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谭谈交通为什么停播? 第1页

     

user avatar   wan-wan-41-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说,你上热搜已经好几次了,我千方百计跟局领导说是节目效果,要阿夹撤热搜,可微博上还天天成华大道二仙桥? 你是不是真的主持人啊?你忘了自已是主持人还是警察啦? ”

“明明说好是五年,可五年之后又五年,五年之后又五年,就快二十年了老大!”

“你对我态度好点行不行?现在全交警队只有我一人知道你的身份,我回去把你的资料删除掉,你一辈子做主持人我也不用烦了。”

“你想我怎么样?天天提醒自已是警察,连做梦的时候都说大爷你这是要去哪里,我是警察!这样啊?”


user avatar   wang-kui-yuan-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做的都是警察应该做的事情,并且交通安全课上的很好,宣传力度也很不错。

甚至可以这么说,让谭警官现在宣传下载反诈app,效果也会很好。

聊到这里聊到前几天爆火又停播的陈警官(宣扬反诈app),体制内真的不适合爆火,除非一次爆火后彻底放弃这些,转入仕途。


对此,我也有点感触。

我写书,刚开始写《警探长》一个月几十稿费、几百稿费的时候,领导同事都支持,觉得是个很好的爱好。

后来报税时发现我一个月稿税几千块,稿费几万的时候,领导找我谈话,说影响工作。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在单位写过,我需要很安静的环境,全是自己的下班时间,但是不一样了。

那时候,我不抽烟不喝酒不聚会也不玩游戏不看剧,就下班写写小说,但是…

你火了,那你就是“精力没放在工作上”。



人一辈子很难做好两件事,谭sir火了之后,他想得到的,反而是什么也没有。

节目外,领导对他不照顾,甚至有偏见,同事经常拿他调侃,评优树先轮不到他。

节目中,他想看到舒心的事情,看到的却都是人间疾苦。


看到背着五十个盒子送货,一家只有自己一个劳动力的老汉

看到妻儿父母全死,照顾一个低智弟弟的老大哥


我不止一次看到谭警官自掏腰包去帮这些人,可是谭警官除了那点工资他又有啥?


很多人说谭警官是抑郁症,我真的能理解。


作为一个体制内当了六年警察辞职的我来说,我不会去说体制内不好的地方,我仍然坚定的认为体制内是很好的一条路,你可以有爱好,可以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可以安稳一生。

但是体制内只有一件事是公认能改变自己的,那就是当官。

你不当官的情况下,在别的领域有超越领导的能力时,并不是一件太好的事。


谭警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但是也让我们知道世间人有多普通、多苦楚。

谭警官是个普通人,他除非辞职出来搞综艺,或者有一个更加开明的领导班子,给他专门搞一个类似“四平警事”那般的宣传部们,否则仅仅靠他为爱发电,坚持下去抑郁症只会越来越重。


无比希望谭警官过的好一些,也希望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过的好一些。


user avatar   jia-zhuang-zai-si-kao-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谭sir在某次直播中说过,停播最直接导火线,就是谭sir个人开了网络直播之后,有人举报谭警官作为公职人员的不正常收入(主要指直播间打赏)。

这次闹得很凶,在领导面前谭sir态度也很硬,原因是谭sir自己根本就不想要这些钱,只是想和热情的网友聊聊天,甚至以后几次直播都多次提醒直播间的网友不要打赏。

虽然这次举报没有明确的处理结果,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已经从《谭谈交通》的无限期停播。结果,便是大家看到的,谭sir向上级申请不再录制《谭谈交通》。

《谭谈交通》的停播是一场悲剧,对谭sir本人以及所有热心观众都是。而这场悲剧早在《谭谈交通》开播之时,就已经埋下。

而悲剧的原因有一句话来解释便是,谭sir作为一名交警,一直完成的是电视台的工作任务。

对成都市交管局来讲,谭乔既陌生又熟悉,谭sir自己都曾说过这样的话:

“很多人都走了(指离开单位),我才晓得他来过。”

谭sir临近退休,本想请单位同事吃饭,在200人的大群里发出邀请,却只有20多人回复,最后到场的却只有七八人,来的也是草草吃完便各自离席了。

对电视台来说,谭sir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交警,只是有一档节目,出于节目拍摄的需要,请交管局出人帮忙而已,这个也在谭sir的口述中得到了印证。

某次电视台年庆,展示的主持人名录上并没有谭乔,这让谭sir这位“华语地区”主持人顶流感到既委屈,又有几分恼怒,当即找到台长表示“抗议”,要求明年必须有他。

结果第二年到来,还是没有谭乔,至此之后,谭sir再也没有参加过电视台的年庆了。

其实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只是谭sir未将工作成绩、个人名望及时变现

从体制内来讲,变现的最优解便是谋取更高的职位,而工作成绩只是敲门砖,能够打开领导的青睐大门才是正途。

从谭sir敢纠正大领导的座驾乱停乱放等强硬工作作风来看,谭sir的“上层路线”应该是走得不顺的。

而对于有着超强外景主持天赋的谭sir来讲,公务员体制外同样有很多高薪更高曝光量的工作机会,其中不乏湖南卫视、央视等秒杀成都电视台的平台,而且多年前就向谭sir抛出橄榄枝。

谭sir拒绝的原因很简单,他热爱成都交警,想继续为成都交警发光发热。

《谭谈交通》的停播是一个悲剧,但我们广大普通老百姓能够拥有谭乔这样一位警官,却是一件幸事。

这世上或许少了一个谭处长、谭局长,但却多了一位老少咸宜,“深受华语地区观众喜爱,等闲三五人不能近身”的谭乔谭sir。


有几个问题,评论里还有有知友在讨论,补充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为啥不关闭直播间打赏,我只能做一些猜测,一是谭sir当时对直播操作很不熟悉,看过那几次直播的观众都晓得,连开播和一些基础功能谭sir都整得费劲;二是,当时直播间打赏关闭的功能是否已经推出,存疑,为此我专门去查证了那几次直播的时间,为19年9月初10月末,还望业内知情人士指正;三是,政治敏感性不足,谭sir性格随性洒脱,确实一开始就没想过钱的事,就是想跟网友聊天而已,也就没有在意打不打赏的事。

第二,关于栏目名称及栏目设置的问题,有知友已经指出了,《谭谈交通》并非直接更名为《红绿灯》那么简单,详细的经过网上及评论区都有,感兴趣的朋友均可查知,鉴于与我想表达的观点关联不大,而且本人非业内人士,加上很多细节说法不一,故此不再长篇赘述。

第三,谭sir目前身份关系的问题,根据公务员法,谭警官已经满足了退休条件,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必须要到六十岁才能退休,也确实向上级申请了的。为此,临近职业生涯的结束,才有了谭sir想请同事吃饭的事情。但是根据谭sir最新接受采访的视频可以看出,他没有离职也没有退休,原因不详。

第四,直播打赏收益被举报,谭sir当时的直播与最近大火的反诈主播老陈警官很有区别,谭sir是以个人名义直播的,直播的内容也是非官方的内容,这与单位授权带着官方反诈宣传任务的老陈不能划等号。那时候,谭sir单位的领导对谭sir直播的事情很反感,直言就是想当网络讨口子(成都话,乞丐的意思)。况且,当时官方对于直播的态度比现在保守很多,公务员不能进行营利性活动,这也是有法可依的。

而到了今天,情况变成了,只要是业余时间,不以公职人员的身份认证,直播内容也不涉及工作内容,也是可以开播。微博和B站谭乔的认证,也都仅仅是《谭谈交通》主持人,直播的内容最近也变成了lol双排;至于那些以公职人员身份认证了的新媒体账号,都是经过官方授权了的,严格意义上都受单位宣传部门管理。

以上都希望各位知友理性讨论,谭sir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认可谭乔所做的事情的话,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报之以善意吧。


user avatar   zhangPo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几个评论区的老哥给的原因:

9、谭sir没有卖歪碟子(注:这里的歪啊,就是GHS的碟子)

10、谭sir不会拖别人进小树林

11、谭sir长得具有迷惑性(这个很重要,大家可以记一下笔记)

12、谭sir不让打条子(这个条子不是jc的意思哈,打条子就是赊账的意思,欠条)

13、谭sir说到底也不会韩语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谭sir去二仙桥不走成华大道

2、谭Sir不会腰马合一

3、谭sir家里也没用倍思特橱柜

4、谭sir没有非主流发型

5、谭sir没有“偷”共享车的侄儿

6、谭sir没有去奥拓车主的地盘去撒气

7、谭sir不会说胡建话

8、谭sir的原名叫川岛芳子,这里大家应该懂

………

综上,导致节目停播。

(以上内容绝无恶意,纯属调侃,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哈,谭sir的近况大家可以上B站搜索 谭乔 看到的)


user avatar   vegetablebird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领导想的是办一个宣传片,宣传交警同志们多么辛苦,百姓多么不守法,造成交警们工作量倍增;

电视台的相反是办一个普法片,通过各种交通违法案例,吸引司机们要观看片子遵守法规;

但是谭某自己的画风就和主题不一样,把这个宣传片和普法片办成了民生纪实片。

这种民生纪实片一旦影响大了,就有问题了,下面的人看了没关系,上面的人看了会觉得这片子的内容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会很不舒服。

压力就来到谭某这边。

其实湖南台这些,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敢来挖角另一个省的警官,而是经上面的人介绍,所谓的挖角其实是请谭某走人,换一个画风对头的人来,把纪实片做回宣传片或普法片。而什么地方台的画风又不一样,他们其实是想请谭某去办个娱乐片,这也是领导希望的,娱乐片再怎么也不会纪实,看了也不会不舒服。

然而谭某拒绝做娱乐片。

那就只有停播了。


user avatar   wang-yi-bao-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谭警官只是路过成华大道到二仙桥,被警察带走了。


user avatar   xiao-miao-ta-huan-shi-miao-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参考最近宣传反诈的陈警官。


user avatar   xi-yu-zhan-shen-a-fan-ti-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谭sir自己也说的很清楚了,“我要是圆滑,我早就在天空自由翱翔了。”、“至少在今天是不能说的”,还是很沉重的。

人红是非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谭sir的热度很高,虽然交警岗位决定他赚不到钱,可其他人不一定这么想。交警也是凡人,包子熟了,吃不到的人就眼红,太正常了。虽然出去是风云人物,但在内部你还是个大头兵,遇到明的暗的挤兑、挨白眼,时间长了就累了。

有些人不太能理解被排挤的感觉,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结束了一段时间的录制,你好不容易回趟单位。你一到座位,发现自己椅子不在了,有人桌子放不下文件,就把你椅子放拿来要整理的档案了。你站着打开电脑,发现系统进不去,原来系统更新了,但是新密钥没人给你说。你抬头想找个人问问,发现办公室一个人都不认识,以前跟你一起战斗吹牛的熟人都不在了。叹了口气,你是一个成都家喻户晓的名人,办公室其他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打量你,可是没人理你。这些眼光如芒刺在背,你只好去领导办公室继续请假回电视台,出门的时候你瞥见其他人桌子上才领的体检报告,你才想起来怎么没人通知自己去体检。

而且谭sir的工资很低很低,在体制内有过借调经验的人应该懂,交警队里头把他当记者,电视台那边把他当交警,两边的福利好处一概没有,升职评优是不可能给的,全靠拿财政死工资硬磕。

谭sir可不是靠风口,他这个工作在全国也是创新性的,这节目的初衷是面对当时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这些人大多文化水平素质相对较低,对交通安全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需要一个相对温和的,拉家常式的引导及教育方式去执法,而不是冷冰冰的拒绝这部分入城的人。在这点上,谭sir真的有天赋。

然而,机制上还是没有做好保障,其实交警部门一样有宣传机构,早点把他丢过去不就行了?阿特就有一个专门的办公室,正儿八经的宣传民警。说白了,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但就是没有,看来领导也不是很支持。对比另一个宏琪说交通,现在人都白衬衫了。

当然,有人不满也不奇怪,这个节目后来每期的看点都不是交通,而是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有幽默,有唏嘘的现实,太真实了,可能有人觉得影响了城市形象吧。

同时,言多必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得天天高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他也有自己的情绪,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谁又能永远活在束缚之中?而且节目后期有些人为了上节目故意违反交通规则,违背了节目的理念和初心,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吧。

希望谭sir以后能轻松一点,不开心的话,可以去看看那个谭警官说交通的节目,那节目可逗了。


user avatar   zhong-jun-ai-guo-hong-cheng-cho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80年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并立即引起轰动。然而,3个月后,26集电视剧刚刚播了13集,电视台却因故突然停播。停播引起了普遍的反感

1984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批量引进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各类节目,每年64小时。1986年,中央电视台引进迪斯尼影片《米老鼠与唐老鸭》,倾倒了无数中国观众。1987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影片固定在周末播放。这些经过慎重挑选的节目,富有娱乐价值。

1990年4月,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首次现场直播中国“长城”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实况。自从1988年11月和1989年1月以来,中央电视台的一二套节目已分别使用中国自己研制发射的实用通信卫星。“亚洲一号”卫星为中国电视传播带来新的生机。自80年代中国采用卫星传播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卫星地面站,1989年底有12658座,1991年底已达20000余座。 “亚洲一号”卫星上天以后,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省区先后采用卫星传送节目。全国还有十几个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已经或者准备上星。


“亚洲一号”也带来了问题。鉴于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特别是香港卫星电视中文台的播出,海外节目长驱直入,内地观众数目激增。1990年5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外国卫星传送的节目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批准的这个“办法”规定,只有领取许可证,才能接收规定范围内的节目。

一些单位为接收云南、贵州卫星节目而建立的“亚洲一号”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也可接收海外节目。于是,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安全部、公安部于1991年6月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亚洲一号卫星接收设施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规定,“除监测部门外,其他任何单位均不得建立亚洲一号卫星接收设施接收海外电视节目”,“个人不得设置亚洲一号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1993年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9号)《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该法令规定,“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实行许可证制度”,“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由国务院电子工业行政部门指定的企业生产,任何其他单位不得生产”,“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内贸易、广播电视和电子工业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销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再次规定,单位设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必须提出申请,取得审查机关发给的《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许可证》,“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1992年10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上天,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卫星电视频道,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1月,中央电视台开始每天向北美传送1小时新闻节目。8月,与美籍华人合办美洲东方卫星电视,每天播出12小时中国节目,并用西班牙语向墨西哥传送中国电视新闻,从而覆盖了北美地区。同年,协助建立了“欧洲东方中文卫星电视”,播出中国新闻,在地面建立中国录像带销售网络。


1990年,一部《渴望》热遍中华大地。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又掀起小小的旋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在国内率先采用建立基地、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的方法,发挥了便捷、经济的电视制作优势。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喜剧电视连续剧”的《编辑部的故事》卖出后,基本做到收支相抵。1992年,中央电视台以350万元的高价买下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投资200万元制作的41集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其后,中央电视台所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资1000万元,以贴片广告的方式,一举买断30集电视连续剧《武则天》的全部国内版权,包括无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播放权

1990年以前,中央电视台对外报道主要是向我驻外使领馆和少数华语电视台寄送节目,供其使用。90年代以后,电视对外宣传逐步从寄送节目转变为播出节目。1992年10月1日,以海外华语观众为主要对象的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亦称国际频道)开播,通过卫星覆盖港澳台和亚洲、澳洲以及独联体、东欧、中东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1月1日,又通过国际卫星每天向美国传送一小时中、英文中国新闻节目,然后送上北美卫星,覆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加勒比海地区。1995年1月1日,第四套节目通过五颗卫星传送,全天24小时播出。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租用泛美二号、泛美三号、泛美四号三颗卫星上的转发器,使国际频道信号传播达于全世界98%人口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在20世纪末覆盖全球的目标(北极圈还覆盖不到)。之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蒙古等国家的电视台也陆续转播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节目。此外,我国台湾地区到1997年5月,也有许多家有线电视台转播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节目,台湾有274万户可以收看到,占台湾有线电视用户总数410万户的67%。1997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还实现了在拉丁美洲地区的落地播出。现在这一频道的播出信号采用数字压缩技术,通过八颗卫星的十个转发器传输,基本实现了C波段信号全球覆盖和重点地区的KU波段信号覆盖。


1990年以前,中国的电视节目在海外通过租用外国电视台的时段来安排播出,时间很少,收视率不高。1993年8月,中央电视台同美国3C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美国创办了美洲东方卫星电视,每天播出中央电视台第四套中、英文节目12小时,实现了从租台播出到租台播出和建台播出并重的格局。美洲东方卫星电视播出的节目,覆盖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地区。北美观众可使用小型地面天线(俗称“小耳朵”)直接接收。 1994年,美洲东方卫星电视进入了美国皇冠有线电视网。1996年又相继进入澳大利亚、墨西哥、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有线电视网。我国电视从租台播出到建台播出,进而把整个频道送入外国的有线电视网,这是电视对外播出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以前,对外电视基本上都是中文节目。从1991年起,逐步发展为以中文节目为主,英、法、西班牙语节目为辅的多语种节目结构。1997年,在香港回归的对外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临时开办英语频道,连续直播41小时。这次试播实际上是为正式开办英语频道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演习,结果播出效果良好,被58个外国英语传媒转播。香港回归以后,这套节目一直在传送英语节目,每天传送17小时。2000年9月25日,第九套节目(英语频道)正式开播,中央电视台从此由一个对外宣传频道增加为两个对外宣传频道。英语频道的正式开播,对加快中国电视进入外国主流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电视走向世界、与国际电视接轨的关键性举措。

1990年以前,对外电视的对象主要是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1991年以后,观众对象逐步扩大到外国的主流社会。美国CNN、墨西哥“特莱维萨”电视公司、法国电视二台、澳大利亚SBS和新加坡有线电视台等均播出中央电视台提供的节目。199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中央电视台在12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家电视台举办中国电视周,制作播出了10种语言版的各类节目22小时,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古老文明和现代风貌,从而首次实现中国电视大规模进入外国主流社会。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中央电视台再次在海外举办中国电视周,制作7个专题节目,内容、形式、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全方位介绍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用9种外语版在137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家电视机构播出,成为迄今中国电视媒体在海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展播活动。其中许多节目进入外国主流社会。中国电视节目进入外国主流社会,是海外传播的主要奋斗目标。

1990年以前,电视对外节目基本上是从电视台现有的对内节目中选编的。从1991年起,中央电视台开始制作专门对外播出的节目,出现了以《中国新闻》、《中国报道》、《中国文艺》、《天涯共此时》和《中国投资指南》为代表的自办优秀栏目,并且制作播出了一批在海外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节目,如《香港沧桑》、《达赖喇嘛》、《最后的山神》、《大京九》、《三峡备忘录》、《跨越星空》和《枫雪桑梓情》等,其中《香港沧桑》、《大京九》获“五个一工程奖”,《最后的山神》获亚广联电视大奖,实现了中国电视节目在亚广联获奖“零”的突破。

1990年以前,中央电视台对外电视节目还是以专题节目为主,主要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民情。此后,逐步转为以新闻和新闻性节目为主,主要报道当代的、现实的中国,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种转变,在英语频道中尤为明显。英语频道每个整点都有新闻。除各综合新闻节目外,还有国际新闻、亚洲新闻、财经报道、文化报道、体育新闻,以及一周新闻回顾、热点话题访谈等。各档新闻实行滚动播出。从1995年起,国际频道的《中国新闻》栏目也开始实行新闻滚动播出,并且采用直播形式。此后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在中央电视台对外节目优先报道之列。1997年,美国CNN和美国国会电视台连续转播了我英语频道播出的《中国领导人元旦献词: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长江三峡大坝截流》、《江主席访美》等节目。这两家电视台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对西方观众,特别是美国政界了解中国在邓小平逝世之后政策的走向和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999年,中央电视台对外电视在国庆50周年、澳门回归、声讨北约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揭批“法轮功”邪教、揭批李登辉“两国论”等报道中,都充分运用了新闻这个强有力的武器。电视对外报道从以专题节目为主转变为以新闻和新闻性节目为主,这是国际新闻界的大趋势,也是争夺国际社会舆论之必需。

从1993年起,中央电视台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建立了磁带销售网点。经过中央台和地方台的共同努力,现在录像带的销售已在亚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基本形成网络,每年的发行量都在3000小时以上。节目出售后,海外观众非常喜欢,特别是根据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和其他优秀电视节目录像带,观众购买踊跃。


香港回归前夕,内地广播电视台纷纷赴港采访制作介绍香港各方面情况的节目。主要有中央电视台介绍香港历史变迁的大型纪录片《香港沧桑》、《香港百年》;上海电视台的系列专辑《香港之最》;北京电视台的《话说香港》等。还有电视剧《香港的故事》,也是多次往返香港。仅1996年,香港与内地合作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就有四部:《香江风云》、《再见艳阳天》、《战国传奇》和《喜乐会》。还有多部协拍电视连续剧,如《千王之王重出江湖》、《壹号皇庭》、《刑警侦缉档案》等剧目,而这几部剧都是“亚视”或“无线”的重头戏,在港的收视情况很好。早在1994年,中央电视台的《东江水》剧组以及浙江电视台12集电视系列专题节目《环球看香港》等多个节目摄制组,都前往香港采访。这些节目的播出对内地人了解香港颇有帮助。 同时,两地的广播电视节目交流也成倍增加。仅广东电视台就在1992年从香港引进了250小时的电视剧,输出到香港的节目也有近百个小时。1993年香港九仓有线电视台开播,该台主席吴天海率代表团赴京访问,经商定该台每一季度从中央电视台购买不少于365小时的节目,自1996年7月起,该台又在其网络内全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1993年“亚视”也与中央电视台达成协议,每天在其国际频道中播出的新闻CCTV–4共25分钟。“亚视”还购买播出了中央电视台制作的12集电视纪录片《毛泽东》。香港两家电视台仍继续派出多个电视摄制组到内地采访。1994年华南地区发生严重水灾,“亚视”、“无线”两家香港电视台迅速派出记者采访,并举办“赈灾演唱会”,“亚视”筹款1700万港元,“无线”筹得2800万港元赈灾款支援灾区。1994年10月1日,香港“无线”、“亚视”、九仓有线、香港卫视、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等七家电子传媒,均对国庆45周年文艺晚会作了实况转播或录播,报道规模可谓空前。仅“无线”、“亚视”两家电视台收看人数就达170多万。1995年起,九仓有线电视转播广东珠江台的新闻。香港的“华娱卫视台”在1995年还与内地省级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几个大型文艺晚会。以上这些活动都是“九七效应”的具体体现。

为使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广播电视转播成功,中央广播电视部门多次派出有关人员赴港考察场地、采购设备。在1997年6月下旬,派出三位副部长为首的报道团478人赴港进行现场广播电视转播。在此之前的1996年秋,刘习良副部长率代表团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亚广联”大会。 香港回归后,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香港与内地广播电视界遵从“互不隶属、互不干涉”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合作。


1989年9月,台湾三家电视台同时播放反映大陆风土人情的电视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放眼看大陆》,并同时重播《锦绣山河》。《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台湾艺人凌峰在当局开放赴大陆摄制节目之前拍摄的,他是冒着风险来大陆拍摄电视节目的第一人。这部节目播出初期,收视率高达30%,历时5年之久,1994年9月停播。

1989年11月14日,“华视”开辟大陆新闻特别报道,“台视”、“中视”也在有关栏目中播出部分大陆的报道。 迫于形势压力,1989年5月18日,台湾当局颁布了《现阶段电影事业、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节目供应事业赴大陆地区拍片及制作节目报备作业实施要项》。此后,台湾影视界来大陆拍片急剧增加,掀起了一股“大陆热”。1991年,除《八千里路云和月》继续在台播出外,“中视”、“华视”分别在大陆摄制的多集风光片《蓦然回首——海棠风情》、《万里江山大陆行》也在黄金时段播出。上述三部风光片被列为当年台湾电视文教资讯节目类“金钟奖”提名之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长乐传播公司”在内地摄制的《万里江山——大陆寻奇》,自1990年8月11日起开始在“中视”每周六、日晚上播出一集(半小时),其收视率多年保持在25%左右,颇受台湾中上层人士的欢迎,连续三年被评为最受电视观众喜欢的节目第一名,并几次获得文教资讯节目类“金钟奖”。这个节目已经连续制作播出10年,经久不衰,可谓长寿节目之一。

在电视剧制作方面,最突出的当属台湾知名作家琼瑶在湖南电视台的协助下,历时四个多月在大陆各地实景摄制的电视剧《六个梦》系列中的《婉君》、《哑妻》和《三朵花》,这几部戏共38集,1990年3月19日起在“华视”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唤起了许多台湾观众的思乡情感。这部剧集的播出还引发了一场风波,其结果是促使台湾当局做出有利于两岸广播电视交流的决定。当年,“华视”根据规定向有关当局送审《婉君》第一集,有关部门以剧中大陆小演员的比例超出当局规定为由要求修改,“华视”及琼瑶一再陈诉理由,加上政界人士也为此呼吁,最后此剧未剪一刀原样播出。


从1989年下半年起,台湾每年来大陆摄制电视节目的团组都在二三十个左右,然而,直到1992年7月福建电视台摄制组获准赴台拍片时止,双方的所谓交流基本上是单向的。为实现双向交流,双方从业人员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和多方奔走。福建电视台摄制组一行7人,在台采访了15天,走遍了台湾的21个县、市,制作了一部反映闽台渊源关系和台湾传统文化的纪实专题节目《台湾行》,先后在福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反映很好。对福建电视摄制组赴台采访,台湾媒体作了不少报道。

为进一步规范台湾电视从业人员来大陆制作电视节目,沟通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好地开展对台湾的电视交流,1994年1月2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台湾电视从业人员来大陆摄制节目的管理办法》,指出:“在大陆摄制节目的台湾电视从业人员,受国家法律保护;同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有关规定,并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摄制计划(包括主要内容、有效期、拍摄地点等)进行拍摄。”1996年12月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台湾记者来祖国大陆采访的规定》,其中包括台湾电视记者来大陆采访。从此,两岸电视交流更加规范,进入常规作业阶段。


2000年2月29日,广电总局发布广发社字〔2000〕97号文件《关于对青海电视台违规播放引进剧的通报》,针对青海电视台一套上星频道在2000年2月15日以后,仍在21∶05的黄金时间违规播放引进剧《鹿鼎记》的行为,责令停止播放并予以通报批评。


2000年5月29日,广电总局发布广发社字〔2000〕281号文件《关于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应立即停止自审自播境外影视剧的通知》,责令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必须严格执行“广发社字〔1997〕877号文件”的规定,立即停止播出自审的境外影视剧;并请两市的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作出书面检查并报总局。

2002年1月29日,广电总局发布广发社字〔2002〕54号文件《关于对引进剧〈紫色女儿情〉处理情况的通报》,对违规播放《紫色女儿情》的福建电视台决定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决定全国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集团)自即日起三年内不得与相关当事人北京艺都广告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沈阳中大广告公司开展任何合作。

2004年7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电总局关于贵州电视台违规播出引进剧的通报》,通报指出,贵州电视台自2004年4月23日至5月2日、7月3日至7日无视广电总局有关规定,严重违反宣传纪律,多次在黄金时间播出引进剧《射雕英雄传》和《永不言弃》,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影响。在广电总局的责令之下,贵州电视台对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和扣除奖金等处分,并对播出引进剧提出了整改方案。广电总局在该通知中,还同时指出,贵州省广电局对所辖电视播出机构在宣传管理上监管不力,对贵州电视台多次违规播出不予及时制止和纠正,负有管理失职的责任,对此给予通报批评。


2004年9月22日,《广电总局关于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盗播电视剧〈成吉思汗〉的情况通报》指出,2004年8月31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了《关于停止盗播电视剧〈成吉思汗〉的通知》,并提前电告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责成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立即停播所谓“国际版20集电视剧《成吉思汗》”,但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无视总局和省局的指示精神,在8月31日停播1天后,于9月1日晚又复播两集。事件发生后,四川省广电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责成成都广电局严肃查处这一事件,省局领导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和训诫谈话,责令成都广电局作出深刻检查并按照违反宣传纪律处分处理的有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其一,要求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立即停播盗版剧《成吉思汗》,封存播出带,进行认真整改;其二,主持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工作的台长助理负直接领导责任,责令即日起停职检查,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其三,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节目部工作人员给予严重警告,从即日起暂不从事节目购买工作;其四,以处理该事件为契机,在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展一次宣传纪律教育活动。


引自

《中国影视传播史纲》

作者:岳淼


user avatar   wang-jiang-53-50-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停播真实原因不知道

不过从他最近的一期视频(9月7那期),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他有抑郁症,而且应该有一段时间了。而抑郁的原因和节目停播有较大的关系。他在视频里说节目是他命根子。这档节目停播,对他影响是很深的。

他在交警队的圈子并不顺风顺水。被人叫谭蹦子,自认为关系很好的同事经常背后说自己坏话。四千多的工资被扣的只剩一千多。他应该是有些怨气的,视频里想说一些委屈,但又克制住了。他说有些事情得过了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才能说。

在我心中他是这样一个形象:一个语言幽默但不善于交际的人。一个坚持原则却不懂潜规则的人。一个节目做的很好事业经营的很差的人。

抑郁的原因很简单:理想崩塌

他录节目那些年,他名气很大,受人尊敬。他也恪守自己内心的规则,心灵满足。后一点对他来说应该比前一点更重要。在别人眼里他是个英雄,在自己的世界,也同样如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坚持的那个光明的世界被打破了

他受人群众欢迎,但不受同事,领导欢迎。他恪守规则,却打破了潜规则。他以为无愧于心就能顺风顺水,但现实给了他当头棒喝

他说:我节目的秘诀就是我把每一个交通违规的人都当成人格平等的人。遇到闯红灯,他会问对方是没有看见红灯吗,而不是质问没长眼睛吗。

他认为很多人不喜欢交警,不是因为交警严厉,而是交警高高在上。

他的交通节目,在有些程度上也超出了交通的范围。在回访二仙桥大爷的时候,他认为二仙桥大爷的这种违反交通的行为,是底层百姓面对生活无奈的一种折射。怎么在交通法规和百姓生活便利之间取一个中间点,是很重要的。

总的来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就像洪水中的礁石。如果礁石够多,那就是一座大坝。礁石不够,还不愿意随波逐流,就只能被削去棱角,支离破碎

希望他能走出抑郁

也希望各位给这种理想主义者多一分包容,少一分伤害

<------------------------------------->

还有,他的节目很好,他是个好警察,但不是说他周围都是坏人(不要跑偏了)。他可能也有各种缺点,不要神话他




     

相关话题

  《奇葩说 第六季》第八期辩题「恋爱多年我却恐婚,如果有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你怎么选? 
  《奇葩说 第六季》第五期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 996 ,我该不该 886 (说再见)」,你怎么选? 
  如何评价《非诚勿扰》在澳大利亚热播? 
  如何评价《名侦探柯南》被北京电视台称为「赤裸裸的犯罪教科书」? 
  如何评价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第五期? 
  如何评价《奔跑吧》第九季第一期? 
  如何评价《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一期中宋丹丹的表现? 
  如何评价《令人心动的 offer》第三季第二期(下)? 
  《奇葩说 第六季》第五期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 996 ,我该不该 886 (说再见)」,你怎么选? 
  如何评价张艺兴新综艺《给你,我的新名片》第一季第一期? 

前一个讨论
新娘自称「有病」婚礼现场跪求悔婚,男方同意悔婚后女方拒绝退还 30 多万彩礼和礼金,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游戏 fgo 国服 9 月 14 日对于不夜城的 assassin 卡面以及真名的改动?





© 2025-04-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