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出口、消费、投资,全部都在下降。
经济引擎在缓慢但不可逆转的走向熄火,绝对不是像某些自媒体上说的「形势一片大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确实会增速下降,但问题是降的太快了,从10%到6%只用了7年,社会根本没有发展到高收入水平就已经步履蹒跚。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两年会是我们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见到6%以上的增速,这种下降的速度触目惊心。更致命的是:
内需市场走向饱和、居民债务降低消费能力、不乐观的年龄结构吞噬社会财富、企业外迁造成岗位流失、大量移民国外造成人才和资本外流,农转非造成非城市地区持续萧条、各地的固定资产投资走向收缩区间、愈发严重的贫富差距、房市泡沫过度吸纳财富,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不足,经济增长的拖累与负担实在太多,不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可能有良性发展的。过度依赖钢筋水泥的经济模式需要改变。
2019年,中国国民年龄中位数为38.3岁(美国为38.4岁),经济实力不如美国的情况下却在社会老化上追平美国。不可能在未来老龄化程度超过美国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而30年后的基建老化问题就更难以解决了,那些现在让中国人骄傲的世纪工程,未来会变成负担,为了维护日益老化的设施会耗尽社会财富。
在我的估计中,如果到2045年依然没有超过美国,那大概率就凉了。意味着经济减速超乎想象,而如果不能超过美国,就不可避免会被美国经济持续吸血。地球不够大,容不下两个巨型经济体,中美只能活一个。
如何在未来必然减速的趋势中尽可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高增长,直接决定到底能不能成为「现代化国家」。短期就看5年内增长率能不能维持在5.5%以上。如果5年内就掉到5%以下,那么未来就......
靠国内市场已经很难有更多潜力了,如果不能「走出去」,以后的发展趋势实在是不能乐观。
到2020年再看.......比我原本预期最糟糕的情况还要恶劣,连3%都保不住了。
但愿最终能够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