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感觉软音源相较于实录音频更难混音? 第1页

  

user avatar   molh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确实是这样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个感觉,简单来说就是实录的东西“能量”很大。

用实录和软音源的弦乐举个例子好了。实录的弦乐,哪怕只录一轨solo小提琴,即使是混在大编制的midi管弦里,也会非常容易凸显出来,并且能够提升整个第一小提琴声部的质感,就一轨实录比你叠十几轨音源有用多了,能量非常大。而且通常实录的东西你可以选择麦的远近,可以选择比音源更近的麦克风位置,录出来的东西会非常清晰,让人觉得“解析度”很高。

而软音源就像@张毅非老师说的一样,很多音源都是经过了“预混音”的,虽然预混音能够让音源的质感听起来很好,但是可适用范围也变窄了。就比如你很难用好莱坞,CSS,喷火这些做出小编制室内乐,或是日系管弦的感觉来,因为这类商业音源不调试直接用的话,永远一股大片味儿。但是并不是所有曲子都需要好莱坞大片味的,尤其是很多艺术性的曲子,通常都是要往室内乐那个方向写作和混音的,这种时候用软音源反而就很乏力。再一个就是,因为软音源本身“不够真实”,所以在录音和预混音阶段,都主要还是以突出音色的群感和场感为主,尽量弱化一些容易暴露细节问题的近场感,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好莱坞,CSS,喷火这些,哪怕你把reverb关了,只开close麦,也还是能感觉到有比较明显的房混,甚至是厅混(比如Cinematic Strings)。而且作为采样音色的通病,软音源哪怕有专门写过针对legato和release之类的脚本,这些音符连接,音符结束的地方也依然不可能有真实乐器那么自然。就比如实录弦乐的时候,很多快速跑动的句子听起来就非常清楚和自然,但是用软音源做,听起来就是“糊成一片的”,有时候甚至还需要叠一个spic的attack强调音头,但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因为这这那那的原因,音源听起来总是没有实录“解析度”高的,所以混音的时候也一般是扬长避短,往突出音源的群感和场感那个方向做,让声音远一点。

但是能量大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能极大地提升质感,坏处就是很难处理平衡,这个平衡不仅仅是音量和频段上的平衡,也是乐器解析度和人性化上的平衡。说个亲身经历,比如你录弦乐,只有cello是真的,那么伱其他的violin I,Violin II和贝斯这些,是很难通过软音源做到能与实录弦乐抗衡的,哪怕后者音量比前者强6db,听起来也还是前者更明显,这种时候就很头疼,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其他东西也实录了,这样听起来整体的能量才比较平衡,也比较融洽。


user avatar   zhang-yi-fei-32-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可能的因素:

1,演奏方面,先假设演奏员经验足够技术足够,那么实录乐器在演奏的时候,演奏家本身就会跟着音乐里其他部分的情绪、音色等等方面做出实时的反馈,不会故意明显听起来就闷了还弹的更闷、明显听起来就跳出来了还弹的更大力,之类的低级错误,所以演奏出来的东西是很容易融合进去的;而midi做的假乐器即使现在音源技术已经进步了很多,还是无法做到那么细腻的音色变化,而且用midi键盘去控制非键盘类的乐器还是会有点不够直接,会没有那种原生的反馈感,即使后期可以修细节但也还是和直接人琴一体弹出来的感觉有点落差,所以类似贝斯、吉他、弦乐、铜管这些不同力度、不同手法可以演奏出变化多端音色的乐器,用midi来做还是会相对难以融合,非常考验制作功力。

以及你说的掩蔽效应,往往原因是乐器之间的频率没有分配好,编曲的锅,但录真乐器的时候,演奏员如果对声音够敏锐,他会不自觉的帮你规避掉一些这个问题,比如你吉他的低音弦和贝斯走在了同一个音区,你用midi做的时候可能就直接做下去了,也没管,混音发现两个放在一起贝斯听不清楚了;但你录真乐器的时候,吉他演奏员可能会下意识的把低音弦的演奏力度减轻,甚至随手帮你改成一个高把位和弦,就把频率空间让出来了,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可能的。

2,音源的采样它必须兼顾很多种用途、很多种情况,所以它就必须保留非常足够的信息,比如能立体声就不单声道、能录厚一点就不能录的薄,不然就会影响它的使用范围,转而就会影响它的销量;而你为了这首歌来录一轨乐器,你就可以很针对性的去选择录音的设备、方法,录宽录窄录薄录厚录近录远都随便你,即使是经验不那么够丰富的人去录音,他直觉上也会选用相对适合的方式去录(除非他真的听都不听,闷着头就录)

3,音源采样完后,厂商往往会预处理(或者在采样过程中),简单说就是先帮你稍微混过了,处理的幅度每个厂牌的理念不一样,有些会保留相对接近直接录下来的样子,有些则会处理的很夸张,以鼓为例,前者比如BFD,后者比如steven slate drums。预处理的目的有些时候是为了减少使用者的负担(比如编曲人未必每一个都很会混真鼓,所以BFD很多编曲人都不爱用,嫌麻烦还调不好)有些时候是为了提高卖相(演示曲一听,哇牛B,好真实好好听,买,买下来一用,诶没有可调空间了什么都固化了……适用面很窄,后悔……以上场景常出现在钢琴和弦乐音源)总之这个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总结一下就是音源为了更好的曲风兼容性或更好的卖相,所以往往不会完美适合某个单一作品,而你录真乐器却绝对可以完美匹配这个作品,融合度方面当然会有差别。

but!!!这一切都建立在:乐手够好、录音师合格的前提下。

乐手很糟糕的时候你可以体会一下,真录绝对绝对比音源难混,你见过每一声军鼓音色都不同的鼓录音吗?除了trigger换采样之外还有什么辙?……根本就没法做任何的压缩和EQ……那鼓之外的其他乐器没法换采样如果没录好就更悲剧了,有些automation画出花都弥补不了……录音师技术不行的情况下也是,比如录个鼓、录个钢琴、录个弦乐群,几个话筒之间相位乱七八糟,根本没法往一起放,一放就梳状滤波,混音你就头痛去吧……

最后,其实编曲时候如果多花点心思花点时间去选音色、调音色、并且尽量合理的分配好乐器之间的频率,画好每个乐器的表情、检查好每一个音的力度,往往也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当你音色选的超级无敌合适、并且编曲时候midi做的很细、每个轨道都很完美的时候,融合度应该不会是个问题。

不知道以上分析是否和题主问的情况一致,有理解错误的话欢迎评论区继续探讨ww




  

相关话题

  编曲时,鼓点的音高是如何处理的? 
  为什么流行音乐的混音会是越来越干? 
  请问要想提升歌曲响度,是在混音中完成的,还是通过母带加压限完成的? 
  Cubase混音如何进行相位校正? 
  游戏策划应该如何和音乐制作沟通? 
  为什么音响发烧友没有因为对声音的高要求而去搞音乐制作或者创作的? 
  在皇后乐队那个时代录音室是怎么做混响效果和声场效果的啊? 
  中国为什么鲜有知名的音乐制作人? 
  为什么流行音乐的混音会是越来越干? 
  为什么听音乐软件里大多数对音乐的评论都和音乐本身没什么关系? 

前一个讨论
音乐剧的唱法是哪一种?
下一个讨论
《哪吒之魔童降世》会不会把中国动画重新带上曾经的巅峰?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