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给小朋友解释气球会自己爆炸呢? 第1页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现题目问题已改,并增加不少描述文字。除了故意玩爆的第三条,问题参考答案倒是更贴近儿子总结的其他五个原因,希望对这个小朋友的家长有所帮助。

以下原回答不变。


点击看大图哦。

昨天晚上看到邀请,不太想答。早上吃饭时问儿子,没想到儿子有话要说。大意如下,圆括号内是父亲的现场补刀,方括号里算是借题发挥吧。

从小玩过很多气球,玩炸的真没几个。(不小心碰炸的……)那不算。

小孩玩的气球有两类,一类是从小变大,同时变薄变硬(对,同时,不是然后,例如乳胶气球),一类是从瘪到鼓,厚度不变的(例如铝箔气球)。


【先界定讨论对象范围是正常交流的前提。儿子坐过热气球,知道当然不在讨论范围。第一类气球材料也有人造橡胶做的,一般皮糙肉厚,新品不宜爆炸,但易老化,一会儿儿子会提到。第二类气球材料更广泛,除铝箔外,还有各种塑料膜和镀铝膜,可统称薄膜气球。造型丰富,多姿多彩,特别方便印刷彩色广告文字和卡通形象。】

第二类不会爆炸。(不能太绝对,充气太猛太多也会吧)有可能,谁会那么干呢?(这倒也是,充气过程不算玩儿,咱们不追究)肯定不会玩儿爆炸。(除非疯了拿脚使劲儿踹)没那么傻的小孩好不好。(有那么傻的大人哦)

可是会慢撒气儿。(漏气。什么原因?)可能是口扎不紧。(为什么?)好像那些薄膜没什么弹性,要折叠起来扎口,折缝容易漏气。(说的非常好!乳胶气球弹性好就很容易扎紧)。

还有气球周边粘接的地方也会漏气。(有的塑料膜气球是热压在一起的)嗯,像很多零食袋封口,比较不容易漏气。(不好说,小食品袋子漏气也不少见)。

【撒气儿的讨论是跑题了,但儿子的思路很好。单个手持薄膜气球(上图)的封口已做专门设计,配合专用手杆,装配紧密,一般不易漏气。但组合使用时(下图),封口可能会简单一些,经常自己扎口,确实比乳胶气球容易漏气。】。

【回归本题】

(第一类气球为什么会「玩儿」炸?)没啥好说的,你以前都讲过。

  • 第一,质量差就不说了。(对,要相信良心企业多,所以你就没玩炸过几个)
【一般劣质气球来自廉价橡胶母料、硫化剂、工艺过程简化、染料使用不当、储存不当等原因,但暂时没有必要告诉孩子这么多人性阴暗面。】
  • 第二,本身厚度不均匀,(看来还记得那个视频)充气之后薄处更薄,(说的好,塑性材料受力变形延展刚好也讲过)随便碰着什么粗糙一点的表面就可能爆,遇到尖利东西直接玩儿完。

【儿童科普肯定不能一时一事临时抱佛脚,必须基于长期的科学观察、实践与思考。以前给儿子看过浸渍成型气球和乳胶手套的视频,确实比讲故事看文字靠谱效果好。「粗糙」是说固体表面系大量微小尖利物集合,学名「微凸体」,儿子看过显微镜,分类细节、成因、作用还没系统讲。】

(会不会是因为疲劳?)不会!疲劳是长时间受力大小快速变化,谁会那么来回吹气球玩,不跟踹塑料膜气球一样傻吗?(踩乳胶气球的可多了)对噢,那样算不算「玩着玩着就会爆炸」?算一个理由呗。

【有一次儿子在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通过反复弯曲弄断细铜丝捆绑什么玩具,被老师看到。老师顺便科普了「疲劳」的知识,没有责备孩子们弄坏玩具,还表扬了大家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回家以后我们又做了几个不同材料疲劳破坏的实验,孩子印象颇深。】

第三,玩踩气球游戏,玩着玩着突然踩爆。(非常好!还有公园里的射击游戏和这个性质差不多)对对对,这次五一好像没玩这个。(那是小孩子玩的,少年!)


第四,充气时间久了橡胶「老化」,特别是热天、太阳晒或者寒冷,容易变黏、褪色、变硬、变脆,反正是很容易爆炸就是了。

【高分子材料制品比无机材料制品容易老化,是孩子很小就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玩具、服饰、鞋帽、日用品等),自然讲过各种现象和原因。如何保养高分子材料制品,更是给孩子科普理化知识的好情景。】

第五,也跟老化有关。气球买回来的时候就老化了,充气之后当然很快爆炸。

【这回是储运或销售环节存在问题,可惜非食品药品很少强制标注保质期,因此也不能全怪销售商和制造商钻空子。】

第六,自己使用或者保存不当,加速老化。比方说保存时没补充滑石粉或者粘上油渍之类。

【这些属于生活常识,要孩子爱惜东西,就要告诉孩子如何爱惜,以及那样做的道理。儿童阶段遇到的事情差不多都讲过了,平时买新东西会有意问问孩子,这东西怎么使用保养才不容易损坏。惜材惜物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现在被鸡汤族冠以穷人思维标签,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沦为标语口号和考试题目。】

(好了儿子,你今天的归纳做的很漂亮)学以致用嘛,老爸说这是科学思维,我喜欢。

(去幼儿园的路上突然问)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吧?有的道理没想清楚。

(嗯,你能这么想非常好。其他原因可能与材料品种、生产工艺、外形设计、气候变化、游戏方式、使用场合等等有关,我们没必要现在就全弄清楚。重点是系统掌握基础科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经常运用、主动运用。)

幼儿园到了,爸爸再见。

(再见,好好玩。)

【孩子,暑假结束就要上小学了,今后很长时间你都会在一个充满「标准答案」的世界里生活,记住考试的时候按标准答案做,其他时间按自己认为对的做。要相信世上绝大部分问题的正确答案都不止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更多。】
【题外的话】这期圆桌的主题是「童年想知道」,我的理解,科普对象主要应该是儿童,不是青少年,也不是婴幼儿,更不是成年人。按儿子的逻辑,小学到初中算「少年」,高中到大学算「青年」,以后就都是「成年人」了。很多问题的高赞回答内容,不但一般儿童几乎完全不懂,估计青少年也大部分看不明白,而非职业理工性质岗位的成年人能理解的也不会太多。不知道圆桌主人的专业精神体现在哪里?题目非常不严谨,也不像小孩提问,却推崇充斥专业术语的严谨回答,而那些回答无非是告诉「目标不确定人群」一些深浅无度的「正确说法」,很少顾及读者相关阅历,更鲜有方法论的启示,无非是应试教育「标准答案」的翻版。这个问与答,正常结果只能是答非所问、南辕北辙。又或者「儿童」的年龄区间像「中青年」一样可以延展一二十年,起码话题标签中「少儿科普」多了,「儿童」少了,而点赞始终是比较重要的吧。毕竟成年人几乎没有人愿意「被科普」。

附:儿子和我对「湿」的理解

我对儿童科普的理解




  

相关话题

  在计划经济下,剥削是否一定不存在? 
  能讲一下超导研究的历史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吗? 
  为什么一年中至少有两次日食? 
  知乎现在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科普输出? 
  深圳赛格大厦振动原因系桅杆风致涡激共振,如何通俗地解释?后续该如何避免? 
  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发展的中国速度是一种什么样的速度?都有什么样的成果? 
  如何给小朋友解释「铁会生锈」呢? 
  如何看待报告显示「 34.9 %的 00 后关注肿瘤科」,现在年轻人身体更差了吗? 
  非洲人怎么能从土里挖到鱼的? 
  如何看待 Nature 发文《再探冷核聚变悬案》? 

前一个讨论
大学老师的讲课质量有多么重要?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海南大学存在的各类问题?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