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行
才到大理去旅行,又奔西藏洗心灵。
小书架前忙拍照,咖啡店里悟人生。
纳兰容若是最爱,仓央嘉措也钟情。
吟诗只念林徽因,开口必谈张爱玲。
短发红裙帆布鞋,佛珠相机金刚经。
生性凉薄苦呻吟,岁月静好享安宁。
匆匆流年写鸡汤,夜夜殇怀唱古风。
悲伤逆流已成河,四十五度望天空。
你若安好还得了?此间少年病不轻。
三毛看了想打人,荷西知道已发疯。
寄语天下老司机,飙车莫约伪文青。
我不认为那些看过几本书,写过几本书,或者认识几个写书的人,就把自己归入某个圈子的一部分的人是“文艺X年”。他们,比如说一些回答提到的名人,是圈子中年、圈子老年,几十年前是圈子青年或者向往圈子青年。
是的,他们的圈子和文艺相关,可以叫文艺圈青年。但是,另一个语境的“文艺青年”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有交集,内涵各异。
我也不认为具备油腻、矫情、抒情癖特征的人就是文艺青年。显然的,人人都可能有病,有病的人就是有病,跟他属于什么人没关系。当然,还是希望大家健康。
“文艺青年”是和“二比青年”并列的定义,不需要很高的门槛和逼格,不需要夸夸其谈干过某某事或某某人,只表示一种人生态度:
逃避。
逃避,不是因为看不见现实世界。是因为看见了,看得很清楚,不喜欢。所以要编织一张网把自己的精神人格埋伏进去,文艺,仅仅是一种编织材料。
有的人也用别的材料,音乐、漫画、电子游戏,没关系,都行。
而且,总的来说,文青不完全等于煞笔。
诗里的远方才是远方,现实中的远方只是换了个地名的当下。如果到了远方,要么假装还在诗里,要么写诗构筑新的远方。这就是为什么文青总是在路上;肉体上、精神上、肉体上本质也是为了精神上,在路上。因为一旦驻足太久,就会揭穿自己编造的网。
我们不是煞笔,不是等到老了才知道这点。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只是年轻时,我们欺骗自己还不熟练。
生涩,除了沙口,是一种很糟糕的体验。当你开始怀念生涩,一定是因为活得太TM腻了。
文艺青年老了后,会和所有青年老了后一样,会腻,会厌烦草自己竟然草得那么熟练,会怀念生涩。人老了都会如此,彼此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谓文青,半生假装出走,归来假装少年。一生寻找不存在的精神摇篮。出发时就知道不存在,到如今果然找不到,然而也只有继续找下去了。
世界毕竟是唯物的,逃避虚伪本身就是一种虚伪。
最后怎么样了?
就是这样,还是那样,然而毕竟变成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