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男主的父亲竞选市长,竞选市长的是阿登纳,男主的父亲是科隆的警察局长或者是警察局的大人物,替阿登纳铲事的。这一点在男主几次打电话的时候说的很清楚,你的困惑刚好就是因为这个产生的。
为什么这种丑闻对阿登纳来说生死攸关?因为阿登纳是“中央党”支持的市长候选人。中央党是什么呢?中央党是魏玛共和国时代的第三大党,构成中央党的有两股主要的势力,第一个是随着帝国解体失去独立地位的西部天主教教会诸侯。比如科隆大主教他原本是科隆选帝侯兼大主教,现在帝国完了他不是选帝侯了,但他还是大主教。他本来就忿忿不平所以和自己教区的人民团结起来期待着拿破仑完蛋。没想到拿破仑完蛋之后整个莱茵地区都被维也纳会议授予了普鲁士国王。普鲁士的国王是信新教的。这下他们就更愤怒了,于是在1815年以后西部的天主教教会表现出了巨大的战斗力,他们重新恢复了教会和信徒尤其是城市信徒之间的那种血脉相连的关系。一旦他们得到选举权他们就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政治势力。在西部天主教会背靠1871年以来的普选权,建立起一个上到贵族下到农民中间是城市工匠和中产阶级的超阶级的天主教党。但他们自己在帝国议会里依然受制于两个困难,第一是他们缺乏政治经验和成熟的政治家,第二是他们的选票还不够多无法和其他政党有效的竞争。
这时候第二股势力就来了,这就是汉诺威党。汉诺威信新教,他们本来不会站在天主教党一边,但是1866年普鲁士吞并了汉诺威。而且俾斯麦跟汉诺威的政治家们本来已经达成了归还汉诺威王室财产的协议,却在签署之后变卦,把汉诺威王室财产变成了供他自己支配的小金库,这就是“汉诺威基金”。
这样一来汉诺威政治家和俾斯麦就成了死敌。他们不可能跟容克合作也不愿意和支持俾斯麦的右翼自由党合作,还不愿意跟来自工人的社民党合作,唯一的可选项就是天主教党了。一旦他们和天主教党联合,他们当中很多是汉诺威议会里的老手,有政治经验还有人脉和资源,他们还有一部分议会席位,可以弥补天主教党所有的不足。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是信新教的,他们不愿意参加一个天主教党。天主教会表示这有什么?我们不叫天主教党我们叫“中央党”不就行了?
类似的强强联合还有一个就是巴伐利亚党。汉诺威在1866年被普鲁士吞并了所以形成了一个仇恨普鲁士的汉诺威党。而正因为普鲁士的吞并政策,导致巴伐利亚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爱国党”。这个党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巴伐利亚不变成下一个汉诺威。他们在1871年非常勉强的接受了德意志帝国。但是不愿意让巴伐利亚失去自主地位。所以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于反对帝国的天主教党。但巴伐利亚终究还保持着独立,所以他们没有汉诺威人那么亲近天主教党,愿意失去自我完全并入中央党。但他们也有汉诺威人不具备的亲近天主教党的理由那就是他们是信天主教的。所以他们和中央党建立起一个非常巩固的盟友关系,魏玛共和国时期它们就被叫做联盟党,现在它们各自改头换面成了基民盟和基社盟,但它们还是联盟党。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什么丑闻对阿登纳来说是灾难了。因为他背靠的党是一个天主教党,也许中央党在汉诺威不那么明显,但科隆是中央党的老巢,阿登纳相当科隆市长离开中央党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可中央党的选民是一群什么人?
这是一群每周去望弥撒的虔诚信徒,一群依靠堂区、教区组织的各种互助会、工会,团结起来互相帮助的市民。联盟党的政治家同样来自这个群体,你看阿登纳自己就来自一个法院职员家庭。而巴伐利亚的那个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先生则来自一个杀猪师傅家庭。
在这样的城市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去教堂是社交生活的基本要素。神父对哪个人微笑大家都看在眼里。很多人的生意是堂区介绍的,很多人的工作是靠堂区给找的。婚丧嫁娶,孩子上学、孩子找工作、孩子找对象,都是神父给想办法。他们投谁的票当然也会听神父的意见,而中央党就是神父们的党。一直到1932年兴登堡召见中央党的党首讨论组阁问题的时候,去的还是一个教士。
那你想想如果这么一群选民,还有领导着这些选民的教士听人说“嘿!我昨天在视频里看见阿登纳了!挺会玩啊!”后果是什么?这才是男主必须不惜代价去铲除丑闻的根本原因。
当然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说只在中央党这里丑闻才对政治家是致命的。相反攻击下三路一直都是德国政界的基本游戏规则。从第二帝国时期德国有了普选和大众政治那天起。攻击下三路爆料x丑闻就是德国政治斗争的基本方式。不这样才不正常。
但为什么说《巴比伦柏林》里这个丑闻带有非常大的中央党色彩呢?因为从电视剧里出现的一部分内容看,阿登纳老兄是玩SM的,这虽然也算是一种丑闻。但却不是德国政界喜闻乐见的那种丑闻。这东西的杀伤力不够大。在帝国议会里叫喊“阿登纳!你这匹老马是不是又想挨鞭子了?”并不足以毁掉一个政治家。因为对德意志帝国来说被抽pp属于个人爱好,虽然不大上得台面,但毕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
德国政界真正十恶不赦的事是《普鲁士刑法典》第143条之规定,或者德意志帝国刑法典第175条之规定。也就是同性恋行为。如果证明了某个政治家是同性恋,那好了,这事就是不是政治问题了,这是刑事犯罪了。所以从帝国时期开始德国的政客、记者想攻击谁,首选项就是说这个人是同性恋。攻击犹太人的时候他们就说犹太人是同性恋,攻击天主教会的时候他们也说对方是同性恋。反过来当这些攻击回去的时候,他们也会说别以为你们这些地主跟东弗里斯兰的那些渔夫干了什么我们不知道!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说到底,虽然整个德国政界都喜欢从下三路丑闻入手去搞臭一个人。但电视剧里这桩丑闻却不具备这个时期德国性丑闻的普遍性。这就决定了这桩丑闻带有高度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如果主角不是阿登纳而是别人,比如纳粹党的某个政治家,可能这就不会引起什么波澜。“听说你们的元首挺会玩啊!”这句话就不会对希特勒带来什么打击。只有当丑闻的对象是一个依靠教会的支持的政治家,比如阿登纳的时候,它才具有爆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