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可以解释为招待也可以理解为对待,待见可以理解为招待或给个过得去的脸色对待。
举例:我吃狗肉时不待见爱狗人士教育我。
Hi-Fi是High Fidelity的缩写,直译“高保真”。这个以客观测试指标为主要依据,在9102年门槛很低。
举例:某宝20多块的耳机标注“高保真”很多年了,有的还包退换。
发烧,发烧是病症,这个不举例了。
组合起来是:
作为一个普通高保真病症的友人,为什么在某个论坛上这么不受到他人过得去的脸色对待?
回答:
很好解决,有病治病。
举例:本人求医问药多年,基本痊愈。
建议:
偶发性抽风时,回顾一下麦文学作品;偶发性升温时,提出问题或私聊骚扰一下麦文学;偶发性高烧时,多看几个外文购物网站树立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国产的让人发烧的当然也有,如:某某某某…,正确看待大数据,自己保持冷静。
谢邀。关注这个问题比较久了。年底了(春节),回答一下。
本回答全称高能,毕竟你要是我,天天被这群人骂,你心里也不会好过到哪里。
你跺你也麻。
发烧友,确切的说是一部分发烧友,我就以“老烧”代称。
这些设计了无数经典畅销产品,亦或是HiEnd产品的音箱与耳机的声学专家和从事职业主观调音的声学系统专家,当听到Audiophile几乎所有人都表现的相当激动。
Sean Olive和Floyd Toole已经通过数十年的实验证明了参数和人类听感是存在联系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Sean Olive的耳机曲线。对声音主观评价的不确定性只是发烧友的观点。而发烧的本质是一种精神疾病。
——高级声学工程师、声学博士
可耻的是,这个行业相当大的一部分依赖于消费者的胡说八道,遗憾的事,他们只擅长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应该鼓励人们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
——扬声器研发工程师
上个月在苏州跟一位30多年经验的专业调音宗师聊天,我说我不喜欢耳机,因为耳机没有Soundstage(舞台范围)。大师说他也不喜欢耳机,很多声音都在耳边和头里,没有明确的距离定位。我又说,我跟耳机发烧友说过耳机和音箱声场(空间印象)的差别,结果被一些老烧骂的很惨。大师直言,1000美金给了发烧友想象力,让他们想象出来耳机是有Soundstage的。
还有一个很有钱的老烧找一个几十年音箱设计经验的声学专家讲解如何发烧,结果专家直接就被吓跑了的操作。。。
再联想前段时间两个声学教授在音响发烧群被逼退群。其实我们可以大致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
如果只是你玩你的。
我讲我的。
开心就好,井水不犯河水。没人会莫名去鄙视别人。
某声学和心理声学大佬说得好:没有必要去和一些发烧友的幻觉争吵。
问题在于,老烧总是喜欢指点江山。
总是有老烧觉得,买了几个发烧器材,耳朵就是金耳朵了。或者玩了很多年,就是金耳朵了。
买了比赛用的跑鞋就能成为百米冠军吗?
买了玩家国度就能成为电竞高手吗?
买了施坦威就能成为音乐家了吗?
买了舒尔麦克风就能成为歌手吗?
如果老烧只是说说主观上的一些听感也就作罢,毕竟你自己的主观感受但是总是要搞一些玄学理论并且还要别人去相信,又没有任何科学实验去验证。
完全无视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声学和心理声学理论。
——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手册作者 英国剑桥大学Douglas Self
如果老烧只是自己玩自己这一套,没人会去讨厌你,关键在于你总拿这些完全胡说八道的东西,去骂从业者不懂。
这种行为就好比看了几本武侠小说,就去职业拳击比赛去卖弄挑衅。
记得之前看到有别人说过,HiFi行业是少有的外行追着内行打的行业。而且是追着打。劣币驱逐良币。我之前也有相关再在这个专栏邀请几个专家写几篇科普文章。但是他们纷纷表示,不想被骂或者不想把时间精力浪费在傻逼上。(没错,原话就是如此)
更让人无语的是,一些老烧和部分kol的令人窒息的逻辑,这一点其实我一直以来不怎么想讲,不过既然说到这里了,不妨简单讲两个常见的神逻辑。
第一就是我无数次想吐槽的
这个神逻辑是我最常见到的驳斥频响曲线的所谓论据,几乎每一个大V和kol经常引以为据。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这句话的问题所在?
如果一件事物同时受多个因素影响,应该使用ANOVA也就是方差分析判断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这是很常见的数学方法。(我最近正在写一篇长篇文章关于心理声学以及常见的分析方法,敬请期待)
ANOVA等方法研究此类心理声学问题的实验有很多。结论也很明确。频响曲线是唯一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而且占比很高。到底是频响曲线相似的耳机区别大,还是THD曲线相似的耳机区别大,这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
还有另外一个我最常见到的逻辑诡辩
“既然所有设备都没法做到100%的还原,所以客观还原没意义“
这就好比,既然大家都没法成为世界首富,所以赚钱没意义,所以所有人拥有的财富是一样的。既然所有人都没有考满分,所以考试没意义,所以所有人的分数是一样的。
以及“ABX测试听不出区别,但是这只是证明声音上没有区别,但不代表感受不到冷暖”
你都无法通过ABX测试证明你能感受到区别,你有事怎么感受到冷暖的?
类似的逻辑问题实在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讽刺的是,说做你正在用的耳机音箱的设计师本人是聋子。主客观评价是业内最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但老烧们只要看到有数据,就开始骂别人是唯数据论,是聋子。数据对于任何音箱耳机都是最基础的指标。很多人甚至连箱体如何设计,TS参数之类的基础概念都不懂,天天嘲笑别人看参数。之前有同行跟我说,如果我这种专门做主观调音的都被骂科学家、唯数据论,那他算什么?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被骂就像智商遭到了侮辱。
主观评价也有主观评价的标准,连最基本的听音可重复性和正确率都达不到,听觉记忆能力几乎为零,对什么是声场(空间印象)完全不了解,或者只是自认为自己了解了。还去一耳朵区别一耳朵提升。
这些声学专家也好,声学系统专家也好,凡是出点名的,基本都被一些老烧和kol骂的不轻。连Sean Olive和Floyd Toole都被骂了一辈子,就别说其他人了。被既不懂听音,也没基本听音能力,更不知道一些基本的声学常识却觉得自己特别懂得老烧骂,当他们听到Audiophile这个词情绪激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当你试图反驳老烧,他们又会说你这是反对发烧,否认HiFi。老烧把自己等同于HiFi发烧。
真正该被反对的是借着发烧名义弄出各种玄学概念和顽固不化、人身攻击、自欺欺人的人。
真正祸害整个行业的人,恰恰是把这个行业弄得不透明、乌烟瘴气的人。
活力?别逗了。音频作为一种爱好正在消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音频本身。就现实世界而言,Hi-End音箱已经失去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声誉,因为它断然拒绝使用基本的公正的控制措施(例如双盲听测试)。而这种拒绝成为了理性的人无休无止的讥讽和嘲笑的源头,这也是我感到无限尴尬的源头,因为是我的拥趸者造成了这样混乱的局面,而我本人难辞其咎。郑重声明:我从来没有说过测量结果不重要。我说的是(而且经常是这样说),他们并不总是讲述整个故事。不完全一样。
Stereophile杂志创始人兼CEO J.Gordon Holt在2007年接受采访时如是说。J.Gordon Holt于2009年病逝。而这更像是对主观主义者的临终遗言。
还有一些令人讨厌的老烧,喜欢撒泼打滚和文字狱,一边跟你说只相信耳朵,一边跟你说不能只看频响曲线,还要看瀑布图,瀑布图比频响更重要。我就在想了,你不是只相信耳朵吗?为什么还要看瀑布图?还有一堆靠断章取义来反驳你,以及对人不对事的。
如果你是我的话,如果你是我们的话,你觉得为啥这样还要待见老烧?
科学是可以证伪的,但需要的是反面的证据,而不是反面的意见。
所以说最后想问题主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判断你的设备带来了一步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