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源于尼泊尔,在印度河流域逐渐兴盛,穿过克什米尔,来到西域,一步一步向东,最后到达中土。
后来印度河流域被阿拉伯人占领,迫害佛教徒。佛教徒四处逃亡,一支到达西藏,和苯教结合,诞生藏传佛教。一支往东南亚而去,形成了小乘佛教。
玄奘大师为什么要去天竺取经?
因为他看到的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经过一路传播,已经和原来的佛教相去甚远,里面很多说法自相矛盾,或者语焉不详。佛教已经被改良,与中原文化结合在了一起。
所以,玄娤大师要取回真经,也就是最原始的版本,去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
佛教徒不能吃肉,这就是改良后的佛教教规。
把这个背景放进《西游记》中,来回应提问。
最后一难未满,唐僧还不知道真经的内容。
他是来自大唐的和尚,就一定要遵守大乘佛教的规定,不能吃肉。
那么是吃肉渡劫,还是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佛教徒?
是真经重要还是信仰重要?
真实的玄奘到了天竺以后,实际上在天竺学习梵文,在那烂陀寺进修也花了差不多十年时间。
这期间,玄奘也要出去化缘,和当地百姓接触,百姓有什么吃的给他,他都会吃。
即便是一块肉,也要吃下去。
佛教徒不事生产,化缘得到的食物都是佛祖的意思。
那么,唐僧是不是就应该吃下这块肉呢?
这种联想是错误的。
这是劫难,不是化缘。
以这样的方式得到的真经,是没有价值的。
金蝉子九世轮回,为的是堂堂正正取回真经,如果这最后一难度不过去,那就再轮回一世,再取真经。金蝉子要取巧,要逃避困难,也就不会历经九世而不得。
取经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就像我们看这部《西游记》没有里面曲折精彩的故事,一段百把字就写完的文言文,你觉得有意思吗?
佛教经典是哲学思想,哲学需要思辨。
当唐僧拿起这块肉时,他会想到什么?真的劫难是吃下这块肉。
吃下肉,就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了,就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凡夫俗子,更会被认为心有猛虎,坏了唐僧好人的名声。
吃下肉,前功尽弃,这最后一难度不过。不吃肉,坚持心中理想,为信念决不妥协。反而是度过劫难,取得真经。
佛教是洞察人心的宗教,是在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这样的问题。
这块肉,唐僧不会吃,佛祖也不许他吃。
这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