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只想问土豆一个问题,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拥有成年男人灵魂的消炎药跑去摸遍不超过10岁的萧薰儿全身,还美其名曰温养经脉的时候。
那个叫萧影的保镖在哪?
他知不知道消炎药已经把他家小姐全身该摸的不该摸的都摸遍了?
萧薰儿古族血脉,上来就半觉醒金帝焚天炎,用得着你消炎药温养经脉吗?
至少我看土豆写出这一段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这样的。
好像前两天看新闻猥亵甚至qj未成年女生可以死刑。
重点原因是《斗破苍穹》成为了一个靶子。
《斗破苍穹》是在2009年开始连载,当年网文还在被人人喊打,属于“文学圈”歧视链的最底层。
不仅正统文学歧视你,就连商业文学也歧视你。
当然,最没有歧视链的应该是网文圈混“纯文学”那一块的。
我最开始就是混网文“纯文学”那一块的,在一个可能会勾起老文青久远记忆的网站——榕树下。
提到这个网站,可能就暴露了我的年龄。当年足可媲美起点的存在,如今早就没落到无人听闻。
安妮宝贝、沧月、树下野狐,甚至颇有争议的韩寒、郭敬明也在榕树下混过。
那一批混纯文学(包括我在内)的“倒台”之后,大众眼里的网络文学,渐渐就完全变成了如今的网络小说。
网络文学是一个大杂烩,既出过《搜神记》、《亵渎》》、《风姿物语》、《诛仙》这样的精品,也出了不少《金陵岂是池中物》之类的特殊颜色的集大成作品,当然还有诸如《朱颜血》这样的猎奇作品。当然,还有一些特别的禁书,诸如一本偏硬科幻类的,在没有动物(植物也没有?)的世界,吃人(女人)文明的故事。而且关于吃,还玩起了各种花样,女性被彻底洗脑,甘愿被花样吃。虽然书本身有着一定的水平,但足可颠覆三观。
具体书名想不起来了,有人想起评论区可以告知一下。(经评论区一位朋友的提醒,确定这本书叫作《星汉帝国》)
相比起那些奇奇怪怪的书,《斗破苍穹》是绝对清流之中的清流。
总之,就是在黄、暴、猎奇的大环境之下,整个网文环境,就完全给人一种极其低下的第一印象。乃至于净网多年,广大网络作家风声鹤唳、起点精品网文越来越多的今天,这个观念依旧没有改变。
2009年,还是大众对网文人人喊打的时代,那时候唐家三少还没有进入作协,更是没有成为人大代表,《斗破苍穹》的火爆直接令它成了一个靶子。基本上扯到任何网文的缺点,都可以扯一扯《斗破苍穹》,不管有的没有的,都可以拿《斗破苍穹》说事。虽然大部分人,是存在偏见或者不喜欢,但同样也存在一些眼红的人。
绝对没有多少人回去细想(甚至包括看过的人),《斗破苍穹》到底有着那些优缺点。
《斗破苍穹》之类的无线小白文,要谈文学价值,不说和传统文学的比,哪怕和起点那些老白文想必也是远远不可比的。
随便拉出蛤蟆、香蕉、跳舞的书,要谈文学性,《斗破苍穹》也是根本不可比的。
但网络文学的本质,终究是商业文学。
这个性质本身就和文学性有着一定的对立性,但令人可笑的是,同样的是商业文学的一些群体,诸如一些烂俗的青春言情,狗血的都市套路故事,同样歧视着网文圈。
可以想象琼瑶和金庸互相歧视吗?
金庸作为商业文学一个时代的泰斗式人物,是典型的名利双收。恐怕不少人都已经忘了,在武侠小说刚刚出来的时候,也是站在小说歧视链的最低端,比起明清时期的商业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之类,简直落到了尘埃里去。甚至刚开始的地位,也不如张恨水之类的蝴蝶鸳鸯派。
好了,最后回到问题本身,再谈一谈《斗破苍穹》。
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文笔应该是很差的,不过后期应该经过了校对和精修。所以,文笔上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这本书的可取之处,大约有三点:
节奏感。关于故事节奏,高潮起伏,环环相扣,凡是写过小说的人,心里应该都有一定的数。知道节奏为何物的,看了《斗破苍穹》,应该都会惊叹天蚕土豆的天才。他对节奏的掌握和悟性,恐怕是一些作者练笔十年都不一定能够悟透的。
细腻的情感和情绪刻画。这是读者代入感来源的根本,《斗破苍穹》的大火,引起了一大波的跟风,甚至形成了退婚流这个流派。但为什么很多作品根本写不出《斗破苍穹》开场那般的精彩?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细节的刻画。题主喜欢斗破前半部分的关键,细节的功劳功不可没。
热血,连续不断的爽点,精彩的故事。至少沾了热血二字,就足以让无数小青年去追读,在有好的节奏感和不错的代入感之后,有精彩的故事剧情作为支撑,然后不停有爽点抛出诱饵,自然会有大量的读者跟读。
而《斗破苍穹》作为小白文的现象级作品,在我所举例的三个方面都堪称典范。
但同时也因为热血、爽点,以及故事核的限制,它的受众主要是小白,老白群体要么在多年前看过,要么根本看不下去。
在小白、老白差异逐渐拉大的今天,不说传统文学和网文,就连网文内部也是存在歧视链的。但歧视链,本身就在生活之中比比皆是,例如,看历史正剧的必然会有人歧视看青春言情剧的。
关于差评如潮的根本,在于以下一些方面:
因为《斗破苍穹》的现象级火爆,一些小青年不理智的极端追捧甚至崇拜。甚至一些小青年认知偏狭,三观尚未成熟的时候,直接把《斗破苍穹》和四大名著之类的经典对比,或者和早就经过了至少数十年时间沉淀的金庸作品要比高下。甚至为了抬高《斗破苍穹》,然后要打压后者,那自然给《斗破苍穹》招黑。原本一些路人还觉得《斗破苍穹》在打发时间的时候可以随便看看,聊胜于无,但在看到此番言论之后,恐怕回应的也只能是“垃圾”二字了。
当然,因为《斗破苍穹》的火爆,并不排除一些路人自然而然拿来和经典对比的可能。人都有逆反心理,觉得《斗破苍穹》写得也就那样,一点营养都没有。比起我喜欢的某某传统作家,简直是天上和地下,那位作家的书都没有大卖,为什么《斗破苍穹》能如此大卖?简直是人心不古。
人一较真起来,往往就忘了小白文之类的网文,是纯粹的消遣读物。任何评价范畴都不会超出“消遣”二字。非得从文学的角度去批判本身就属于纯文学范畴之外的东西,要么是看不清楚事实,要么是一群犟牛。
当然,也会存在一些眼红病的人,为黑而黑。主要是指那些本身是小白文受众,同时也看,甚至看过《斗破苍穹》,甚至看得津津有味,但还要去黑。
至于题主想要找同感,恐怕在知乎是很难找到的。不过你可以去百度贴吧之类的,尤其是中学生相关的贴吧,认同感至少70%以上。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
许多类似的游戏,总希望用种种的道德悖论让大家对统治者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剥削我24小时工作都是迫不得已,原来让我的孩子去冒险工作是迫不得已,原来他派我们去送死是在下一盘大棋………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感谢寒霜朋克,感谢11bit,让我们在这个游戏中明白了,其实没有什么大棋,
小人们被冻死,被饿死,被抛弃,绝望的呼喊,愤怒的抱怨,甚至怒而破坏、叛乱,
都只是因为你菜!
原来,我们本可以让我们的人民,有饭吃,不受冻,勇于探索,积极乐观,活的,像个人一样。
我们本可以做到,我们本就应该做到。
领导者们,本就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