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八路的通讯手段其实是土洋结合的。
首先说洋的,八路有无线通讯,也就是电台,电台大约能到旅一级,到了后期条件改善,团一级部分也有电台。
然后是有线通讯,也就是电话,基本上正规部队在同一个驻地,比如山里相对安全的根据地,能实现有线通讯,也就是架设电话,跟咱们在电视上看的那种线拐子拉来拉去,手摇机柄的电话是一样的。
接着说土的,土的主要是以人力为主,靠通讯员,交通员来回的跑。
但是,与大家想象的有区别,靠交通员两条腿跑路来实现的通讯,其实效率并不低,因为八路几乎是当时组织度最高的部队,有着超高效率的执行力。
因为我姥姥当年是交通,所以多少知道一些事情。
举个例子来讲,比如日军要从太原出一千兵力去清剿李云龙,头天开作战会议,分发弹药,准备给养,调动卡车,在汉奸队伍中的抗日分子就知道日军要出动,于是把情报递了出来。
交通拿到情报以后,或骑马或骑自行车或走路,总之豪不耽误的出发,把情报以村村接力的方式送到县里或者区里,区里看了情报以后再把情报转到部队,也就是李云龙的团部。
这个速度有多快呢,大体上日军乘汽车出发,到了李云龙的驻地外围,下车在据点吃饭,情报差不多就到了李云龙的桌子上。
交通送情报是换人情报不停,都是接了情报立刻出发,类似古代的八百里加急那种方式,虽然是人走路,但是跟敌方大部队行军的速度相比,还要快一些。
只要有几小时的先机,八路就可以准备起来,因为部队和根据地的老百姓平时就准备着要打仗,一个正常的村子,三四十分钟就能把全村的人集合起来撤走,连牛驴鸡鸭都赶走,把粮食和物资隐蔽好,而且在村子里面布上地雷。
至于部队,效率更高,十几分钟就能集合拉动。
交通送情报的故事多的很,这里说点有意思的。
交通并不知道自己送的情报是什么,他们类似于现在的邮递员,限时送达的那种,至于情报是什么,交通很多时候并不了解。
这是为了双面保护,即保护情报的安全,也保护交通的安全。
也就是说,即使交通暴露了,被捕了,因为他自己不知道送的是什么东西,所以他也就供不出来什么,也正是因为供不出来什么,也就没法定他的罪,所以就为以后营救留出了可能。
当然,要是鬼子不问青红皂白就杀了,也没办法(这种情况也是经常的),但是只要人没死,以后就可以设法救他。
所以情报不是类似于“鬼子一大队,今早出发扫荡山里根据地,请做好战斗准备”这种的。
情报是这样的:“王先生携眷今晨前往贵地,请予照顾”
比如我姥姥送过这样的一个情报:表弟肚子疼起不了床,请速送红药五分前来。
这个情报的意思是:铁路工人把鬼子送军火的列车车轴破坏了,列车走不了,赶紧送五公斤炸药来好引爆列车。
我讲一个笑话,当时有个交通,送一份情报去山里,情报是一个伪军少将送出来的,内容是,一些报纸,几盒烟和糖块什么的。
这个交通去山里的路上,正好兜里没烟了,一看送的烟还有半盒的多半盒的于是就拿着抽,一路抽着烟吃着糖到了根据地,把情报交了。
回头差点酿成大祸,因为烟代表的意思是日军中队,里面的烟卷代表着多少机枪,糖代表车辆,不同的糖表示汽车和装甲车坦克大炮,报纸表示敌方军队出动的方向。
把这些东西结合一看,就知道:日军四中队,带机关枪四十五挺,装甲车四辆,大炮十门,向李云龙驻地进发。
但是呢,烟被他抽了一部分,糖也吃了,情报的意思就变了,八路一看敌情,干脆干他一家伙,过去埋伏好一看,我日,鬼子兵力超过估计太多,包不住吃不下,打了一阵,赶紧撤了。
回头琢磨这事不对,会不会是伪军少将(地下党)有问题,调查了一番,才发现日军兵力被他老兄抽了吃了。
说他还嘴硬,说都是同志,抽了棵烟都不行,还叫什么共产啦,大不了我赔你烟糖就是了,内中的缘由又不能告诉他,给县里书记气的要揍他。
所以这样即使交通暴露了,也审不出什么大问题来,日军也没法判断他就是交通,抗日分子,没有证据,有时候会认为是下面胡乱抓的人,就放了,或者找人送钱保回来,也就保护了交通本人,也保护了情报。
另外,根据地内部之间的通讯,都有自己的黑话系统,他们自己的通讯,别说鬼子伪军弄不明白,同一县不同区之间,都不知道这些话的意思,目的是为了保密。
再说一个超牛逼的,土电报。
大家都知道电报用莫尔斯电码,滴滴哒哒,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通过电讯传播。
但是据说是山东解放区,有一个地区,就使用土电报。
当地有很多赶大车的,他们善于甩响鞭,就是现在公园里面经常见的那种老爷子们健身甩的响鞭,甩起来啪啪的响。
于是有人在这上面琢磨了办法,用甩响鞭来代表什么意思。
复杂的传递不了,简单的比如,日军,伪军,东南西北,多少人,多少枪,都能用啪,啪啪,这样的鞭声传递。
在夜里,响鞭的声音能传的很远,而且又不会被发现,人也不用出去走动。
平原上的村子相距比较近,所谓鸡犬之声相闻,上一个村子甩响鞭,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就如同电报的莫尔斯电码,只不过意思只有甩的人和听的人知道。
下一个村子听明白之后,再甩,把情报传递下去。
这样的土电报,速度极快,因为是以声音的速度传递的,从县城传到山里,只要几十分钟。
作用几乎赶上电台了,甚至可以来回的对话。
日伪军在炮楼里,听着村子里响鞭,也闹不明白怎么回事,最多只是觉得村里老百姓做怪。
这种的算是高科技,很多地区都发明了自己的通讯手段,在没有电台电话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保证通讯联络。
所以抗日,不只是用枪用刀的,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很多人的事情都没有流传下来,甚至有些他们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抗日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是他们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做抗日工作,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个伟大的事业。
建国七十周年,我们电子战系统,通讯系统的方队,展示了我国的电子通讯能力扛干扰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想到靠送报纸烟卷来传递信息的时代,实在让人感慨,如果老一辈能看到这些,该有多么欣慰。
随意的写了这些,可能有些词不达意,大家当故事会看吧。
在“洋八路”林迈可的大力支持下,八路军的无线电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到44年,延安的信号已经可以发到加利福尼亚。
林迈可(Michael Lindsay)毕业于牛津大学,1937年,在风雨飘摇之际,林迈可接受了燕京大学的聘任,并绕道美国和加拿大,于12月2日乘船抵达中国。乘同一艘船前往中国的,还有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1938年初,林迈可就对活跃在冀中的八路军很感兴趣,于1938年4月到7月,1939年夏天两次到抗日根据地访问,并拜会了朱德、聂荣臻、吕正操等抗日将领。边区的所见所闻使林迈可深深感动,他说:“任何有血性、有思想的人,都有义务去反对日本军队。”返回日占区后,林迈可积极为边区购买和运送紧缺药品、无线电通讯器材和书籍,协助进步青年和学生投奔解放区,营救和掩护地下工作者,成了一名“洋八路”。
1939年,林迈可一度出任重庆英国驻华使馆的新闻参赞,由于他大力宣传八路军的英勇战绩,使得重庆政府相当忌讳,1940年9月,林迈可重新返回燕京大学任教。这时,这个“洋八路”的胆子越来越大,多次借用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汽车给边区运送军需物资。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林迈可携妻子逃出北平,抵达晋察冀边区。1942年到1944年,林迈可在晋察冀各军区间从事无线电台设备的维修和教学工作,他的学生大都成为新中国通信界的技术专家和骨干。
1944年,为了打破日伪和国民党政府的情报封锁,让世界听到八路军的声音,党中央决定让林迈可前往延安,组建发射功率600瓦以上的高性能电台。林迈可夫妇抵达延安后,顺利完成了高性能电台的搭建工作,远到美国旧金山,从此都可以收到延安的消息。
最好用的是消息树。就是一些特定位置事先处理过的枯树。推倒就表示预警。可以接力传递,速度很快。也比较安全。
缺点是不传递复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