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专栏的文章,直接转过来了。
正好最近在写一个“中国男篮名宿“系列
——————-
“大家好啊,辛苦啦!”
我最近一次见张卫平老师(以下简称张卫平),是在科比的新书发布会上。因为我是译者之一,要提前彩排,于是跑到了腾讯大楼。
一进场,坐了大概5分钟,张卫平进来,大短裤,T恤,篮球袜拉到脚脖子上,一双篮球鞋干干净净的。(正式开始换了西装)
他先和在场所有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跟哥们一样,接着和孙悦在场地中央站定,开始彩排。流程不复杂,但是张卫平整个过程都很配合,时而大笑,时而眯眼,非常亲和。
你看不出来,这是一个69岁的老人。我回想起之前一度在网上有人对他的谩骂,觉得心疼,还有点可笑。
可笑的是,如果你了解张卫平经历了什么,你对他剩下的感觉,可能会多一分尊重。
谩骂,大家没资格啊。
1950年,张卫平出生在北京,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0岁时去什刹海业余体校学习,20岁因为篮球打得好,被选进北京男篮。
当时,中国经济没有现在这么好,大家普遍个子不高。但是作为运动员,张卫平1米93的个子在正常人里已经非常高了,但在运动队里,还行。而且他打得是大前锋,那个难啊。
每个月拿着32元工资,张卫平为了出头,只能苦练。入选国家队,那是后话。
“我当时想得更多的是为国增光的荣誉感,是一种‘我要成为最好的球员’的信念。”
——没有钱的日子,大家靠信念活着,有钱了以后,嗯,看看现在的中国篮球,大家似乎就懒了。
在大前锋位置,张卫平因为经常要防比自己高10公分左右的球员,所以他没什么优势。怎么办?练力量呗,下盘得练,上身也得壮实,这是生存之道。
1970年,20岁的他直接跑到了举重队,看着人家练力量,然后自己再加入一起练力量。专业举重队员怎么练,他就怎么练。
“我当时给自己规定了一项任务:每次训练课后,都要加练半小时力量。力量训练是很枯燥很累的,身体要承受极大的负荷强度。”
别的球员训练完只想回去睡觉,但是张卫平咬咬牙,多练这半小时。常规训练,160公斤的深蹲,5-10个为一组,一次训练能做8-10组左右。
练硬举也不含糊,冲到250公斤,负重深蹲,他的最大力量达到200公斤。
一段时间后,举重队的专业运动员们都看傻了:等等,难道你是认真的?张卫平的力量已经和举重运动员不相上下了。
我很佩服他,一个篮球运动员,在知道自己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每天加练,练到了举重职业水平。
也是那一年,1970年冬天,北京队去了广西南宁,冬训。十几个人住在一个大房间里,每天就是枯燥的训练。
训练时,张卫平会自己一边练,一边思考,然后总结。不会的就搞懂,做不好的就顶上,张卫平给我的感觉跟“中国队长”差不多。
中国男篮名宿钱澄海指导曾经说他“中国这一批又一批球员里,训练刻苦的往往天赋有限,天赋超群的往往训练又不刻苦,但如果能做到二者兼具,一定是前途无量。我这么多弟子里面,只有张卫平一人真正接近了这个标准。”
他不单刻苦,还很拼命。1975年,后来的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播音员、解说员孙正平第一次见到张卫平,描述了一个场景。
“他在比赛中被人砸开了眉骨,决赛穿着便装坐在板凳席上,裹着纱布。他跟我说,他一生开过别人眉骨13次,自己的眉骨也被别人砸开过13次,等于打了个平手。”
入选国家队后,1978年在马尼拉举办的男篮世锦赛,张卫平担任中国男篮代表团旗手。对了,张卫平那时候的篮球水平怎么样?我举个例子。世锦赛前后有一场跟香港的热身赛,当时香港水平在亚洲还过得去。
——张卫平全场16投15中,一人独得32分,命中率接近94%。那段时间,在国内,其他队跟北京队打都得开个赛前会议:商讨怎么防住张卫平。
终于到了世锦赛,中国队在整体实力不行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2胜5负,分别击败韩国和多米尼加,在总共14支球队中获得第11名。
对阵巴西队,张卫平得到11分,对阵波多黎各队,他全场拿下28分。第三场打意大利队,高头大马的意大利面前,中国队很吃力,但是张卫平还是得到14分。
对韩国队,中国男篮102-90取胜,张卫平全场30分。对阵捷克斯洛伐克队,就是2019年上半场把美国压制的“捷克”,一直都是篮球强国。
当时张卫平面对捷克,砍下全队最高的35分。第六战,对阵塞内加尔队,全场最高的27分。第七战,对阵多米尼加队,他仍然砍下全场最高的32分。
张卫平场均25.3分,高居本届世锦赛第二位,总分排名第一,,被提名为最佳运动员,获得锦标赛“得分王”称号,并被大会誉为篮坛“神射手”。
后辈们如果看到张卫平的数据,我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当比赛放弃了,比赛就提前结束了,当张卫平没放弃,1米93的他没放弃,场均25.3分。
若干年后,他开玩笑说“因为我打球合理啊,不像有些球员拿到球就邦邦邦乱突,一失误给人追着屁股打了。”
至此,球员生涯我对他只有两个字——敬佩。
后来,1983年张卫平任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任北京女篮主教练,1985年起任中国男子篮球队教练。
在当了几年主教练过后,张卫平换了个人生方向,追求未知——1988年底,拖着行李箱去了美国,那里有他的亲戚。
因为人生地不熟,语言不过关,找工作遇冷后,他经亲戚介绍去到芝加哥大学,想谋求一个职位。
副校长问他,你会啥?
张卫平当然没说出“你瞅啥?”,而是说自己“在中国当过篮球教练,会一些按摩技术。”
他的按摩技术还是以前跟北京队医学的。副校长让他去找人事主管,后者瞅了他一眼“我们有个训练师的岗位,做吗?”张卫平做了,到场地才发现:提冰桶,给球员裹脚,打绷带,穿鞋,这就是“训练师”的任务。
他摆平心态,不会就学,做到最好。后来许多球员对他佩服的不行,说他简直比队医还专业。一个国家队球员,一个堂堂中国国家队教练,去给大学球员按摩脚,你能想象吗?
还来他还报了班学英语,自己做笔记,听课,完成作业,不懂就多问。相比于现在很多运动员看书就头大的情况,当时张卫平可是扎扎实实掌握了一门语言啊。
一个运动员出生,年过学习的黄金年龄,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英语,你能想象吗?至此,美国生涯我对他只有两个字——敬佩。
时间跳转,之后他走上了解说岗位。穿着宽大的西装,银发,满脸笑容,镜头一切到他,他立马精神就来了。
我一个在腾讯工作的朋友丽媛告诉我
“张指导在哪都能随时睡着,工作一开始就会马上恢复精神,镜头内外就像小孩一样,很可爱,一直在笑,有什么临时的需求也都会尽快满足,并且每一个都非常尽心尽力,录的视频也都热情饱满,很可爱。”
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耐心。有时候NBA球员耍大牌,打完比赛不马上接受采访,唠唠嗑,搓搓澡,然后悠然自得的吹着口哨出来。
有一次,张卫平带着节目组造访小牛队,等到采访第二个球员时,怎么也找不到人。后来才知道球员心情不好,不想接受采访,张卫平在屋外等了两小时。
最多的一次,张卫平站在更衣室外,等了4个小时。
我脑海中浮现这些画面时,除了敬佩,还有心疼。一个国内资深记者给我总结张指导,用了四个词“人很诚恳,没有架子,知无不言,很厚道。”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如果你了解张卫平经历了什么,你对他剩下的感觉,可能会多一分尊重。
谩骂,大家没资格啊。
张指导,要我说,绝对是中国男篮“第一人”。大家都知道,走篮球这条路,非体育生不能走好。为了练球,你就得牺牲时间,要两者兼顾是不可能的。
但是张卫平真的给我感觉,他是一个“球场上的拼命书生”,什么都能做好。
做笔记,学英语,写文章,采访,主持。
一个顶级球员,一个国家队主教练,一个最好的解说员。
站在我面前,1米93的大高个,我仰视他的同时,也打心底里尊敬他。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努力的运动员。
从来没有见过已经衣食无忧的人,这么努力。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努力的老人。
从来没有。
(完)
参考资料:《张卫平传》黄祎
我想写写他们,写写中国篮球历史上的比赛,人物,闪光的日子。 也算是我们现在黑暗中的一束光。尽量有趣,有料,有观点。或者在下次其他国家的球迷问我们时,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篮球了解多少,我们可以更从容一些,更自豪一些。 那就够了,算是我为中国篮球做得一点点贡献。你的支持,对我很重要。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