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大学期间,除了熬夜赖床,沉迷无营养短视频,拖延症晚期等等大家普遍存在的通病外,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认知不清晰,时常陷入迷茫,也是阻碍我们充实自己的一大难题。
实际上,这种迷茫大多是因为没有真正对自己个人情况经过认真的思考分析。不经思考就无法明确真正适合自己的目标,而止步不前又会带来焦虑,困局当前,很多人就选择了安全地”随大流”,追逐一种大众审美之下的”正确”,似乎是最省时省力的方式。
但随之而来的结果却是,你或许会发现自己总是无法持久地专注一件有价值却很艰辛的事情,习惯性在突破临界点前退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比如说,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有什么用,去了社会上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开始陷入迷茫,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头——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只用一句话就可以解决。
你只需问问自己:将来可供选择的道路都有哪些?是家里有车有房有存款,之后能够遛鸟收租,还是有一技之长可以发展,比如说人美歌甜,能出入成团,或者说摄影,写作,敲代码,家里有关系能够去到一些单位也可以,再或者说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去社会上找到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
如说这些都没有的,自己只有好好完成学业这一条路可以走的话,那么就应该沉下心,踏踏实实的走下去。
另外别看很多成功人士说什么“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实际上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它代表你有选择的权力,通向的罗马的道路太多了,所以迷茫。
相比这样的故事,我更喜欢的是普通人在狭窄的人生路途中,始终怀抱一丝热望向前冲锋的故事。像《平凡世界》里的孙少平,《饮食男女》里的老朱,没有谁高贵谁卑贱,他们都只是在摇摆不定的现实里选择充分认清、忠于自己的内心,并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
前两天的时候去清华找朋友,恰巧看到一张吕小军的海报,就是东京奥运会那位几乎所有动作都是0瑕疵、年近40岁还能够次次出征都包揽金牌的举重冠军。
挺正常的一张和游戏联动的海报,没想到看到的时候,我却突然被”振文明之精神,练野蛮之体魄”这句宣传文案戳到了。
感觉这两年走在大街上,真的很少见这么朴素的文案。但朴素中又似乎带了力量,仿佛是从《少年中国说》那个时代发来的遥远的呼唤,“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青年却有着惊人的信念,想要了解这世界、并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划定世界运行的轨道。如今看来似乎有些情感过剩的嫌疑,但其中对于自身环境的思考和对目标的坚定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梦想再美好,最重要的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和阶段成果。
以健身减肥为例,我们身体堆集的脂肪块不是一蹴而就,我们不可能指望一夜之间塑造完美身材。
作家斯蒂芬·盖斯想要减肥。他最开始按计划做30分钟俯卧撑,发现根本做不到。直到有一次,盖斯心想,管它呢,随便做一个也好啊。当做完第一个,他觉得很轻松呀,于是就继续做第二个,第三个。
2013年一整年,他都只要求自己每天做一个。结果是,每次做起来自然不只一个。因为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他能够持续获得满足感。最后反而坚持了下去。
清楚的认识自己,明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充实自己。
以上。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