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相比较英国和泰国,我在西班牙生活的时间不长,我简单说下我的理解。
和东欧西欧相比,其实西班牙人个子挺矮的,我本人赤脚191,穿鞋193左右,这个身高在英国美国稀松平常,但在西班牙,我很少见到我这么高的人,特别是我当时生活的城市萨拉曼卡,几乎就没有,野球场也没有。但隔壁的葡萄牙高人挺多,因为葡萄牙人明显混血比例高,西班牙倒是挺纯粹的,虽然他们也分民族,如加泰罗尼亚人,卡斯蒂利亚人,巴斯克人;但样貌的辨识性还是挺强的。如果不说话,英国人法国人其实不好分辨,德国稍微容易,但西班牙人是非常容易,他们族群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这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如果有大个子,其实挺容易被发现重视的,类似台湾和菲律宾。这点和英国很不一样,我在英国打地区联赛时,很多对手阵中都有205-215的球员,195以上的就太普遍了,但这些人并不太会打球,一是国家缺乏传统,二是高的太多,也重视不到。
再说生活。西班牙人的生活,我觉得和亚洲挺像的,和英国美国到是挺远,他们的生活是一种介于个人主义社会和集体主义社会之间的状态。他们不像中国人家庭往来那么密切,但也不像英美人,彼此居住的较为分散,生活也特别独立。西班牙人的独立性,比亚洲人强,他们的团队意识,或是集体意识,又是比英美强的,所以在集体项目中,他们更能起到1+1>2的效果。体现在足球上,就是他们的配合很强。在普约尔,皮克,拉莫斯之前,足球的配合主要是中前场配合,后卫是比较功能性的,参与进攻也就是套边,下底传中;从西班牙开始,后卫才成了进攻发起的一圈。
还有一点可能就是生活环境,西班牙比较热,农业发达,人的居住比较集中,所以他们的食物,其实比较新鲜健康;亚洲国家,即便高收入地区,其实生活水平也不高,英美国家呢,因为人居住分散,有时候食物的新鲜度又比较差,穷人常吃冷冻的,但西班牙人很少吃冷冻的。西班牙的年轻人,胖子不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选材面;到年纪大之后,其实区别更大,英美虽然富裕,医疗先进,但是老年的身体状况其实一般,很多都有严重静脉曲张,走路很费劲,但是西班牙老人基本看上去就精干,走路也稳当。当然,所以这些其实都是前提,真正要培养出好运动员,还是要靠培养系统,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细枝末节上了解看到差别。这些不同,最后都在影响最终的结果。
填空:
如果两个空你填的都是“足球”,那么,你答错了。
正确答案是,巴塞罗那队,即便是名为“Football Club”巴塞罗那的那个俱乐部,也是一个由男足、女足、篮球、手球、冰球、排球、橄榄球队组成的大型综合性职业体育团体。其中,绝大多数人在新闻媒体中接触到的是“FC Barcelona”俱乐部旗下的足球部门,也是这个俱乐部的主要业务部门,但与之同时,该俱乐部旗下也同步运营着多支其他运动的球队,各队伍共享俱乐部的商标,且均可以获得俱乐部的财政支持。
同样的,许多在足球领域里耳熟能详的名字:皇家马德里、拜仁慕尼黑、巴黎圣日耳曼、加拉塔萨雷、莫斯科中央陆军等,都并不只是一支足球队,它们不仅有篮球队,也有手球、冰球、排球等在欧洲较为流行的团队运动部门。如果你打开欧洲篮球联赛的球队列表,里面起码有七成是你在足球新闻里熟悉的名字。
对比一下欧洲国家队篮球的实力分布就能发现,绝大多数欧洲篮球强国,无论是西欧的西班牙、法国,还是东欧的希腊、土耳其、塞尔维亚、俄罗斯,包括受欧洲移民影响的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其职业体育采取的都是这种大型综合体育俱乐部的模式。最夸张的是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红星,光是隶属于“Crvena Zvezda”旗下的运动队就有足足25支,覆盖面从足篮排一直涵盖到田径、搏击乃至国际象棋、赛车,而且大多数部门都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可以说光一个红星队就足够顶整个塞尔维亚奥组委了。所以,塞尔维亚,包括前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乃至黑山等国,尽管人口都只有区区几百万(黑山甚至还不够百万),但一个个的团队运动水平奇高,不仅足篮排通杀,手球水球之类同样实力出众,背后秘诀正是这种超级综合俱乐部的模式。
而篮球的流行度较为欠缺的欧洲国家,比如英国、荷兰、北欧诸国,其足球俱乐部也就基本只有足球一个部门。以英国为例,英伦四地主要流行三大团队运动:足球、板球、橄榄球(Rugby Union),这三大运动在英国都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各自都形成了独立的俱乐部体系,阿森纳不会去参合板球,板球或橄榄球俱乐部也不会成立足球分部,这使得英国的团队运动氛围和欧陆存在很大的分别。不过也有一个例外——意大利,篮球在意大利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意大利俱乐部的运营模式在欧洲比较奇葩,所以意大利的主流足球俱乐部并不涉足篮球(哪怕是罗马这种名字里写的是Sport而不是Calcio的),不过正因如此意大利篮球的竞争力也排不进欧洲的第一集团。
所以,正因为西班牙有强大的足球氛围,西班牙篮球也才得以一并崛起,这就是欧洲的体育队伍要称作“club”而不是“team”的原因。近代日本翻译的这个“俱乐部”是个很传神的译名,因为在这种原初体育精神里,“club”的终极追求就是“俱乐”,俱乐部的运营理念不只是为了让一支足球队赚钱,然后签下更贵的球员,赚更多的广告费,而是利用俱乐部自身悠久的历史,带动自己所在地域的整个职业体育氛围,同时也承担各项运动的本地青训选材,让各项运动并肩发展,从事者都能得到巴萨品牌所赋予的经济价值,享有同一个“FC Barcelona”的荣誉。不会有人功利地认为,培养优秀的足球选手会“抢夺”优秀的篮球选手。巴萨罗那篮球队早在1925年便已成立,同足球一样,它也是欧洲篮球界最成功的球队之一,培养了大小加索尔这样的加泰罗尼亚本土优秀人才。而且像巴萨这样的俱乐部还经常会把巴塞罗那本地的其他运动队吸收入门下,作为自己的一个新分部运营,这也是巴萨发展成如今这个十几个部门组成的超大团体的基本动力。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巴萨、皇马这样的俱乐部是所谓“fan-owned”,即俱乐部的所有权归属于一个庞大的会员团体,而非某个特定的私人老板或组织,这也是西班牙体育的一大标志。这样的综合性俱乐部不能因为某个分部不盈利而就被随意裁剪,这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巴萨、皇马品牌在各个分支项目上的影响力。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阿根廷,阿根廷的体育俱乐部依法规定必须注册为非营利组织。
最后,中国人特别喜欢尬吹美国体育,但和欧洲的体育架构比起来,美国的职业体育模式简直差劲得要死。欧洲的这种综合体育团体的理念在美国也有,但美国偏偏把综合体育的舞台丢给不允许搞职业体育的大学,也就是说,在美国承担巴萨这种整体体育发展职能的,其实是哈佛斯坦福这样的学校,可人在大学充其量就有个四五年时间。到了真正的职业舞台,美国几乎就是欧洲的反面——球队归商业联盟所有,一切以盈利为中心,而商业联盟不设升降级,职业饭碗的名额被故意地制造出大幅稀缺,至于大学里海量的准职业选手,抢不到职业饭碗就自行了断(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美国这套体制对于女子项目的发展很有优势,因为大学的体育奖学金可以男女一视同仁,但在职业层面男女就不对等了)。所以,美国体育这些年强的都是在吃老本,本来不强的更没哪个新项目崛起,倒是足球里MLS市场逐渐火热后国家队直接连世界杯都打不进,网球自行车等曾经有过辉煌成绩的项目水平大幅滑坡,奥运会也是长年阴盛阳衰(美国的女强男弱比中国厉害得多)。中国人民熟悉的马修-埃蒙斯就说过,他之所以结婚后搬去捷克,就是因为奥运射击这种缺乏商业价值的小众男子项目在美国出了校园后根本没有发展空间,而捷克别看只有区区千万人,但欧洲普遍的俱乐部模式为他提供的射击训练机会要比美国好很多。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