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不好就是教不好,扯到藏私就有点过了。
郭靖真要会藏私,早就跟襄阳玩断舍离了,还用把全部身家都赔在明知会破的城池里?
教不好是能力问题,藏私是品德问题。可以骂他能力不行,不能说他人不行。
下面是一条泾渭分明的分割线↓
这个问题的结论是,如果杨过只从郭靖这里学东西,那他顶多成一流,成不了宗师级别。
问题关键不在郭靖教的好与坏。
而是每个宗师级别,都是从博采众长中成长起来的。
所谓博采众长,并不是学多种武功,而是可以经历不同的武学思维,然后打破对自己的局限,进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通天大路。
《一代宗师》里面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也是差不多的意思。有了不同的经历,对武学的体悟也就不同,对武功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
金庸在小说里,对这一点的表达很多。尤其是在《倚天屠龙记》。张无忌练完乾坤大挪移,然后看宋远桥和白眉鹰王打斗,心里想,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破绽。金庸打了个比喻,苍鹰见到狮子扑食,心想为什么不从上空扑下来,把握更大。以此来说明,张无忌练完乾坤大挪移之后,眼光已经不同了。
在此之前,张无忌虽然内功开挂,但是根本不是灭绝师太的对手。灭绝师太虽然打不死他,但可以把他玩得团团转。在此之后,张无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乾坤大挪移并没有增加张无忌的内力,只是给了他不同的使用方法。
郭靖很难给杨过带来这种转变。他表面上一丝不苟,但内里对武学的体悟很快,思维提升很快。但他很难跟别人讲出来,因为他以为自己是苦练得来的。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健身高手对小白说,你就练就行了,一直练,练透,就能有突破。
然后小白练一身伤病......
杨过跟郭靖不同,他虽然学得快,但是跟黄蓉一样,易学难精,需要有人给他思维上的提点。
曾经金轮法王跟他说,你光学别人的武功,那哪一种是你自己的。然后杨过就突破了,武功没长,但思维从此不一样了,奠定了以后自成一家的基础。
郭靖给不了这种指点。所以杨过需要师从不同的人,来经历不同的武学思维,帮助自己转变。
思维不变,死路一条。
这里有个反例,宋青书做了叛徒之后,跟俞莲舟对战,心里恐怖异常,不明白都是同样的武功,俞莲舟可以打得这么快。
这就是他跟俞莲舟之间的思维差异,他以为武当武功永远都要以静制动,以慢打快,以柔克刚。俞莲舟早就不是那个阶段了,没有快慢之分,能打死人就行了。
杨过经过那么多老师,最终才自成一家。要是他在郭靖手下,做不到这种成就。
但是怎么着也比郭芙他们强,毕竟天赋在那里。郭靖没教出好学生,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没遇到好学生,非战之罪。
要是能多给郭破虏点戏份,说不定能给郭靖的教学能力正正名,他爷俩的思维肯定相似,武功肯定学的比其他人好。
其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个话题太大,以点见面谈一点,最近看天国之秋这本书,里面讲到一句话,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舰队停在大沽口外的海面上,清政府派人谈判,英国某军官写到,清政府的官员表示根本不在乎英法攻击不攻击大沽口炮台,因为守炮台的全是汉人。就这种民族政策,天天不关心自己百姓的死活,只在乎礼仪的王朝,能好到哪里去
续书又不是原著,我就顺便分析一下
第九十七回 次日,薛姨妈回家将这边的话细细的告诉了宝钗,还说:“我已经应承了。”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
但是,这个并不是宝钗知道和宝玉婚事的时间,而是宝钗知道和宝玉婚事将会怎么操办的时间,这种骗婚的婚事操办方法,宝钗肯定不愿意,但是已经没有她说话的余地了,
宝钗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和宝玉的婚事呢,第八十五回就知道了
这里贾母问道:“正是。你们去看薛姨妈说起这事没有?”王夫人道:“本来就要去看的,因凤丫头为巧姐儿病着,耽搁了两天,今日才去的。这事我们都告诉了,姨妈倒也十分愿意,只说蟠儿这时侯不在家,目今他父亲没了,只得和他商量商量再办。”贾母道:“这也是情理的话。既这么样,大家先别提起,等姨太太那边商量定了再说。”
……
那黛玉留神一看,独不见宝钗,便问道:“宝姐姐可好么?为什么不过来?”薛姨妈道:“他原该来的,只因无人看家,所以不来。”黛玉红着脸微笑道:“姨妈那里又添了大嫂子,怎么倒用宝姐姐看起家来?大约是他怕人多热闹,懒待来罢。我倒怪想他的。”薛姨妈笑道:“难得你惦记他。他也常想你们姊妹们,过一天我叫他来,大家叙叙。”
既然薛姨妈愿意,不可能不告诉宝钗,从来就没有寡妇私自答应女儿婚事,对女儿根本不说一声的道理,所以在林妹妹这个生日的时候,薛宝钗已经知道自己和宝玉的婚事了。
宝钗为啥不来,不好意思见宝玉,因为她已经是要许婚的人了,更不知道怎么面对林黛玉,
然后这一回,正好在宴会上收到薛蟠被判罪的消息,
这下就算宝钗有犹豫,薛家已经彻底完了,夏金桂这个泼妇,也没留下薛蟠一点点骨血,薛蟠被流放,她肯定带着嫁妆回娘家,然后逼和离,一个被流放的罪犯,也不可能执掌族里的事情了,
宝钗嫁给宝玉是唯一的选择,薛姨妈老了还有依靠,和王夫人姐妹作伴,如果嫁给别人是很难把母亲接过来奉养的。
宝钗唯一的牵挂就是母亲,就算嫁给宝玉没什么好结果,但只能跳进去,
第八十七回 她写了一封书信给黛玉,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宝钗对黛玉是歉疚的,如果她有更好的选择,她也不会嫁宝玉,但现在她更没有选择,
唯一能做的,是写一封言辞真挚的书信给林妹妹,盼望林黛玉知道真相的一日,还记得这封书信,不要怨恨自己,
(为啥我着重提这个,因为我觉得宝钗的书信,和黛玉的回歌都太有文采了,尤其是那一句“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语义双关,不是高鹗能写的出来的,应该是曹公的原文,
就像某个评价说的,你看宝玉见北静王,高鹗写的跟老大爷串门一样,再看宝玉贾兰贾环第九十四回做海棠诗做的什么烂诗,因为高鹗根本没那个文采。
宝钗说“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这意思再明确也没有,宝钗为什么说何去何从,因为她知道婚事了,你让我何去何从,你让我能怎么样呢?
“失我故欢”指的是林黛玉,这件婚事一揭露,林黛玉永远不可能成为她的朋友了。所以“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宝钗告诉林妹妹,和你的友谊破裂,将是我的永伤。
然而黛玉根本不知道宝钗是什么意思,做了四阙曲子回歌,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这句太绝了,焉字双关,一个意思是你和我的心啊相投,一个意思是你和我的心啊怎么能相投。
最后一句,“素心如何天上月!”简直和“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一个性质,写出诗人宁为玉碎的高迈。你看高鹗笔下黛玉的哭啼啼哪有这种风流态度?宝钗书信这种古人高士的楚辞味道也不是他能写出来的)
所以第八十五回就知道的婚事,知道自己只能瞒着生平最欣赏的林妹妹,你说她九十七回被加个骗婚还能有什么心理波澜?都麻木了。
千红一哭,只剩麻木。
(注:如果这封书信和回歌是曹公真笔,曹雪芹的剧情,确实有是宝钗知道婚事后,和黛玉的寄信对答,但是贾母那么疼爱黛玉,撮合宝黛的态度不可能立即变化,只可能是上面有变动,林黛玉可能另许他人,贾家没办法推辞,
而林黛玉最后一句 素心如何天上月,可能是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呐喊,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人生如轻尘,幻想置身天上人间,这简直是决绝的离世之意,说是死前绝笔都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