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投降已经算尽全力了。就算如此,还是只能镇住龙云阎老西这些人,照样拦不住汪精卫投敌啊。
如果老蒋是国府的接手者而不是缔造者的话,那抗战是可以视为逆天之功的。可是要算上缔造国府,那就只能功过相抵了。。。。
觉得老蒋没尽全力,莫非对国府还有啥幻想?
常凯申:
谁不知道要抗日?谁不想把日本人打出去?我要是全力抗日了那中国大地上还有老子的地盘吗?各路军阀蜂拥而起早把老子吃干榨净了!
我愿意举全国之力抗日有人愿意听吗?
新疆盛世才那个王八羔子一心想要投靠苏联当个儿皇帝;
外蒙的投靠了苏联,内蒙的投靠了日本,全T M已经是孙子了;
张学良那个败家玩意儿一枪没放麻溜入关,把东北全送给日本人了;
汪精卫倒是干脆,直接投敌当了汉奸;
阎老西天天琢磨着怎么在我、共产党、日本人这仨鸡蛋上跳舞:
韩复渠拿枪顶着都不愿意跟日本人打,最后只能杀猴给猴看,宰了他祭天;
李宗仁、白崇禧俩人琢磨着搞自治,不时还给捣捣蛋,叫他们出主意、指挥战斗,他们把老子的中央军往死里使,自己在后面捡便宜;
西北三马这些地方势力呆在自己老窝里不愿意出来,离着日本人八百里地,他们抗个屁哦;
龙云在云南搞独立王国,四川乱成一团,要不是中央政府带着大军撤进去,猴年马月他们才能出来抗日;
西藏高原上那波都听英国人的,就算听我的他们也下不来啊;
台湾那帮子早就把自己当日本人了,比真日本人还拼命;
至于共产党,头一开始老子给他们发饷,说的是三师六旅几万人的部队,结果没几年弄出来一百多个团搞了个大战。我要是还支持他们,我疯了,这以后谁大谁小谁指挥谁啊?
英国人让老子去保卫他们的印度,美国人让我拿部队去给他们建功立业,给东西给的抠抠索索,还不让我往国内使,反过头来让我调物资打缅甸,拖垮了国内战局还骂我无能;
我容易吗我?
————————————————————
最可恨的还是张学良,你说你东北那么多钢厂、船厂、机场、兵工厂、汽车厂、火车厂......一堆好东西,知道你打不过日本人也不愿意打日本人,你好歹学学共产党坚壁清野啊!什么?组织不了?那你学学韩向方都带走啊!什么?时间不够?那你学学我好癞点把火啊!不说都点了就把哈尔滨烧了日本人就得少多少打我的炮弹啊!飞机、坦克、军舰、火车、汽车这都能动弹就不能都开走吗!开不走不能搞点破坏吗?你那些玩意中不少是日本人用完苏联人用,苏联人用完共产党用,最后都用到我中央军头上来了!日本人还把你家那一堆金银财宝拉了好几车皮给你送去,你居然还回去了,你嫌丢人给我啊,你不缺钱我缺啊,看不上我送给共产党也好啊,起码都是中国人,你还给日本人有病啊!你为了点脸面让日本人得了多少好处,这么多钱得多造多少枪炮弹药啊……
常凯申:举全国之力抗日???你疯了还是我疯了???举全国之力抗日谁保着我做生意赚钱?举全国之力抗日土共怎么办?等他吃肥了把我一波带走?退一步讲我想举全国之力抗日也得举得起来啊!一个个只顾自己出工不出力的我也没办法 。举全国之力抗日是不可能的,介辈几都不可能的。
(´-ι_-`)按一战平均动员率,他应该拉出4000万军队;按二战五常动员率,他应该拉出来8000万军队
(´-ι_-`)然而,然而,然而;在拉壮丁拉的惨绝人寰的情况下(看欧美的书,比比皆是),二战结束也只有400多万军队。。
(´-ι_-`)举国之力,他连包邮区都举不起来;要知道,包邮区的人口美苏都能拉出一千万以上的军队
´_>`说一下他的对手,毛,三战估计能动员出一亿。
(我错了,我国民兵数量最高时有两亿)
T^T评论区跑偏太严重了,我都快忘了原题是啥了;能否撤南京那个就不要再争论了,反正现实改变不了´_>`
我想说的是常凯申没有能力“举国之力抗日”,就这么简单。
提动员率这个指标是想说常凯申执政十年达不到世界水平的“举国之力”,但老毛执政十年达到了,而且超额完成。
不过就抗日时期来说,客观上就是毛他当然也达不到世界水平;都知道民国是个烂摊子,可常凯申执政十年后还是个烂摊子,锅就不要再往1840上甩了。
ps:有人让我举历史资料,可是我发出来被知乎删了,想要的私发吧。
有的回答里说,换个人来蒋公这个位置不可能比蒋公更好,蒋公已经把烂牌打的很好了。
抱歉,湖南吐槽王要是坐他的位子,就能比他做的更好。
怎么做?《论持久战》不是都写明白了么?
中国军队应该怎么打?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须知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虏许多的日本兵,夺取许多的武器弹药来武装自己;同时,争取外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抗战十个月的经验,证明上述论点的正确,以后也还将继续证明它。
具体到战略上,应该怎么打呢?
(五二)内线和外线——抗日战争是整个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的;但是主力军和游击队的关系,则是主力军在内线,游击队在外线,形成夹攻敌人的奇观。各游击区的关系亦然。各个游击区都以自己为内线,而以其他各区为外线,又形成了很多夹攻敌人的火线。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战略上内线作战的正规军是后退的,但是战略上外线作战的游击队则将广泛地向着敌人后方大踏步前进,第二阶段将更加猛烈地前进,形成了后退和前进的奇异形态。
(五三)有后方和无后方——利用国家的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人占领地之最后限界的,是主力军。脱离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后的,是游击队。但在每一游击区中,仍自有其小规模的后方,并依以建立非固定的作战线。和这个区别的,是每一游击区派遣出去向该区敌后临时活动的游击队,他们不但没有后方,也没有作战线。“无后方的作战”,是新时代中领土广大、人民进步、有先进政党和先进军队的情况之下的革命战争的特点,没有可怕而有大利,不应怀疑而应提倡。
(五四)包围和反包围——从整个战争看来,由于敌之战略进攻和外线作战,我处战略防御和内线作战地位,无疑我是在敌之战略包围中。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一种包围。由于我以数量上优势的兵力,对于从战略上的外线分数路向我前进之敌,采取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作战方针,就可以把各路分进之敌的一路或几路放在我之包围中。这是我对于敌之第一种反包围。再从敌后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看来,每一孤立的根据地都处于敌之四面或三面包围中,前者例如五台山,后者例如晋西北。这是敌对于我之第二种包围。但若将各个游击根据地联系起来看,并将各个游击根据地和正规军的阵地也联系起来看,我又把许多敌人都包围起来,例如在山西,我已三面包围了同蒲路(路之东西两侧及南端),四面包围了太原城;河北、山东等省也有许多这样的包围。这又是我对于敌之第二种反包围。这样,敌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围棋一样,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的据点(例如太原)和我之游击根据地(例如五台山),好似做眼。如果把世界性的围棋也算在内,那就还有第三种敌我包围,这就是侵略阵线与和平阵线的关系。敌以前者来包围中、苏、法、捷等国,我以后者反包围德、日、意。但是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几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如果我能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苏联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各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日本人民运动也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打倒之日,必是这个天罗地网大体布成之时。这丝毫也不是笑话,而是战争的必然的趋势。
指挥官应该怎么做呢?
(八六)抗日战争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执行这个方针,有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分进和合击、攻击和防御、突击和钳制、包围和迂回、前进和后退种种的战术或方法。懂得这些战术是容易的,灵活地使用和变换这些战术,就不容易了。这里有时机、地点、部队三个关节。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于部队之情况,都将不能取胜。例如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打迟了,敌已集中驻止,变为啃硬骨头。这就是时机问题。突击点选在左翼,恰当敌之弱点,容易取胜;选在右翼,碰在敌人的钉子上,不能奏效。这就是地点问题。以我之某一部队执行某种任务,容易取胜;以另一部队执行同样任务,难于收效。这就是部队情况问题。不但使用战术,还须变换战术。攻击变为防御,防御变为攻击,前进变为后退,后退变为前进,钳制队变为突击队,突击队变为钳制队,以及包围迂回等等之互相变换,依据敌我部队、敌我地形的情况,及时地恰当地给以变换,是灵活性的指挥之重要任务。
战术层面怎么打呢?
然而另一种思想也是不对的,即所谓有进无退的拚命主义。我们主张以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为内容的运动战,其中包括了辅助作用的阵地战,又包括了“运动性的防御”和退却,没有这些,运动战便不能充分地执行。拚命主义是军事上的近视眼,其根源常是惧怕丧失土地。拚命主义者不知道运动战的特点之一是其流动性,不但许可而且要求野战军的大踏步的进退。积极方面,为了陷敌于不利而利于我之作战,常常要求敌人在运动中,并要求有利于我之许多条件,例如有利的地形、好打的敌情、能封锁消息的居民、敌人的疲劳和不意等。这就要求敌人的前进,虽暂时地丧失部分土地而不惜。因为暂时地部分地丧失土地,是全部地永久地保存土地和恢复土地的代价。消极方面,凡被迫处于不利地位,根本上危及军力的保存时,应该勇敢地退却,以便保存军力,在新的时机中再行打击敌人。拚命主义者不知此理,明明已处于确定了的不利情况,还要争一城一地的得失,结果不但城和地俱失,军力也不能保存。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
结论是什么呢?
结论就是:“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
“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
“在战争的过程中……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