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付国豪,支持国家,歪屁股知乎,你可以封我了,老子就刷你屏,狗日的知乎
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如果你在1923年11月9号上午(纳粹慕尼黑啤酒馆政变)的慕尼黑音乐厅广场对褐衫军说:“我支持巴伐利亚州的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你一定会被当众打死,警察也救不了你。实际上,就在当天下午,四名拜仁州警在与纳粹冲锋队的冲突中殉职。这是因为国社党人本身就是要暴力夺权的。
反之,如果你在1930年3月12号(食盐进军)的印度古吉拉特对抢盐群众说:“我支持英皇的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在盐场的抢盐群众不会把你怎么样,即使他们自己才挨过印度皇家警察的打。在场的国大党干部或许还会过来对你晓之以理,和你解释英国食盐税法的残酷,因为甘地的运动真的是个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也就是说,“一群示威群众,抓到了一个立场对立的人,打伤、打死他的几率有多大?”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是0的话,纳粹就是10。
其他的社会运动一般会在这两者之间。付国豪被殴打,已经发展到了非法禁锢的阶段,但在场的洋大人仍然能控制群众施暴(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后警察还是能救付出来,说明示威者还是没有完全丧失理智,我们可以假设他被害的几率为6。
数值不用太精确,用直觉即可。当然可以搜集更多的数据、资料,甚至可以亲自去实验(不推荐),来让自己的判断更有依据。
这样就好办了,我们突然发现自己掌握了一个工具,可以用一个数值来量化一个群众运动的“暴力值”,就叫它“付国豪指数”吧。
我们每个个体,生在“凛冬将至”的二十一世纪初,作为吃瓜群众,围观群众,不明真相的群众,生活在一个宣传的时代,随时会被带有各种倾向性的信息源轰炸,我们可能需要对发生在世界各角落的各种运动作出判断,而我们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囿于我们自己的成见和立场,一厢情愿地同情这个,反对那个。
这时候,我们不妨带入一下陷入敌对的民众中,意见相反的倒霉蛋,通过估算“自己”被害的几率,来判断一场运动真正的暴力值。我相信,如果你追着新闻看了十天半个月,你被动得到的信息足够支撑你的直觉做出大致准确的判断(只是之前被你自己的立场蒙蔽了)。
如果我们支持的某个群体,其“付国豪指数”其实高于你能接受的值,(或者说反对的那个群体,其实“付国豪指数”很低),那我们就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对这场运动的态度了。
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排除自身成见,和运动组织者的口号对自己的作用,看到这场运动对社会真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