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以毒攻毒啊,充分发挥「爱幻想高估自己」的能力,来对冲自己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因为现在做的成本太高,远期收益太少;而高估自己,意味着对眼前成本的低估。所以这两个特点本身是互相冲突的,题主正好可以通过策略性的高估自己,来减轻甚至于消灭自己的拖延症。
先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小时候也习惯拖延,每个寒暑假的最后几天,总是处在疯狂补作业的状态,最高纪录曾经一个晚上补了24篇日记,过程极其痛苦。至今还记得补到深夜12点多,我爸看不下去,愤怒地强行让我上床睡觉。但我非常害怕挨老师批评啊,我就把台灯藏在了被子里补,第二天发现灯罩都烤化了。虽然拖延但结果很意外,我的日记竟然被老师评了优秀,也就是说,我利用最后期限拖出了“奇迹”。
但我接诊过的一个初三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她说现在“学也学不进去,玩也玩不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疫情,寒假一直待在家,一开始听说假期不断地延长,还很开心,这意味着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谁能料到,随着居家时间延长,计划好的事情基本没一件能实施。我又问,你原本的计划是什么?她说原本2个月假期,准备前一个月放松,后一个月每天拿出一半的时间学习。但现在学习静不下心,玩的时候又背负着满满的自责。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是不断延长的时间,把她计划中任务的最后期限弄没了,只剩下无止境的休息和放松。
听完这两个例子,你可以再想想:拖延一定不好吗,还是设置了死线的拖延不好?
我知道拖延会带来很多问题,强烈的压力、焦虑,自责等等。所以要像打怪一样,解决掉它,从容不迫完成要做的事。但事实上,多数人是靠着拖到最后的危机感,逼出了最高效的自己。甚至还能做出让人惊喜的事情。比如我,一晚上补24篇日记,还得了优秀。但我并不是鼓励你拖到最后一刻才做。我想说的是你可以利用拖延,而不是被它掌控。只要你善于运用最后一刻的危机,也就是常说的deadline,就有机会脱离困境。
说了这么多,Deadline到底是什么?Deadline是一件事情必须被完成的最后时间,没有Deadline的任务,就像是泥沼,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件事有了截止日期,并且往往是外部规定的截止日期,才能让人更高效完成任务?
Deadline的存在可以让人更为专注,原因有三个:一是让人对时间有更清晰的认知;二是提醒自己没有理由再找借口,火烧眉毛,做不完就会被老师批被领导骂,甚至降薪停职。自己掂量掂量,应该不太敢吧,所以只能踏踏实实去完成任务;三是Deadline可以让目标变得具体,没有截止时间,你的目标可能会更抽象,比如“我要减肥”,那到底要花多少时间?减多少呢?有了Deadline,目标就可以转变为“我要在暑假结束前减15斤”,怎么样?目标是不是一下子显得容易些了。
所以说,不是拖延不好,是没有设置最后期限的拖延不好,普通人在面对Deadline的时候也欠缺一些真正的思考。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龙曾经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晚期卵巢癌患者,她在得知自己罹患重病之后纠结要不要做最后一次旅行,身边很多亲友都劝阻她,可她有一次做梦,梦到因肺癌去世的父亲,父亲在梦里说:“不要像我一样在家喝着补品等死,去非洲生活。”她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去了非洲,尽管因病情缩短了行程,但她仍然完成了生命最后的一个心愿。
面对死亡,许多绝症患者虽然体会到了强大的焦虑和恐惧感,但有些人反而认为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没有什么比当下更重要,他们开始直面问题,清晰地知道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毫无意义的。
你在Deadline临近时,心无旁骛地、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其实就类似人面对“死亡焦虑”的绝佳时刻,死亡带来的不只有恐惧和焦虑感,还有活在当下的体验:你可以抛下顾虑,去完成真正需要被完成的事情。
你也需要注意,这个前提是需要把焦虑情绪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状态下,我提到过,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但如果焦虑程度超出了承受能力反而会导致拖延。
另外,当谈到生产力的时候,拖延是一种恶习,但对于创新,有意识的拖延可能会给你带来有价值的帮助。
比如,马丁路德金在生命中那场最重要的演讲前夜,凌晨三点还爬起来修改稿子,甚至直到坐在观众席中间等待上场,还在不停地修改。可上台后他却扔掉了准备好的演讲稿,脱出而出: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虽然这句话本来不在稿子里,虽然他的演讲稿在最后一分钟也没有完成,但并不影响他持续思考后作出有分量的演讲,让历史记住他。
除此之外,你直觉上认为拖延影响进度,必然不好。但你没有意识到,你可能正在用这些时间,去做了更多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对最终结果也是有帮助的。比如,你拖延时完全没有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你选择去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或者是打扫了很久没有清理的房间,那也间接地促使你完成了一些必要的事务。有很多创造性的工作,是需要给自己留出一些空白时间的,比如广告策划、写小说、筹备新项目等等。
当然你也会担心,那些伟大的人在拖延时都做的是积极的准备工作,如果我只是想躺平放松一下可不可以?我在第三节课提到过,过度焦虑会影响效率,允许自己适度放松一下,再回到工作中,反而会提高效率。
对于难度很高,有挑战性的工作,适当拖延还可以让你“转变劣势地位”。
你可能听到过“先行者优势”的说法,是指“因在时机上领先于竞争对手,采取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而获得的优势”,也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从虫子的角度来说,就可能发生“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这就变成了“先行者劣势”,比如高成本、高风险、容易犯错误,有一些优势反而可能被后来者模仿甚至被反超等。
曾有过这样一项关注50种产品品类的研究,比较了那些市场先行者和那些后来的改进者,结果却是先行者的失败几率为47%,而改进者只有8%,看来,比起重新创造新东西来说,去改善其他人的点子要容易得多。
所以对于一件有挑战的事情,你不必非要争当第一个完成的人,你只需要跟前人有所不同并且有所改进就好。
跟你分享一个我的经历,我跟我妻子关于洗碗的争论已经持续很久了,倒不是关于谁来洗碗,而是吃完饭以后能不能有一段时间先看看电视、刷刷手机,放松过后再洗。可是她不能容忍饭桌上摆满油渍的杯盘。虽然我每次都以“饭后困倦”为借口试图推辞,但赔礼道歉后还得乖乖去洗。后来偶然看到洗碗机的广告,果断入手,成功解放了双手,也解决了拖延洗碗的问题,关系也变得更和谐了。
你看,拖延是所有人都存在的问题,因为及时行乐是人类本能,有时候你只需要转变一下思路,就可以高效处理更多事情。
前面我说了这么多,但如果你还是会被“Deadline”支配,往往是你陷入了这3个误区,没有掌握如何设置“固定且令人信服Deadline”。
1、时间预估过于乐观。
很多人没有时间观念,比如对在一个小时里可以做多少事,完全没有概念。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测试一下,自己一个小时能做多少事?写多少字?拿“补作业”为例来说明,如果你的极限是一个晚上补10篇日记,那你最好要预留出2-3天的时间来补这24篇。
2、忽略隐形成本
隐形成本包括沟通成本、试错成本。比如你的任务无法独自完成,它需要多人协作,在设定Deadline之前,预留出足够沟通与试错的时间也是有必要的。比如你事先预估这项任务需要4天时间来完成,但这里你有可能忽略掉与人沟通的成本,所以最好多设置1-2天的时间,可以用来沟通和调整,这样设置出的死线真的就不会是“死亡之线”而是更精准的线。
3、随意更改deadline日期。
你可能会问,如果deadline逾期,我可以再设置一个新的Deadline吗?不可以。随意设置的deadline将会失去其基本意义,通常情况下,只有外部强有力的deadline才会起到作用,因为这意味着你如果没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任务,你将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可能是老师的批评,也可能是领导的指责。这也说明一件事情有且只有一个deadline时,这个deadline才能起到让人急中生智或者提供灵感的作用。
到这里,这门课接近尾声,最后我要提醒一句:拖延的判定主动权在你手里,当你备受情绪困扰,就要主动寻求帮助。当你选择将事情拖延,有自己的打算,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仍然会拖延,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能够更加接纳拖延这件事,临近deadline反而没那么焦虑,可能内心里总会认为——我无论如何也能把任务完成,而且经常会在拖延中找到针对这件事的创造性解决方案。可能我的人生中就是需要deadline的存在。希望你也能与拖延和解,利用拖延,而不是被拖延掌控。
你累了。
这里,我指的是你的身体。
你之前应该过了蛮长一段时间高压高强高难度的日子吧。
你的精神依旧非常亢奋。
但你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
精神和身体不一样。
精神闯关之后,会很兴奋。
但身体是需要缓一缓的。
拖延是因为你的身体在说他需要休息。
不自律是因为你的精神和肉身没办法统一,两个在打架。
一个要去嗨,一个要休息。
再继续下去,你会越发感觉脱离现实。
精神就像一个指挥官,他骑着马,当然可以一往无前。
肉身就是军队,他们背着枪带着炮,扛哧扛哧的。
打完一场大战,指挥官很兴奋,但士兵只有疲倦。
这时,精神应该去照顾身体,而不是逼着它继续完成那些目标。
所以,好好休息一下。
我指的是对你的身体,不是对你的精神。那种游戏、旅游、蹦迪,是对精神的放松,但对身体依旧折腾。
去冥想,去散步,去游泳,去呼吸新鲜空气,去吃新鲜的食物和干净的水,好好的睡一觉,不要想任何事,多注意身体情况。
不是体检,是去仔细感受它。
就像一个长官夜晚巡视他的士兵一样,好好照顾他们。
磨刀不误砍柴工。
好好休息。
这种情况可见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心思太散;一散就闪神当然难自律;不自制会爱比较他人,看了听了别人的事就幻想多;幻想在网络世界人人都可以天下无敌?面对生活就甭当真!
结论:放下手机,咋做?1. 每天除了学习工作需要,限制使用手机时间少于六小时。
2. 切勿使用充电宝和耳机。
3. 改用低量网络流量,试试每个月只用1流量,看你还能犯啥虚拟幻想?
之前新京报2月25日发表文章: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文中成功女性表示“我这么成功,中国男性没人有胆娶我,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外才会娶我爱我尊重我...”
到了3月5日,新京报:起底海外买精生子。
而且新京报起底的内容很多从是“如何看待中国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的新闻”几个知乎用户高票回答搬运的,然后“融会贯通”了。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