曼帝国的疆土,阿尔萨斯-洛林位于南北狭长的中法兰克王国境内,成为东西法兰克王国的竞逐目标。

根据条约,帝国被分割为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三个部分,这三个王国分别是今天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前身。阿尔萨斯-洛林此时归属于中法兰克王国。但是,中法兰克王国领土狭长,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领土易攻难守,仅十年后,东西法兰克国王就轻松穿越边界,在阿尔萨斯境内的斯特拉斯堡会盟讨伐中法兰克国王。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作为加洛林王朝的“龙兴之地”,从此成为东西两大强邻争夺的重要目标。

西法兰克王国的秃头查理先拔头筹,于869年吞并了洛塔尔吉王国,开启了第一次争夺阿尔萨斯-洛林的“百年战争”。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多次易主,直至9世纪末,由于西法兰克王国发生王朝更迭,取代东法兰克王国的神圣罗马帝国才稳定控制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效忠法国,却不是法国人

然而从13世纪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日益衰落,帝国核心领地从今天德国西南部的士瓦本变成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原本处于帝国核心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逐步滑落到帝国的边缘,神圣罗马帝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政治控制也日益松弛,当地诸多教俗领主逐渐获得了事实上的自治地位。16至18世纪,法国为了打破哈布斯堡王朝的包围圈,逐步吞并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因为此地既是连接哈布斯堡王朝德意志领地和尼德兰领地的南北走廊,也是连接法国和德意志的东西要道。
1547年前后,法国几乎完全被哈布斯堡王朝领地所包围,正是此时法国开启了对阿尔萨斯-洛林的征服。

法国波旁王朝基本维持了当地的特权和传统。在司法、税收、贸易等领域,阿尔萨斯-洛林都享受了特别的待遇。比如,废除法国境内新教合法地位的《枫丹白露敕令》只有阿尔萨斯可免于执行。文化方面,虽然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于1539年颁布了《维莱•科莱特法令》,规定法语为官方文件唯一语言。但正如佩里•安德森所论,此时的官方语言仅限于“官话”层面,当时的官员既无意愿也没能力强制阿尔萨斯-洛林德语居民学习法语。所以,德语在当地被保留下来。

波旁王朝给阿尔萨斯-洛林带来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是当地居民对法国人的身份并不认同,他们只是因为法国能提供安全的环境才选择效忠法国,在战乱频仍的德意志,安全是昂贵的奢侈品。

同一种语言,不同的阵营

1792年,路易十六的王权在大革命的冲击下岌岌可危,奥地利和普鲁士组建干涉军,从法国东北边界全面入侵法国。他们名为扶持波旁王权,实际意欲趁机削弱法国,所以一路上烧杀抢掠,阿尔萨斯-洛林首当其害,即使说德语的当地居民也未能幸免。

法国革命政府号召各地民众组建国民卫队参战,对于阿尔萨斯-洛林人而言,为了保卫家乡,必须拿起武器和说德语的普奥联军战斗。4月17日,《莱茵军团军歌》首次唱响于斯特拉斯堡市政府。这首战歌将所有参战的法国人都比做“祖国的孩子”,他们要共同抵抗 “欧洲的暴君和佣兵”。这首诞生于阿尔萨斯的军歌后来演绎成为法国国歌《马赛曲》。
面对即将入侵的普奥干涉军,鲁尔•德•李斯乐在斯特拉斯堡市政府演唱他创作的《莱茵军团战歌》(即法国国歌《马赛曲》)。

9月,法国革命军取得瓦尔密大捷,将普奥联军赶出了法国。在这场被歌德评价为“为世界历史打开了新时代”的关键战役中,法军指挥官、阿尔萨斯人凯勒曼功不可没。他指挥的摩泽尔军团以阿尔萨斯-洛林人为主,后来演变成了德意志军团,多次参与拿破仑在德意志地区的军事行动。如果在德意志人眼中拿破仑是烧杀抢掠的“马贼”,那么这支军队就是马贼的重要爪牙。因此,普鲁士和奥地利把阿尔萨斯-洛林当作马贼老巢,在1814年反法联军攻入法国时,再次抢掠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Horace Vernet笔下的瓦尔密战役,此战法军获胜的关键是阿尔萨斯将军凯勒曼麾下的摩泽尔军团,此战的胜利宣告了波旁王朝的覆灭。

革命与战争重建民族认同

为何说德语的阿尔萨斯-洛林人成了拿破仑军队的中流砥柱?

这主要是因为阿尔萨斯-洛林与法国其他地区一起接受了大革命的洗礼。旧的封建特权全部被废除,人人平等的原则结束了高级军职被贵族垄断的制度,打破了平民晋升的天花板,为保卫家乡而战的阿尔萨斯-洛林平民子弟有了步步晋升的机会。

另外,母语是意大利语的拿破仑从不把语言和忠诚划上等号,因此对说德语的阿尔萨斯-洛林人不吝重用。阿尔萨斯人口不足法国总数的百分之二,但阿尔萨斯籍将领却占法军将领总数的百分之五。在拿破仑1814年前敕封的24名法籍法国元帅(法军军衔最高级别)中,阿尔萨斯人两名,洛林德语区一名,占总数的八分之一,远高于当地人口所占比例,前文提到的凯勒曼就是其中之一。
拿破仑时代来自阿尔萨斯-洛林德语区的三位法国元帅,左上为勒费弗尔,右上为打赢瓦尔密战役的凯勒曼,中下为来自洛林的内伊。

正因为阿尔萨斯-洛林人在革命和第一帝国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上升空间,他们的政治认同在革命和战争的锤炼下逐渐倾向于法国。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这种(法兰西)共同体的情感,来自共同的政治经验,以及间接的社会经验。人民大众在心中高度评价那些被看做摧毁封建制度的象征性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故事取代了原始英雄传说的地位。”

因此,当革命政府为了传播新思想,在全国强制推广法语时,由于阿尔萨斯-洛林拥戴革命,强制推广法语的政策反而在此地绕道而行了。所以,直到1833年德语仍为当地小学的唯一教学语言。但是从1853年开始,法国中央政府规定法语为阿尔萨斯地区的唯一教学语言,并限制德语课时为每天一课时(45分钟)。

耐人寻味的是,当时唯有新教路德宗教会站出来抗议此规定,因为他们担心限制德语教学从长远看会削弱与德意志地区联系密切的路德宗信仰。大多数阿尔萨斯人选择了沉默,这不仅因为法语的地位和实用性远高于德语,更因为他们在政治上更加认同法兰西,因此他们对学习法语并不抵触。这一点约翰•密尔在1851年写成的《论代议制政府》中曾经提及:“任何巴斯-布列塔尼人,甚至任何阿尔萨斯人,今天都没有丝毫意愿要从法国分离出去。”

德意志帝国的压迫式同化:《最后一课》诞生

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惨败使德意志帝国得以吞并阿尔萨斯-洛林,但战争前后阿尔萨斯-洛林人的表现多次验证了他们对法国的忠诚,这导致德国在当地不得不采取半殖民地式的统治政策。

普法战争中,普军在阿尔萨斯遭到当地军民的激烈抵抗。马克思曾在《法兰西内战》中对此战描述如下:“他们不敢公然说阿尔萨斯-洛林的居民渴望投入德国怀抱。恰恰相反。为了惩罚这些居民对法国的爱国情感,斯特拉斯堡被‘德意志的’爆炸弹野蛮地滥轰了六天之久,城市被焚毁,大批赤手空拳的居民被杀害!”德意志帝国最后也没获得整个阿尔萨斯,因为阿尔萨斯最南端的贝尔福尔城抵抗普军围城长达104天,直到停战都未陷落,因此被保留在法国境内。
普法战争贝尔福尔战役胜利纪念碑“贝尔福尔之狮”,他的设计者巴尔托尔迪是阿尔萨斯人,也是曼哈顿自由女神像的设计者,他本人参加了贝尔福尔保卫战。

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帝国政府采用多种强制手段对占领区进行高压统治。和其他德意志邦国,阿尔萨斯-洛林被划为帝国直辖领地,在德意志联邦议会中没有自己的地区代表。在地方事务方面,虽然1875年德国允许阿尔萨斯本地精英组建委员会参与政事,但仅有顾问权,没有决策权。要知道,阿尔萨斯-洛林在旧制度末期就有本地代表参加法国三级会议,从大革命到普法战争,阿尔萨斯-洛林人一直享有法国公民的所有政治权利。而在德意志帝国治下,同说德语的阿尔萨斯-洛林人却沦为“二等公民”,这种情形持续了四十年之久。柏林中央政府对当地居民不信任态度可见一斑。

除了剥夺政治权利,德意志帝国还推行文化同化政策。1871年,义务教育法令颁布,规定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普鲁士式的教育。法语在公共领域和学校被完全禁止,德语成为了唯一授课语言,阿尔萨斯方言仅允许在小学低年级学习德语时使用。而发表于1872年5月13日的《最后一课》正是都德为反映强迫性文化同化政策对阿尔萨斯人的压迫而作。虽然1873年新的法令放松了在法语人口多数地区的禁法语令,但是并不能否定《最后一课》描述的历史现实。
1873年版都德作品集《星期一的故事》,收入了一年前发表的《最后一课》。

除此之外,阿尔萨斯-洛林城镇和街道名称被德国化,公共节日完全仿照德国设置,其中特别加入了德皇的生日。斯特拉斯堡大学原有师资全部解聘,空出来的教职授予外地调来的德国教授,德意志化在阿尔萨斯-洛林无孔不入。
德意志帝国主持修建的梅斯火车站,其中世纪风格的外形设计是为了唤起梅斯人的德意志身份意识,这是文化同化策略的一部分。

反抗与强烈的法国认同

这些压迫性的同化措施激起了当地人对德国的反感情绪。1906年,当地知识分子建立了阿尔萨斯语协会,以保护当地方言和文化遗产为名,实际上是为了抵抗来自柏林的文化同化政策。此外,当地居民还有意孤立迁居阿尔萨斯-洛林的德国新移民,20世纪初担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历史学教授的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感叹 :“我们生活在这里就像在殖民地一样。”

除了抵抗德国的同化政策,阿尔萨斯-洛林人还公开表达对法国的怀念。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在实地游历考察中发现:

“阿尔萨斯人不认为他们自己属于德国,其原因必须到他们的记忆中去寻找。他们的政治命运已经使其道路和经历脱离德国的环境太久太久了;因为他们的英雄就是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如果考尔玛博物馆的管理员想向你介绍所有展品中他最珍爱的东西,他会带你离开格吕奈瓦德(16世纪德国画家)的祭坛,而来到一个摆满三色旗、消防器具、钢盔以及其他一些显得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屋子,所有这些东西都来自他心目中的一个英雄时代。”

就在民族主义高涨的一战前夜,德国刚宣布总动员令,三千名阿尔萨斯-洛林青年就潜逃至头号敌国法国。鉴于此,整个一战期间德国都不敢让阿尔萨斯-洛林籍军人就近参加西线战事。
直至一战爆发,阿尔萨斯民众和德国军队的想互不信任情绪也未缓解,这是三名阿尔萨斯农民于1914年8月22日被德军无辜枪杀的纪念牌。

从历史事实来说,都德的《最后一课》并没有欺骗读者,他真实地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压迫性的同化政策,表达了阿尔萨斯-洛林人的悲伤与愤慨。如果非要说都德撒谎,那也是因为他过于强调语言的重要性,一厢情愿地认为:“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事实上,阿尔萨斯-洛林的历史已经说明,相同的语言文化不一定等同于政治认同,后者来自共同的历史经历和相似的政治理念。激发人们爱国之心的不是语言,而是对一个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作者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法国史博士候选人)



     

相关话题

  有哪本书只凭一句话让你泪流满面? 
  如果全世界人追杀你一个人的话,你能存活多久?(想获取什么奖励)? 
  为什么很多人更愿意去咖啡馆看书、写作、工作? 
  如果能和某个角色一起「闯荡江湖」,你会选择谁?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汉献帝到底有没有可能翻盘?唯一的选择就是南投刘表了吧? 
  成为作家需要读什么书? 
  有哪些薄的书(100页以内)值得反复阅读? 
  苏东坡是不是严格而极端的素食主义者?如何证明苏东坡是严格而极端的素食主义者?(先看题主在下面的回答)? 
  鱼可以在碳酸饮料(气泡水)中存活吗?为什么? 
  为什么吸血鬼总是被描绘成不能忍受阳光的生物?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明日方舟》本次美术设定集内容引发部分玩家不满,明日方舟设定集真的不行吗?
下一个讨论
女人和女人在一起真的甜到跺jiojio吗?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