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号称参加淞沪会战,淞沪会战都打完了,滇军才走到湖南。
动不动就谁谁谁生病了,全军要暂停行军。
而此时,“川军”系杨森的20军都已经在上海与日军血战连场了。
要知道杨森部是从贵州出发的。
有人提到李家钰,李家钰撤退是坐着滑杆走的,遇到小股日军,一个警卫团就溃散了。
为什么说是小股日军?
因为后来重金招募敢死队员,就5个人就夺回了李家钰将军的遗体。
如果5个敢死队员就能在几百日军包围下夺回李家钰的遗体,那么日本人早就被赶出中国了。
你觉得中央军经常逃跑是因为教科书把这些事都写出来了,比如兰封黄杰,桂永清跑路啊,平汉线刘峙跑路啊,豫中蒋鼎文汤恩伯跑路啊,教科书上也讲了滕王铭章的坚守,台儿庄孙连仲的拼命,张自忠枣宜的壮烈。但教科书没有提汤恩伯在南口拼命的时候张家口刘汝明逃跑了;杨森在上海打的很好,可是其他的川军在山西,山东和广德都是一触即溃,当然王铭章师长还是尽了责的;桂军在上海和黄梅广济以后基本是望风而逃,桂南会战第五军和第二军在拼命桂军在打滑头仗,桂柳会战更是在桂平坐视粤军死战袖手旁观;日军打进滇西的时候顶上去的是中央军,龙公子带着滇军跑的比兔子还快。闫老西退到克难坡后直接和日军签和平协议。冈村宁次战后明确说正面战场主力是中央军可不是胡说八道,国军中也就是中央军抵抗意志还算坚决。地方军阀?没投降就是好样的。
这个就是KMT政学系大佬杨永泰(可以看作校长的智囊,凯申的郭嘉)给校长出的主意,见死不救,保存实力。让地方军阀和敌人去作战,打死军阀平内乱,打死敌人平外寇。 这种方法才能够保证在4.12之后,在基层组织溃散的情况下,用传统帝王术帮KMT完成中央集权。
所以蒋军的作战,通常有一定的套路,一线阵地上有杂牌部队顶着前面,一旦开打,蒋军嫡系部队会马上卡住杂牌部队的退路,逼着杂牌回头跟敌人死拼。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坦克,重炮支援一下杂牌。一旦敌军成了强弩之末,嫡系蒋军再趁机出动,收割战果。
看不清这种套路的,就会拼光了老本,然后被取消番号,挂职闲居(贵州军阀王家烈),张学良后来在西北剿G不成,连失3个精锐师,不仅得不到补充,还被取消番号(校长后来亲自飞到西安督战,逼少帅出阵,少帅也不想当光杆司令,才有西安事变 )。
所以蒋军嫡系屡屡干出坑队友,卖队友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人家本来就是奉旨撤退,奉旨坑人,这才是蒋家的忠臣。 这套方法也成功的让蒋记民国消化了云贵川地区(大后方,本来这些地方都是属于川滇黔军阀的地盘,校长的话,在包邮区还能一言九鼎,到了何健的两湖地区就打个对折,到川滇一带,基本上听不听完全看当地军阀心情如何)。
如果是中古社会,杨永泰的建议不失为一条妙计。可惜在组织上遇上降维打击的对手,摸准了这种套路,就很容易被各个击破(解放上海时,汤恩伯故技重施,PLA先打垮蒋军嫡系,副司令刘昌义为首的杂牌,不仅不支援嫡系,相反还消极避战,蒋军嫡系溃灭,刘昌义拒绝了汤恩伯破坏城市的命令,宣布起义) 。
以滇军、桂军、粤军、晋军和西北军为例,所谓的地方军阀很多原本反而是辛亥革命以来的革命中坚力量,而石田介雄的所谓中央军,有相当一部分是北洋军直接拿来用的。
中央军逃跑一个原因往好了说是有被迫害妄想症。日军一针对,就在想是不是“政治攻势”、“专打中央部队”,于是先撤,把友邻坑了还理直气壮。
1944年5月10日,胡宗南日记记载,正兵败如山倒的汤恩伯在电话中对胡说,此次兵败,日军只打中央军,故意不打杂牌是重要原因:
今日局势,一师一军,不能挽回局面。而兄部陆续东调,此取败之道也。职此次最大吃亏为到处固守,兵力分散,因之一临大敌,手中无兵,无以求得辉煌战果。如能以两军守洛阳,其他各点皆不必守,掌握各军,与敌周旋,应战而不决战,则士气必佳,而胜利有望也。……又敌专打中央部队,而不打孙蔚如、李家钰等等,其政治意义可知矣。
然话音刚落,汤副长官所谓“日军不打”的李家钰断后殉国。国府褒扬令指出:
陆军上将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器识英毅,优娴韬略,早隶戎行,治军严整,由师旅长洊领军符。绥靖地方,具著勋勚。抗战军兴,奉命出川,转战晋豫,戍守要区。挫敌筹防,忠勤弥励。此次中原会战,督部急赴前锋,喋血兼旬,竟以身殉,为国成仁,深堪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卹,并入祀忠烈祠。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用旌壮烈而示来兹。此令。
即有此心态,汤副长官自然转进如风,甚至不止一次不顾 蒋公命令先逃。1944年8月6日,军统张严佛呈《中原战役检讨》指出:
此次豫省作战,因一战区长官部及汤副长官部之指挥不能统一,影响作战甚大。 至许昌失守,敌主力由临汝迂回洛阳,并已迫近龙门。 委员长命汤副长官亲赴登封指挥作战,惟以登封为突出地区,故未见实现。 后转赴嵩县坐镇,十三、八十五、二十九等军抚龙门敌背,会师洛阳,亦未遵行。 最后上峰又饬命十三、八十五、二十九军由嵩县推进伊川、宜阳,与十四军衔接,亦未见开到,致使防线漏一大空隙,被敌得获合围洛阳,并分兵认定长官部所在地,深入追击。 至长官部转进卢氏,命二十九军扼守嵩县至卢氏之通路,但当时因该军溃败不全,军师长对所部失却控制力量,故亦未能实行,给敌人长驱直入之机会。致使蒋长官与汤副长官指挥机构无喘息听取各方情况,做判断指示之时间。乃形成部队各自行动,奔溃不可收拾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