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号车评中心的节目,只要是涉及长城、WEY、大众、本田、讴歌这几个品牌以及所有电动车,那基本上就是“傲慢与偏见”教科书般的展示,以及大型双标现场。当然在测评其他品牌的车型时也有类似的问题,但程度小了很多。而且节目制作水平真的是不太行,视频剪辑的一点儿冲击力也没有,大段的时间都是一个机位到底,就是主持人在车辆前面大段大段的念台词,真的是极其乏味。
对于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汽车测评类节目,只要是观众没付费观赏的其本质就是广告片,车评人也是人也得养家糊口,谁掏钱就给谁办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务规则,车厂给车评人钱,车评人替车厂做广告,我不觉得这有啥问题,只要不涉及虚假宣传,那这在公德私德方面都没什么可指摘的。
收车厂钱的车评人确实有可能说的并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反过来说没收钱凭啥就得说真情实感?退一步说,车评人的真情实感难道就是事物的客观面貌吗?不收钱只能保证“第三方”,但保证不了中立和客观。
事实上我觉得观众们就不应该奢望在不掏钱的情况下能通过看车评人的节目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消费建议,这种心态本身就有问题,都是成年人“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不应该不懂。
TG、TGT或者说大猩猩、船长、鼹鼠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能给观众提供啥好的消费建议(恰恰相反如果你按照他们的消费建议去买车多半可能会掉坑里),他们成功是因为他们的节目足够好看、富有娱乐性,他们的节目中无论是视频制作、剪辑还是节目编排、场景、道具都极为精良,让观众赏心悦目乐在其中。国内的车评节目想要发展的好,应该更加专注于娱乐性。在专业性方面车评人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工程师,关于车辆评价是有专门的工程师团队去做对标报告的(有的是厂方自己的工程师团队做的,也有委托第三方测试机构做得),这些对标报告都是真材实料而且价格不菲的(按照对比的车型和项目不同,价格都是百万量级的),消费者想要获得有价值的消费建议还是众筹买个对标报告比看车评节目有用也实际的多。
一些内幕经验,你不如定位于某所专门院校。
然后打出的旗号是,有限招生,我和某位教授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