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想看的是《破案十二时辰》,那我觉得,4集就够了,每集3个时辰。
那如果你想看的是《张小敬十二时辰》,我觉得10集差不多,毕竟还要介绍张小敬的身份背景过去,剧情就是张小敬一呼百应,各种神兵天降,破案杀敌,最好再来段感情戏,满打满算十集差不多。
如果你想看《静安司十二时辰》那估计就要15-20集了,毕竟多了那么多人,少年老成但却内外受制的李必;人行自走搜索引擎徐宾;一心建功但却屡屡受挫的崔器;嘴上喊着我家祖上XXX但却胆小如鼠的姚汝能……
可惜,这部剧是《长安十二时辰》,不是《静安司十二时辰》,也不是《张小敬十二时辰》,更不是《破案十二时辰》。
既然是描绘当年的长安,那么时代背景、场景刻画、特写群像,节气习俗……都要展示出来,如果不展示出来,那么这部剧就担不起《长安十二时辰》这个题目,因为它也可以叫《京城十二时辰》《蜀地十二时辰》《金陵十二时辰》。
上至党派之争、下至逛街赏灯,事无巨细,件件展开。
上至太子右相,下至黑道妓女,无一遗漏,面面俱到。
这才是《长安十二时辰》想要告诉你的,它不是为了告诉你,张小敬有多牛,破案有多厉害;那是《神探狄仁杰》
也不是为了告诉你静安司有少牛人,卧虎藏龙,那是《锦衣卫》;
当然,也不是为了反映勾心斗角的“党派之争”,那是《人民的名义》
《长安》,是一部以上元节为背景,抓狼卫破案为引子,党派之争为主线,细细勾画了这一天内长安大大小小、事无巨细的长安城的电视剧!
如今,电视剧已经放出了23集,在这23集中,每一个人物,我说的是每一个!你细细回想起来,形象都无比丰满!
如果《长安》只有10集,那我来告诉你会拍成什么样,人物会如何刻画:
张小敬:一个嫉恶如仇的长安刑警
李必:一个少年老成的幕后军师
徐宾:一个兢兢业业的大数据专家
狼卫:一群被人利用的乌合之众
右相:反派之一,与太子争权
太子:没啥势力,要李必帮忙做事
崔器:铁憨憨一个,空有一身蛮力
龙波:反社会的炸弹狂徒
皇上:只会吃喝玩乐,昏君一个
当然,除了以上主角和出场较多的人物外,还有这些小配角:
鱼肠:高级杀手,没啥特色
姚汝能:胆小如鼠的跟班
静安司员工:一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人
……
是的,如果《长安十二时辰》只有10集,那么大概率会拍成这样,故事紧凑悬疑,张小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捣破狼卫大阴谋,拯救长安于水火。
故事拍的爽,观众看得开心,一群粉丝在微博上刷着“张小敬好勇!”“李必好帅!”皆大欢喜,多年以后观众回想起来,大概率会说:“长安十二时辰拍的挺不错的,故事紧凑,情节优秀。”
但是,在看完23集后,你真的认为上述的人物刻画是完全正确的么?
按照现在的走势,几年以后,很多观众会说:“《长安》这部剧,终结了一个时代,开创了一个时代。”
年少时,我看《教父》,大概看了30分钟就看不下去了,当时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节奏缓慢,又没有特效动作戏的电影,会被奉为“经典”。
可能现在让一些人看,《教父》的故事也就1小时就能拍完了,无非是黑道老大面临权利交接,被人暗杀后,小儿子奋起接过生意,杀掉反派。
但是,《教父》真正想刻画的不是权力交接这个过程有多么凶险,而是刻画了黑手党一家子的故事,从时代背景、人物刻画、剧情对话等等方面,把一个真真切切的黑道家族,摆在了你的面前。
许多导演看完才知道,哦,原来牛逼黑帮家族都是要这么拍的,镜头都是这么用的,人物都是要这样刻画的。
所以,你才会看到后续很多经典的黑帮电影,包括那部被无数人追捧的《无间道2》。
《长安》同理,许多导演看完会知道,哦!原来拍一部好的古装片是要讲究这些的,原来群像刻画是要这样的。
同样,观众也会对比,在珠玉之前,观众感觉看什么古装片都一样,什么古装片叫皇帝都叫“皇上”,什么古装片叫上级都叫“大人”。
但在《长安》之后,他们会明白,原来这个朝代是这样的,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这个朝代的人会有这些习俗……
一传十、十传百,观众会渐渐明白,什么样的古装剧是好剧,正如近两年粉丝电影不再大行其道,国产经典电影层出不穷。因为观众明白了,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
这需要一个引子,一个契机,观众通常不会自己去研究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只有你把好的东西、精美细心的东西放到他面前时,他才能明白,哦!这个东西比我之前看到的都要好。
《长安》终结的,是网剧粗制滥造的一代,开启的,是精品大投资网剧的时代。
正如《人民的名义》之后,我们看到了《破冰行动》,《长安》之后,我期待看到属于网剧时代的《大明王朝》。
所以,你明白了《长安》为啥要拍那么多集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