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里面大多数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指的实际上是诡计,但要说令人叹为观止的“推理”,我读过的书里面至今都还让我记忆犹新的推理,我只服东野圭吾的《超·杀人事件》中的一章:超猜凶手小说杀人事件。(没读过又不想剧透的请先读去原文)
故事就是很常规的封闭场景发生命案,有一堆嫌疑人,读者猜whodunit,案件叙述完了之后,作者突然告诉你——这部小说使用了叙述性诡计。
然后解答,前半部分是正常的分析不在场证明及作案可能性,嫌疑人一共四个,侦探先排除掉了两个人,并确定了一个必要条件——凶手必须戴领带,然后就进入高能阶段了:
“颚川和坂东与樱木弘子分开后,在前往庭院之前遇见了要去寝室的千叶。总而言之,千叶和留在客厅里的堂岛都各自落单,也就是说两人其中之一就是凶手。”
“那是谁呢?”
“堂岛。”
“为什么?”
“因为千叶没有领带。”
“没有领带?”
“因为千叶是女的。”
“哦……”
岛袋张着嘴,仿佛定格般一动也不动。片桐看着他那副蠢样子,继续说下去。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叙述性诡计。从问题的开头一路读下来,完全没有显示千叶是男性的描述,大家称呼千叶时也从来没有加上具有性别之分的称谓。坂东在车上分发领带之后,只有在描述千叶时始终没有提到打领带一事。”
混淆性别的叙诡那也再常见不过了,但东野这部书在后面给这个叙诡的揭秘,可谓让人吐一口老血:
“四人在晚餐后交谈的那一段,描述了千叶将外套披在椅背上,以垂下的左手玩弄外套纽扣。千叶若要办到这一点,外套的纽扣就必须在左侧,换句话说,那是一件女装外套。”
其实这一章刨去案件的幕后故事也还是挺有意思的:某推理作家老年后创作能力减退,其作品实际是由妻子代笔,但妻子过世,留下一篇署了作家名字但作家自己都想不出真凶是谁的猜凶手故事,作家只好向社会征集,由读者给出解答。而最后的解谜也表明了,这种设定,也正是创作者的性别视角与阅历的不同,才造成了这个唏嘘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