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论说起:山田尚子所谓的「空气感」,是将角色、物件、背景等画面要素在构图上放置于平等的地位,并且引导观众去脑补这些画面要素之间的联系。「空气感」的作用是破坏观众代入角色的视角,令观众回归自身的作为观察者的身份,观察着角色们的言行举止。「空气感」可以追溯到日本美学中的「幽玄」,即在画面营造出含蓄委婉的美感,并在观众的想象中完成审美体验的最终形态。
正文如下:
1.动画与实拍的区别
动画作品与实拍影视作品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别:动画的所有画面内容都是可控的,摄像机位、角色形象与动作、物件、背景等画面要素全都取决于动画监督的意图;相较之下,实拍是从现实场景中截取出所需的影像,尽管这里的“现实场景”可以通过精心的布置以满足导演的需求,但不可避免会存在不可控的或者与作品内容完全无关的影像内容。
动画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动画监督能够完全把控所有的画面要素,因此能将物件、背景等较为次要的要素用于服务剧情与角色塑造。例如为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角色及其台词和动作上,可以将画面中的物件与背景抽象化以削弱其存在感;例如为表现出抽象的角色心理活动,可以利用非现实的背景画面来实现通感的效果;例如可以在动画中实现物理上不可能存在的摄像机位置。
新房昭之担任监督的动画《向阳素描》第10话,澡堂墙壁上的富士山画直接用文字代替。《向阳素描》由角色的对话撑起整个故事,因此新房昭之选择将物件与背景等次要的要素抽象化以削弱其存在感。
动画《四月是你的谎言》第9话,主角有马公生在钢琴演奏中触发心理创伤而突然失去听力,此时背景画面从演奏舞台切换为海底,通过潜水时听力受限制、深海的孤寂、无法呼吸的窒息感等通感来描写主角的心理状态。
新房昭之的《魔法少女小圆》第1话,刷牙的场景被设计成了角色与摄像机都处于两面镜子之间的无限镜面反射,这样的拍摄角度如果在实拍作品中,摄像机就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在镜面反射中。动画却可以轻易实现物理上不可能存在的机位。
上述3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动画中如何充分利用一切画面要素来服务于剧情和角色,而「空气感」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2.借鉴于实拍的「空气感」
按照山田尚子的访谈,「空气感」指的是“就连包围着她们(角色)的空气(氛围)我也想拍进去”,具体来说,「空气感」的概念是将角色、物件、背景等画面要素在构图上放置于平等的地位,并且引导观众去脑补这些画面要素之间的联系。
「空气感」的理念是与前述的动画技法背道而驰的。类似于《向阳素描》那样特意地削弱背景存在感的处理,山田的作品中几乎不会出现。其次,比起用非现实的背景画面来通感角色的心理活动,山田更倾向于特写角色的细微肢体动作来反映角色的心理活动。并且山田几乎不使用物理上不可能存在的摄像机位置,而是倾向于将机位设置在座椅、窗户、墙壁等物件上。
这样的演出风格是为了营造出角色、物件、机位、背景等都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而为使构图显得自然却不显得枯燥机械,就需要呈现出这些要素之间的微妙联系,即营造出「空气感」。
山田尚子营造「空气感」的技法,具体而言是在动画中模拟实拍影视作品的拍摄手法,其中以长焦镜头和柔焦镜头的使用最为频繁。
长焦镜头是摄像机与对焦主体之间距离较远的拍摄手法,由此拍摄出的画面的特点是:画面纵深距离被压缩、画面背景被夸大、人像的透视变形较小、画面亮度和清晰度受空气影响较大、镜头通常固定。这里以《轻音少女》和《吹响!上低音号》各举一例:
山田担任监督的《轻音少女》第2季第1话中,角色步行经过走廊的场景被设计为接近1分钟的固定镜头,这个固定镜头在构图上模拟了远景长焦镜头的特点:画面边缘略微失焦、空间纵深被压缩。这里通过画面亮度和清晰度来反映室外的空气,通过下落的花瓣来反映空间的纵深(机位与角色的距离),在本不相关的角色、物件、背景等要素之间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氛围。
山田担任系列演出的《吹响!上低音号》第8话,山顶眺望台的丽奈回首的场景中,画面构图模拟了近景长焦镜头的特点:空间纵深被压缩、画面背景失焦(城市中的灯光变成光斑)。在这个分镜之前,城市远景灯光被主角们认为「真漂亮」。作为前景的丽奈与作为背景的灯光本不相关,但在这个画面中以虚实相生的方式结合起来,引导着观众将「远景灯光之美」与「丽奈在久美子眼里的美」建立起微妙的联系。
除了长焦镜头,山田常用于营造「空气感」的柔焦镜头,则是利用刻意设计的球面像差,使得被摄物兼具焦点清晰、柔和朦胧的特点。柔焦镜头在实拍影视作品中常用于渲染爱情中的暧昧感。以《利兹与青鸟》为例:
山田尚子担任监督的《利兹与青鸟》,霙回忆自己与希美的昔日时光,画面构图模拟了柔焦镜头的特点:焦点较为清晰、画面柔和朦胧。「朦胧」的意思是角色与背景环境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尽管角色与背景(樱花树)并无直接的逻辑关系,观众却可以脑补将「樱花的美感」与「希美在霙心目中的好感」联系起来。
3.「空气感」的作用:观察者的视角
前面提到动画能将物件、背景等较为次要的构图要素完全服务于剧情与角色塑造,这么做的理由之一是使观众能够充分理解角色的视角、行为、心理活动等,也就是身临其境地将自身代入角色的身份并参与到剧情中。
而包括「空气感」在内的山田尚子所使用的演出技法,舍弃了动画相较于实拍的优势,转而借鉴实拍的拍摄手法(特别是纪录片),始终强调角色、背景等画面要素都处于非人工设计的自然状态,而「空气感」在这里又进一步强调了摄像机与画面要素的相对关系。
可以认为,「空气感」的运用是山田为了提醒观众摄像机的存在。
另一方面,山田经常将摄像机布置于座椅之类的无机物件上,则是为了向观众表示:操作摄像机的摄影师并不存在,动画影像只是不经意间偶然获取的,因此镜头捕捉的画面要素(角色、背景等)完全处于自然状态。
这种特意营造出的客观视角,一定程度上剥离了观众代入角色并参与剧情的可能性。观众回归到自身的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就像在观看一部实拍的纪录片:角色真实地存在于剧中的世界,而观众仿佛身处于角色的周围,以某个视角观察着(或者说窥视着)角色的言行举止。
至于这种观察者的视角有何意义,我个人较为认同知乎用户@Macro kuo在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即为了营造出「男主透明化的后宫」。
4.「空气感」的美学:幽玄
传统的日本美学涵盖了日本人在视觉方面的审美体验,这种美学的核心可以归纳为3类:「物哀」、「侘寂」、「幽玄」。
「幽玄」美学追求的是概念上的美感,认为事物的美的本质是无法通过理性获知的,只能用感性去体会和领悟。粗略来讲,在欣赏某一事物时,相较于事物本身,由该事物引发的联想、想象、情感才是更重要的。
上文提到,山田的「空气感」是通过模拟实拍的技法,在彼此无关的构图要素之间建立起微妙的联系,从而引导观众产生联想和想象,体会「幽玄」的审美。
从这个意义来看,「空气感」便是在画面中营造出含蓄委婉的美感,并在观众的想象中完成审美体验的最终形态。
以上。谢谢阅读~
参考内容:
[1]知乎用户@老叮当的文章:京都动画的作者导演——山田尚子
[2]知乎用户@动画魂的文章:相遇天使,重温《轻音少女》的感动
[3]知乎用户@红茶泡海苔的文章:监督的意识、角色的无意识——莉兹与青鸟中小动作的刻意性
瑟瑟发抖……
不同于上面的大佬们,我所理解的「空气感」是山田尚子一种比较感性的想法,是她对这种想法赋予呈现的冠名。
关于山田尚子,有一件条微博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些场景,镜头和那些孩子之间应该留有包裹着他们的空气”
嘛……我是这样猜想的( ̄▽ ̄)~*
题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知道懂不懂实拍摄影的技法。
空气感可以很粗暴地理解为空气的厚度,产生了柔和的距离感+朦胧+光的晕染。(光污染)
距离一般是一个远望,比如长焦视角,再加上虚化。
每个人理解不同。但大体上,和你提问里的链接给出的答案差不多。
一张没有空气感的照片,非常死板清晰。
如果想弄空气感,那就长焦+薄雾+潜景深+柔光+动作与环境情绪符合的模特。
山田尚子做轻音的时候对空气感的运用一般,我印象里她在声之形和利兹与青鸟里放了很多这种空气感满满的镜头来抒情。
尤其是利兹与青鸟,故事比较简单,内容少,用了很多(个人觉得堪称滥用)
空气感说到底也只是技法之一,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
気配から巻き起こる情感を拾いたい。いつも、気配を描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るんです
空气感说的就是气氛,氛围。
艺术作品不能只局限于图像,重要的是沟通。
如果只限于图像,拿个照相机拍一张就完了。后期什么的都是不需要的,曝光现在也可以让算法实现,傻瓜也能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了。再过几年肯定有训练良好的AI可以根据物体关键词生成比较准确的照片,比如输入猫就给你一只猫。
但这样的照片无法传达给观看者除了画面本身的东西,比如夏日炎炎当中穿着纯白连衣裙少女的清凉感。
photographer:まっ@m_photoshop06
model: 藤野美亜 @mia_tlife
你可以感觉到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温度有超过34度,你可以感觉到烈日炎炎,你甚至能想象到夏天柏油路上被加热而扭曲光线的空气。
但是这些借由适当过曝而给你的炎热感在model的画面上就变成了白皙的肌肤和白色连衣裙,整个温度就从34度降低到25度了。
亦或者是冬日大雪之后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马车
Alfred Stieglitz. The Terminal. 1893
在这张照片里,马匹上的烟尘都是后期画上去的。如果去除掉这些烟尘,熙熙攘攘的感觉,马匹劳累的感觉和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就少了很多。
又或者是人化妆,口红色号,粉底种类那么多,都是要呈现出其自身印象中的那个自己。比如自己印象中或者希望中的自己皮肤更加透明,就会多用具备玻璃质地的粉底液,比如希望自己的皮肤更加白皙,比如希望唇色更红来与黑色头发做对比等等。
一个画面的呈现需要让观看者有身临其境,并且是印象中的感觉,就必须要把当时的气氛也描绘出来。
山田监督用空気和感组合,把这个制作标准给打包呈现了出来而已。
实际上如何实现这个,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制作者本身需要知道自己想象当中的那个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明确出来之后再用技法呈现出来。
请注意,艺术不是商业,艺术是侧重于自我表达而不是用户需求的。当然这样是会导致沟通失效的,比如那些不顾一切给自己抹上红色眼影,穿上超短裙,跨上高仿香奈儿包的援交女。
当然,这两者是存在契合点的,当其发生,也就意味着艺术表达深挖出了用户需求的本质,进而就像乔布斯那样直白告诉你,你的需求是这样的,我表达出来了。
这种气氛不可能就放个BGM就完了的,跟国内电视剧那样搞,加个5毛钱买来的LUT然后再用几个钢琴曲,抒情的时候就插个歌曲高潮,动不动就慢动作,三回头“我用尽一生一世”。
那么山田监督所用的技法就比如,降低日光饱和度,营造一种陈旧感,增加依依惜别的感情。
使用固定机位,将观众至于一个旁观者,无机物的角度,把青春时代你远远看着校园里那些女生的视角用更加完美的,经过考量的机位呈现给你。
把少女的那种可远观的距离感给你,但又使用动作更多的画面把跃动的感觉给你呈现出来。同时又根据人物心境把场景的光线,用色,景深进行表现。
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举手一投足,角色的感情都自然透过画面传达到你的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